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生活指南:种花草、学收纳、练厨艺,如何让每一天都充满乐趣
呆在家里打开一扇生活之窗
他在家里成长为一名烹饪专家。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云华 摄
在阳台上种植花花草草,让人心情愉悦。
“又是被家里阳台治愈的一天”“我喜欢追求美好的东西,收纳可以让人快乐”“在家做饭既美味又安全”……疫情影响下,人们不得不出门少出门,少聚集。 “宅在家里”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度过每一个“宅在家里”的日子?有人萌生了建造阳台小花园的想法,并获得了种植的乐趣;有些人了解了家庭存储并产生了新的创业想法;有些人“被迫”拿起锅铲,却发现自己居然有“烹饪大师”的潜质……起初有些无奈的“宅在家里”,渐渐让人找到了乐趣。 “慢生活”也发现了新的机遇。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鹃、何英思、林琳(署名除外)
呆在家里享受“空闲时间”
阳台种满花草,不再幻想别墅
小平是广州一名普通的白领。和其他很多家庭一样,她家面积只有几平米的小阳台主要用来晒衣服、堆放杂物。同时,她也幻想着有一天能拥有一间带小院子的房子,在那里她可以打造一个开满鲜花的小花园。花园。受疫情影响,逛街、聚会的机会少了很多。小平下班后“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始建造一个小阳台花园呢?
小萍告诉记者,她就是这么做的。她清理了阳台上的杂物,安装了升降晾衣架,腾出了有限的空间,然后买了花架、花苗、花盆和花园土壤。幸运的是,这一切都可以在网上购买,非常方便快捷。小萍笑着说,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她说:“我记得很清楚,我在网上买了一大盆绣球花,当时因为疫情,送货员无法进入小区,我就从小区门口拎着一大盆花”另外,楼上的花架都是我自己按照图纸安装的,现在越来越熟练了。”
现在,小平家的阳台上,盛开着各种品种的玫瑰花。它们有亮黄色、橙色、深红色、红色和白色……它们真的很可爱。小平说:“我以前以为广东太热了,不适合种玫瑰,其实不然。玫瑰品种有上万种,其中有很多耐热品种,在广州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
小平告诉记者,网上很多商家把所有玫瑰品种都描述为耐热、抗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还是需要多逛论坛、贴吧、花圈,学习别人的经验。
“放假的时候你在家做什么?” “没事做,就是在小菜园里闲逛,在阳台上喝茶、赏花,感觉很好。”在某电商园艺品类的产品评论区,最近添加的评论中有不少表达了类似的兴趣。据统计,去年某电商园艺品类的销售额和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150%。工具、灌溉和材料产品尤其受欢迎,尤其是电动割草机、花园水泵、种植箱等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0%以上。
研究表明,园艺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改善情绪。现在小平在朋友圈的签名变成了“又是在家阳台治愈的一天”。她告诉记者:“修剪、浇水、换土、打农药,周末的早上过得很快。当我坐下来,冲上一杯咖啡,看着娇嫩的花朵,闻着香味,我真的感觉多巴胺在上升,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
家里有“开悟”
60岁阿姨学存储,创业新思路
早年定居澳大利亚的张阿姨今年61岁。去年春节,她回广州看望父母。她原本想在假期结束后返回澳大利亚,但后来因为疫情留在了广州。她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并说她“坐不住”。除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她其余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英语和跳舞。她最近参加了组织者培训班。 “我喜欢追求美好的事物,我认为收纳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张阿姨说道。今年母亲节,她帮朋友打扫了走廊,还买了一束鲜花来装饰。朋友直言:“没有她我活不下去。” ,“那种满足感真是难以言喻。”
张阿姨说,第一天学叠衣服时,她“很着急”,但到了第三天,她5分钟就能叠10件衣服。衣服的叠法也和平常完全不同。折叠后的衣服就会变成可以竖起来的小方块。放置时不是垂直堆放,而是水平排列,这样拿取时不会碰倒其他物品。衣服。
收纳不仅仅是折叠衣服那么简单,还包括空间布局规划。张阿姨告诉记者,她在澳大利亚生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创业的想法。在广州学习家政课程后,她计划到一家家政公司做兼职家政公司,然后返回澳大利亚创业。 “组织和存储市场仍然巨大。”张阿姨做了一个简单的市场调查,发现澳洲提供整理存储服务的公司很少,而高收入人群和工作繁忙的年轻人是存储服务的目标群体。 。
记者了解到,仓储师培训课程一般根据不同技能水平分为几个级别,培训时长从4天到30天不等。学生除了学习整理收纳技巧、房屋收纳流程和技术要点等知识外,还需要学习色彩美学的应用、空间规划等知识。
广州千两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晓飞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理、仓储服务已成为家政服务中急需的工种。今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家政服务员职业下新增“组织者、组织者”工种。因此,公司为主办方开设了培训课程。
“疫情期间,人们宅在家里的时间增多,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整理、仓储服务的需求。”郑晓飞表示,同时,也有人因为工作受到疫情影响,想重新规划职业方向。整理仓储工程师拥有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年龄不受限制、无需学历、薪资相对较高的优势,成为更多人再就业或兼职的选择。
在家学习“艺术”
“90后”拿起锅铲,意外成为烹饪高手
“疫情期间有多少人学会做饭?”在社交媒体上,这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回应。摆盘精美的菜品图片和“难看”的“摆盘不好”的图片被上传,让人大吃一惊。 、羡慕、钦佩,当然还有善意的调侃……
90年代出生的广州女孩倩倩说,在家做饭几个月后,她意外地发现自己在烹饪方面有潜力。她很惊讶。
几乎没有接触过阳春水的芊芊一直认为做饭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门槛很高,一直被它吓倒。疫情之前,她主要靠外卖满足一日三餐。顶多叫个饺子,煮一碗鸡蛋面。因疫情宅在家里的日子,她不得不拿起锅铲。 “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做饭比较安全,另一方面,我吃腻了家附近的外卖,所以我得学会自己做饭。”芊芊说。
让芊芊没想到的是,一旦踏上烹饪学习之旅,她就再也按捺不住了。从一开始简单的鸡蛋炒饭、蒸鱼,到粤菜、湘菜、川菜,甚至甜品、烘焙点心,芊芊的手艺一路精进,发在朋友圈的图片几乎都是从未重复过。这些菜品图片加上具体的制作过程说明,一下子给朋友们提供了一份“烹饪指南”。 “唯一让我不高兴的是,我的体重也急剧增加了。”芊芊说。 “在家健身是我的下一个目标。”
“在家做饭”是疫情期间很多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艾瑞咨询8月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将快速发展,生鲜电商规模将持续增长。商贸业实现4584.9亿元。 2023年,生鲜电商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2020年,中国生鲜食品网上零售额占比14.6%。前四年,这一比例分别为2.8%、4.2%、6.2%、8.8%。其中,80后、90后成为消费中坚力量,35岁及以下生鲜电商用户占比55.7%。
“因为疫情,我也明白了很多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烹饪习惯其实是有问题的。”小宇在疫情前也有自己做饭的习惯,但疫情期间他是在关注相关部门发布的一系列提醒后才学会使用的。在水龙头下清洗肉类也有特殊性:“事实证明,在厨房用水清洗生肉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污染其他食品,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学了这么多常识,我觉得自己做饭更安全、更卫生、更靠谱,我也更愿意自己做饭了。”他说。家常菜的‘好品质’得到了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