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不仅是观赏的十大名花,还是古代高端调味品:从赏梅到吃梅的历史演变
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它历来以其独特的早春特色、寒天余香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从古至今,歌颂梅花的诗词不计其数,梅花的画作也数不胜数。不过,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如何在春风中优雅地赏梅花,而是……如何一口吃下去。
裹着糖的红梅让隔壁的孩子哭了。
说到吃,中国人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尤其是古人。吃不再局限于满足口腹之欲,还升华为追求优雅、意境的精神世界。
李子原产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十分流行对李子的喜爱。古人不是为了赏花,而是像盐城先生那样,是为了吃饭。李子树的果实有酸味,晒干后可作为烹饪时的酸味来源,与食盐一起被列为高档调味品。 《尚书·说命》云:“欲作汤,唯用盐梅”。
春末秋初,引进野生梅花,驯化为国产梅花。经过精心园艺培育,梅花品种逐渐丰富。到了汉代,仅著名的皇家上林花园就有朱梅、紫花梅、紫地梅、同心梅、艳枝梅、李枝梅、后梅等名称。 “梅花梅花开始被全世界称为花卉”。汉晋南北朝时期,梅花、咏梅艺术日益盛行。
虽然梅花的品种从原来的食用“梅”变成了观赏“梅”,但这并不妨碍“以食为先”的古人想出各种烹调方法来吃梅花,并统称为——梅花佳肴。
翠绿的梅花带着仙气,看上去很可口。
梅花粥
“只是冬后见春收,愁风前雪花,剥花蕊后煮粥吃,落梅花尚好烧香。” ”收集落下的梅花,冲洗干净,用雪水和优质白米熬成粥。粥煮好后,加入梅花,煮一会儿,香喷喷的梅花粥就出来了。
梅花汤饼
宋代林鸿所著的《山甲清功》记载了一种名为“梅花汤糕”的小吃:“先泡白梅花,檀香米水,拌面,制馄饨皮。每叠上刻有五分铁,切出梅花,煮至充满鸡汁,每人有200朵以上,吃完不忘梅花汤糕的制作。真的是讲究,用白梅花泡水加檀香粉揉面做皮,用五尖铁凿。将皮捏成梅花状,煮熟,然后放入鸡汤中。
我不想再撞墙了,我只想撞梅花先生的胸口
浓香汤
高濂《尊胜八记》中记载了一种“秘香汤”(又名梅花汤),其实就是梅花茶:清晨,摘下半开的梅花,放入水中。一个瓷花瓶重的,撒上一两炒盐,用厚纸称重数次,密封存放于阴凉处,来年春夏取出,先将蜂蜜放入杯中,再加入两或三朵梅花,煮汤浸泡,花朵自行绽放,可爱如生命。
雪梅花酒
有了梅花茶,就少不了梅花酒。古人有一种夏日好饮——雪浸梅花酒,它是夏天的宠儿。茶馆卖梅花酒时,也会奏起《梅花吟》。在仙乐声中,服务员端来了一个装满白雪的大冰盆,盆里放着一个酒瓶。酒瓶里倒出的梅花酒,有梅花的影子。雪花的芬芳和清凉足以让人忘记夏天的存在。
梅花沾糖
冬日赏梅,是古代文艺青年最爱做的最优雅的事情。当我有心情的时候,我不会在意烹饪技巧。我就摘一朵梅花,沾点糖吃。我一边吃饭一边写诗。 “只有甘蔗霜无法分离,我想嚼梅花。”这位生吃梅花,觉得梅花比肉还美味的年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杨万里先生。
盐城遗址公园盛开的梅花,在春雨过后,沾染着芬芳。
春天虽冷,但春秋时盐城遗址公园的梅花却已陆续绽放。您可以在水边欣赏梅花,闻着淡雅宜人的清香,感受梅花刚烈挺拔的气概、傲视霜雪、初春的高贵气概。
温馨提示
文明赏花,防范未知危险,不生吃鲜花! (如果你真的想吃……请购买成熟的加工食品)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