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唐勇圣的创业故事:从咸鸭蛋加工厂看农村新希望
连续几天下了大雨,路很难走。 6月8日,记者抵达江都吴建新乡村指挥部时,天已经黑了,大学生村官唐永胜居住的地方。唐永生不在,村党支部书记王明松先和记者聊天。
“一开始我们担心他会变成井里的葫芦,上面的像在下面,下面的像在上面。”王明松告诉记者,唐永胜刚到村子时,很多村民都有这样的疑问。老党员当面“称赞”年轻人,“用我们农民的话来说,你就像筛子上剩下的黄豆——好黄豆,但你在我们村里呆不了几天。”
说话间,唐永胜做完生意回来了。他告诉记者,临近端午节,他创办的鸡蛋加工厂异常忙碌:厂里黄泥腌制的3万个咸鸭蛋供不应求。刚刚,一位从上海回乡探亲的村民订购了10箱咸鸭蛋。说是带着它去上海,让亲朋好友尝尝家乡的特产。为此,他特地骑马来到生产车间,紧急打包货物。
去年7月,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毕业、离开农村7年的唐永生再次来到新乡村。跟随村干部半个月,唐永胜有些迷茫:“除了看文件、贴标语、普查等村务,大部分时间只能上网、打篮球。不知道该怎么办。”什么。”
坐不住的唐永胜想给自己找点工作,开始找项目。巧合的是,他碰巧认识了来村里洽谈房租的泡蛋专家赵从标,两人一拍即合。唐永胜大学主修市场营销,正是赵从标需要的合作者。
听说儿子要靠村里的几间屋子来腌咸蛋。住在农村的父母很不高兴,说这不是一个大学生村官应该做的事。唐永胜笑着说,当时父亲收集了很多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报告,拿给他看。一个开了饭店,另一个投资几十万建了蔬菜大棚,但不同意他搞泡蛋生意,认为没啥用。出路。
“但我最终说服了我的父母。”唐永胜说,去年11月,鸡蛋加工厂开业。带着向父母借的2万元,他和赵从标去蛋厂采购鸭蛋,回来制作咸蛋。有时候一天工作10个小时,腰就累得晚上只能侧着睡。
唐永胜的“私打工”带动了5名村民就业。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仍然引起了乡镇干部和村民的关注。大家都不动声色,想看看这颗“好大豆”能有什么作用。王明松表示,经过与村里商量,加工厂第一年的租金被免除。
该加工厂刚刚起步,但品牌尚未建立。唐永胜建议先采取“低价策略”,抢占周边乡镇的部分市场份额。很快,促销就开始了,很多餐馆都前来下单。虽然是小有成就,但村民们看到厂门口接货的车流络绎不绝,私下告诉王明松,看来这个小伙子不是银锡枪头。王明松告诉记者,创业是大学生村官深入基层的“试金石”和“通行证”。然而,我们老村官仍然看到,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孩子,缺少创业最重要的两点。一是资金,二是经验。
这两个月来,唐永胜一直忙着和赵从标划船去兴化市沿河乡购买散养鸭蛋来腌制咸蛋。他不在加工厂,但他并不担心。村民们正在帮助他处理这件事。唐永胜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镇党委书记张旭向大家推荐:新乡村有一位大学生村官,创办了一家专门腌制咸鸭蛋的加工厂。味道太好了,村里很多顾客都“问鸭蛋在哪里”。
晚餐时,村支书特意为记者准备了一些咸鸭蛋。拍打剥皮,用筷子剥去一层蛋清。红色的油流下来,只看到红色的蛋黄。这时,记者强烈感受到一句话: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