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父子三人创业奇迹:从小面粉厂到全球500强,财富达58亿
文字|大象威士
编辑|大象微视
在河北邯郸,有这样一个普通人,他和16岁的儿子一起,只雇了一名普通工人,创办了一家只有三人的面粉加工厂。
但现在,他们的公司不仅发展壮大,甚至成为了世界500强之一,财富也达到了惊人的58亿!
那个人是谁?创建面粉厂的机会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将一个只有三个人的面粉加工厂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01
开始
河北邯郸有一个人,名叫丹洪。当时,单红在村生产队当会计。虽然他没有多少钱,但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他的大儿子和大女儿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日常生活也很简单。的幸福。
然而,丹红的心里始终有一丝牵挂——他的小儿子。
当时,他的小儿子才十六岁,正处于青春期成长的关键时期。但因为辍学在家,他每天无所事事,缺乏目标和方向。
看着小儿子一天天过去,丹红心里时常忐忑不安。他很清楚,孩子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未来将会面临很多挑战,所以丹红一直希望小儿子能有所作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周边环境逐渐开始发生一系列变化。村里的其他人也开始尝试新事物,经营小商店、承包土地,甚至做小生意。
看着邻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条件,丹洪时常心想,这也许是他小儿子找事做的一个机会。
经过深思熟虑,丹红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和小儿子开办了一家面团机厂,并聘请了一名普通工人。
虽然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有风险,但丹洪充满信心,因为他相信面粉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但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丹红刚开厂时,面临的困难让他倍感压力。
因为当时村民对面粉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大家习惯把自己种的小麦送到村里的磨坊里,磨成面粉,然后带回家使用。他们根本不习惯购买成品。
因此,丹红面粉厂刚开业时,销售情况相当惨淡。
面对这样的困境,丹红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打破这种局面。
经过深思熟虑,丹洪和小儿子终于想出了一个创新的主意:“用小麦换面粉”。
丹红认为,村民不习惯购买成品面粉的部分原因是他们对这个新事物不熟悉。因此,他决定以“面粉交换”模式为切入点,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具体来说,村民只需将自己的小麦带到面团机厂,并支付少量加工费即可换取相应数量的面粉。
起初,村民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些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只是一个噱头,不值得尝试。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新模式。
那段时间,丹红每天骑着自行车,经常到周边小区走访,在街上张贴广告。他表示,工厂严格把控设备和产品质量。
渐渐地,这种简单的方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村民来到疍家面粉厂尝试这种新模式,生意也逐渐好起来。
02
生长
经历了艰难的起步,丹红父子终于将工厂从“代加工”模式转向了自主生产、销售面粉的新模式。
成功转型后,他们始终保持着严格的标准。这不仅是他们对自己产品的要求,也是他们对消费者责任的体现。
丹红深知质量在这个行业至关重要,也正是因为他严格的质量把控,他们的产品才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记得有一次,由于连续阴雨天气,很多小麦未能及时晒干,导致部分小麦发芽,最终严重影响了面粉的质量。
此后,丹洪十分重视。
在随后的收购中,丹家在每一袋小麦上都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每次收购时,他们都会打开每一袋,倒出小麦后,都会亲自检查小麦的质量。确保没有任何豆芽。
虽然这种细致的检验方式增加了工作量,但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块面粉的质量都达到最高标准。
而他们对品质的执着也是他们对消费者的责任。
随着口碑的逐渐建立,他们的产品也开始扩展到邯郸市、省会石家庄等大城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选择直接购买面粉。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丹红的团队也在不断壮大。每个工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1991年,经过几年的努力,这家小面粉厂终于走出了艰难的创业初期——丹红的面粉厂已初具规模,日常订单供不应求。
03
“五惠”的由来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丹红的大儿子和大女儿也加入了家族企业,为家族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他们的参与使面粉厂的运营更加高效。一个人负责财务,一丝不苟地把控每一个环节,另一个人则拓展市场,把产品销往更远的地方。
1993年,丹红面粉厂经过几年的发展,日处理能力已增至60吨。
这不仅是对他和家人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市场对其产品品质的认可。
随着生意的蓬勃发展,丹红家族意识到是时候给面粉厂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了。
为了给工厂命名,丹洪和家人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大家纷纷出主意,准备了几十个候选人名字。
讨论中,家属们热情高涨,对不同的名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最后,经过多次反复讨论,丹红最终选定了“五得利”这个名字。
“五得”这个名字寓意深刻,既简洁又富有内涵——为客户谋利益、为农民谋利益、为员工谋利益、为国家谋利益、为公司谋利益。
这样的命名不仅表达了公司的价值观,也为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五得利”这个名字的使用,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关注和认可这家面粉厂的产品。
1995年,单红河团队引进了全球最大的面粉生产设备制造商瑞士布勒机械。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意味着每个生产环节都更加精准、高效。
而且,这项投资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疍家面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疍家面粉迎来了又一个转折点——第一家分厂在衡水神州正式开业。
新工厂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疍家面粉的产能,能够更好地满足订单需求。
如今,五得利面粉已在六省18地设立了18家子公司,形成了庞大的生产销售体系。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对五得利面粉的成功表示钦佩。
有网友评价:“丹红的故事确实很励志,从一个小作坊到这么大的企业,他的坚持和努力值得我们学习。”
有网友评价:“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04
展示
如今,丹红退居二线,将五得利面粉厂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全部交给了孩子们。
儿女们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经营理念,还将丹家文化融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中,不断推动公司前进。
在很多成功的家族企业中,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内部经常会出现意见分歧,甚至演变成家族成员之间的冲突和争斗。
但五得利面粉厂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迄今为止,还没有传出任何有关家庭内部矛盾、不和的传闻,这无疑让外界刮目相看。
可见,丹红是一位极具智慧和远见的企业家。他不仅在企业管理上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他深刻理解家庭和睦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
在他的领导下,五得利面粉厂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家族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稳定的内部关系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