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花回忆腊月年味:传统点心与外公的年货准备故事
●宋德华
每年进入腊月后,大街小巷都变得比以前热闹,空气中都弥漫着年味。市场的尽头有一条街,卖小吃和干货。这个时间有点拥挤。红色的中国结和对联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商店出售各种时令产品,包括花生糖、芝麻糖、炒饭等传统小吃。糖深受人们喜爱。在卖家的叫喊声中,我尝到了一块花生饼,口感依然香甜酥脆。当它在我嘴里融化的那一刻,我就想起了爷爷的炒米糖。
我的爷爷是一位高大、英俊、长着一张脸的老人。虽然我记忆中爷爷的脸上已经有了很多老年斑,但是爷爷规整的五官却显示出他年轻时是多么的英俊。爷爷有一双大手,一双勤劳的大手。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照顾着奶奶和我们子孙后代。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天气很冷,爷爷就开始准备年货。那时物质资源匮乏。别说家里收入低,就算有钱,很多东西也买不了。每年过年,爷爷都会做很多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其中以炒米糖的工艺最为复杂。
冬天一到,爷爷就会买一些糯米,用大手淘洗干净,然后放进蒸笼里蒸。将蒸好的糯米抖出来,放在阴凉处晾干一周。这时,煮熟的糯米用手稍微搓一下就呈粒状了。颗粒的均匀度对后续生产起着关键作用。爷爷会用双手捧起颗粒状的炒饭,然后慢慢摊开手掌,看着米粒落入盆中。这时,爷爷的眼睛里放着光,嘴角微微上扬,脸上的笑容和皱纹里写着的是满足和幸福。
除夕夜之前,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爷爷就开始做糖果了。爷爷通常先做花生糖,用大铁锅炒花生。这是一件不能马虎的事情。爷爷一脸专注,双手拿着锅铲,来回搅拌着花生。过了一会儿,他摘了一颗花生来看。上色,擦皮,继续翻炒。这时,爷爷沉默了。小时候,我盯着祖父。我仿佛感觉空气都静止了,唯一能动的就是爷爷的双手和滚滚的花生。
在整个制糖过程中,熬糖水是我们孩子最幸福的时刻。爷爷把水和糖倒入锅里,看着糖溶解,然后不停地搅拌。他一边搅拌,一边说道:“麦芽糖马上就加,待会儿我给你画糖画。”当糖变得又稀又粘时,爷爷就会舀出一勺,慢慢地铺在一张白纸上。我问爷爷你做的糖画是什么。爷爷有时说是龙,有时说是马,有时又说是龙。鱼。我天真地追着爷爷说:“根本不像啊!”爷爷笑着说,那你说成什么样就成什么样。
将煮好的糖浆与花生、芝麻或炒米搅拌均匀,然后压扁压实,切成小块,制成花生糖、芝麻糖或炒米糖。待凉了,爷爷就会拿出一块糖放进我嘴里。还没来得及咀嚼,爷爷就会问我是否甜、香、不粘牙!我笑着吃完第一块糖,对爷爷说,我还要更多。爷爷笑得更灿烂了,连连说,是啊是啊,够了!
一转眼,爷爷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 20年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比糖还甜。爷爷一定在天堂里对我们微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