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防盗含反思: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幼儿园教案《防盗》附反思
活动目标:
1、结合实际情况了解防盗的设施和方法。
2、乐于探索、沟通、分享,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 教导幼儿成为勇敢的孩子。
5、培养孩子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儿童收集各种防盗设施和方法的图片和信息。
2、介绍“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箱”并观看相关视频。
3、画住宅区、银行、超市、幼儿园等。
4.每个人都有一支红笔。
活动流程:
1.利用生活经历引出话题
讨论:你家里有东西被偷过吗?发生了什么? (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内容开始,孩子们参与热情高涨,描述栩栩如生,兴趣被充分激发。)
2.了解各种防盗方法
(1)幼儿介绍自己所知道的防盗方法。 (孩子们利用实体投影仪将准备好的图片素材展示在大屏幕上。)
(2)幼儿布置展板,教师鼓励幼儿观看并互相介绍。 (有各种门、防盗窗、猫眼、栅栏、外墙嵌入的碎玻璃的照片;有从古至今从网上下载的各种形状的锁,有指纹锁、密码锁、卡锁)密码箱、锁、家庭警报器等图片和信息)
(3)鼓励孩子向大家介绍更多他们所知道的防盗方法。
(整个交流过程中,老师注重完善分类,例如当孩子们谈论“卷帘门”时,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知道的防盗门。注意扩展。例如,当孩子们谈论电子探头时,他们抓住话题展开讨论,在谈论相关内容时,播放从网上下载的红外报警系统、电子门等视频,用生动的图片来帮助孩子。注重及时生成。例如,当孩子们在讨论中提到电子警察时,“高速公路上还有哪些电子设备?”老师将问题抛给孩子们,作为一个新的话题在活动结束后继续探索。 。
3.讨论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这么多的防盗方法,就一定安全吗?为什么?
(2)原来小偷会想尽办法去偷东西,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3)如果真的发现小偷了怎么办?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生存离不开生命,生命的生存离不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是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保护能力。本次讨论课程旨在帮助孩子养成关门、锁门、关门前检查猫眼、出现情况时拨打110等习惯,以增加安全意识。)
4.游戏:设计防盗方案。
(1)鼓励几个孩子组成小组,在新建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等图画上画出不同的防盗方法。
(小组的共同探索增加了相互沟通和协作的机会,在意见的碰撞中,孩子们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经验,并不断思考和完善自己的意见。同时,为了完成任务时,孩子必须做出合理的分工并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2)在导游过程中,鼓励孩子设计、发明新颖的防盗方法。
(在开放、有准备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展现。图画上的图案丰富多样,有警犬等动物守卫大门,还有高科技报警系统。有的孩子还使用科幻卡通。绘制并做出独特的改进)。
5. 孩子们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
活动反思:
1、活动前老师和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们准备了很多材料。
2、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特别注重帮助个别能力较差的孩子在活动前准备材料,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同伴的赞赏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了解和熟悉一些高科技防盗方法,使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创造防盗发明。
小百科:防盗,顾名思义:防止各种有形、无形财物被他人恶意拿、偷、捡、抢、盗。关键是在问题发生之前将其消灭。如果不提高防盗意识,财物被盗后后悔莫及,这就是君子之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