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高效互联网运营团队:以情感咨询公司为例,优化团队结构与成本控制
我们先来看看这家公司的团队设置。您认为哪些方面可以优化?
某“互联网+”情感咨询公司组建了5人的营销团队,主要制作抖音短视频,并向公司个人微信账号引流;成立了10人的销售团队,通过微信或电话聊天一对一沟通上述流量,促进转化;成立了五人产品团队,负责一对一咨询订单的解答或付费知识节目的录制。
你应该能够感觉到有些不对劲。比如,是否需要15个人来带动流量和转化,公司账目能否平衡?为什么没有用户操作?情感咨询不是快消品,肯定需要“培育用户”。抖音作为主要获客渠道,真的好吗?用户匹配吗? ……
通过与大量顾问的接触,我发现运营团队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包括:
第一个问题是,创业者会认为先把产品做好,产品做好了再引入运营,最后才组建运营团队。如果在产品开发期间招运营,那就无事可做,浪费工资。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事实上,产品创意出来后,运营就应该介入,因为运营是产品和用户之间的纽带。他们可以代表用户的角度发表意见,防止团队闭门造车、走得太高。运营通常也对市场竞争有更好的了解。也许产品认为它会立即引爆市场,但运营似乎厌倦了它,而它的竞争对手已经这样做了很长时间。
这时候运营还可以建立种子用户数据库,建立社区,营造氛围。这将缩短产品发布后寻找用户的冷启动阶段。它还可以给用户一种参与感。他们是产品从0到1走出来的见证者,其中蕴含着自己的心血,自然更加珍惜。
另外,发现产品卖点和文案包装的工作也可以做。文案绝非与产品脱节,但在其开发过程中,你应该嵌入你认为市场会买单并引起回应的传播点。
产品发布后引入运营的另一个难点是很难招到运营负责人。我问过很多运营总监级别的人,他们不会接手一个说“我们已经一切就绪,只需要一个运营总监”的项目。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接手会很被动,前期你也不会参与产品开发。后期推广可能不符合市场实际情况,要填很多坑。
第二个常见问题是,运营团队一旦成立,就要求他们卖货,运营就被当作销售。这也是有问题的。尽管运营最终对绩效 KPI 负责,但它与销售仍然不同。
运营是产品和用户之间的纽带。当一个产品诞生时,首要任务不是销售它,而是打开用户对产品的认知。比如通过各种文字、视频等内容载体,让用户了解我们的产品并打磨落地。页面,吸引用户尝试体验,并收集他们的反馈。卖货是后期的事情,运营做好了自然就来了。
所以你会看到现在很多伟大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一个销售人员,但是他们的业绩却可以很棒。只要把整个规则和流程都建立起来,销售就不需要苦苦哀求买家购买,而是跟着用户走。来满足她的需要。这样的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有没有销售人员都无所谓了。过去传统的公司团队设计,没有销售,业绩就会彻底崩溃。
我个人认为,一个崇尚运营的团队会比一个崇尚销售的团队更稳定,用户体验也会更好。
所以我觉得创业的时候,产品和运营是最早应该准备的必备团队。至于开发,我觉得我们可以放慢脚步,用市场上现有的工具或者轻开发,先用MVP来验证市场,然后看看要不要组建自己的开发团队。这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作品。很多团队都被APP拖垮了。
2、最小化运营团队
那么一旦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运营团队的建设,需要多少人,内部又如何分工呢?
当一些人谈到运营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聘请新媒体运营商。
你们招聘是为了什么?写一个公众号。
我认为这不是最高优先级。
我认为一个最小的运营团队需要一名内容运营和一名用户运营,再加上一名实习生。
为什么我们需要实习生?因为运营工作中确实有很多杂事可以留给实习生,同时也给了大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内容运营商和用户运营商两个。
如果是我,我会如何使用它们?
用户操作:我会要求他做三件事。
打造种子用户社区,在社区内设计内容和玩法,营造独特的价值观氛围。寻找全网关键人物,最好是那些可以免费更换、在产品正式上线或活动期间使用的人物。维护公司朋友圈,为公司账号创建个人资料。
内容运营:我会要求他做两件事。
提取产品卖点,到处填写文案,制作产品详情页、产品海报等素材。在做一些新媒体工作时,我会要求他先探索适合公司的语言风格和调性,规划好公众号的菜单栏、欢迎词、更新频率、内容矩阵。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困惑公众号该写什么。我认为出生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只要你善于观察,就有很多东西可以写。比如,你是如何熬夜讨论一个方案的,创始人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有血有肉的团队,这些都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要只写一些关于教育用户、行业趋势或热门话题的陈词滥调。跟你有什么关系? !用户感觉不到温度。
那为什么这里没有活动管理职位呢?
由于初期活动规模很小,且不涉及付费推广,所以基本以社区内、公众号内的活动为主。这样的小活动可以通过用户操作和内容操作来承担,所以不需要专门的事件操作。
3.案例:有机农场运营团队
上述人员组合普遍适用于各类公司。我们用一个案例来应用一下。
不久前我接到了咨询。一位从事有机农业的朋友做了一个APP,将全国各地的有机农场聚合在其APP上,希望用户有一个集中的购买地点。但由于疏于运营,现在看起来就像一个农场黄页,显示了基本信息,却没有购买欲望。
正如我所料,和大多数遇到问题的初创企业一样,他现在将所有的精力和资金都集中在APP的开发上。他还没有聘请运营人员,对后续市场投放的表现感到不安。他该怎么办?
他应该招募一个用户运营者来建立一个种子用户社区。这群人的来源首先肯定是老板身边有这样的人,不然也做不出这么小众的产品,而且还有一些孕妈妈、条件比较好的妈妈。
在朋友圈中塑造老板或创始人的形象。成为有机的并不容易。如何访问和寻找这些成分?显示各种证书和检验标准。团体定期举办免费送货和美食品尝活动,甚至可以召集关键人物参观线下农场,加深关系。
到时候直接在群里做闪购,前期用低价培养用户习惯。我们有第一批种子用户,反馈好并且有回头客,就可以进入分销系统。
另外一个内容运营的同学首先要整理一下APP里的文案。很多地方都是从产品经理甚至程序员的角度来写的,没有修改。向页面添加内容营销模块。尤其是溢价高的有机产品,如果不讲好背后的故事,消费者为何要花五倍、十倍的价格?
APP整理好之后,知道哪些是固定模块,哪些是每周、每月需要更新的栏目,然后就可以做公众号部分了。公众号早期的文章不需要很多,但要精准、深刻。我不需要你介绍有机食品的好处,也不需要你科普如何识别有机。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为此付出了什么,又让行业发生了什么改变?或许通过你的努力,你降低了购买有机食品的门槛,一个小白领也能买得起一些有机食品了。
推广的时候也要思考一下,用户下载APP的动机是否有动力?也许服务号+小程序可以承载。
另外,如果有实习生,可以做一些线下推广、团内营销、物资发放等。
上面的配置加上一个有能力的老板,最好的情况是老板本身就是一个业务拓展能力不错,渠道资源比较丰富的人,那么这个最小的团队就可以跑起来。
以上是我认为可以运行的最低运营团队。如果你准备创业的话,可以尝试一下!至于如何进行绩效考核,下次更新会在喜马拉雅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