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坐洋币收藏指南:法兰西共和国与印度支那的珍贵银币
1926 年外国硬币。这枚银币正面的主图是一尊手持接力棒的自由女神像坐像。坐像两侧的法文是:REPUBLIQUE FRANCAISE(法兰西共和国)。女神座下方刻有法语小字“BARRE”和该币的发行年份。银币背面的主要图案是一个花环,周围有说明文字。花圈上方的法文是:FRANCAISE INDO-CHINE(法属印度支那)。银币花圈中间横排文字为银币面额:PIASTRE DE COMMERCE(贸易银币Piaster)。银币花环下方的文字为:TITRE 0.900 POIDS 27 GR(含银量九十万)。整枚银币背面文字的中文翻译为:法国(属于)印度支那(银币)。正下方中间位置的双炬中的小写字母“A”可视为版本。品相完整,包浆肥厚。
介绍
学名: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元,俗称黎洋,是清末民初在华流通的外国银元之一。银币正面为自由女神像坐像,背面装饰图案为麦穗。法文词语包括“贸易银元”和“法属印度支那”。
流通区
坐拥长江,根据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出版的《银元图解》,其正式名称应为安南银元,又称“坐人”、“发光”,因为这枚银币正面的自由女神像铸在头上。花环有七道光柱,俗称“七角”。然而,为了描述方便,下文仍将使用术语“坐在海洋上”。
法属印度支那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包括法属东京、安南、交趾支那、老挝和柬埔寨(相当于今天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总面积741242平方公里。印度支那居民的祖先是公元二世纪从中国黄河流域南迁的人们。 1858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入侵安南(今越南)。 1884年,安南被迫签署第二次顺化条约,安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名字的由来
银元的正面是希腊自由女神像的坐像,这就是“坐在海洋上”得名的原因。溧阳的前身是1879年法国交趾支那政府(南越政权)
溧阳开始铸造10分(Cent,又译“分”,下同)、20分、50分、1皮(皮亚斯特雷,音译为皮亚斯特,法定单位单位)的交趾支那银币。 。到了1885年,法国安南政府为了抵制墨西哥银币和美国贸易银币,于1885年开始铸造一美元银币。
左人自铸造以来,在成色和重量上均优于鹰阳(27.215克,成色90%,规格为1885年至1895年制作,称为加重左阳),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正因为其纯重高于墨西哥鹰洋(27克),所以经常被隐藏和融化,所以无法流通。因此,1895年重量有所减轻,由原来的27.215克减至27克(1895年至1928年制作的规格称为普中日洋)。正是因为其质量高、分量足,所以从万清到民国时期,在华南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沿海地区以及中国大部分商贾聚集地都普遍使用。溧阳一元于1928年停铸,1931年重铸,铸有五谷女神头像。其设计和重量(1931年减重20克,质量不变)与原溧阳完全不同。 ,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坐洋,但必须打折使用。
基本常识
“祖洋”的主币“一元”,从1885年到1928年在巴黎铸造,历时43年。 1885年至1895年号的主要钱币重量均为27.125克,称为“加高版”; 1895年至1928年24个年号的钱币重量均为27克,称为“普通版”。值得注意的是,1895年是加重版和普通版同时铸造的年份。也有传闻称1905年曾有“加重版”,但至今未发现实物,无法确定其真实性。
“紫阳”由主币和副币4枚组成。提及辅助币时,通常称为“祖阳半圆”、“祖阳50分”、“中再阳”或“祖阳二分/一分”、“祖阳20分/10分”、“10/20”仙小左阳”一类称号。
虽然《坐海》的形象与后来英国人铸造的《立海》中手握戟的武士傲然站在船头的形象有很大不同,但也掩盖不了助长了殖民主义者大规模经济侵略的野心。
历史变迁
在《清朝外交史》中,驻英法公使大臣曾纪泽在1879年6月24日的奏疏中写道:“……”法国外交部称:法国目前正在铸造大型——元银币,在安南等地使用,并计划在周边国家使用。我希望你们国家接受这个钱,让它流向全世界,希望海关允许它接受……”这是曾大师的意见……‥我们国家纯粹是顺其自然涉及商业和民生时,我们可以明确告诉国家,“所有合法的钱和美国的钱都会一视同仁,不允许有任何外部利益”。似乎很难效仿……”所以这段摘录收到“衙门都知道”的意见后,曾先生的观点就变成了清政府的放任态度,官方并没有接受。
法属印度支那货币由法国金融管理局巴黎铸币厂铸造。 “坐拥长江”银币 1879年,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开始发行50美分、20美分和10美分面值的银币。由于法国人主观上的优柔寡断和客观上国内政治经济的混乱,拖了6年之久。直到1885年才开始铸造一元银币(俗称“大七分”)。一皮亚斯特相当于一美元的墨西哥贸易银币。 ,加上一百美分,)。
各种版本断断续续地发行,直到1937年才因战争的阴影而结束。 1933年中国实行废止两国货币和人民币改革后,外国法定货币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外国银币在中国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恰巧此时,外币也消失了。二战结束后,法国短暂统治印度支那,再也没有发行过白银货币。发行时期为1903年至1923年。
其他信息
银币正面的主图是手持接力棒的自由女神像坐像。坐像两侧的法文是:REPUBLIQUE FRANCAISE(法兰西共和国)。女神座下方刻有法语小字“BARRE”和该币的发行年份。银币背面的主要图案是一个花环,周围有说明文字。花圈上方的法文是:FRANCAISE INDO-CHINE(法属印度支那)。银币花圈中间横排文字为银币面额:PIASTRE DE COMMERCE(贸易银币Piaster)。银币花环下方文字为:TITRE 0.900 POIDS 27 GR(含银千分之九百,重27克)。整枚银币背面文字的中文翻译为:法国(属于)印度支那(银币)。一枚贸易银元重27克,含纯银千分之九十。正下方中间位置的双炬中的小写字母“A”可视为版本。
年号及版本
除1921年、1922年的“H”版和无字版外,其他年份的一美元外币均为“A”版。法国货币的单位是“法郎”。法属印度支那地区发行的货币单位不使用“法郎”,而是使用“皮亚斯特”。原因之一可能是为了表明印度支那是其海外殖民帝国。部分。二是区分本币和殖民地地区的货币。 “紫阳”银币制作精良,品质优良,深受亚洲各国人民的青睐。 1元(皮斯特)银币于1885年铸造,1928年停铸。共发行35种; 50分“七分”银币于1885年铸造,1936年停产,共发行9种。 ;二十分和十分“七分”银币于1885年铸造,1937年停铸。20分硬币共发行35种,10分硬币共发行39种。由于原银供应不足或市场需求变化。每个面额的“七分”银币都有一些未铸造的年份。安南银币在印度支那发行了59年,海外仅在1885~1890年、1893~1910年、1913年、1921年、1922年、192年4~1928年铸造过1元,但1元“坐” 1891年、1892年未铸造“长江”银币, 1911年、1912年、1914-1920年、1923年。50美分“坐海”银币仅铸造了9年,包括1879年、1884年、1885年、1889年、1894~1896年、1900年、1936年,其他年份未铸造。
20分银币未铸造的年份有:1886年、1888年、1890年、1891年、1904~1907年、1910年、1913年、1915年、1917~1919年、1926年、1931~1936年。 10分左阳未铸造银币的年份有:1886年、1887年、1890年、1891年、1904~1907年、1915年、1918年、1926年、1931~1936年。法国从1885年开始海外铸造,1928年停止铸造,历时43年。其中1892年、1911年、1912年、1914~1920年、1923年等年份未发行,其余32年发行;按年号、权重、记载分别对数字的排列组合进行统计,左阳共有38种格式;例如:1885年至1895年间都是较重版,重量为27.215克,1895年至1928年间改为普通版,重量减至27克 ----- 这是根据年号和权重部分;又如:“A”版出现在1921年和1922年这两个年号中(非常罕见,未见流通币,有争议,认为是样币或伪币),“共有三种: H”版和无字版,其他年名的都是国外的。那么就只有“A”版本了;除了根据上述情况来收藏左阳外,还必须注意的是,左阳的收藏价格较高,其中条件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断面是影响价格的参考因素。一些稀有物品是必须注意的关键因素。经鉴定真伪后,1890年加重版应属稀有品种; 1885年、1888年和1893年加重版很少见,其次是192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