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批判性思维教育:第四届全国批判性思维教学研讨会探讨素质教育新路径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壮虎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也应该体现在整个教学中。然而,由于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真正转向素质教育,而且由于传统的影响,我们的思维习惯特别不合理,所以需要专门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因此决不能将其异化为传授某些必要逻辑知识的公共课程。相反,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并且必须与注重传授知识的课程有很大区别。应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也有独立于课程教学的测试。批判性思维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自主性”。开展批判教育应采取哪些有效方法?不少专家表示,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必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而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认为,创新教育不是奢侈品,创新教育不能仅限于重点大学和优秀学生。 “每个学生都必须知道自己有多少潜力。”因此,让学生知道他们有多大的潜力。自由发展比因材施教更重要,问题视角比知识视角更重要。教育者本身首先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在思想和教育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有“学生主体意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多元化人才的根本途径。
“批判性思维不是理论知识,而是真实的工具。用批判性思维来教授批判性思维,在学习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自怀芳老师肇庆学院政法学院在运用批判性思维方面有自己的经验:通过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形式可以是学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讨论等。 - 与老师讨论,与学生讨论课堂上,教师应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和回答,或者就某个话题设置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如何提问,然后让其他学生回答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目的。进一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在“教师讨论”教学中,通过邀请多位教师从不同角度表达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让学生知道学术研究不仅仅是一种观点,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并让他们在选拔过程中感受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批判性思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于海琴认为,当前大学教学面临的危机是上课没有吸引力、逃课、玩手机、教学效率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知论”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多样性和创造力的探索。她指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而不是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知识是什么,还要追寻知识生成的经验基础、方法和逻辑过程。
使用批判性思维工具解决实际问题。香港城市大学《三创、三新、三动力、三力》(3333)课程大纲中,创造、创新、再创业三个阶段(即“三创”)对应着具体的成果和期望:新理念、新产品、新企业(即“三新”),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参与、用双手走进社会。足(即“三动”)。不同阶段对应三种不同的能力,即想象力、实践能力和领导能力(“三力”)。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孙宏毅博士表示,在课程的各个阶段,都很好地运用了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方式。南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部李米老师介绍,南开大学设计并实施了“博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实验项目。研究内容包括教师能否突破学界对通用英语、专用英语、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的争议。整合到一门课程中;教师在设计课程大纲时,统一高标准的教学结构和可实现的详细目标,平衡教师的课堂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主动适应未来。四年多的实验证明,该项目在提高拔尖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师理念创新、个性化课程设计、有效教学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专家认为,批判性思维可以作为促进解决问题的有形工具应用于各个领域。
“经历过高考洗礼的当代大学生,在标准答案的驯化下,对他们的思维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他们与生俱来的可爱是最容易反思的,他们的鸡鸡是容易反击,具备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要素和条件。”北京印艺大学新闻出版学院广告系副教授高平分析道,当代媒体语境为批判性思维训练提供了多种主题。在“看到-相信-喜爱”的心理接受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新找回对真善美的最初追求。追求美的主观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成为当代高端理性群体和社会精英。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卢军教授建议,大学生在是否应该选择创业,甚至在商机判断、创业方式、合作伙伴对接等方面迫切需要批判性思维训练。比如,必须有创业理想,不能相信“片面之言”,不能沉迷于“一厢情愿”等,必须对创业相关的各种问题抱有务实的独立性和理性的认识。创业,让您轻松走上成功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