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会成功秘诀:知识付费背后的内容为王策略解析
如今,帆登读书俱乐部拥有超过1900万付费用户,其创始人帆登身价也已过亿。让我们跟随《舍德智慧讲座》来看看范登读书会背后的故事。
——知识付费,内容依然为王——
2013年,范登还是北京交通大学的教授。在大学期间,他能明显感受到现代人整体阅读能力的退化。
在接受《舍德智慧讲堂》采访时,范登提到,以前他们“为了准备辩论比赛,读了一本关于三轮车的书”。但现在,学生们请他推荐阅读清单,但他们只是买了书,然后把书退回去,落满灰尘。
现在的学生都是应试型的,缺乏独立探索的能力和愿望。教授的考核体系也是以年度考核为基础,追求当年有效的短期行动。他自己的教育理念一直是让学生爱上传播学,而不仅仅是为了成绩和学分。
2013年国庆期间,他给学生提早放假,以便学生可以买票回家补课。但由于他没有提前向医院报告、不愿撒谎,因此受到了批评和处罚。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选择了辞职。
范登认为,“中国教育的问题是教师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怎样才能教出有自由、爱学习、有追求的学生呢?”
——摒弃短板、急功近利,走良性道路——
范登辞职后,开始在微信群里讲解自己推荐的好书。在几个微信群里,读书会的种子诞生了,但以什么形式生产内容成了问题。
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樊登在制作有深度的长视频时面临着不小的阻力。在《舍德智慧讲座》中,他回忆道,“每个人都告诉我短视频有未来,但没有人看长视频。”
但帆登并没有跟随短视频的热潮,一窝蜂地进入人们所说的暴利行业。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决定。创业不是一味模仿别人,而是自己想做什么、如何解决问题。
范登认为,“我认为我不能在七分钟内读完一本书。要把一本书讲清楚,我必须讲五十分钟。”
既然一本好书的内容不可能只用七分钟来表达,那么就制作一个长视频吧。于是,慢慢地,人们就来听这五十分钟了。
放弃了“短平快”潮流的帆登也在多家知识付费平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不追求流量,也不追求短期关注,而是专注于拆解一本好书。
——除了娱乐,教育才是知识付费的核心——
在《舍德智慧讲座》中,范登表示,他读书会的本质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教育。娱乐需要迎合公众并创造他们喜欢的内容。教育的本质是变化,就是把好的东西呈现给观众。
这也是帆登读书会的初衷,改变3亿人的阅读习惯,用阅读点亮人们的生活。
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要用3亿人的数字时,范登笑着说,他只是觉得如果有3亿人在读书,中国一定会变得更好。 “能够看到你给社会带来的改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在范登看来,“读书是一生的修行,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必备工具”。
当你遇到困惑时,你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向别人推荐有用的书籍,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才更有意义。
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才能看到放弃一些迎合外界给社会带来的变化。这是一种责任感和幸福感。
帆登放弃了大家看好的短快内容,放弃了娱乐大众的选择,全身心投入到50分钟的好书深度视频解读中。他收获了帆登书友会收入突破10亿的成果,他也如愿以偿了。他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看到了他给这个社会带来的良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