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深圳大芬村:从世界工厂到全球油画交易中心的独特转型故事

发布时间:2025-01-22 00:28:40 点击量:

大芬村是深圳的一个小村庄。

说起深圳,你可能会想到它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曾经的世界工厂。但很难想象这里会有一座工厂。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声,而是刷子的声音;气味不是胶水和塑料的气味,而是油画的气味。

大芬村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

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村。他租了一间私人住宅,带着几个油漆工来这里赶订单。

没想到,大芬从此开始疯狂发展,油画加工、收购、出口等多种产业聚集于此。慢慢地,大芬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油画交易中心之一。

■大芬村的画家/于海波 摄

鼎盛时期,在大芬这个没有工业企业的小村庄,仅油画的交易额就超过2亿元。无数的《星夜》、《睡莲》、《蒙娜丽莎》的画作从这里被送往世界各地。

这些世界名画的复制品都是农民工制作的。

邵阳市喝咖啡的地方_邵阳咖啡厅_邵东咖啡厅

赵小勇就是其中之一。

1.我似乎注定要画画

1972年,我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虽然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但家里没有条件支持我的爱好。

1989年,农民工热潮开始时,我也来到深圳打工。我们一群人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过深圳的大街小巷找工作,但两个月后我却找不到工作。有时,好不容易排了长队,到了招聘处,有人拿了我们的身份证,一看是外省人,就不能拿了。

我急着找工作,就对招聘人员说:“我们不要你们的钱,只要管好我们的吃住。”

后来,我到蛇口海边做建筑工人。工作很辛苦,我还太年轻,承受不了。深圳海边的蚊子特别多,有蜜蜂那么大。晚上我们点了三四个蚊香也没有用。我们只能用胶带把脸和脚包起来,但还是睡不好。

1992年,我去了一家生产藤篮工艺品的工厂。在那里,我的工作是在手工艺品上绘画和着色。这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也是我渴望的工作。

那时我很喜欢画画。下班后,同事们就会聚在一起画画,经常画到半夜,我们会画一些名人,比如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等。

工厂的设计师是菲律宾人。他看中了我,邀请我做他的助理。他教我如何混合颜色以及如何绘画。一步步走来,我慢慢学到了很多东西。

也许我这辈子就注定要画画了。

■20世纪90年代,赵小勇在深圳

1993年,我搬到另一家台湾做手工艺品的工厂。因为我的技术很好,所以只允许我画最精致、最困难的部分。我在那家工厂工作了四年。那时我的月薪已经有几千元了,厂长也很看重我。

有一天,同厂的一位工友问我:“你这么喜欢画画,画过油画吗?”

我说:“不。”

因为他哥哥在大芬村画油画,就带我去了大芬村。当时,大芬的油画尚未形成规模,村里也没有画廊。只有二​​十、三十个人在小画室里画画。

当我第一次在大芬村看到这幅油画时,我很兴奋。油画如此精致。画中的人物、眼睛、皮肤都那么生动、栩栩如生。

这些画怎么这么漂亮?

从大芬村回来后,我对老乡说:“我们去大芬村画油画怎么样?”

他同意了。

我们两个人辞去了工作,来到了大芬村。呆了一个月,那家伙不想再画了,回到了原来的工厂,而我决定留在大芬村。

你能在大芬村生存吗?我能画得好吗?我还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那时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开始画画。

既然出去了,我就不想回去了。

2.从“咖啡馆”开始

1996年至1997年在大芬村学习油画。当时的大芬村是城中村,非常破旧,远远就能闻到臭水沟的味道。

这里油漆工都忙着赶订单,没有人能一步步教我。我基本上要自学画画。

一开始,我的画卖不出去,也没有收入,只好到处借钱。直到一个同胞找到了我。

他手头有很多订单,所以他让我帮他布置他的油画底色。他还教了我许多与色彩相关的技巧。

接到的第一笔订单,我画了大约20幅画,拿了八九百元的工资。那是我在大芬村赚到的第一笔钱。我很高兴。

有了收入我可以继续购买画布、颜料和书籍。我暗下决心要把梵高画好。

梵高的《咖啡馆》是我临摹的开始。第一张画得不好,就画了第二张,渐渐有了感觉。

邵东咖啡厅_邵阳咖啡厅_邵阳市喝咖啡的地方

到了第三幅画的时候,一位画廊老板买下了我的《咖啡馆》,他还买了我临摹的其他梵高作品。而且,他后来还卖掉了这些画。

我想,既然有人接受了我的画,我就得更加努力了。

1998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到了2000年代初期,大芬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村里的各个工作室都接到了大量的订单。当时我们画室的习惯是下午两三点开始画,一直画到凌晨三四点,有时画一整夜。

■赵晓勇工作室/于海波摄

晚上,大芬村的每个录音棚都会收听一个名为《夜空不孤独》的广播节目。该计划是专门为远离家乡的外国人设计的。连我们大芬画师都会给节目组打电话。

就这样,一片寂静中,大芬里只剩下收音机里的歌声和画笔的沙沙声。

3.流水线上的油漆工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香港人来买画。

当他走进店里时,他夸我的画多漂亮。他从包里拿出10张梵高作品的照片——我们都是根据原照片临摹油画——并想和我谈谈20张的订单。

当时,油画生意供不应求。来到大芬的艺术品经销商中,香港人是最大的客户群体。

我心里想,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那一个月里,我很认真地画了这20张图。交货后,老板非常满意。他立刻又给了我20张照片,每张照片有10张图画!

因为订单量太大,一个人完成不了,我就叫老婆和弟弟过来帮忙。我和我妻子以前在同一家工厂认识的。她还懂一点绘画,因为悟性好,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画《星空》。她现在画《星空》比我画得好。她甚至不需要看手稿。她拿起笔后就能很快地画一幅画。

于是,我的妻子专门画了《星空》,我的哥哥给我画了背景。

后来,大约在2001年或2002年,我收到了一份更大的订单——5000本梵高的《鸢尾花》。光是这幅画我们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一个人画背景,另一个人画花,另一个人画花瓶。

虽然这是我的极限,但是这个速度在大芬村还是不够的。到了2003年、2004年,订单量不断增加,一个月需要完成1000多张图片。我打电话给家里所有的亲戚来帮忙。

当时我们七八个人挤在一间出租屋里画画。几面墙上贴满了画板,每天都在画画。吃饭、起居也在这屋子里。累了,可以在地上铺上草席就睡。

■大芬村的画家/于海波 摄

你知道我们这样匆匆忙忙多久了吗?

十年。

这十年是辛苦的十年。为了养家糊口,我把工作室当作工厂,没有想到别的。

我不会考虑我们将来要做什么,或者如果没有订单我们会做什么。

4. 遇见梵高是一个梦想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油画卖不出去。我的工作室一年只能接一批订单。为了生存,我决定转型为一家卖画的画廊。

有一天,一位客人一进来就惊呼:“这一定是梵高博物馆!”

我开玩笑说:“你怎么知道梵高博物馆是什么样子的?”

“我来自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他补充道。 “如果你去阿姆斯特丹,我会带你参观博物馆。”

我当时很惊讶,但只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并没有放在心上。

我还记得,我曾经和一个朋友合住一个房子。那天晚上,他突然兴奋地叫我:“小勇,小勇!快来看电视吧!”

当时正在放映梵高的传记片。这是我第一次了解梵高的故事。原来梵高对绘画和艺术是如此执着。他的一生对我触动很大。

那时我迷上了梵高,买了很多关于他的书籍和专辑。我想更深入地了解他的画。但专辑和原作毕竟还是不一样。

自从1999年临摹梵高以来,我就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看到他的原作,但我也知道这只能是一个梦想。欧洲太远而且太贵。而且每天还要赶订单。

5. 在阿姆斯特丹

2013年,纪录片导演于海波和于天琪父女找到我,想拍摄我的生活。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踏上了阿姆斯特丹之旅。

■赵小勇在阿姆斯特丹

在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外,我远远地看到了一幅梵高的自画像。我一下子兴奋起来,因为它是我画的。

原来这是之前来过我画廊并邀请我去荷兰的客户。但走近了才发现,这只是一个流动的纪念品商店,就像一个集装箱一样。在我的想象中,我认为如果我的画能在欧洲出售,那将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我的画既没有在画廊里展示,也没有装框,只是堆在一起钉在墙上。

我感到十分失望。

后来,我们一行人去参观了梵高博物馆。当门打开时,我首先看到的是梵高的自画像,我忍不住把脸凑近看。

不一样,和我画的不一样。

邵阳市喝咖啡的地方_邵东咖啡厅_邵阳咖啡厅

这些年来,我读了太多的书和图片,但当我亲自来到原作面前时,我才发现原作和图片有多么不同。画册里的画笔法粗犷,色彩艳丽,而博物馆里的画,笔法很细腻,色彩柔和。

■赵晓勇在梵高博物馆

除了自画像之外,我在博物馆里看的时间最长的画是《向日葵》。这幅画也是我临摹最多的梵高作品。

我觉得梵高的《向日葵》很“奇怪”,因为画布四个角的笔触大小都不一样。在一个角落里,我用了1号笔,但当我转到其他角落时,我用了3号和4号笔。我想梵高在画这幅画时一定是尝试了一次又一次。 。

创作《向日葵》时,梵高非常孤独,同为画家的朋友高更是他的精神支柱。也许是为了欢迎高更来到他的小屋,也许是为了留住高更,梵高将自己的友谊倾注在了这幅画《向日葵》中。从这些变化的笔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非常用心、细心。

6.再见,“咖啡馆”

随后,我们又在阿姆斯特丹街头闲逛。天快黑的时候,我们无意中来到了梵高“咖啡馆”的实际位置。真的和画中的“咖啡馆”一模一样。

我独立完成的第一幅梵高作品是《咖啡馆》。

那天晚上,我高兴极了,在咖啡馆买了两瓶白酒,喝醉了。

在阿姆斯特丹的四天里,我们每天晚上都特意去咖啡馆。

当时于老师对我说:“你可以在这家咖啡馆画一幅画。”我说是的。

■赵小勇在咖啡店里画《咖啡店》

这里没有画板,就当场找了一个红酒桶,靠在上面画画。我从来没有这样画过,画画的时候我的膝盖都在颤抖。

但我当时画得很快,不到半个小时就画完了。周围的外国人都围过来,夸我画得好。咖啡馆的老板也一直在看我画画。当我完成这幅画时,他不好意思地问我是否可以把这幅画送给他,我同意了。

老板收到画后很高兴,把它挂在了吧台上。如果以后再来的话,我们还能看到这幅画。

那天,我站在和梵高一样的位置,画了和他一样的画。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梵高生前去过的很多地方。最后一站,我们去了奥弗,梵高在那里画了他的最后一幅画《麦田里的乌鸦》。

距离麦田不到百米,就是梵高和弟弟的墓地。

该墓园内的墓葬大多富丽堂皇,雕刻精美。但梵高和他弟弟的坟墓却很普通,被常春藤包裹着。

那天下雨,我们沿途摘了一些野花。一个年轻人点燃了几支香烟,放在梵高的墓碑前。我们把花放在一边。

从墓地回来,路过麦田。天空乌云密布,我们情不自禁地对着天空大喊“梵高”。

一声声叫喊,一群乌鸦都被惊动了。

7. 梵高,看我画画

从麦地回来的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

我画梵高二十年了,画得再好也没用。如果卖掉了,我还得重新粉刷一遍。而且这些作品永远都是别人的,不是我自己的。

在去荷兰之前,我有一幅名为《吃土豆的人》的画,它刚刚完成了一半。回到中国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这幅画,然后我重新画了梵高的所有画作。后来,除了《吃土豆的人》之外,这些画都被卖掉了。

然后,我开始尝试画一些原创作品。

我的妻子陪我画了这么多年,但她却没有一幅属于自己的画。所以,我的第一个原创作品是我妻子的画。

我画完后,给她看,她很高兴。后来有人想买,她却说不卖。

这几年我创作了很多系列,有关于家乡的,有关于梵高的,还有关于我自己的。

■赵晓勇原创作品

回想自己的前半生,感觉很梦幻,仿佛从决定去荷兰的那一刻起,我就走进了一个漫长的梦,而在这个梦里,我真的遇见了梵高。

他站在我旁边,看着我画画。

封面图及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图片均由解说员提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故事FM(ID:story_fm),旁白:赵晓勇,制作人:徐林峰、付宇晓,文字编辑:付宇晓、严静文。 《故事FM》是一档由亲身经历者讲述真实故事的语音节目。每周一、周三、周五在微信公众号(ID:story_fm)及各大音频平台同步播出。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