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学:从修理工到千万粉丝网红,揭秘东北平民梦背后的田园生活
文章|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苏峰
从前几年红遍海内外的“李子柒”,到如今火爆的“张同学”,他们的背后承载的是普通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伴随着神奇的音乐,张同学从炕上跳了起来,拉开棉帘,穿上塞在枕头底下的袜子,下床喂狗,切午餐肉,去鸡舍找鸡蛋,开始做饭……轻松的一天开始了。
2021年10月,@张学士在网络诞生,粉丝数量迅速飙升。从张凯一个默默无闻的修理工,到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他通过视频创作实现了自己的“东北平民梦”。
看《张同学》
张的家乡是辽宁省大石桥市建一镇松树村。他经常拍摄的那栋老房子,是一栋红瓦砖房,矗立在一群瓦片贴面的现代房屋之中,显得有些破旧。房间内,原木色的抽屉柜、贴满贴纸的玻璃书柜、铺着红花绿叶床单的东北炕头……这些当代的家居摆设,保持着90年代的面貌。
37岁的学生张先生早年经历了许多不幸的事件。初三辍学后,他当了一名卡车司机,并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店,但“未能成功”。该汽修店还因意外火灾损失30万多元。
“当时,我住在汽修店一间5平方米的房间里,有一张木床和一台电视。”张说,当时他总是失眠,躺在木床上漫无目的地看电视。 ,常常只能在天黑的时候才能入睡。
2014年修理厂彻底倒闭后,他绝望地回到家乡松树村。 “一走到村口,我的心突然豁然开朗。”这里的一草一木还是那么熟悉。思考了一会后,他又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养了5000只鸡,不到一年,就赶上了鸡瘟。
2015年春天,他跟着朋友到山东一家店打工,月入1万元。换来了几年安定的生活,他的孩子也成了留守儿童。
2020年7月,因为妻子生了第二个孩子,他回到松树村,召集了家里几个失业的孩子,开始筹划拍摄短视频。
这群东北男人聚集在松树村的空地上。 “鼓手”用木棍敲打水桶,“吉他手”把纸箱剪成吉他。张同学担任主唱,在雨中热情地唱着老歌。每次拍完视频,几个人都会在房间里舒服地喝一杯。张同学变得如此受欢迎。
和东北很多农村一样,松树村也面临着老龄化问题。由于村里多山,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很多年轻人选择到附近的乡镇打工。村里的常住人口主要是老人和儿童。
张红后,外国牌照的汽车涌进村里,粉丝们纷纷前来打卡拍照。他们开始让这个小山村“年轻化”,一切都在改变。
随着知名度的迅速提升,各界围绕“张同学”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就连消防部门也看到了“张同学”——专业人士担心他在视频中使用老化的插线板、室内铜火锅等。关于火灾危险的友好提醒。
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什么我们这么有兴趣看《张同学》?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张说,他希望通过视频表达一种怀旧之情。也许正是这种熟悉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截至2022年4月,他的在线粉丝数量超过1912万。这个惊人的数字也从侧面证明,乡村景观的群众基础巨大,市场广阔,值得开拓。
有网友表示,中国人三代人,谁不是农村出身?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在看《张同学》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看自己和父母的前世今生。
这种文化现象折射出一个紧迫的问题:我们的乡村需要被更多地看到、重新审视。
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在“张同学”的视频中看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市民,昔日的乡村生活已成为美好的记忆。在短视频平台上,人们可以在“张同学”创造的怀旧乡村生活中找到记忆中的乡愁。
除了看到怀旧之情,人们还在“张同学”的视频中看到了许多普通中国村庄的缩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求学、打工、进城定居,一些农村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在这里,老房子、孤独的老人、留守儿童似乎无处可去。
专家叶锋表示:“《张同学》的走红,很可能是对两代人(80后、90后)逃离世界的渴望的情感打击。”带有乡村气息的视频,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掀起了一股怀旧风潮,给了城市居民最想要的平凡。
乡村要振兴,动力在哪里?未来农民的生活该走向何方?我们该如何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又该把它安置在哪里呢?今年开春以来,张和发小二涛联合推出了“新农民计划”,更新频率也不断增加。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从东北松村得出了独特的答案。
未来,张希望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改变松树村的面貌。当然,实现乡村振兴,仅靠“张同学”是不够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通过生动的短视频来深入思考、观看、行动。
滇西兄弟:让世界爱上云南
滇西小伙的视频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云南美食之门。
这些4到10分钟的云南美食和生活视频,让世界看到了滇西大山深处的乡村生活,让世界各地的网友着迷——“你们的视频教会我们珍惜脚下的土地,你的文化。” “看到你们的美味佳肴,也让我学会了与家人进行温馨的互动。”
云南独特的地理风光、纯朴的乡村生活、家庭间的温馨瞬间,超越了文化障碍,引起了海内外观众的共鸣。
通过她的视频,你可以看到一日三餐,看到真正的乡村浪漫。三月,月季花开,春暖花开,摘花篮做花饼。十月,可见稻花鱼脂,煮一锅酸面。木瓜鱼。随着镜头的移动,淳朴的云南风情浮现在脑海中。
有人说,李子柒的一生是平静安宁的时光,没有一丝烟火,而滇西男孩的一生却充满了人情味。
滇西小伙把云南的时令农作物做成了很多中国人闻所未闻的美食——泡菜糕、云腿酥、竹筒饭等,每个视频的浏览量都在300万左右。
有外媒称,滇西小伙子的频道让世界迷上了云南。
滇西小伙子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云南姑娘,来自云南保山。她叫董美华,毕业于四川警察学院,曾获汶川三等功。粉丝们称她为“阿盆姐姐”,因为她出生时,奶奶端着盆,手里拿着一只鸡。久而久之,她就被家人称为“笔姐”。
2020年1月8日,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出聘书,正式任命“滇西小兄弟”董美华为保山市文化和旅游推广大使。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少贤表示:“美食无疑是去保山旅游的必备体验。任命董美华为保山市文化和旅游推广大使,将更有利于创新保山文化”旅游宣传方式与借鉴新媒体优势,传播保山文化,宣传保山旅游,讲好保山故事,打造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旅游品牌。
田园风光的背后
四月,枇杷成熟,制枇杷酒、桑枇杷冰;五月,樱桃上市,酿樱桃酒,熬樱桃果酱,晒樱桃,做樱桃酸橙饮料……秋去冬来,院子里挂满了收获的果实。幸福……随季节而食,随季节变化。在李子柒的短视频中,古色古香的食物和古色古香的色彩是两个重要的部分。前者主要分享传统烹饪方法制作美食的过程,从腌制生鲜、佛跳墙到枇杷膏、桂花酒、玫瑰醋等,品种丰富;后者主要采用传统工艺熬胭脂、染衣服、做衣服。流程显示。视频的缓慢节奏与城市生活的紧张节奏形成鲜明对比,被许多人认为具有很强的心理治愈作用。不少网友表示,“读完后,勾起了我对家乡、童年生活的回忆”、“感觉被治愈了”。
除了瓷器、丝绸、熊猫等几个文化符号之外,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呢?来自四川绵阳的90后女孩李子柒一系列有关“中国田园生活”的视频走红国内外网站,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学者冷松这样总结李子柒的成功——她实现了平民化与专业化的完美融合:“所谓火爆的潮流,其实就是在高标准的价值观与年轻时尚的潮流之间找到最大限度。共同点;李子柒团队找到了网络价值观与潮流文化的最大共同点。”
随着年轻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新农村”、“新农民”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流量密码。
2021年10月,在引发无数争议后,李子柒接受央视采访,出现在公众面前。在《吕健访谈》中,李子柒阐述了自己未来的规划,并表示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乡村振兴,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工作。他还提到“我们希望正确引导年轻人的价值观,我们不希望年轻人只想着成为网红”。
2022年1月,李子柒荣获首届“国家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3月,入围2021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度人物”30名提名人选。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文章中写道:“没有爱,你就不可能成为李子柒,没有爱,你就无法理解李子柒。她的视频内容独特、令人耳目一新,满足了外国人的想象。”被网友们称为网络传播时代的中国田园,同时,李子柒的视频中蕴藏着被国外网友广泛认可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满足了人们释放的心理需求。 压力。”
媒体人白岩松表示:“李子柒在诗意的田园背景下制作各种美食,过着令人非常羡慕的生活。她不仅吸引了中国网友的关注,还走向了世界。在面向世界的传播过程中,她没有什么口号,但她的品味却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还赢得了个别网友的口碑,值得我们学习。”
央视新闻评论:“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言不发地赞美中国,但她很好地讲述了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她只是在那里默默地干农活,偶尔给奶奶讲几句四川话,但人们都全世界的人开始了解有趣而美丽的中国传统文化,称赞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然后开始喜欢上中国人和这个国家,李子柒有一颗平常心,这是一个奇迹。国际文化 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子柒背后,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各大网络平台正在涌现一大批农村网红。乡村庭院的受欢迎程度正在上升。各大平台上都有很多“农村自建房”、“90后DIY改造农村庭院”等内容。许多年轻人涌入乡村庭院开工作室、民宿、培训班。 。与此同时,农村庭院的价格也在上涨。 2022年春天,北京延庆区的一个农村院子在农村住房租赁信息平台上发布了年租金5.5万元的价格,被周边房主认为太低了。与此同时,近两年,北京周边大量农村房屋被城镇居民出租,改造成精品民宿,导致农村庭院租金价格大幅上涨。
李子柒、张同学、滇西男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回到家乡,寻找出路。他们坚持不懈并取得了成功,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中最优秀的人。
从前几年红遍海内外的“李子柒”,到如今火爆的“张同学”,他们的背后承载的是普通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小康》·中国小康网独家文章)
本文发表于《小康》2022年5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