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珞珈银龄宣讲团助力党史教育
构建完善机制、打造团队、搭建良好平台。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四史”学习,将珞珈白银时代宣传团工作纳入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并进行统筹部署。明确党委宣传部牵头,退休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各二级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强化组织保障、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作用。
学校党委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组建班子。武汉大学现有离退休教职工701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859人,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657人,还有多名老干部、退伍军人、专家、教授、标兵,具备形成白银时代宣传队伍基础雄厚。在组建团队时,我们坚持两个“硬核”标准:一是人气高、有影响力、受人尊敬的明星。二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宣传能力强的名师。经过严格程序、层层筛选、各二级单位推荐、宣传部、退休工作办公室等层层把关,最终选出15名候选人,组成“珞珈银龄宣传队”。
建立培训交流平台。校党委举办老中青宣传组成员培训班,老少同台,紧扣主题,以讲代练,相互交流、学习讨论;退休办组织珞珈银龄宣讲团集体备课,把握正确方向,共同探讨演讲思路,丰富演讲主题,完善演讲框架。搭建在线交流平台,实时交流备课和工作思路,讨论完善演示报告。
紧扣主题、紧扣受众、紧扣节点。紧扣政治主题,突出政治引领。白银时代宣传团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认识、政治执行力,树立正确党史观,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科背景,深入挖掘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中的党史故事和红色元素,讲述优秀先进人物的生动故事,讲述学术政治和专业历史,理清现实逻辑、历史逻辑、科学发展观。教学与科研的内在逻辑理想信念,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权威的内容和公正的方向。
贴近听众,讲道深入人心。根据不同受众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差异化、精准化的宣传。与大学生畅谈信仰的滋味,畅谈奋斗青春,奉献报答祖国;与年轻人才讲科研报国,讲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变“卡脖子”为“免费工具”;与管理干部讲初心使命和责任,“双一流”建设离不开“双一流”管理;与老同志畅谈他们的辉煌业绩,畅谈他们的成就和初心,畅谈他们的发展前景和美好未来。
紧扣时间节点,丰富讲道内容。抓住清明节、7月1日、国庆节、新生入学、毕业离校等重要节点,利用主题晚会日、党课集体课、毕业典礼、节日纪念等机会,结合白银时代以系列活动推广,丰富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跃,大力唱响爱党、爱国、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
讲好“四史”,回顾学校历史,共同畅谈人生。讲座团队带头人夏建国教授从百年辉煌的基本经验谈起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何平教授从世界历史的变迁看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吴心木教授40多年前通过亲身参与“蛇口经济特区”规划建设的幕后故事,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蓬勃发展的故事。老童通过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讲述“四史”,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探索和历史必然,讲述着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武汉大学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武汉大学最大的底色是红色。武汉大学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生动缩影,是“四史”教育的活教材。
白银时代宣传团的成员在学校工作了几十年,对学校的历史非常熟悉。充分挖掘武汉大学红色文化资源,将党史教育与校史教育结合起来。武汉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健讲述了以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军等为代表的一批武汉大学校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 93岁的朱传启教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武汉大学的校友。学校学习李达、毛泽东的故事,追忆先辈事迹,感受革命情感;严庆华教授从经济管理学院的历史入手,讲述了武大几代管理者如何风雨兼程,珞珈学派如何代代相传。兴趣……
成立一个月以来,宣传队已在校内外开展“四史”讲座20余场,听众达5000余人次,已成为武大珞珈上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山。白银时代宣传团成员的奋斗故事和人生感悟,有历史的积淀,有人生的智慧。它们蕴含着对党的坚定信念和初心。它们拥有超越时空的力量,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和重要的经验。欧祝光教授讲述了自己从孤儿到大学教授的奋斗历程,王昌明教授从亲身抗击疫情中看到了中国伟大的抗疫精神……老同志可以通过自己的人生故事讲述自己的理想信念讲得更具体、更生动、更通俗、更深刻,更能传达深意、深入人心,激励年轻一代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教育效果党史宣传工作。
(整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编辑: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