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互联网大佬创业故事:马云如何坚持创业梦想,从翻译社到阿里巴巴
马云【微博】:就算24个人都反对我我也会这么做
1995年,经营翻译社并没有赚到多少钱的马云,凭借超强的行动力为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名气。一家与美国商人合作承包建筑工程的中国公司聘请马云担任翻译,在美国收款。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像好莱坞电影里的情节:美国商人想要拖欠债务,于是拿出枪,把马云锁在房间里两天。
马云惊慌失措地被释放,行李也丢失了。他必须在拉斯维加斯赌场赚 600 美元。正是这600美元为他铺平了网络世界的道路。
马云受到极大惊吓后,逃亡后并没有立即返回中国。相反,他悄悄地从洛杉矶飞往西雅图。在西雅图认识了朋友之后,马云去了一家很不起眼的公司,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该公司的人告诉马云,他想查什么,只要敲一下电脑就可以查到。 “我什至不敢碰电脑上的按钮。我想,谁知道这东西值多少钱?如果我打破了它,我就会失去它。”
马云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但嗅觉敏锐的马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直觉。他觉得互联网一定会有未来,互联网会改变世界!
1995年3月的夜晚,马云在杭州的家里挤满了人。这些都是杰克四年来教书时认识的外贸人。马云想听听这些外贸人对于互联网的业务需求。 “我邀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讨论,聊了两个小时,他们很困惑,我也很困惑,最后怎么样?23个人说算了,只有一个说你可以试试” ,如果不行,我想了一晚上,决定第二天早上就去做,即使有24个人反对我。” (来源:长城网、人人网)
史蒂夫·乔布斯:卖掉大众汽车去创业
沃兹出售了他心爱的 HP 65 可编程计算机,乔布斯出售了他的大众汽车以筹集 1,000 美元作为启动资金。两人在新公司中拥有平等的股份,剩下的10%归罗恩·韦恩所有,罗恩·韦恩承诺帮助他们。苹果的工业模式非常简单:沃兹设计电路模型,然后生产电路板并将其投放市场。三个人都没有意识到,美好的明天即将到来。
一家电脑商店老板向他们订购了 50 台电脑,每台价格为 500 美元。让他生气的是,两个年轻人拿出来的第一代苹果电脑是一块裸露的电路板,没有机箱、电源、键盘、显示屏。乔布斯当时对设计或产品一无所知。
1976年,他和乔布斯赶赴亚特兰大的电脑节,然后又赶到费城,渴望向世界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是一次屈辱的经历。展览上,两个邋遢的年轻人和丑陋的“盒子”被忽视了。
此后,许多硅谷公司的老板都被一名头发蓬乱、穿着破烂牛仔裤的年轻人电话骚扰或堵在办公室里。在乔布斯的坚持下,广告创意公司McKinnon和投资人Mike Markkula加入新公司,苹果正式转型为股份公司。 (来源行业百科)
张朝阳:曹传借箭推广公司
1995年之前,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当时,我的很多同学在美国都感到很孤独。他们很早就结婚了,过着稳定的生活。他们每天要么回家生活,要么去实验室学习,很快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与他们不同的是,我花了很多时间玩,这使得我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更长一些,但坏事变成了好事。 1995年底,我带着破烂的行李箱回到中国,月薪一千美元。
1996年底,我终于帮ISI创业了,我也只好自己创业了。我去麻省理工学院与尼葛洛庞帝等一些教授讨论融资问题。第一次成功融资是在1996年10月,首笔金额超过20万美元。
当时全国媒体几乎都在场,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宣传我们。有人问,你这次为什么来中国?尼葛洛庞帝回答说,我这次首先做了一项重要的投资。此次投资的是张朝阳创办的爱特信公司。我想看看这家公司做得怎么样。
一时间,各大媒体哗然。次日,《中国经济时报》、《北京青年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再加上现场的效果,阿特辛从此名声大噪,我也开始有了一些名气。这个故事基本上就是草船借箭。它用四个人的力量,调动了瀛海卫公司营销部40人的力量。尼葛洛庞帝此行也成为中国数字化元年。
李彦宏:回国创业时发生的事
当我第一次到达美国时,我的语言不是特别流利。更重要的是,我换了专业。我在北京大学主修信息科学,在美国主修计算机科学。那时,我爱上了一位教授的图形项目。 ,申请进入他的实验室,他问了我一些问题,有的我不太明白,有的我确实不知道,所以我没有很好地回答。他最后一个问题问了我什么?他问:中国有计算机吗?我当时感到很受伤,因为我对这个问题的糟糕回答让美国教授开始怀疑中国是否有计算机。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有一天我一定要在计算机领域有所作为。事业来了。
这件事逐渐变成了我的理想——用自己的技术改变世界。这个理想应该说还没有完成,但是我每天都在逐渐接近理想。网上有人说我回国创业是因为我老婆从菜园里摘菜。这不是真的。追根溯源,是当时一位美国教授的话给了我更多的动力去做好这件事。
扎克伯格:不想在别人手下工作
2003年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首先向互联网上高中时最好的朋友亚当·德安吉洛(Adam D'Angelo)吐露了自己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后者后来成为了Facebook的首任首席技术官。
扎克伯格告诉德安吉洛,哈佛的一些高年级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约会网站”或“类似于Facebook”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得到德安吉洛的帮助。
扎克伯格表示,他讨厌成为别人的“嫁衣”,就像他不想在别人手下工作一样。 “等到最后一刻,每个人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并说,‘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不然我稍后会帮你。’”
2004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位同学达斯汀·莫斯科维茨(Moskovitz)、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和爱德华多·萨维林(Eduardo Saverin)创立了Facebook,最初只针对哈佛大学的学生,扎克伯格后来将其扩展到斯坦福等其他大学和哥伦比亚。
据扎克伯格介绍,Facebook前三个月每月运营费用仅为85美元,全部用于租用电脑。 2004 年 6 月,扎克伯格将 Facebook 迁至硅谷小镇帕洛阿尔托。当年年底,由于Facebook注册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扎克伯格选择退学,专注于网站业务。据说当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0万。 (来源:东方早报)
盖茨:辍学创办自己的公司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与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出售BASIC(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 Peggy的意思是“初学者的全能符号指令代码”。它是一种为初学者设计的编程语言。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就为 MITS 公司的 Altair 编写了语言。
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的一家酒店房间创立了微软。 1977年,微软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雷德蒙德),在那里开发PC编程软件。 1979年,MITS倒闭,微软以修改BASIC程序为主营业务继续发展。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销售BASIC翻译机。当时的计算机爱好者经常开发自己的小型 BASIC 解释器并免费分发。然而,由于微软是BASIC解释器的少数商业制造商之一,因此许多家用计算机制造商在他们的系统中使用微软BASIC解释器。
杨致远:放弃写论文,创建门户
雅虎由出生于1968年的台湾人杨致远创立。1993年,他和费罗成为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的研究生。
他们喜欢浏览万维网并列出他们最喜欢的网站列表以供查找。有一次他们灵机一动,决定将这份榜单发布到网上供网友使用,并把这份榜单命名为“杰瑞万维网指南(Jerry Yang'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
没想到这一举动如此受欢迎,产生了轰动效应。于是,1995年,他们放弃了写毕业论文,专门创建网络门户,并给各大网站列表起了一个新名字:“YetAnotherHierarchicalOfficiousOracle(另一个层次化官方指南)”,而它的缩写Yahoo就成了这个名字门户网站。
王志东:软件天才、新一代程序员的领军者
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的学生王志东在毕业之前就已经在中关村小有名气了。他跑遍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旁边的各个计算机中心[微博],给这些摊位的老板写信。工具软件,做加密解密工作。
王志东的人气有多高?就是不断有人要求他开公司,要求他投资技术。到1994年四通立方成立时,王志东已经参与创办了两家软件公司。此外,他还曾在北大创办的校办企业方正集团工作过。他被多家媒体称为软件天才、新一代程序员。成员的领导者。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四通利坊的成立在中关村历史上都具有突出的地位。这是因为公司从一开始就有比较清晰的产权结构。根据双方协议,四通集团出资500万港元,持有70%股份,王志东及其创业团队持有30%股份。王志东带领的技术团队很快就写出了RichWin这样的中文平台,并大受欢迎。
新浪于2002年4月正式推出新浪无线业务,打造中国用户付费增值服务平台,提供无线增值服务。新浪由四通立方和华源信息网合并而成。新浪的中文名称是时任总裁王志东起的。这个域名很好地表达了新浪成为中国最大门户网站的决心。 (来源:速图网)
丁磊:注册域名是受到电信工作的启发
1993年,丁磊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宁波,分配到宁波电信局。丁磊在电信局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了Unix和电信业务。时至今日,丁磊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依然相当满意:“我几乎每天晚上12点就离开工作场所,因为工作场所有一台Unix电脑。网易后来的成功与我对本质的把握是分不开的。” Unix 很早就出现了。”
这段在电信局的生活给丁磊后来的发展带来了无尽的启发。最经典的就是数字域名申请的故事。当丁磊开发基于浏览器的免费电子邮件系统时,他正在考虑技术问题和域名。丁磊认为,免费邮箱要想成功,必须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域名。中国人在电话里无法清晰地发音这26个英文字母,而三字母域名全部被注册。 “什么样的域名好记?”丁磊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当天凌晨2点,丁磊突然想到可以用数字来代表域名。中国人把数字读得很清脆,163、169在中国已经有指向中国网、电信局、互联网的意思。上网的人每天都要拨号。 163、我太熟悉了,我已经认不出来了。想到这里,丁磊从床上跳了起来,拨打163上网,查了一下和这两个域名,谢天谢地,还没有被注册。快速注册完这两个域名后,丁磊又上床睡觉了,却怎么也睡不着。越想越美,他从床上跳起来,一口气报了188。净,188。 com,166。净,166。 com,,126. com,127。净,127。 com.丁磊后来说,他对数字的敏感来自于他的电信生活,因为电信人太了解数字了。
1995年7月,丁磊独自离开了宁波电信。经历了三次工作变动,丁磊开始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想了大约5天后,他决定自己尝试一下,创办了网易。网易成立时,只有三个人。所谓的公司,只是一间7平米的房间。几个人挤在这么小的空间里,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公司资本只有20万元。很多人问丁磊第一笔钱从哪里来。其实大部分钱都是丁磊之前存的(丁磊说这些钱本来是用来在广州买房安家的),有的是向朋友借的,有的是写了很多账单赚来的为他人提供的软件。 (来源:世界经理人)
马化腾:我缺钱想卖QQ
1998年,离开润讯通讯的马化腾拿着一笔炒股赚的钱,与5名同学共同创办了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怀着对互联网行业的热情,初出茅庐的腾讯开始了对寻呼和网络的追求。发展空间。
当时,中国互联网产业正处于繁荣初期,网民仅有300万,还不到现在的几分之一。和很多刚刚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一度成为腾讯最大的问题,公司经营一度举步维艰。马化腾后来说:“我们一直在东奔西走,夜不能寐,试图筹集必要的营运资金。”为了让腾讯生存下来,马化腾和几位创始人开始靠做网页、系统集成、程序设计来赚钱。他们将产品交给市场经营者,遭到拒绝是很常见的。
1999年2月,腾讯开发了在线即时通讯工具腾讯QQ。马化腾把QQ放在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不到一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然而,QQ的大量下载量和快速增长的用户量现在已经成为公司的“负担”。对于这家“缺钱”的初创企业来说,别说更新设备了,连服务器托管都要一两千元。费用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在新兴的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主要业务是给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站做项目。 QQ只是公司的一个副产品。整个公司通常都致力于一个项目,并且必须始终避免暴露。为了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马化腾当时的名片上从来没有印上“总经理”的头衔,而只印上了“工程师”的头衔——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数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是公司能够活下去。
在朋友的劝说下,马化腾开始想卖掉QQ。然而,在谈判过程中,一些ICP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想通过在QQ软件上出售更多公司来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 QQ卖不出去,但用户却在迅速增长,运营投入也越来越大。马化腾无奈,只好到处筹钱。银行从来没有听说过可以根据“用户注册量”获得抵押贷款。国内投资者关心的不是技术,而是腾讯有多少固定资产。在连续与四家公司谈过仍没有达到底线后,马化腾决定保留QQ并自行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