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解析:信息结构图与视觉引导图的区别及正确使用方法
前言
当我说思维导图时,我到底是什么意思?
说到“思维导图”,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是像图1上图这样的软件生成的信息结构图,还是像图1(下)所示的手绘视觉引导图?
图1 信息结构图(上)和视觉引导图(下)
图 1 是思维导图吗?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对于图1中的两张图,我分别使用了“信息结构图”和“视觉引导图”这两个术语,所以言下之意就是上面两张图不是心灵引导。图片。
“嗯?我一直把这两种图称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什么样的图画?”
那么,当我说思维导图时,我到底在说什么?
1.当我说“思维导图”时,我指的是一种笔记工具
我是一个非常善于记笔记的人。我不仅速度快,还可以使用不同大小、颜色和突出显示的文本来标记不同的段落和需要突出显示的关键点。从小学开始,我做的笔记就经常被同学借用。去复印,这让我一度为自己做的笔记感到自豪。
接触思维导图后,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使用,我逐渐明白了线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区别。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以让你将所有信息包含在一张图片中,随时整理信息之间的关系,提高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图2所示。
图2 整理全天课堂笔记的思维导图
因为我经常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笔记,所以老板和同事都认为我是一个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的人。这大概是我习惯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的微妙结果。
2.当我说“思维导图”时,我指的是一种阅读工具
读书是我的一个爱好。我从小就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近年来,我特别喜欢看思维、模型、哲学方面的书籍。家里的书架不够放书,但也不是每本书都读过或者狼吞虎咽,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有效阅读?如何进行主题整合?怎样才能真正提取精华并为我所用呢?
当我开始使用思维导图后,我将思维导图与阅读结合起来。如图3所示,我不仅用思维导图为每本书做阅读笔记,而且还以主题的方式整合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书籍的内容;我还对书中的关键知识进行了专题分析。拆分应用练习;我也通过这种方式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慢慢培养观点,使其有更多的实际应用和案例支撑,最终积累、积累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也就是大家遇到的这本书《地图思维:专业人士必备的思维授权手册”。以后我还会有更多的书和作品与大家见面。我还是用这种方法慢慢积累意见,培养它成长成熟。
图3 单本书的阅读笔记(上)和同一主题的多本书的阅读笔记(下)
3. 当我说“思维导图”时,我指的是一种创意工具
周围的朋友都说我是一个有很多想法的人。很多人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喜欢来找我聊天,听听我的想法。但我可以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即使他们不知道。给定背景,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想法。
当回顾这个过程时,我会发现,其实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我已经不自觉地、习惯性地在脑海中画了一幅图画,从中心目标问题出发,不断向外延伸。无边框图。在这张图中,有太多的关键词和相关事件,让我可以在现有的内容中探索各种未知的知识,如图4所示。因此,创造力对我来说根本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本书第五章将向您介绍创意双钻石模型,让您像我一样练习后轻松掌握这种创意方法。
图4 头脑风暴讨论与创意团队建设
4.当我说“思维导图”时,我说的是一种学习方法
长期养成的优秀的记笔记习惯,使我的学习效率很高,成绩也一直不错。自从上了大学,学习任务不再那么繁重,考试的压力也变小了。我开始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也开始重新思考和探索“学习方法”这个话题。
我开始发现,我以前的学习其实都是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的。我的“努力”表现在哪?认真听讲并记笔记,预习、复习笔记,认真回答“题海”中的问题。其实这些举动都是为了保证我掌握所学的固有知识。风险在于我可能无法“改变”“失去马甲”这个老问题,不可能举一反三、类比。
当我开始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后,我刻意探索思维导图不同分支之间的知识联系,寻找一门学科整个知识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底层逻辑。这让我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更加灵活透彻,一眼就能看出本质。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系统的。中学政治课部分学习安排如图5所示。
图5 中学政治课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安排
5. 当我说“思维导图”时,我指的是一种工作方法
工作之余,思维导图是我的“法宝”之一。我用它来组织工作项目、策划新产品上市、安排全国营销活动、举办销售比赛等,可以说,这种工作方式让我在做任何工作的时候,都可以在文中有图、有图有真相。心中有框架,心中有计划。多年来,我在公司内获得了最高的绩效评级和最好的项目完成情况。
2019年初,我结束了十几年的外企工作,开始了我的创业之旅。从有形到无形,思维导图一直陪伴我走过创业的不同阶段。我用它来设计创业蓝图的总体框架,规划每年的运营计划,设计每一门课程,组织每一个咨询项目,参加每一次演讲等大方向和小细节。每周规划思维导图如图6所示。目前我的个人品牌“一业天地®”和培训咨询公司正在稳步发展。
图6 每周计划思维导图
6.当我说“思维导图”时,我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除了学习和工作之外,我们其实每天都可以利用这样的工具和方法,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每年女儿生日我都会画一张思维导图作为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如图7所示。内容包括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对明年的展望。等她长大了,学会画画、写字,我也会让她参与创作过程,和她一起回顾过去,规划未来。这张思维导图成为了她每年生日都盼望的一份礼物,因为这张思维导图蕴含着母亲对女儿深沉的爱,以及母女共同创造的智慧。
我经常在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中看到旅行行程规划、家居装修安排等。当你在生活中使用思维导图时,就意味着你正在以更加用心的方式对待生活,而生活质量的提升就是给你最好的反馈。
图7 女儿五岁时给女儿的生日礼物思维导图
7. 当我说“思维导图”时,我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从熟悉思维工具到掌握思维方法,从有形到无形,最后转化为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这是全景图。当你看到这张思维导图时,你就能看到整个“故事”。无论项目处于哪个环节、哪个细节出现偏差,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重点、找到方向,让参与者有足够的安全感。以及对大局的掌控感。
这是一个全球框架。这样的全球框架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人们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容易注重事情的细节,而忽略了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物的框架和方向,并随时提醒我们是否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否则,方向就错了,我们的努力就会白费。
这是一个逻辑结构。思维导图之所以能够从中心不断向外扩散,依赖于它的层层信息层次。逻辑上的层级结构不仅可以让信息的传播“合法”,也可以让创造力的产生“合法”。逻辑结构是思维导图的本质,结合关键词的使用,你会达到非常令人惊讶的思维效果。
这是一条创造性的道路。在逻辑和创造力的共同作用下,思维从一条直线发散成孔雀尾巴一样的形状,可以无限扩展和精致。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应用思维导图和形成方法后的思维方式——地图思维!
当我说“思维导图”时,我指的是上述七个层次。现在收集“七颗龙珠”,准备“召唤巨龙”吧!
欢迎,和我一起探索地图思维的世界,一起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