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个关于心、肝、肺、眼、鼻等器官的健康常识盘点,你可能还不知道
01
鼻子
1. 空气确实是从一个鼻孔出来的。一天中,一个鼻孔始终在工作,另一个鼻孔在休息,这称为鼻循环。 ①
2、游泳可以缓解鼻炎,但也可能“帮倒忙”。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如果慢性鼻炎不是处于急性发作期,可以适当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间接减少鼻炎的发生。但水质一定要清洁,水温要适宜,过度的寒冷刺激也会诱发鼻炎。 ②
3、过敏性鼻炎、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一种影响上呼吸道,另一种影响下呼吸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鼻炎患者哮喘发病率比正常人高4-20倍; 80%的哮喘患者患有过敏性鼻炎。 ③
02
眼睛
1.远视和老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用眼镜矫正时,使用的是凸透镜。老花眼是许多人在一定年龄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 ④
2、选择护眼灯,无频闪>高频闪>低频闪。台灯的色温应在4000K左右。这个色温的光线偏黄一些,比较柔和,最适合看书。 ⑤
3、5岁以下儿童的视力尚处于发育阶段,到六、七岁时会逐渐达到成人水平。长时间观看电子屏幕不仅会造成视觉疲劳,还会消耗远视储备,导致孩子过早近视。 ⑥
03
牙齿
1.牙齿本身的正常颜色不是纯白色,而是浅黄色。牙釉质越透明,越健康,越能显露出深层牙本质微黄的本色。 ⑦
2、牙周炎的典型表现是刷牙或咀嚼硬物时出血。当牙齿松动的时候,其实是非常严重的。牙齿问题治疗得越早,效果就越好,费用也就越便宜。 ⑧
3、药用牙膏建议在牙医指导下使用。为了保持口腔健康,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牙膏。这不仅可以防止耐药性和抗药性的产生,还可以避免某些成分过量摄入体内。 ⑨
4.如果牙齿脱落,必须及时更换和修复。如果不及时更换,相邻的牙齿就会失去支撑,慢慢向中间移动、倾斜,最后因咀嚼力不均匀而松动、脱垂。 ⑩
5. 如果你坚持刷牙,你可能仍然有牙结石。最好每年去正规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清除牙结石。
04
肝
1、丙型肝炎只要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病毒就可以被清除,可以彻底治愈,不再复发。 ⑪
2、有调查发现,一些与脂肪肝相关的肝癌并没有肝硬化的背景,这意味着这类疾病可以“跳跃”超越肝硬化阶段,直接转化为肝癌。 ⑫
3、逆转肝硬化是有可能的,但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努力。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改善您的生活方式。 ⑬
4、经常熬夜很容易导致肝细胞供血不足,破坏原有的细胞结构,增加肝脏受损的风险。休息不足也会影响肝功能。 ⑭
05
胃肠道
1.胃底腺息肉是所有胃息肉中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研究发现,胃底腺息肉往往不会感染幽门螺杆菌,这提示不会发生胃癌。 ⑮
2、很多人把粥视为养胃的“良方”。但如果长期吃易消化的食物,胃的消化能力就会变差。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固体食物(米饭、馒头、玉米、肉类、水果等),逐步改善胃的蠕动功能。只要不引起胃痛、腹胀等,就说明在耐受范围之内。 ⑯
3、胃容量不会因饥饿而减少。如果长时间禁食,可能会导致长期低血糖。另外,胃酸过多还会损伤胃粘膜。 ⑰
4、一日三餐定时进食,使消化液分泌形成固定的高峰。 ⑱
5、胃癌的发病高峰一般在50岁以后,40岁以前,多是遗传因素引起的。环境因素是“水滴石穿”日积月累的影响。为了预防胃癌,要少吃油、盐、少吃腌制食品。 ⑲
6、医学上没有“排便”这个说法。直肠通常是空的,不会积聚粪便。只有少量粪便积聚在结肠末端才能排出体外。 ⑳
7、约80%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引起的。预防应从肠息肉开始。久坐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就越高;少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食物,减少煎炸、烟熏等烹饪方式。 ㉑
06
心
1、吃八分饱,心脏会好一些。摄入过多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引起腹胀不适,并使膈肌位置升高,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增加心脏负担。心脏。 ㉒
2、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是胸痛。此外,还有胃痛、咽痛、牙痛、背痛等非典型症状,以及类似肩周炎的症状。目前认为心绞痛是通过辐射到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症状的。 ㉓
3、四五十岁的时候,心脏和血管会明显老化,弹性下降。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定期检查是必要的。 ㉔
4.虽然早搏是心脏跳动不规律,但并不一定是由疾病引起的。情绪紧张、兴奋、焦虑、吸烟、大量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都会导致心跳过早。 ㉕
07
肺
1、有的年轻人爬楼梯气喘吁吁,而有的老年人则整天精力充沛。区别在于心肺耐力。心肺耐力的核心在于机体对氧气的摄入、运输和利用。有氧运动主要被推荐作为提高心肺耐力的一种方法。 ㉖
2、肺部小结节95%是良性的,但仍需警惕。一定要到专科门诊,注意复查。 ㉗
3、吸烟是导致肺癌高发的首要因素。由吸烟引起的肺部问题或其他慢性疾病要在大量吸烟后 20 或 30 年后才会显现出来。 ㉘
4、肺癌筛查选择低剂量螺旋CT,其辐射剂量约为普通CT的1/5。有时某些病变的进一步诊断仍需要高分辨率CT甚至增强CT来确诊。 ㉙
08
骨骼
1、骨刺是机体衰老过程中局部骨骼受力不均而产生的。只要没有炎症,骨刺其实就是身体的一个保护装置,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忽略它。 ㉚
2、“硬骨头”离不开运动。人们运动时,骨骼会因受力而产生轻微变形,从而刺激细胞因子的分泌,动员骨骼重建单位,使骨骼不易自然松动。 [31]
3、身材矮小、体格较小的人,天生骨质疏松,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较早。建议从30岁开始,多吃奶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多运动,增加骨量储备。 [32]
4.建议40岁以上的人开始进行骨密度检查。专业骨密度测试(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被公认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33]
5、有些“骨鸣”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关节腔内气体振动引起的。生理性弹响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仅在关节突然拉伸或弯曲时发生;关节在折断前必须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声音清脆、单一、不重复;伴有疼痛或不适,折断后常有轻松感;有时疼痛或不适可能并不明显。如果不满足以上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是病理性折断。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