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辩证观:创业思维与心智模式的重要性及内外向特质的影响
这是我们发表在《企业管理》杂志2015年第3期的文章,原标题为《创业的辩证观》。在这里适当压缩重新发布的目的是为了凸显创业思维/创业者心智模型的重要性。今天,更需要中立、理性地认识和把握:积极的品质如果超过一定程度或者在不适当的情况下就会丧失。显示其负面影响;同样地,许多负面特征也有积极的一面。
长期以来,学术界和业界都坚信,外向的销售人员表现更好,因为他们热情、健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然而,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格兰特教授最近的研究却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认识。格兰特教授通过对300多名销售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与极端外向和极端内向的人相比,那些在内向和外向维度得分处于中间范围的销售人员表现最好,因为他们既热情又具有说服力。 ,并且有耐心倾听顾客的意见,不给人傲慢的印象。这项研究被评为2013年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研究之一。
随着创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业精神也受到重视和尊重。乐观、自信、创新、不断挑战、敢于冒险……这些积极的形容词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高度凝结。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乔布斯、柳传志、张瑞敏等,无一例外都具备这些品质。因此,可以说,创业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值得弘扬。但沉思片刻后,我不禁要问,每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个失败的企业家。难道他们没有创业精神吗?创业之于企业家,是否就像外向之于销售人员,正反两面并存?接下来,本文将以几种典型的创业特质为例,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其对行为的影响,希望能够指导研究者和实践者在培育和弘扬创业精神的过程中发挥其优势,规避其优势。并灵活运用它来创造更多价值。
乐观导致承诺升级和过度自信
创业之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没有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创业就很难。因此,企业家基本上都是乐观主义者。高度乐观意味着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企业家被称赞的品质(或心智模式),也被证明对创业过程产生积极影响。例如,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高度乐观的人更有可能创业,因为他们对未来有积极的预期,这会增加他们成功的机会。而且,在创业的过程中,企业家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而乐观的企业家在逆境面前会更加坚持。
然而,当乐观程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其阴暗面就会显现出来。首先,过度乐观会导致创业决策偏差,甚至创业失败。乐观的人总是带着“玫瑰色”眼镜来看待周围的世界。他们在看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美好的同时,也忽视了负面信息,对潜在的风险甚至危险视而不见。因此,有学者认为,对成功的过度乐观预期是创业失败率高的重要原因。其次,虽然乐观会让创业者更加坚定,但过度的坚持则是承诺的升级。所谓承诺升级,是指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过度承诺,即在理性判断应该放弃的时候却坚持下去,并继续投入资源,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失败。
情绪高涨引起的情绪激动
企业家似乎总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高度的积极情绪被视为企业家的优势。积极情绪可以增加个体认知广度和灵活性,提高创造力水平;积极情绪高的创业者思想开放,具有较高的创业警惕性,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敏锐地捕捉创业机会;也意味着更好的健康、更广阔的社交网络等。此外,积极情绪水平高的企业家往往会给人积极、有能力的印象,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和更多的资源获取渠道等。
但同样,极度的快乐可能会导致悲伤,而不合时宜的积极情绪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不要感情用事”这样的话。所谓情绪,就是让你当前的情绪状态影响你的判断,其结果就是非理性的决策。过于强烈的积极情绪会增加企业家决策的冲动性,导致决策时无法考虑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此外,情绪有时也是企业家决策的线索。当积极情绪水平过高时,企业家就会产生“一切顺利”的错觉,对未来过于乐观,导致判断失误。
勇于创新,只会导致毁灭,不会导致建立。
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也是许多成功企业家所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勇于创新对于企业发展无疑有好处,尤其是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环境对企业有自然选择效应。高不确定性、高动荡是时代主题。这样的环境往往孕育着更多的机会。企业家只有不断尝试、不断突破,才能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抓住更多机会,在自然选择中保持优势。因此,勇于创新的企业家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适应环境。
创新把握不好也会制约企业的发展。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家都抱有一种无论如何强调创新都不过分的态度,并且倾向于将创新神化。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破坏,没有破坏就不可能成立,但只有能“成立”,“破坏”才有价值。如果企业家纯粹为了追求创新噱头而创新,对企业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大多数企业的可用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家过于追求创新,不断推出新项目,就意味着资源分散,每一个创新项目的发展都只会是肤浅的、不专业的。而且,过度创新不仅会偏离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愿景,降低员工的控制感,还会导致公司业绩发生重大变化,不利于长期发展。正如任正非在演讲中提到的,如何掌控创新与秩序的平衡,如何把握变革的节奏和比例,恰恰是企业管理的真正难点。
直觉思维导致脱离实践
我们可能熟悉这样的描述:一位企业家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抓住了商机,创造了利润。企业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事务。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无法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仔细考虑后做出决定。直觉尤为重要。因为很多创业机会转瞬即逝,直觉有时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对于捕捉和把握机会非常重要。事实上,直觉思维是人类普遍采用的一种认知策略,可以帮助人们节省认知努力,减轻决策过程中的认知负荷。由于企业家经营环境的动态不确定性,直觉思维是一种有效的决策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应对环境挑战,甚至可能带来巨额利润。
虽然直觉思维并不局限于实践经验,但它确实依赖于实践。基于反思和大量经验学习而形成的直觉是实践智慧的结晶,但如果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仅凭直觉做出决定而不寻找更多的事实证据,结果可能与之前的预期有很大不同。此外,无论是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还是缺乏经验的企业家都不应滥用自己的直觉。由于直觉决策缺乏深思熟虑,通常仅根据自己最熟悉、最容易获得的信息做出。过度相信自己的感觉,就会对一些重要信息视而不见,导致严重的决策错误。
负面特质的积极一面
积极的品质超过一定程度或在不适当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消极的影响。但同样的道理,许多负面特征也有积极的一面。例如,自恋。说到自恋,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哗众取宠的表演和夸张的自我表达。在早期的心理学研究中,自恋确实被视为一种病态人格。自恋的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有夸张的行为模式和过度的情绪反应模式,缺乏同理心。因此,自恋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负面的创业特质,因为自恋的创业者过分强调自我重要性,难以进行团队合作;而自恋总是伴随着过度自信,难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自恋的积极方面,发现自恋的企业家善于自我推销。他们热情、雄心勃勃,能够在恋爱关系的初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印象会帮助他们在创业初期获得资源。
概括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整个创业过程需要创业者在积极性和消极性之间进行“平衡”。一定要乐观,但又不能过度乐观;必须保持敏锐的直觉,但又不能过分依赖直觉;他们必须勇于创新,但不能盲目。行动等等。这启发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创业。大多数人格特质对于创业过程来说并不是绝对的好或坏。研究人员和实践者不应过多关注特质本身,而应将注意力转向其对创业行为的影响。而过程的影响逻辑、情境、任务类型和企业家的差异可能导致同一特质的效果存在巨大差异。比如,科学研究表明,当社会整体环境支撑创业的水平较高时,企业家的过度乐观会显现出优势,但当环境形势严峻时,过度乐观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当面对简单的任务时,自恋的企业家能够取得更好的绩效水平,而随着任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的增加,自恋的消极一面会逐渐显现出来;当企业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时,直觉思维可以有效地辅助他们的判断,但缺乏经验的人则需要仔细计划,谨慎决策。
优秀的平衡能力本身就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包括较强的行为控制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需要企业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