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晚年游故宫:末代皇帝的辉煌与心理落差探秘
虽然清朝彻底灭亡后他成为了一个普通人,但他的一生中从来不缺少为他服务的人,他的生活比普通人要特别和滋润得多。
对他来说最大的不便在于,当他从皇帝的位置上退下来,成为平民后,他很难接受心理上的落差,尤其是居住地的改变。
据说,溥仪晚年游览紫禁城时,见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这时候,他的脸色却是大变。这是为什么?
溥仪晚年之所以重游故地,就是为了缅怀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在十九岁之前就生活在这里,所以对这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另一方面,他也想看看这里的变化。毕竟,紫禁城在他走后就已经换了“名字”,连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都没有丝毫痕迹。它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溥仪早年生活在皇宫里,自然感受到这里的花草树木给他带来的奢华生活。然而,他的离开并不是很光荣,而是绝望而逃。
按理来说,这么大的家乡,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遇到熟人,可谁知道却这么巧。晚年重游紫禁城时,他意外地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眼尖,发现了对方是谁,顿时吓得脸色惨白。
和他同行的人立刻问他身体有没有什么异常,但这时候他告诉周围的人,他没事,但是他看到了一个老朋友。走近一看,他发现这个人就是驱逐他的人。卢忠林将军。两人见面后,溥仪上前打招呼,但这一问候却在溥仪心中埋下了一颗恐惧的种子。毕竟这个人曾经对他造成过那么大的威胁。
卢忠林(左二)
要说两个人的渊源,还得从溥仪出宫之前的往事说起。溥仪当时只有19岁,但这一次却成为了他作为皇帝的最后时刻。由于冯玉祥不断向皇宫施压,溥仪不得不离开紫禁城解决问题。即使经过溥仪父亲的再三请求,溥仪仍然没有成功。
所以溥仪的离开已经迫在眉睫了,但是他们一旦放弃了这样养尊处优的生活,心里就不可能平静了。正当他们犹豫不决时,卢忠林带领20人拿着手枪和两枚手榴弹,以便快速解决问题。他跑进了养心殿。
溥仪一生从未见过这样的阵法,自然感到害怕。看到这样的战士,他手里拿着手榴弹就冲到了面前。他甚至拿出手榴弹扔在桌子上,对周围的人说道:“这是我赢得的20分钟,如果我不撤离,那就很危险了。”这里可能会有炮火射击。”
溥仪从来没有这么害怕过。听到这句话,他当即决定带着自己的心柔,带着太监们赶紧离开。其实,这一切只是陆中林想出的一种恐吓手段。其实,大炮在哪里,而这手榴弹只是一枚空弹,根本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但溥仪已经带着随从逃走了,他怎么可能知道这背后的一切呢?
这一切都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所以当晚年再次见到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时,尽管他不再有任何威慑作用,溥仪仍然感到害怕,甚至担心自己的生命会受到威胁。
但事实上,在两人见面打招呼、聊起往事后,溥仪才真正明白,这一切只是一场骗局。但溥仪也通过社会转型真正认识到这个社会已经不再是清朝的世界了,他已经放下了这一切,于是两人一笑而过,不再对此事抱有任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