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德国2019年会圆桌论坛:中德沟通桥梁与职场发展策略
单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栏
单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栏
对话德国2019年会圆桌论坛(视频:张晓)
本文长约 7,300 字,建议您阅读 17 分钟。
沟通是中德合作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沟通失败可能会影响管理者或普通员工的职业发展,而一旦企业层面沟通失败,谈判合作更有可能破裂。
在企业战略和期望能够实现协同的前提下,如果中德之间仍然存在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作为中国员工的我们如何发挥“桥梁”的作用?
对话德国2019首场精彩回顾,我们回顾了九位嘉宾——王元利博士、徐卫东女士、李长生先生、黄伟先生、冯建民先生、蒋洪泉博士、马前博士、韩晓博士和洪钟博士的精彩演讲。
致辞结束后,王元利博士、徐卫东女士、李长生先生、黄伟先生、冯建民先生五位演讲嘉宾,以及洪军先生、魏玉良先生、张士成博士与周宏图先生探讨了如何在中德合作中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作用”。围绕“桥梁”的作用进行了圆桌讨论。
在他们看来,充当中德合作的“桥梁”,不仅要学习汉语和德语沟通的语言艺术,还要掌握与自我认知和呈现、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方向目标和目的。生存。行为守则。
本期关键词:中德合作;沟通;桥;德语;情商;汽车;创业精神;雇主与雇员
文章:李谦、董培熙、蔡月芝
审稿人:万玉可、沉岩、杨元
视频:张晓
摄影:王文欣
排版:李思瑶、陈育新
圆桌论坛
优越的
对话德国2019年会圆桌论坛(上半场)——中德合作
(摄影:王文新)
#关键词
中德合作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主席
刘旭辉先生
在德国的华人如果想回到中资企业,还需要很大的适应和调整。此前在上海电气任职期间,魏先生领导并参与了多个与通用电气、阿尔斯通等行业巨头合作的国际项目。作为复星集团前驻德国首席代表,您也参与了复星集团在德国的多个项目。收购和并购项目。根据这些跨境项目经验,您认为中德跨境合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德国威远有限公司
创始人
魏玉良先生
在我看来,跨国项目(并购)最大的难点在于两家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否一致。如果两家公司的战略期望不同,就很难取得成功的合作。
比如,20世纪80年代,国内很多企业尝试与国外企业合作,互相学习先进技术,也就是先学会“走路”。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后,“走”不再是问题,“跑”成为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此时,双方战略冲突凸显,外国合作伙伴可能会限制该公司的发展。
第二个难点是双方对彼此的文化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在跨国并购中,如果双方管理层都不了解对方的文化,比如德方只是通过当地报纸、电视或者道听途说来了解中国,那么两者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就小。聚会的规模很小,甚至浪费时间。
中:魏玉良先生,德国威远有限公司创始人
左:开元旅游集团总裁周宏图先生
右:德国中国商会汽车委员会第一发言人黄伟先生
(摄影:王文欣)
#关键词
企业与人才双向选择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主席
刘旭辉先生
我非常同意魏老师的观点。他提到了跨界合作的两个关键点——企业战略的匹配和双方文化的理解。在我看来,战略和文化其实都涉及到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人才。下一个问题是关于人才的,请张世成博士提问:根据您的经验,中国和德国的汽车行业对技术人才有什么期望?
德中机电工程学会
总统
张世成博士
我们先来说说共同点。德国和中国都需要不断变化的技术人才。这里(技术人才)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你可以适应变化。虽然你比较被动,但是在普通企业还是可以做得很好的;第二个层次,你可以迎接变化,这需要一点主动性。你不惧怕变化,能够主动做出调整;第三个层次比较难,就是能够预见变化。当今社会瞬息万变,这对高层次人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国和德国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德国企业更加规范,有明确的工作评价体系。很多中国企业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无中生有”(全场笑声)。有条件就得上去,没有条件也得上去。
对于那些从海外高薪回国的人来说,国内企业和学术界对你们的期望非常高。他们希望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对于“海归”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协会向国内几位专家推荐了它。回国后成功的,无一不是能“无中生有”(全场大笑、鼓掌)。
左:德中机电工程学会主席张世成博士
右:汉莎航空总部战略与并购总监李长胜先生
(摄影:王文新)
#关键词
雇主与雇员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主席
刘旭辉先生
冯总,您刚才在演讲中说,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实现财务自由只是时间问题(全场笑)。那么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您对如何尽快实现“财务自由”有何建议?您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哪些品质?
法兰克福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总统
冯建民先生
关于员工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问题,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选择企业平台:
首先,考察该公司是否是成长型公司;
其次,查看是否是共享公司。只增长而不与员工分享是行不通的;
第三,看是否有利于共享的机制,比如Konstant Nachhaltigkeit(稳定可持续发展)。
我们公司营业额已迈入数千万欧元的门槛,遵循以上三个原则。你必须(最好)选择这样的企业平台,它知道如何帮助你实现“财务自由”。
那么实现“财务自由”的具体机制是什么呢?在我们公司,除了年薪5%到10%的涨幅外,对于可以直接用营业额衡量的职位,可以根据营业额发放奖金,没有上限;对于无法用营业额衡量的工作,只要完成基本任务,就可以发放奖金。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奖励;如果员工完成任务表现好、有创新精神或者能够开源节流,还可以获得几个月的工资作为奖金。这是第二层激励;第三个层面,我们每年还拿出盈利项目,让员工参与股份、分红。
第四个层次(激励)是,如果你的部门盈利,你可以参与它的佣金。如果这个部门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推向市场赚钱,我们会让这个项目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让参与该项目的员工与项目公司分享利润;第五个层次是上市。好的想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的产品足够成熟,可以上市的话,一上市,我们就可以根据贡献和责任获得股权,实现员工和雇主的角色互换。这是我们作为员工希望实现的目标。多层次的财务自由(观众鼓掌)。
因此,基于以上内容,我看重员工的三点:能够迎接挑战;不断提升自己;并有勇气承担责任。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主席
刘旭辉先生
周先生,您于2002年创办了开元网,于2005年创办了开元旅游集团,现任集团总裁。您有丰富的用人经验。作为雇主,您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哪些品质?
开元旅游集团
总统
周宏图先生
刚才冯老师的分享非常全面。我完全同意。无论你是雇员还是雇主,你都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当然,每个雇主或经理都希望招聘尽可能优秀的人才。现在我们组负责各部门的招聘工作。我想从部门主管的角度来看,他们应该更加关注员工的能力,希望员工一加入职能部门就为部门创造效益。
从雇主的角度来看,我个人的看法是更长远的。我最看重的是员工的诚实和可靠。希望员工能够长期留在公司,与公司共同成长。因此,我们公司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大学毕业后加入公司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很容易在他们身上培育出公司的全部价值。
开元旅游集团总裁周宏图先生
(摄影:王文欣)
德国德中商会汽车专业委员会
第一发言人
黄伟先生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案例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曾经有一位国内公司欧洲分公司的华人高管取代了他的助理,但实际上他的助理德语很好,沟通能力也很好。我问他为什么要换掉他?
他说:“因为作为我的助手,她总是试图让我从德国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略了让中德求同存异。”
所以在这里我也想提醒大家,在公司工作的时候,你一定要时刻知道你的雇主是谁?你的上级对你有什么期望?你首先要思考这个问题,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起到桥梁作用。
中:德国中国商会汽车委员会第一发言人黄伟先生
左:德国威远有限公司创始人魏玉良先生
右:诺博汽车系统总裁王元利先生
(摄影:王文欣)
BCCI咨询公司创始人
德国采埃孚集团前独立董事
徐卫东女士
在此我完全同意黄先生的观点。作为一名员工,为中国雇主和德国雇主做事应该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态度。无论是在德国企业还是在中资企业,优秀的员工都应该记住为雇主创造福利。这是根本性的。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主席
刘旭辉先生
王先生,如果您要从在场的200多名与会者中选出来宝汽车的管理者,您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您看重哪些能力和技能?
诺博汽车系统
总统
王元利博士
首先,我们希望候选人具有OEM(即汽车行业的OEM)背景。另外,候选人的专业背景需要与我们公司一致,我们希望候选人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
目前我公司研发重点在国内,德国(分公司)主要起到衔接和协调的作用。稍后,我们计划将这个分公司扩大为研发中心。希望候选人认同公司的文化和发展战略,为公司带来附加价值,能够识别公司发展中的痛点和问题。
#关键词
交流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主席
刘旭辉先生
有观众问:作为在德国企业工作的中国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中德双方互不了解的情况。怎样才能取得徐总在讲话中强调的更好的成果?发挥我们的桥梁作用?
BCCI咨询公司创始人
德国采埃孚集团前独立董事
徐卫东女士
魏总之前提到过,如果中德企业的战略相互敌对,那么(成为桥梁)将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当企业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时,在企业战略能够协调的前提下,中国员工如何在人文层面发挥桥梁作用。
我认为很多都是沟通问题。无论是德国人看到我们中国人做的某些事情,还是我们中国人有很多德国人的习惯,都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此时沟通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把事情说出来,或者至少能够向前迈出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这一步最终能迈出多大,能否彻底拉近双方距离,还需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花旗集团
企业银行投资银行部
公司客户管理总监
洪军先生
我补充一下,对于我们大多数员工来说,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固然重要,但实际上离我们还比较远。更重要的是我们与部门、团队、领导的关系。对此,我很同意徐老师的观点——沟通非常重要。我们很难在非母语环境中工作,很难控制某些事物的表达方式和程度。
我想我们可以和自己约定,每次开会或者讨论的时候,即使我们不是最后的发言者,我们也必须表达自己的意见。另外,我们应该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中国人,我们也可以用“苦是福”的精神。尤其是在加入公司初期,一定要多做一些事情来感染其他同事和公司领导。
右:花旗集团企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部企业客户管理总监洪军先生
左:BCCI咨询公司创始人、德国采埃孚集团前独立董事徐卫东女士
(摄影:王文新)
#关键词
德语学习和自我表达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主席
刘旭辉先生
对于在德国企业工作的中国人来说,德语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李长生先生,您编辑了两本与德语学习相关的书籍,是德语学习方面的专家。德语非常重要。您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德语?在沟通过程中还有比德语更重要的方面吗?对于提高德语技能有什么建议吗?
汉莎航空总部
战略与并购总监
李长生先生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如果你能用非常精确的语言表达你的想法,你们的沟通就会非常顺利。否则,永远就像一层面纱。你想表达100%的内容,但对方只收到50%。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非常顺利的沟通。如果您花一些时间学习德语,您会发现它对您的职业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让对方感受到你愿意沟通。学习德语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德语表达你的真实感受。许多人学德语的第一句话是“Ich liebe dich”(我爱你)。这句话特别容易让人接受,因为它表达了真实的情感。因此,我鼓励大家学好德语,让自己能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课本上的内容,这样是学不好德语的。
法兰克福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总统
冯建民先生
即使是跨国公司,其重要文件也大多是德文,相关的网上市场信息也是德文。如果你是金融专业的,连HGB(商法典)都看不懂,那么你所有的同事都需要用英语来配合你。这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德国会议或学术研究会议了。语言是如此重要。德语是我们进入德国社会的敲门砖。你不能依靠英语或别人的翻译来吸收信息。
德国德中商会汽车专业委员会
第一发言人
黄伟先生
我有不同的观点。许多讲英语的国际人才在德国也非常成功。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德国也在慢慢开放。如果 HGB(商法典)无法理解,我们有律师。语言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德语不能作为工作。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情商和沟通能力。
花旗集团
企业银行投资银行部
公司客户管理总监
洪军先生
我想补充一点,我认为语言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我从事金融行业,很多投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基本相同。最终,在竞争中获胜取决于与客户建立的关系和信任,而在此过程中使用良好的语言非常重要。我们的客户基本上都是DAX排名前30的公司(注:DAX是德意志交易所集团推出的重要股票指数,DAX排名前30的公司是30家极其重要的德国公司)。其子公司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我需要全年飞行来与客户会面。
这种工作环境对语言要求特别高。与客户沟通首先要通过语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德国母公司沟通时使用德语,与分公司和子公司协调时使用英语。如果语言不清楚、专业知识不够,客户讲了十分钟就失去了兴趣,那就是无效的沟通。
我个人建议你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阅读相关书籍和报纸,同时也多看电视了解时事。
此外,我们需要确保用简短的语言清楚地解释问题。如果你不明白对方的意思,只要再问一遍,顾客就不会生气了。只要我们清楚地了解客户的问题,我们制定的解决方案能够成功解决问题,客户就会欣赏我们业务的有效性,而不会关心我们是否是母语人士。
语言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客户为中心、做事认真(观众鼓掌)。
BCCI咨询公司创始人
德国采埃孚集团前独立董事
徐卫东女士
当我第一次到达德国时,我一句德语都不会说。后来我发现了窍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意味着少犯错误。而我刚才提到的比语言更重要的,我认为是情商。没有情商,你的德语再好也没用(众人鼓掌)。
花旗集团
企业银行投资银行部
公司客户管理总监
洪军先生
刚才徐老师提到要少说多准,但实际上,当你不是母语的时候,要少说多准对大家来说并不容易。
我个人的经验是提前做好准备,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对客户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非常同意刚才提到的情商的重要性。我认为体现情商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一致性,就是服务的质量、态度、速度都要一致。包括拜访客户,都要体现连续性。每次拜访后,都要花时间解决客户的问题,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重复的拜访。
第二点是,凡事无论大小,都要认真负责。如果客户遇到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开户或者资金周转的问题,也应该把它们当作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无论是无利可图的现金流业务,还是能为银行带来数千万欧元的并购融资,我都一视同仁。良好的语言基础加上情商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全场鼓掌)。
#关键词
创业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主席
刘旭辉先生
相信周老师在上学的时候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你是打算毕业后直接加入公司,还是很早就设定了创业目标?我们很好奇您当时为何创办开元旅游集团,以及您是如何确定公司的大的业务方向的。我们也想知道您在创业的过程中是否有过遗憾?
主持人、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主席
刘旭辉先生
(摄影:王文新)
开元旅游集团
总统
周宏图先生
创业很难,但我不后悔。如果我后悔的话,我今天就不会坐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当我在学校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目标。我的第一想法和大多数人一样,就是毕业后在公司稳定工作。与此同时,我创办了开元网。当我毕业时,论坛也拥有了完善的用户群。这给我提供了一定的创业动力,所以后来我自己创业也是很自然的事,但目标并不是我在学校早期就定下的目标。 。
现在,在我们公司,人们经常会问做某事的目标以及要达到的明确效果。主持人还问了如何选择经营方向。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些必须随着发展和需求而改变。改变。
我们从经营互联网转向旅游行业,在创业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业务。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目标是好事,但是目标不一定是固定的。只要你有信念,坚持把事情做得更好,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收获成果。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主席
刘旭辉先生
谢谢。那么如果你有创业的想法,有信念,坚持去做,创业第三年基本上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了,就像冯先生说的那样,对吗? (大家都笑了)
开元旅游集团
总统
周宏图先生
冯老师的话会误导大家,我觉得也不对(全场大笑)。今天受邀参加年会的企业家都是成功的企业家,但本质上来说,创业的风险非常高。我不会轻易建议大家创业。当然,如果你真有这个想法,各方面基础都不错,可以尝试一下。同时,也要对创业失败率较高做好心理准备。
#关键词
汽车产业发展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主席
刘旭辉先生
圆桌会议最后,邀请汽车行业嘉宾就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总结发言:您如何看待中德汽车行业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另外,如果在座的观众有兴趣在五年、十年后担任汽车行业的重要职务,那么现在具体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圆桌论坛嘉宾合影(上半场)
(摄影:王文欣)
诺博汽车系统
总统
王元利博士
首先,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前景巨大。中国的市场规模和德国的技术优势保证了双方合作的潜力。
关于第二个问题,汽车从业者必须把握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不要因为当前暂时的行业危机而失去信心。很多企业,尤其是我之前提到的汽车“新四化”相关的企业,比如智能座舱、轻量化、电动化、新能源领域的企业,都在招人。
汽车从业者可以尽快将职业发展转向汽车行业的主流方向。相信掌握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大家都会有美好的职业前景。
德国德中商会汽车专业委员会
第一发言人
黄伟先生
变革的时代,就有变革的机遇。请关注大势,以自身利益为导向,顺势而为。这是中国的国家发展政策,也适用于汽车行业。
德中机电工程学会
总统
张世成博士
我们不应该只把汽车理解为交通工具。汽车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交产品,这个定位非常重要。德国汽车工业远未结束。我认为德国不用说五年,就是十年、二十年仍将保持领先地位。但就汽车的社交功能而言,中国将会赶上德国,因为我们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互联网。中国在这方面有光明的前景(鼓掌)。
汉莎航空总部
战略与并购总监
李长生先生
德国拥有长青的汽车工业基础,而中国在自动驾驶方面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开元旅游集团
总统
周宏图先生
我认为适用于每个行业的原则是,即使遇到短期困难,也要相信美好的未来,将困难和变化视为机遇。刚才几位专业人士分析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德国技术和中国背景,所以未来会有很多机会。
BCCI咨询公司创始人
德国采埃孚集团前独立董事
徐卫东女士
我想说的是,在德国汽车行业中获得一个世纪的经验,再加上中国的背景和中国的大市场,以找到自己的未来(受众的掌声)。
年会
(摄影:Wang Wenxin)
待续
与德国的对话令人兴奋。在下一期的德国对话中,我们将在年度会议下半年与您分享圆桌会议论坛的亮点,主题是“工作场所开发”。敬请关注!
活动主办方
Dialogde EV
特别感谢我们的赞助合作伙伴
1。钻石赞助伙伴
NOBO汽车系统
2。黄金赞助合作伙伴
中冈德国创新中心
3.银牌赞助伙伴
Zhejiang tsinghua扬格河三角洲研究所
伯克希尔·海瑟薇的房屋rubina房地产
房地产中介
德语中国科学技术联盟
杭州Qiantang新地区的商业代表办公室
法兰克福能源持有GmbH
助理有限公司
CRB机器人AG,CRB Antriebstechnik GmbH
Imboconcept GmbH
4。旅行配额赞助
Kaiyuan旅行小组
5。个人赞助
Wu Chunyan女士(德国Tsinghua校友会秘书长)
德国新信息(微信自学)
6。匿名赞助
就像去年一样,今年有几个赞助商合作伙伴不想被命名或匿名,但在幕后默默支持对话德国。非常感谢!
在这里,对话德国团队真诚地感谢相关的赞助组织和个人的强烈支持!
媒体合作伙伴
1。德国凯元网络和人民日报海外网络德国频道
2。DeutscheZeitung
3。欧洲时代
4。德国的Wegzude学习圈
5.《全球时报》欧洲版
6。来自德国的新信息
与德国与德国对话,分享中国和德国精英的行业见解和生活经验。它旨在促进中国与德国之间的深入合作,并通过例如的力量来驱使更多的人一起成长。这里有行业专家,商业高管,大学教授和企业家领导者。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