探秘哈尔滨胜利糕点:百年非遗技艺,中央大街旁的老字号糕点店
偶然发现的
位于通江街中央大街旁
有一家老字号糕点店
尝试品尝
没想到事情一旦发生就一发不可收拾。
回来的路上,我去买了一些糕点带回家。
这家老店就是具有“非遗技艺”手工艺特色的“胜利糕点”。前面是商店,后面是工厂。就只有这个地方,没有其他分支。近日,记者走访了这家百年糕点企业,了解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成立于1931年,
曾经是北方中式糕点的标杆
老式糕点、桃酥糕、长条白糕、蛋黄片……提起这些中国小吃,你是否会想起小时候那些令人流口水的场景?哈尔滨胜利糕点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卫东表示,传统糕点具有“北干南湿”的典型特征——南北口味不同、文化不同。
北方人把糕点称为小吃,比南方茶店里卖的小吃更“实在”。作为“龙江老字号”,胜利糕点距中央大街仅几分钟步行路程,也是老哈尔滨人心中老味道的象征。
“胜利糕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其前身是任凤鸣创办的一家小吃店——“凤鸣糖果甜品店”。旧时的哈尔滨,与粮店、布店相比,点心店很少。老城里只有“凤鸣”、“前进”、“老顶风”。 “凤鸣点心”凭借经典的口味和诚信的经营,留住了回头客。 1947年,在道里兑田街开设“凤鸣糕点糖果店”。 1956年,公私合营改革后,哈尔滨凤鸣糖果糕点厂成立,几年后更名为哈尔滨胜利糕点厂。
点心色香味俱全,其经营理念重在取悦人心、以信取信。几十年来,“胜利糕点”规模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1966年至1986年,“胜利糕点”产品辐射东北三省,年产糕点700万公斤。 1986年,年销售额达到700万元以上。 2000年,“胜利糕点”销往全国十几个城市,并出口俄罗斯。一度成为北方糕点生产企业的标杆。老员工韩鹤年回忆,当时胜利糕点的品种约有180个。
传统工艺,前店后厂……
历经近百年,依然“香”
从一家糕点店到老字号企业……近百年来,“胜利糕点”几乎销声匿迹。
进入新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迎来了巨大的变化,粮油的开放、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等等……习惯了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糕点厂已经看到了利润新形势下产量逐年下降,一度处于半停产状态。
“亲眼目睹了糕点厂的辉煌,谁都不想看到工厂就这样消失!”在工厂工作十多年的孙卫东对工厂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时,他被上级任命为胜利糕点的掌舵人。他带领大家一方面寻找应对市场挑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变革过程中强化老字号的传承。
扭转经营思路,筹集生产资金……经营状况正在一点点好转,正在逐步走上正轨。 2007年,胜利糕点厂改制,成为哈尔滨胜利糕点有限公司。
老字号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逐渐显现:制作零食、面条、油、糖的原材料均采购自有质量保证的大公司,并由工艺大师以精湛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而成。 .. 胜利糕点再次香喷喷市场。 “像发酵的川糕,饼皮馅儿饱满,酒香四溢,回味悠长;东北风味的老式桃酥一直很受欢迎,供大于求。”胜利糕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精选优质原料、传统工艺、前店后厂模式是胜利糕点一直坚持的。
弘扬“老字号”,
口味和产品都力求“新”
近年来,“胜利糕点”多次被评为全省食品行业先进单位,并荣获“龙江老字号”、全国“诚信经营示范企业”等荣誉。今年4月,胜利糕点的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被评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孙卫东还荣获省、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新时代,老工匠们在坚持传承古老制作方法的同时,也坚持创新发展,将老字号发扬光大。孙卫东表示:“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点心口味的需求不同,所以我们会在老字号的创新上下功夫。”
生产车间负责人表示,在保持老配方的基础上,对十多个配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使糕点更符合年轻人和儿童的口味,保证市场新鲜度。比如,对蛋黄片、曲奇原有的配方进行了改进,使口感更加细腻。在推出新产品方面,我们增加了微咸的葱油饼、辫子花饼等,还增加了低糖品种。
67岁的孙卫东更加注重老字号人才的传承。 “创新发展需要年轻人在掌握传统技能的基础上,开发新品种、掌握新技能。”胜利糕点坊的师傅们不断招收徒弟,倾心传授技艺。希望传统手工艺能够传承下去。
“我喜欢吃,是这里的常客,因为点心味道好,价格也实惠。”从香坊乘坐公交车前往“胜利糕点”店的市民杨女士说。不仅如此,2023-2024年冰雪旅游季期间,不少外国游客在这里“偶遇”,爱上了哈尔滨的老字号糕点,成为“胜利糕点”的回头客。冰雪季节,胜利糕点销量增长50%以上,生产车间工人实行两班倒,加快生产。
“我们的点心不用多买,没有添加剂,保质期也短。”店员在推销商品时经常告诉外地的游客。工作人员诚信经营,给游客带来温馨的消费体验。一块糕点分享了冰城的地道美味,传递了“二滨”的热情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