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六十岁诉爷的钢琴直播教学,成年人学琴新选择
©️深香原作者|李亦奇
教师节即将到来,六十多岁的苏老师每天依然忙着直播、备课。在深圳打拼了近三十年后,苏先生又回到了自己的老职业——钢琴。
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虽然他已经三十年没有学专业了,但他一直热爱钢琴。 2017年,他在家弹钢琴,被家里的一个小辈偷拍到,并发布在抖音上。小辈有意无意,但这段视频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迅速走红,粉丝数从0增至3万。有人感叹,朱先生年事已高,钢琴弹得还不错。甚至有人问他,成年人应该如何学钢琴?
受此启发,苏先生决定在线教成年人弹钢琴。
“网上学钢琴”听起来有点没用,因为它类似于“卖房直播”,购房者很难亲自体验居住环境。在很多人看来,很多钢琴演奏技巧如果没有老师的现场演示和一步一步的指导,就显得很困难。被学习者同化和内化。
但苏老师教授成人钢琴已经四年了,他在抖音上的粉丝也从三万增长到近三百五十万。
图片来源:抖音@洰ye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种转变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教育行业是最难破解的领域之一。
有些教育数字化系统并没有带来任何高效率,反而让教师和学生感到很疲惫;现在网络上的学习内容多种多样,但由于网络上师生之间的隔阂,很多学生的困惑无法及时得到解答。在山区,各种慈善机构捐赠的科技设备不少,但难得的是能够真正了解山区孩子学业状况,并能与他们沟通、互动、长期陪伴的“人” 。
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从而“缩短”了信息两端的距离。这一特性扰乱了很多行业。但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而且是不同的“人”。我们看到,在很多场景下,技术和平台发挥的作用是匹配所有人(招聘网站)或者匹配人(电商),但在教育场景中,最好的状态是老师、学生、知识和知识的匹配。信息。 ,大大增加了连接的难度和效率。
教育困难
那么科技能解决教育问题吗?我们不妨先更详细地拆解教育各个方面的痛点。
一方面,优质资源稀缺。我们总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好老师总是很少。他不仅要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且还要“肯教、能教、能教”。
找到这种“好知识”同样具有挑战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找到“可靠”的知识和真正优质的资源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有可能你希望获得的优质知识内容就在你身边,但却没有“接触”的机会,好的知识内容就擦肩而过。
另一方面是知识内容的不匹配。例如,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不匹配。有些老师知识渊博但很严肃。这样的老师很难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有些老师上课狂野、富有创意,但这种风格并不适合紧张备考的学生。
不难发现,大多数教育场景都是“强制匹配”,学生对老师和知识的选择非常有限。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本来对某个领域很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点却被老师忽视了。最终,学生失去兴趣,学习效果无法保证。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兼顾教育效果和知识效率?
说到教育这个难题,技术其实已经投入了,但很多时候只是表面的局部优化,“锦上添花”。
一些美国学校会使用VR设备来提高教育的互动体验;同样,国内教育行业也利用各种AI、VR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许多农村学校纷纷接入大城市名校的直播课堂,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如果只是把技术嫁接到教育行业,核心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问题解决及解决方案
从教育行业一系列“错配”问题可以看出,这个行业面临的挑战并不是“点”问题。它涉及多种因素和每个独特的个体。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多重角色、多重场景。
教育行业的复杂性意味着技术对教育行业的改造必然是缓慢而曲折的。在《豆音学官》第四季为今年教师节创作的《老师说》短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些通过直播的方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
前电视主持人欧文豪利用自己的幽默感和专业播音知识,在抖音上开设了口才课,并以挑战形式授课,自己一人扮演了20多个角色。市面上几乎很难找到这么有趣的口才课程,但通过兴趣刺激,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表达、敢于表达自己。
曾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知名语文教师的沉怡,于2016年决定退学。如今,她在抖音上分享自己20多年来的专业感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欣赏、古诗词欣赏等。诗歌,解读红楼梦,甚至解读歌词。 ,还有专门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建议。
作为教育机构,斗神教育如今已将课堂阵地搬到了抖音,在这里传播各种文化历史知识。
欧文浩离开电视台,成为抖音2000万粉丝的专家;沉亿成为拥有300万粉丝的专家;斗神教育原本是一家针对一线城市的教育机构,但现在可以触达更多低线城市的粉丝。他们分享的知识受到了很多关注和喜爱,这意味着“专家”、“粉丝”和知识内容在这个场景中完全匹配。
这种转变是如何实现的?关键词是挖掘兴趣、调动积极性。
无论是欧文豪、沉毅还是斗神教育,他们所教授的“知识”比在学校里内容更多元、形式更丰富、更有趣。抖音的内容推荐机制是基于兴趣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并不意味着“强推”,而是主动吸收。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且,这样形成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这种平等指的是双方的心态。 “老师”并不把自己当作老师,而只是知识的分享者。 “学生”并不认为自己必须尊重“老师”,而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喜好并提出建议。困惑。短视频平台给师生关系带来的变化与在线教育APP不同。后者虽然设计了各种互动环节,但在这个领域,师生之间固有的鸿沟并没有被打破。
正如沉毅老师这样形容她心态的转变:“我想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网络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老师。你不能以老师的身份教育别人,要求别人尊重你。”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周雷认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这使得如何用科学正确的观念抚养下一代成为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作为一名教育官我想做的事”是“希望家庭教育的内容输出达到顶级水平”,通过正确、科学的知识分享内容帮助更多人缓解焦虑。
短视频平台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开放的生态,让每个知识直播间都像一个开放的课堂。这种氛围和场域也带动和监督专家们把每一个知识内容都做好。
我们在海量引擎推出、雪浪协办的《迪金领袖》第四季中也能看到更多案例。
活动期间,Judo Engine为创作者设计了“学习价值”排名方式,重点关注“语言学习”、“兴趣激发”、“职业技能”和“家长教育”四大赛道。除了提供丰厚的红包奖励之外,顶尖学术干事还将获得专属的“领军干事”实物纪念奖杯。
活动之外,聚道引擎投资与消费商务中心持续帮助知识创造者增加体量,有效触达核心学习人群,完善教育付费环节。在持续为教育行业培养优秀知识创造者的同时,也助力全民学习互动场景的构建和完善。
对于粉丝来说,这是一份“来自天堂的福利”——不仅可以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和资源,从钢琴课、声乐课到数字岩画教学,从常识科普到趣闻轶事,从铁艺演奏从健身到心理治疗,让他们拓宽人生道路。他们还可以直接向知识专家反馈成果和需求,帮助创作者提高个人能力和教学效果。
“世界是平的。”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著作《世界是平的》一出版就引发了争论。
持相同观点的人认为,技术和通信领域的飞速进步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反对者认为,技术虽然可以打破地理空间、加快信息传输,但无法融合各地特点并渗透其中。仅仅因为网络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两端是平衡的。
这个争论在教育领域也存在:科技能否让教育扁平化?现在看来答案是肯定的,关键词就是知识直播。
据聚道引擎营销观察,截至去年6月,抖音平台知识类内容视频数量超过1.5亿条。过去一年,泛知识内容播放量同比增长74%。人文、艺术、职场等泛知识内容直播,全年场次超过100万场。
抖音庞大的活跃用户池意味着这里可以生产丰富的内容和“知识”,知识内容在这里不再稀缺。同时,抖音平台上丰富的创作者和庞大的用户群体也意味着这种知识内容能够得到最大限度、最高效的精准匹配。
教师节即将到来,今年教师节期间出现的知识直播新形式,为更多创作者提供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新土壤。创作者、内容和用户在抖音共同构成了新的学习场景,知识壁垒正在被打破,创作者和用户实现共同成功,教育的意义不断被放大和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