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疆考古揭示古代美食:从舌尖上的光盘行动到史前新疆人的饮食文化

发布时间:2025-01-22 00:46:57 点击量:

到底有哪些诱人的美食呢?它是由什么制成的?这似乎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问题,但在新疆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中,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新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最新成果,再次表明,史前时期的古代新疆人民过着半游牧、半绿国的农耕生活。他们吃着香喷喷的肉和美味的面食。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些具有中原地区风情的美食,受到了一代又一代新疆人民的喜爱。直到今天,新疆人仍然经常食用它们。

这一结论进一步印证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安尼瓦尔·哈西姆多年来对古代新疆饮食文化的看法。

甜点

“吐鲁番市阿斯塔纳墓出土的各种古代面食,是新疆出土的各种面食品种和数量最集中的,也是最齐全的。” 3月12日,安尼瓦尔·哈西姆告诉记者。

打开厚厚的一本书《丝路珍宝》,记者看到了很多各种小吃的图片,非常漂亮:有的像盛开的梅花、菊花,有的像含苞待放的四瓣花,还有的有六瓣——花瓣或八瓣花蕾,还有精美的宝香花。更有趣的是,有的像树叶,有的像动物,还有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尤其是六瓣形状的小吃。花瓣间,两根花须微微颤动,花蕊娇嫩可爱。它们看起来就像真花一样,栩栩如生。如果你把这些漂亮的零食放在这里尝尝,你就会释怀一阵子。

梅花、菊花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树木和草本植物,宝香花是佛教图案。一般来说,人们喜欢将这些图案绣在丝织物上,雕刻在各种器物上。看着这些精美的糕点,且不说当时吐鲁番古先民的模仿能力有多么高,使用了多么高超的雕刻技艺,是如何在糕点上一一制作出动植物的形象。重要的是,他们的审美情趣与中原人如此相似,每一件经过他们手中的小吃都像一朵花,绽放着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光彩在唐朝。

古代梅花做的点心_关于梅花的点心_用梅花做的美食

那么,这些美丽的美食是由什么原料制成的呢?经过分析研究,安尼瓦尔·哈西姆认为,这些零食的原料是精小麦。小吃做好后,除一些蒸、炸外,大部分都是用烤箱或烤炉烘烤。就做好了,一道道工序,掌握一定的时间和火候,才能做出美味。另外,上面的各种奇妙图案都是手工制作或用模具压制而成。甚至还有一块糕点,上面有一个扭扣,扭在两个环之间。显然,这就是编绳子的技巧。

这确实令人惊讶。唐代吐鲁番的先民不仅制作了这么多款式的点心,而且还追求色、香、味、形,味道还不错。

其实,在中国传统美食中,点心并不是主餐,而是一种美味的小糕点。在古代,北方人把点心称为“官茶食”。自明代以来,南方就有“贾湖精点”之说。随后,人们坐在一起,喝茶、吃零食、聊天。他们的空闲时间太多了,零食和茶不知不觉地混在一起了。

不管它是如何得名、如何发展和演变的。甜点总是美丽又美味。因此,从古至今,中国人逢年过节或喜庆场合都喜欢用小吃招待客人。走亲访友时,他们也会带一些零食作为礼物。用精制小麦粉、糖、油、牛奶、鸡蛋和各种坚果原料烘烤或蒸制的甜品,不仅是一种食品,还蕴含着浓浓的亲情,传递着新疆各族人民之间的爱情。 。

饺子和馄饨

饺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你可能想不到,生活在新疆的远古先民很早就开始吃饺子了。

安尼瓦尔·哈西姆告诉记者,鄯善县三桥墓地出土了3个魏晋至南北朝时期的饺子。大小和形状看起来与人们今天吃的饺子基本相同。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地也出土了许多饺子。除少数破损外,大部分都比较完整,说明至少在唐代,饺子就已经流传到了新疆。

用梅花做的美食_古代梅花做的点心_关于梅花的点心

用梅花做的美食_关于梅花的点心_古代梅花做的点心

早在三国时期魏章仪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了饺子。据新疆考古专家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代的“月形馄饨”和南宋的“肉干双槽”发展而来。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清代有关史料记载:“大年初一,齐备丰盛的饭菜,如吃扁食,名曰饺子,取新年交接之意。”又曰:“每逢大年初一,无论贫富,无论地位高低,都吃白面。包饺子叫煮饺子,和全国各地的人都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有钱人家在糕点里偷偷藏一些小金银钱,会给他们带来好运,一家人一整年都会有好运。”这说明人们过年吃饺子,寓意吉祥如意、告别过去。迎接新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尤其是大年初一吃饺子,已成为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人们的民俗习俗,并一直流传至今。

饺子的名字有很多种。古代有“老碗”、“扁食”、“饺子饵”、“番椒”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唐中老丸”,元代称“十罗饺子”,明末称“粉饺”;清代称“扁食”。

吐鲁番出土的完整唐代饺子虽然不为人所知,但却让我们看到,丝绸之路开通后,随着中亚、西亚、中原地区政治、贸易、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西域,饺子越来越多地从中原地区流传到吐鲁番地区。于是,古代吐鲁番的先民就开始像中原人一样吃饺子。后来,饺子慢慢流传到其他地区。

更有趣的是,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出土时,一个木碗里有四个馄饨。

馄饨皮薄馅大。煮熟后,与汤一起食用。维吾尔族称其为库曲尔。安尼瓦尔·哈西姆通过对比文献记载和考古学认为,古代的饺子和馄饨虽然都是馅料,但吃法不同。饺子可以蒸、煮、炸,馄饨可以煮着吃。早在1500年前,卷制和包裹技术就已经明显不同。

他认为,早在汉晋时期,馄饨就流行于中原,饺子则在南北朝前后演变而来。

饺子和馄饨就像孪生兄弟。中原地区的人们喜欢吃,古代新疆的人们也喜欢吃。如今,新疆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它。待客时,少不了这道香浓的佳肴。

月饼

阿斯塔纳墓葬中还出土了月饼。它呈圆形,上面有如太阳般光芒四射的珍贵图案,周围还有莲瓣、松针等图案。看上去排列整齐,比例匀称,完整美观。

这是新疆唯一的月饼。通过这块月饼,新疆考古队员确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最晚应该是在唐代传入新疆的。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饼、团圆饼等。中秋节吃月饼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历史悠久。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月饼视为吉祥、团圆的象征。每到中秋节,明月当空,全家人聚在一起,品尝月饼,聊天,享受天伦之乐。

古代梅花做的点心_用梅花做的美食_关于梅花的点心

安尼瓦尔·哈斯姆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国民间食品的文献,他发现早在殷商时期,江浙地区就用“太师饼”来纪念太师文仲,他是我国月饼的鼻祖。到了汉代,民间已有一种蒸或煮的糕点。当时,人们称月饼为小饼或甜饼,并将其视为一种祭品,主要是为了祭祀月神。唐代,月饼在民间流行起来,京城长安已有面包店、糕点店。宋代,月饼又被称为“荷叶”、“金花”,盛行各地。后来的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还讲究款式。各种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都被“绣”在糕面上,美观可口,大大增加了食欲。时至今日,这一传统仍在现代新疆人的生活中延续。

面条

2011年,鄯善苏北溪墓地出土了一碗距今2500多年的玉米面。每根面条粗细均匀,

这大碗面是新疆发现的最早的碗面。这一发现被美国《考古学》杂志评选为2011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关于梅花的点心_古代梅花做的点心_用梅花做的美食

《考古》杂志报道称,这碗面条保存得非常完好,考古学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模拟复制这种面条,体验古人的膳食。

2500年前的面条让世界各地的考古专家、学者和人们大开眼界,了解中国、了解新疆。

关于梅花的点心_用梅花做的美食_古代梅花做的点心

新疆的古面条种类繁多。中国文献记载,它是一种烹饪方法精湛的西餐。例如,吐鲁番出土的汉文文献对其具体制作方法有详细的说明:当时除了面条外,还有汤饼。汤饼就是汤面。它们的制作方法与蛋糕相同。用擀面杖将面团擀薄,然后切成宽条。汤饼可以是荤的,也可以是素的。加工过程中应将肉类和蔬菜如西葫芦(黄瓜)添加到汤中。

《突厥语词典》也称面条为“乌格拉”,并指出它是由面条擀成的。

社会发展至今,古面条仍然是吐鲁番乃至新疆各族人民最喜爱的家常饭菜之一,而且种类也演化出越来越多的品种。其中汤片、拉条子、炒面等是新疆各族群众普遍喜爱、经常食用的食品。

食物从哪里来?

伴随着这些诱人的美食,远古的新疆什么时候有了小麦和各种原料呢?让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

神秘的小河墓地里,棺材里曾经盛放着大量肥美的小麦和小米。八年后,参与整个发掘过程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文英和一些科学家进行了DNA分析研究,惊讶地发现生活在大地深处的小河人。当时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都从事农业。 。

关于梅花的点心_古代梅花做的点心_用梅花做的美食

从这个角度向前看,李文英还发现,这种小麦早在8000年前就在高加索山脉种植,后来传播到了欧洲和中亚。也就是说,小河墓地出土的小麦可能是欧亚大陆西部人群大规模迁徙和扩散的结果。还有黍,其大小形状与中国北方的一模一样,应该是来自中国北方。两者相加,李文英得出结论:小麦来自西方。小米,来自东方。小河墓地的农业是东西方人民大规模迁徙的结果。

小河墓地距今约4000-3500年,是新疆最早的墓葬之一。小麦和小米的发现表明,古代新疆最早就存在农业,当时的远古先民以粮食作物为食。

河流就是这样,布克塞尔蒙古族自治县旧石器时代遗址和什托洛盖骆驼石遗址、巴里坤县石人子乡新石器时代遗址、罗布淖尔市孔雀河墓地以及哈密地区都曾出土过小麦粒。五堡墓地里的小米也是如此。新疆这些最早的粮食作物的发现,说明古代新疆农业的发展发生在铁器时代早期之后,特别是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商贸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使节、商人、士兵和驻军。频繁的交流和不断引进内地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给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的农业经济带来了质的飞跃。

曾几何时,尼雅河、克里雅河、和田河、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塔里木河沿岸,碧水碧波,绿洲一片。以楼兰、罗布淖尔地区、曲里、轮台为中心的天山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以及以义乌、车石前为中心的东疆地区,都是大片农田,芳香四溢。小麦、小米、大麦、玉米、红花、亚麻、豆类、蔬菜、水果等在风中摇曳。

这些各种各样的粮食作物和豆类,带着朴素的泥土香气,后来被远古先民巧妙地制成了美味的面食。他们像花蕾一样,在新疆大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