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创业历程揭秘:我的创业史深度解析与读后感分享
不过,这不是本文的重点。这篇文章主要讲一下我读后的感受。与财经作家李志刚撰写的畅销书《创建京东》通过采访258位相关人士展现京东1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不同,《我的创业史》一书采用刘强东的口述还原了他的成长经历和京东之旅。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以及他在关键节点的心态和决策思维的变化。
事实上,刘强东在各种公开演讲和媒体采访中都或多或少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外界称他拿着500元76个鸡蛋上大学,非典疫情迫使京东转战一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创业史》这本书让我更加详细、系统地了解了刘强东的品格塑造和创业的来龙去脉,以及看似虚构却至关重要的企业价值观。我主要讲三点:
1、刘强东的正义信念和成功信念受到父母的启发
如今,京东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商,这与刘强东始终倡导的“成功之道”密不可分。在竞争残酷、人们目光短浅的商战中,坚持走正确的道路往往被外界认为是“愚蠢、天真”、“无法适应”。这就需要你忍受不寻常的孤独和怀疑。自1998年成立以来,京东已经坚持了19年。这在中国商业史上是罕见的。
简单来说,京东倡导的正义成功,就是一切商业行为都符合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包括足额纳税、不售卖水货、假货、不逃避员工五险一金、不偷税漏税等。行贿或收受贿赂。也就是说,京东没有走入歧途,账户里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干净净的。外界很容易认为,京东创立之初,刘强东在中关村摆摊时从未卖过假光盘,而且无论消费者是否索要,他都主动提供发票。 ,相信这是正道成功经营理念的源泉。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正道成功精神的发源地是刘强东小时候成长的环境,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母。书中提到父母对刘强东创业的影响最大,并列举了两个细节:一是父母以航海为生。他们除了服务自己的生意外,还帮助别人运输煤炭、苹果等商品,但他们从不偷窃。煤炭,偷苹果;第二,刘强东父母花巨资购买一艘大铁船,却被骗,欠下数十万元高利贷。最终,他们还清了本金和利息。
父母无心的言行从小就影响着刘强东,播下了诚实正直的种子。久而久之,他铸就了成功之路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商业逆袭秘诀,也成为了京东根深蒂固的信念。未来他还会走得更远。走得更远、更稳定。
2、刘强东如何管理10万人的军队?
今年8月底,京东发布《京东人事与组织效能十四条铁律》,在原《京东人事管理八项规定》的基础上,补充更新了部分管理原则。其中,24小时内未回复邮件的高管被解雇引发广泛热议,不少人表示无法理解。事实上,这是一个“24小时决策系统”。京东吸取了以往被某员工卡住的经验,要求管理者在收到请求后24小时内给予明确答复。
事实上,“24小时决策制”只是京东这样一家员工超过10万的大公司提高组织效能的一种方式。四种形式的7.5万人(2015年数据)的管理也备受关注。众所周知,合格的管理者必须精通人性。团队管理的难点在于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整个团队达到高水平的协作。平衡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并不容易。
互联网公司的普遍做法是组织扁平化,建立激励体系。他们在务实层面表现不错,但在务实层面表现参差不齐,即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建立和贯彻。对于天天和钱打交道的京东来说尤其如此。这是特别重要的。幸运的是,它已将企业价值观打造为主要软实力。刘强东多次强调,企业价值观是老板价值观的体现。京东的价值观是:走正路,做好人,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美好生活。
所以你会看到,京东在业务不断突破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扶贫、公益等事业。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是外界所称赞的。不得不说,京东有序管理10万+员工的能力令人惊叹,更能将每个人的才华发挥到极致,更是不可思议。
当然,刘强东在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之前难免会走过弯路。大学餐厅的失败让他深刻认识到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他在书中反思,“这份工作给我最大的教育就是,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管理,就一定会出现问题。”经过那次惨痛的经历,刘强东对人性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在创建京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巩固和更新我们的管理经验。
3、京东与阿里巴巴之战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本书的精髓无疑是第五部分——京东模式探索:与阿里之战与模式扩张。说实话,在读这一部分之前,我是充满期待的。读完之后,我有点失望。原因在于,京东与腾讯联姻、京东与阿里巴巴之战这两件大事并没有详细展开,也就是说,根据现有的媒体报道,并没有带来新的信息。添加了很多信息,尤其是京东和阿里巴巴的竞争是从2015年双11竞争的升级才开始的,然后就没有了。看不够,但方兴东的评论很有趣,内容也很丰富。
我简单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京东自营模式与阿里巴巴平台模式之争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互联网轻资产模式的背景下,贬低京东、赞扬阿里巴巴已经成为政治正确。关于这项繁琐、昂贵且费力的冒险的问题不断出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大胆预测“京东未来将成为悲剧”。然而,随着京东在2016年终于实现盈利,并逐步走向全面开放,唱反调的人被打了脸。曾被质疑的自建物流不仅是差异化竞争优势,也成为京东在新一轮零售改革中争夺话语权的攻坚战。重要的基石、利润等想象空间被打开。
在我看来,京东的伟大之处在于,在巨头林立的电商市场,它起步较晚,走了一条极其艰难的路。突然杀出重围,成为继阿里之后的另一极。争议进入旷日持久状态,也为电商创业提供了示范效应。进入2017年,京东无界零售与阿里新零售展开竞争。刘强东喊出了4年追赶天猫的口号。无论成真与否,都意味着京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与阿里的巨大差距到有了信心。挑战它。
至于两者未来的竞争方向,我认为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话颇有见地。 “马云的理念是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他用共享来打造一个平台。但困难在于大家对工程或数据应用的理解如何一致。这是最难的,因为它参差不齐。” ,所以它的可控性和可管理性较差,京东的做法是自己建设,这是亚马逊的做法,自建的好处是可以控制和管理,包括它的发货时间也是自建的。都有短缺,因为不具备建造和制造的能力。两者各有优势,但都趋于接近中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物流将部分订单的最后一公里交给了达达,阿里巴巴推出了自营淘宝心选。
结论
随着互联网阶级的固化,创业者注定要么站在BAT一边,要么活在BAT的阴影下。曾经被寄予厚望的360未能挑战百度,而腾讯则在社交领域所向披靡。京东是一个例外。它与腾讯保持密切合作,但并不站在腾讯一边。 ,有资本与阿里巴巴竞争,否则阿里巴巴营销部老大王帅也不会反常地主动提及京东并专门发表言论。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1989年离家出走、看到光鲜亮丽的同龄人第一次感到自卑的男孩,如今却成为了京东巨轮的舵手。正是那大胆任性的举动,让刘强东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井底之蛙。这是刘强东第一次认真思考人生和未来,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