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创业人生:从高考失利到新东方英语培训机构的成功之路
失意的20世纪80年代
1978年,俞敏洪高考落榜,回到家乡养猪、务农。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在第一次高考中惨败,英语只考了33分。第二年他再次参加考试,英语考了55分,仍然未能取得成功。那时的俞敏洪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去城市生活是他的梦想,而高考是当时离开农村的唯一途径。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俞敏洪仍然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79年,县里开办了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住在一个房间30人的大房子里,俞敏洪感觉自己进入了天堂:他可以整天学习,在电灯下看书。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上的成绩就已经进入了前几名。努力得到了回报。 1980年,俞敏洪坚持考试三年后,终于考入了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
1985年,俞敏洪毕业并留校任教。接下来就是两年的平凡生活。随后国内的留学热潮让俞敏洪萌生了出国的念头。 1988年,俞敏洪在托福考试中取得高分。但正当他努力留学的时候,美国收紧了对中国的留学政策。此后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幅下降。另外,他在北大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经过三年半的努力,他的美国留学梦想落空了,他的积蓄也全部落空。
为了生计,俞敏洪到北大外兼职教书。后来,他又找了几个同学一起办托福班,赚取出国留学的学费。 1990年秋,俞敏洪的如意算盘破灭了: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秀上高调宣布处罚俞敏洪以学校名义私自办学的决定。俞敏洪对此毫无心理准备。
被强行扔进海里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北京大学英语教师职务。为了挽回面子,他不得不离开北大。他的生活和未来似乎陷入了黑暗。但正是这些折磨给他带来了新的机会。虽然没能出国留学,但俞敏洪对出国的考试和程序了如指掌。虽然他没有脸继续留在北大,但他对培训行业却越来越熟悉。
1993年,俞敏洪在一间漏水的10平方米小平房里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俞敏洪表示,最初创立新东方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每天多赚一点钱。作为一个快三十岁的男人,他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甚至连给妻子一条像样的裙子都买不起。全家人无家可归,连四堵墙都无法生存。 ,我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感到羞耻。当时,他曾对自己说:只要能赚到10万元,这辈子什么都不做。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截至2014年,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办教育服务机构,在全国拥有25所学校、111个学习中心和13家书店,约1700名教师分布在24个城市。截至目前,已有300万学员参加新东方培训。外语培训和考试辅导课程占新东方营收的89%,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和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