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专业解析:从王者荣耀到职业电竞,高考志愿新选择
“这个专业每天都要打游戏吗?”于娇看到“电竞人才”、“新兴产业”等关键词,忍不住问道。这是大多数人对电子竞技职业的印象。
2016年,教育部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电子竞技专业)纳入高职教育专业目录。 “电子竞技”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40多所高职院校已开始招生。 。他们正在尝试系统化、批量化培养电子竞技专业人才,改变行业原有的人才供给模式。
在“电子海洛因”、“电子竞技世界冠军”等标签的复杂交织下,这已成为不乏关注的变化。
对于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电竞圈的争议离他们有点遥远。 “职业选手在舞台上是少数,但毕业后,在竞技舞台外我们就是大多数。”于娇说。
对于开设电子竞技专业的高职院校来说,热闹背后的现实也颇为不易:当学校开始开设电子竞技专业后,师资从何而来?毕业生将去往何处?
专业玩游戏?
焦老师报考电子竞技专业并不容易。她对游戏赛事了解不多,经常玩《王者荣耀》,但水平不高。更困难的是如何打破父母的刻板印象:这个专业听起来有点“不专业”。
这给开设电子竞技专业的高职院校带来了招生问题。倪娜,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电子竞技专业教师。她有专门为家长开设的入门课程。
“电子竞技专业毕业后你会做什么?”是家长们最大的疑问。
“除了电竞运动员,电竞产业还包括赛事、俱乐部、游戏设计、媒体推广等板块,可分为策划、管理、后期、解说、执行等不同岗位”。
倪娜总是强调,“这是我们的训练目标”。
选择电子竞技产业人才作为培养重点,是高职院校打“算盘”的结果。
电子竞技行业如此火热。去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26亿,相当于每5人中就有2人是游戏玩家。市场也随之扩大,2018年1月至6月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050亿元。在电竞培训机构晶宇教育联合创始人张二成印象中,推动电竞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后,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050亿元。随着重庆、西安等地电竞产业的发展,电竞赛事和俱乐部的数量近两年约增加了一倍。
人才供给开始跟不上行业发展,尤其是电子竞技赛事组织策划等运营人才成为“短板”。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析,目前85%以上的电竞岗位缺乏人力,电竞赛事运营商需求近150万人。
高职院校看到了机遇,电子竞技专业迅速走红。据界面教育不完全统计,首批开设电子竞技专业的高职院校约有13所。 2018年,这一数字超过40所,共有76所机构提出申请。
对于为何重点培养产业人才而不是电竞选手,学校有自己的考虑。 “电子竞技运动员对个人天赋、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而且大多是从青训队中选拔出来的。但这在大学里是行不通的,学校必须保证大部分学生的就业。”电子竞技教研室副主任陈旺旺解释说,从年龄来看,电子竞技运动员的最佳职业年龄是15岁至20岁,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已经无法达到年龄门槛。
高职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事实。在余娇眼里,这个专业“有趣,好找工作”,和其他选择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无意成为职业选手。”于娇不懂电竞电脑需要什么配置等专业问题,但“相比之下,经营一个电竞俱乐部还是很有趣的”。
校企“双打”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电子竞技专业上了几天课,张世宇还没有从“老师拿了很多电子竞技比赛奖项”的兴奋中回过神来,发现专业课是和他想象的没什么不同。
在张世宇每周的18节课中,电竞赛事管理、电竞项目创意、数据分析和营销统计占据了大部分内容。
于娇还发现学习内容超出了预期。在《电子竞技俱乐部运营与管理》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份作业,分析俱乐部的组织管理和盈利模式。于娇说:“这个课程甚至需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和营养方面的知识。”
课程安排涵盖了多种职业技能,高职院校表示,这样的安排是出于对学生就业的考虑。大多数院校并不想把学生的就业“押注”在电子竞技裁判、策划或解说等特定职业上。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学到尽可能多的实践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够在电竞行业找到合适的职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电子竞技专业负责人胡日察说。
然而,开设所有这些课程并不容易。 “谁来教”是一个难题。想要站在电子竞技专业的领奖台上,教师必须具有管理、传播等学科背景,并且必须熟悉各类游戏。但目前国内电子竞技教育发展时间还短,拥有充足师资的高职院校较少。
校企合作模式在电子竞技专业教育中逐渐流行。游戏公司或者电竞培训机构拥有相对丰富的人才和赛事资源,成为高校的解决方案。高校电竞专业稳定的生源也让电竞培训机构看到了社会培训之外的新市场。
教授《电竞内容及后期制作》的倪娜通过校企合作渠道成为一名电竞老师。此前,除了获得国家电子竞技裁判资格证书外,倪娜还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在电子竞技培训机构的在线教育中学习游戏知识。
电竞培训机构除了提供师资外,还需要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定制并提供“八大教学内容”。 “教案、题库、课程PPT等,还有实习机会都包括在内,相当于学校划定了一个方向,具体内容我们负责填写。”电竞教育教研副主任陈旺旺告诉界面教育,自2016年电竞专业设立以来,面向高职院校的培训项目已成为其重要的业务板块。
面对师资和课程资源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始尝试发挥现有优势。据张二成了解,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技术和硬件为主,其电子竞技专业以赛事建设和直播服务为主,而上海出版印刷学院的培养目标则主要在媒体宣传领域。 。晶宇教育创始人张二成表示,基于强专业的“加法”可以缓解开设电竞专业的压力。
追赶行业
然而,电子竞技行业正在迅速变化。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年轻人能否跟上步伐,对学生和学校来说是双重考验。
“懂比赛、有专业知识”是电子竞技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陈旺旺认为,举办电子竞技赛事还是需要专业人士。 “如果把电竞比赛设置得像演唱会,那么线下体验会很差。因为演唱会的观众关注的是真人,所以电竞比赛更注重呈现游戏世界。”他认为,这对于策划者对比赛的理解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了解专业人士显然具有优势。
行业正在加速发展,“热门游戏”不断被重新定义,赛事规模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 “5G技术的应用或许会刷新人们对游戏的印象和想象。”张二成评价道。与此同时,依托游戏公司或培训机构的电子竞技专业教育尚未建立成熟的学科体系。面对产业发展,教材和课程有些举步维艰。
胡日察很少直接使用市面上现有的电竞教材。在他看来,由于这些资料有一定的编译周期,大部分2-3年才更新一次,滞后于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 “电子竞技专业的学生至少要了解现在的电子竞技项目、赛事和俱乐部。”他更习惯在课堂上使用教材和自制教案。
“电子竞技教育基本还是老样子,对行业的观察和总结水平也参差不齐。”张二成告诉界面教育,电子竞技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
但摆在学生面前的就业“红线”却越来越近。
定制培养的学生能否得到就业市场的认可,被视为电竞专业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电竞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就业。” “学习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是学校靠谱还是骗局的关键。”王者荣耀职业联赛资深解说Joker在微博上写道。
为了赶上行业变革,参加电子竞技活动或比赛实习成为高职院校缩短距离的普遍选择。
张诗雨对于成为电子竞技赛事解说员非常感兴趣。他参加过七八场比赛的解说。去年他还担任英雄联盟地区联赛的解说员。 “我需要通过自己的解说来引导观众、抓住重点、调动气氛。真正的比赛让我学到了只有在实战中才能获得的经验。”张石磊在朋友圈分享了活动现场链接,并补充道:“大家都来看看吧。”
还有半年多就要参加实习的余娇有些迷茫。电子竞技俱乐部运营管理是她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但于娇并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业。 “你实习的时候应该尝试一下,应该能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