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分享:共创共享加速成长,揭秘改变世界的底层能力
梁宁,著名产品人,被誉为中关村第一才女。
湖畔大学产品模块学术总监。百度顾问,曾任联想、腾讯高管,拥有跨BAT工作经验,与京东、美团、小米等公司长期深入交流。
来自:涛说PPT
研究了五六遍后,我用PPT做了一个笔记,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改变我一生的思维模式。
像往常一样,回复梁宁就可以得到这份源文件。
产品思维:每个人的底层能力/前言
技术进步、产品迭代、公司进化、组织变革……不变的是用户的情感和人性。
那些信奉“用户驱动”的人,从普通人变成了行业巨头,建立了自己的世界。
乔布斯、马化腾、马云、雷军、张小龙、周鸿祎、傅盛……这些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拥有怎样的能力?
产品思维要求我们构建基于观察和判断的系统能力,为用户提供确定性。
利用交互的能力,通过连接和迭代加深与用户的关系。
这也构成了《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5大课程模块——
1、同理心:理解情感、发现人才
2、机会判断:从“点”看“体”
3.系统能力:建立系统、制造决策和依赖
4、用户体验:让产品高效、进化
5、创新模式:寻找创新模式,发现新世界
同理心:人类的欲望是自然法则/第一部分
做好产品,最重要的是了解用户、了解自己。
1、专业观察和判断
仅掌握表面数据并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但我们对大多数事物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非常肤浅的水平。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需要看到人们会在不同的资源驱动下去往不同的地方,也必须看到触发情绪、促进行动的开关。
你必须能够看到持续改变的内在动力,能够拥抱改变,变得成熟。
一个人为了强化自己的存在感,就会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一旦存在感得到满足,能力圈就不会继续扩大。
就像很多女人结婚时不化妆一样,男人满足了也不吵架……
◇◆◇
2.了解用户的潜在情绪
用户往往无法准确描述体验,只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将人比作“手机”,获得的知识就像“Apps”,而情感则是底层的“操作系统”。
理性的调用需要时间和思考,驱动人的可能只是一瞬间的情感。
产品服务于人的本质是用户对你的服务是否满意。
在双方互相理解的健康关系中,能够理解对方的“满意”和“不愉快”,并给予对方“满足”。
“悦”是得到满足的意思,“爽”是指一种长期绷紧的需要突然得到满足。
读情感,看才华,看命运。
为什么你练习 PPT 三遍就很痛苦,而 Steve 却依然喜欢为记者会练习 PPT 100 遍?
你一直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你的天赋,是上帝赐予你的操作系统的初始密码。
◇◆◇
制造让人们感到快乐或避免恐惧的产品。
每个人的痛点就是他们的恐惧,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花钱来解决他们的恐惧。
医疗保健和教育是最大的市场,为什么?对生存的恐惧;
为什么医美产品比普通化妆品贵这么多?害怕青春的逝去;
听罗辑之思而用之。为什么?认知焦虑或恐惧。
一个人如果找不到“乐”和“惧”,他就一事无成;
如果一个产品对“快乐”和“恐惧”没有任何作用,那么它就是一个无痛产品。
◇◆◇
3、顺应用户的潜意识
“微笑”让我们放下防备,“重复”改变我们的视角……
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产品要做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的选择。
静态的产品没有机会说服用户,所有的想法都会让用户担心、警惕。
为什么内向的人甚至社会残疾人(扎克伯格、马化腾、张小龙)会创造出数亿人依赖的社交产品?
为什么沟通能力强的人(马云)很难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
善于沟通的人,善于突破防线,说服用户;但好的产品经理根本不会引发用户的防御意识。
优秀的产品经理往往更加自负。
◇◆◇
4.理解角色生存的本质
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良好的用户体验的目标是让它变得自然。”
这里的自然指的是“去角色化”。
在为“个人”设计产品时,应该把对方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抛开成见,不要假设他“应该”成为哪个角色。
如果你是为特定群体做产品,你应该充分研究他们的集体个性(在群体中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共同记忆和核心理念。
首先,用专业的视角对人和产品做出判断,思考该在哪个层面上努力。
然后,回归内心,看到自己的天赋,看到用户的情绪,了解他们的潜意识和集体性格,不要触发防御意识。
这是我们做出好产品的出发点。
机会判断:寻找机会,不要责怪别人/第二部分
随波逐流,寻找外部潜力来增强您的组织能力。
找到有势能的“面”,不要只把希望寄托在“点”上。
1、点、线、面的策略选择
我们都知道,努力工作的工资远远低于几年前在北上广买腾讯股票或房子。
不管你多么努力,那只是一个点,你的工资也只是一个点的努力。
但腾讯股和京沪广房的盈利,是经济快速崛起的线性周期盈利。
从一个点开始制作产品。该点附着在哪个表面上?这方面如何展开?面对的是哪个经济体?这个经济是上升还是下降?
如何很好地判断机会
1、从你能达到并稳定提供的“点”开始;
2.看到这条“线”,不要纠结于当前的“点”;
3、当“面”接触时,“面”上的“点”就有利可图;
4. CEO应该寻找外部势能来为组织赋能。
◇◆◇
2. 产品机会:找到痛点、痒点和乐趣
痛点背后一定有恐惧;
有需求,能及时满足,是用户的荣幸;
网红系列产品切中要害——让用户成为理想的自己。
还可以根据吃的痛点、痒点、爽点来打造产品:
尽情地吃火锅,感觉棒极了;
怕吃火锅长胖,这个痛点也有产品空间;
或者做个漂亮的网红餐厅,吃一把干冰爆米花,耳边就冒出白气。大家都会拍照发到微信上。这是一种痒。
◇◆◇
3、为用户绘制“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基于一定动机和行为的抽象用户标签和模型。
可用于掌握用户特征和喜好。
第一组用户画像:第一只羊/第一只羊/狼
第一只羊是种子用户,这样可以及时满足他,然后再引入更多的羊;
头阳是意见领袖(论坛版主、微博网红、淘宝店主……)。当头阳自发地管理羊群时,产品就建立了自组织;
沃尔夫是利润的贡献者。如果给B端充电,那么Wolf就是B端。
第二组用户画像:大明/笨笨/小仙
大明非常了解自己的需求。核心需求是价格或硬货,忠诚度较低;
笨笨有需求方向,但不清楚。你可能逛了10家商店,看了200件衣服,最后买了一顶帽子……一旦你决定要买的产品,很大概率会成为“大明”;
小娴没有消费需求,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两组肖像相得益彰。你想服务哪一种羊,你就得根据大明、奔奔、小鲜三种不同羊的需求来设计你的产品。
◇◆◇
4.场景:在特定空间/时间触发用户情绪
“场”是指时间和空间,用户可以在一个空间中停留和消费; “场景”指的是情景和互动。
在这个时空里,必然存在触发用户情绪、胁迫用户意见的场景和交互。这就是场景。
很多时候,你以为用户在消费产品,但实际上是在消费场景。
午餐时的场景有哪些?
你自带饭盒,边吃边看网剧,这是一个场景;几个同事一起点盒饭,在会议室边吃边聊,这是一个场景;几个同事一起出去吃饭,然后AA制付钱,这是一个场景;中午请顾客吃饭是一个场景;中午情侣约会也是一幕。
未来万物互联,到处都是屏幕,到处都是网络连接的入口。
但入口处却不是一景。只有能够引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综上所述,要做一个好的产品,必须要对这些机会做出判断——
* 命名主题出现在课程的第 4 部分中。
系统功能:持续提供可靠的确定性/第 3 部分
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用户提供确定性并建立依赖。
确保确定性的核心要素是效率。迭代和选择将使您的产品和生活取得成功。
完成一个产品,需要构建“系统能力”。
就像想要拥有好身材,就必须有系统的控制饮食、保持运动的能力……
1、总体流程及确定性
什么是“持续提供可靠的确定性”?以ATM机为例。它提供的确定性是资金将会被分配。
一台ATM机要想提供完整的系统能力,需要七个岗位:战略、运营、现金、密码、硬件、客服、技术。
如果你在ATM机应该是什么形状、应该是红色还是蓝色、是否可以更漂亮……这些对整体业务效率和结果影响不大的事情上花费太多的热情。
◇◆◇
2、小米的效率革命
企业是高效分工的产物,效率是制度的核心指标。一个低效的系统就会失去竞争力。
雷军表示:“互联网思维最关键的两点:第一是用户体验,第二是效率。小米真正的护城河是效率,小米真正想做的是效率革命。”
其他与小米竞争的手机厂商以为小米是在拼产品,但实际上小米是在拼效率。
为何小米会赢得手机大战
梁宁在课程中引用了很多案例,非常精彩——
1、智能手机迭代、消费升级、网红电商是推动小米崛起的三大浪潮;
2、将资源花在一两个模型上;
3、打造所有员工面向用户、接受用户压力的组织架构;
4、利用电商大数据支持线下零售高效决策。小米之家已实现27万平方米销售额(仅次于苹果),并计划再开1000家门店;
5、在几乎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小米专卖店就开了20万家,渠道迅速拓展成立体网络。
◇◆◇
3、微信迭代的刻意与惊喜
迭代就是小步快跑,先发布核心部分,不断优化、小范围试错,让互联网产品在互联网上成长。
迭代规划是产品经理的一项重要能力:
1、第一个版本要简单直接,直指人心;
2. 迭代的顺序很重要,前面的动作是后面动作的铺垫;
3、大招不用保留,附加功能没那么重要;
1、微信从导入通讯录、发送文字图片、设置头像、微信名等几个简单的功能迭代到了今天;
2、微信2.1版本的“好友验证”功能是微信2.2版本“查看附近的人”功能的铺垫;
3、只有微信5.0的“绑定银行卡”才能上线后续的“红包”。微信的“飞机大战”让5亿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升级。
产品经理的微观经验和他所在组织领导者的气质会让产品看起来不一样。
1、擅长沟通和说服的雷军和马云制作的沟通工具,从来不会在表情包上花太多功夫,因为老板从来没有因为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而烦恼;
2、改变支付模式的微信红包,是腾讯员工在业余时间无意创造的;
3、微信红包用户自然限额为458万。借助春节核心场景,微信支付用户一天增长1亿;支付宝用了8年时间,积累了1亿用户。
◇◆◇
4、领导力:带领团队生死攸关
在产品演进的过程中,产品经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一堆事情中找到关键任务,带领大家度过生死关头。这就是领导力。
33岁傅盛带领金山渡过生死关头
接手金山48小时内,他做出了四个决定——
守住互联网安全产品的基础; All in,砍掉产品线;削减组织结构;放下友善的气氛,成为野蛮人。
再加上难忘的运气——我赶上了3Q之战。
最终,在360强敌的压力下,金山完成了从一家软件公司向互联网公司的转型,跨越了生死线。
当年的瑞幸和江民如今已经被边缘化了。
在机遇、资本、野心、人才聚集的今天,几乎每片蓝海都会瞬间变成红海。
面对生死考验,你能依靠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领导力。
能够支撑你的,是你对重点任务的认定,是你内心的确认感,是你真正的兄弟。
用户体验:持续提供可靠的确定性/第 4 部分
良好的用户体验需要建立基于真实感受的微体感觉。
这部分告诉你:画用户体验图感受用户的情感,用服务蓝图设计角色和分配资源,设计成瘾机制满足用户,给情感起个名字,设计用户信誉。
1、用户体验水平
一个产品的好坏,不能简单地用“好用”或“不好用”来解释。经验必须被分解。
其中,产品策略是最重要的——应该做什么?提供了什么样的确定性?
根据产品的策略和存在价值,我们可以决定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做。
资源建设固然与能力有关,但更与战略有关。
感知层感知的所有内容和功能都被框定在资源框架内。
就像把你精心烹制的牛排端给用户一样,用户咬了一口后就放下了餐具。
是散热问题吗?是调味的问题吗?是装修的问题吗?服务员的笑容还不够甜吗?是餐具吗?是灯光吗?从哪里开始优化?
在调动所有资源,开始新一轮的产品迭代之前,你可能要问自己:“用户不饿吗?”
◇◆◇
2.绘制用户体验图
用户体验地图就是从特定用户的角度画图、讲故事,记录他接触、进入、与产品交互的完整过程。
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目标能否一步步实现?这个过程是困难还是容易?
通过用户体验图确认产品的存在价值。
一个好的产品始于一个好的故事。
数据就是常态,就是结果;故事是原因。
与其假设用户是大明,提供干巴巴的产品信息,不如提供傻子都能看懂的场景故事。
在用户研究中,重要的不是总结数据,而是构建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
◇◆◇
3. 服务蓝图核心要素:峰值和终值
服务蓝图旨在配置资源结构和角色框架。
平庸的用户体验无法成就产品,但资源有限,不可能处处满足用户的期望。
你要做的是:在不突破用户底线的情况下,让用户有一个美丽的巅峰和一个令人回味的最终价值。
◇◆◇
4、上瘾机制:用户激励系统
建立激励机制,就是一旦他完成了预定的行动就给他满足感;并让他知道,如果他完成了预定的行动,他就会感到满意。
游戏中,资源是虚拟的,激励也是极其确定的。
但在现实世界中,找到驱动一个人的内在因素很重要。内在动力是人们找到感觉、不断深化、把事情做好的方法。
构建良好的激励体系,还必须在降低用户门槛上下功夫。
与对方能力不匹配的激励是无效的激励。
◇◆◇
5、选择好名字,建立产品声誉
叫什么名字?
名字是一种召唤,是连接人与世界的通道。
名字是主观的,有力的名字承载着强烈的情感。
什么是口碑?
雷军说:“公众声誉意味着做事过分。”
让用户满意是你的工作。只有超出预期,才会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华雨花创始人华山说:“口碑叫口碑,不叫口碑”。
口碑一定是听觉文案,说出来的话,直截了当,脱口而出,没有拐弯抹角。
口碑是指当你把这些事情做得太过分并传播出去时,其他人会说些什么。
口碑就是你要给消费者说点什么,然后让他说。
创新模式:发现机遇,寻找新大陆/第5部分
百度贴吧、百度知吧创始人余军表示,产品经理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工具,打破旧有的利益平衡,建立新的对自己有利的利益链条,建立新的平衡。
互联网是增量竞争,没有创新的产品根本不应该做。
同级别竞争由大企业主导,创新是小企业生存的唯一出路。
1.用跨界视角进行跨界创新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
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神秘浪漫,也不是超越环境、凭空出现的。
我们所需要的某种能力要素可能已经产生并成熟了,但它正在被用在另一个领域。你需要捕捉灵感的瞬间。
婴儿保温箱的发明与迭代
婴儿保温箱的灵感来自于史蒂芬博士参观动物园时看到的小鸡保温箱。
为了让发展中国家具备维护婴儿保温箱的能力,普雷斯蒂略的团队用汽车零件制作了新的婴儿保温箱。
创新重要的是要面对痛苦并思考。也许它们在动物园或车库里,等待着你的眼睛看到它们。
◇◆◇
2、新元素、新物种
新产品必须有新元素,否则就没有竞争力。
或许用户的前端体验还是一样的产品和服务,合理利用其他领域的新元素,改变内部的业务逻辑,就能诞生新的物种。
亚朵酒店在流量和转化率方面的新元素尝试
1、引入合作业主,实现快速落地、早期投资;
2、设计众筹,将消费者变成粉丝;
3、引入IP属性,与“吴晓波频道”合作,成为社区酒店;
4.场景电商,销售酒店用品。
◇◆◇
3、三级火箭:互联网的降维攻击
三级火箭是互联网圈的一个常见概念:
第一层是获取头部流量;
第二个层次是吸引某类用户的业务场景;
第三个层次是完成业务闭环。
玩转三级火箭的几个元素——
首先,一级火箭必须具有高频率。只有高频才能带动低频;
其次,通过第一级火箭获取大量用户后,需要快速开发出能够吸引用户的业务场景。这也是共享单车企业面临的问题;
第三,操作三级火箭的人必须是一个积累了一定势能的狠人。
三级火箭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从一开始就旨在颠覆现有产业、扼杀现有企业。
如果你不狠,存了很久,没有掌握高频应用场景,不能忍受批评……三级火箭还是不能轻易玩。
火箭为什么有三级?
火箭想要突破大气层,就必须引入分级设计。
如果卫星重1吨,火箭分为两级,则需要消耗149吨燃料来推进;
分为三级,需要77吨,四级需要69吨。
阶段越多,风险就越大。三级火箭是平衡成本和可控性后的选择。
◇◆◇
4. 颠覆性创新:成败价值网络
颠覆性创新是屠龙的艺术,也是创建新帝国的机会。
社会能力升级,释放新需求,催生新价值网络。
颠覆性创新最重要的标准是是否打开了新的价值网络?你到达“新世界”了吗?
诺基亚将手机定义为通讯产品,而iPhone将手机定义为互联网手机、移动互联网终端。
它看起来像是同一个产品,但它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价值网络。
诺基亚曾经是手机领域的主导者。虽然它在传统价值网络中还能生存,但在新价值网络中却是边缘企业。
传统老企业无法快速响应新的价值网络。我们看到的新价值网络就是我们的机会。
管理良好的公司通常与现有价值网络紧密相连。
响应现有客户的需求,密切关注竞争对手,并满足投资者。所有的弦都拉得高效流畅,没有冗余,没有浪费,管理极其完善。
传统企业一旦形成像基因一样的“组织思维”,就很难快速对接新的价值网络。
生活逻辑大于商业逻辑/结论
课程接近尾声,梁宁从另一个维度对产品能力进行了精彩讲解。
1. 如何成为顶级玩家
我们很容易学会的是套路,但靠套路我们无法成为高手;
使我们掌握并促使我们做出决定的是那些微观的身体感觉;
如果你想对自己的结果负责并创业,你必须有一种在你身上成长的微观意识;
一个好的产品玩家,必须兼具微观体感和套路;但如果你想成为顶级专家,你还必须具备宏观能力。
2.寻找生活的确定性和依赖
商业以利润为中心,生活以意义为中心,商业并不是生活的一切。
当人们在临终前盘点自己的一生时,没有人真正关注自己这一生赚了多少利益。
做你真正能做的事,做你觉得确定的事。生活的逻辑大于商业的逻辑。
我想用课程中的这段话来鼓励你——
最近几个月,我每次出门都会带着厚厚一叠印刷稿。经过反复研究,我整理了这份PPT学习笔记。
即使在过年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吃饭,我也一直向朋友推荐这门课程,因为它太刺激了。
产品就是生命。如果你掌握了产品思维,拥有微妙而低层次的观察能力,你就会拥有超乎常人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