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揭秘年薪百万的秘密路径:老于的职场选择与红利潮水方向

发布时间:2025-01-23 00:39:19 点击量:

36氪《职场趋势》报告公众号

文字|陈同

排版|吴晓宇

虽然现在年薪百万已经成为无数公众号在头衔中嘲讽的标签,但必须承认,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每一个百万年薪故事的背后,都有大量的奖金来助推。地域、行业、导师、职业、个人天赋……我们相信这些维度决定了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

年薪并不代表衡量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标准。我们既不想教你“厚实的科学”,也不想写一个关于“幸存者偏见”的故事。本系列将带你探寻每位年薪百万受访者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我们希望能够看到红利潮的走向。

老余是北京人。他上大学,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工作。

“我知道一条秘密之路,必然会带来百万美元的年薪。”会后他直截了当地分享道。 “我见过二七十多岁的年轻人,早早就走上了这条路,年薪达到百万美元。”

这条路径是:毕业后,先在业内知名商业公司工作2-3年;然后去北美顶尖商学院攻读MBA,并在MBA第一年利用投行和咨询公司的机会向学校招人,敲定北美商业计划。一流公司的优惠;经过两年的MBA培训,原来在中国20万以上的年薪可能会增加到与北美雇主的总薪资14万至15万美元。

说实话,我听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秘道”太好了,“听了也是枉然”。它的前提是本科成绩必须足够高,仅此一点就让大多数人连起跑线都没有资格,也无法为我们大多数读者提供参考。

“这就是你30岁前年薪百万的目标吗?”

“不行,我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晚了,我是第二个本科,成绩不高。”

“那你现在的年薪是多少?”

“三百万。”

看来,老余的故事里还有更多值得探究的“秘密”。

年薪百万的创业故事_年轻创业者的故事_年薪创业故事简短

01 年龄:22~29|年薪:5万~25万

不愿安于项目外包公司,老余选择去外企拓宽视野

“臭北海,烂40,流氓派184。”这首顺口溜指的是北京市西城区最差的“大波帮[1]”学校。老于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我不知道能够在有限的环境中取得另一种卓越是否也算一种超能力:高中时,我是英语成绩最好的理科生,同时也是普通班的尖子生学校。最特别的是,二十多年前,在没人知道信息技术产业会爆炸的时候,计算机老师和他关系很好,教了他一些C语言。

“虽然大学是二流大学,但我去了北京二流大学中计算机专业最强的学校。”老于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小骄傲。大一的时候,他独立编写了一款小游戏,名叫俄罗斯方块。网络游戏还处于网络棋牌室时代。他每隔几个月就会在大学宿舍里制作一个棋牌程序,然后卖给当时刚刚起步的联众游戏[2]。一次可以多赚2000元——当时,2000元也是北京部分地区二手房每平方英尺的价格。

2002年,刚刚毕业的老余加入亚洲商业在线[3],起薪3600。用老余的话说,当我走进北京为数不多的高端写字楼之一的汉威大厦时,“我震惊了”——这是我第一次尝到程序员工作的甜头。一段时间后,他随顶头上司[4]来到软通动力,成为软通动力最早的员工之一。

没想到,我在软通一待就是7年。离开之前,他已经担任开发总监,带领60多人的团队为微软从事项目工作。不过,一年的工资最高也只有二十万,他从来没想过年薪能达到百万。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在开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老余读了一本叫做《财务管理精要》的书。 “从数据中挖掘别人不知道的商业奥秘”,一颗种子在我心里埋下了。

2009年,凭借自己良好的英语、在微软工作的经历以及带领跨区域团队(中国/美国/菲律宾)的经验,老于决定跳槽去外企尝试,最终加入了惠普。工资25万。

“也许在外企工作进一步开阔了我的视野,我开始思考如何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非标型人才。”当他身边90%的同事还沉浸在手头的技术工作时,这颗种子就扎在了他的心里。种子开始搅拌。

加分评论:大多数人都满足于现状,不愿意改变自己原有的轨迹。能够跳出纯粹的技术发展路线进行思考,不仅需要及时看到自身现状的可塑性,更要趁机在商业、商业、公司管理中“种植兴趣”。

02 年龄:29~35|年薪:25万~42万

为了转行经商,老余选择出国去一所名校攻读MBA。

2009年至2013年,虽然中国就业市场上外资企业的光环还在,但惠普此时却接连更换CEO[5],间接影响了在华业务和员工的发展。

老余心中的种子终于在2012年破土而出——他想去美国顶尖商学院攻读MBA,彻底转型为一名商业人才。

年薪创业故事简短_年薪百万的创业故事_年轻创业者的故事

为了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写MBA论文,他买了一块白板带回家,在上面整理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这也是他第一次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事业”。

“32岁出国读MBA转商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我身边都是25岁左右的同学,要么比我年轻,要么学历比我好;还有同事我周围的人都认为我太理想主义、太梦想了。”

幸运的是,他十年的工作经历得到了学校的认可,从而淡化了对他本科学校和成绩点的要求(两本书,2.9/4);同时,他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他的决定。从经济能力上来说,他在惠普的年薪达到了42万,并且已经存下了足够100万的积蓄来支撑自己的留学梦想。

2013年9月,他如愿来到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6]。

摄于密歇根大学,受访者提供

没想到,留学成了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过去,无论是在大博红中学、第二学院,还是在软通动力、惠普,他都是“非优秀”环境中的尖子生。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属于中等偏上;但作为顶尖商学院学生的第一年,当知名企业和投行来学校招聘人才时,他却不断面试失败。

“无论是在区域、行业、功能上,我都面临着转型。在这三个方面,我与其他人相比并不具备优势。”老于对此分析道,“我以前在惠普交付中心管理着一个300人的团队,我没有多少信心,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正当他即将获得谷歌产品经理的职位时,家人传来了坏消息:他的母亲去世了。

“回想起来,我并不后悔没有留下来工作。”他仍然记得在西雅图市中心的街道上被一个疯狂的无家可归者抢走食物,被白人儿童做鬼脸歧视亚裔,以及在底特律亲眼目睹被强奸的情景。被烧毁的房屋和需要捐款的黑人社区大学……在异国他乡没有归属感。

今年6个班共400名学生,其中中国学生12名。包括老余在内的一半中国留学生选择了回国。

2015年春夏之交,他们回国后发现,中国的互联网雇主已经迅速取代了老牌外企在就业市场上的位置,而技术的快速落地也重塑了他们原有的生活。

加分点评:与国内MBA项目相比,北美顶尖商学院的MBA拥有更完善的直达知名企业的招聘渠道,其资历毕业后会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除了MBA之外,其他硕士项目仍会以本科GPA为重点。此外,中国每年被世界顶尖商学院录取的学生人数也只有500-1000人左右。老于被录取,部分原因是他有10年的工作经验,曾服务于微软、惠普等外企,而且有英语+计算机背景。 。如今十年过去了,中美关系已今非昔比。另外,由于疫情的原因,出国留学的最佳选择需要与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士仔细协商。

03 年龄:35~38|年薪:45万~120万

用三年时间转型为高端商业人才,老余选择了云计算作为回国主赛道。

回国后的三年里,老余很快尝试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公司。

他首先与大学同学一起创业,并在营销和策略方面起主导作用。创业经历对于技术人才向商科专业转型有很大帮助,而“一人当三人”的高强度工作也加速了这一进程。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他的收入一直保持在与惠普类似的水平。

紧接着,他前往杭州,在网易to-B业务的策略部呆了短短9个月,年薪约60万-80万元。同时,他很快看到并了解了国内互联网的工作节奏和决策流程。

2017年,他成功跳槽加入亚马逊AWS,年薪总额翻倍达到120万。在云计算领域,AWS可以说是全球的天花板。

这里的关键词是“云”。

从初创公司,到网易,再到亚马逊AWS,老余的工作职责基本围绕营销、业务和战略,而业务领域则与云计算密切相关。

早在2007年,还在iSoftCom为微软服务的老于就了解到客户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高度并行计算人才”;但直到加入惠普,他才通过惠普的业务意识到云计算是未来的趋势。 。他没想到这段在惠普的经历最终成为他进入网易PaaS[7]业务战略的敲门砖。

作为IaaS领域的巨头[7],亚马逊愿意高薪聘用他,因为他不仅懂技术、懂商业、懂to-B客服、云和PaaS,而且懂创业(创业公司是AWS)一个重要的客户市场)。

不知不觉中,老余给自己的职业身份贴上了很多标签。

他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复合型、非标人才”,实现了自己“进入世界一流公司战略团队办公室”的初衷。

猎头公司的电话如潮水般涌来。

2017年,拥有更多机会选择权的老余决定接受一家欧洲老牌企业管理软件公司的offer,完成云计算领域“SaaS”的最后一块拼图。

加分点评:后来证明,选择云计算作为主赛道是极其正确的。云和To-B服务不仅成为国内外众多科技巨头新的主要增长引擎,而且对像老于这样的“技术+业务”复合型人才的中高层招聘需求很大。选择曲目后,在评估具体报价时:您可以看看是否可以给自己一个新标签,并使自己与其他同质人才区分开来。

04 年龄:38~42|年薪:180万~300万

年薪百万的创业故事_年轻创业者的故事_年薪创业故事简短

在看似反向分红的选择中积累你想要的

这家欧洲老牌SaaS公司被认为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但其氛围却与AWS截然不同。

“当时的直接领导是来自麦肯锡的,可以说是我的标杆。”与亚马逊AWS等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不同,这家欧洲公司拥有大量真正的高级顾问,即使在中国也是如此。走在办公室里,你可以看到许多40多岁、50多岁的白发咨询精英。 “他给了我很多关于高层管理顾问如何思考的灵感。”

但老余被挖走,他要帮公司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传统严谨的氛围中开拓创新。传统企业注重流程清晰,但创新业务必然会挑战旧秩序,甚至引发内部冲突。这也是传统企业拥抱云计算创新时的痛点。 “比如,我们想和客户一起尝试最新一代的技术,但为了保证商业转型,销售部门的同事更愿意为客户提供老一代、更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这场新旧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老余选择贴近市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市场:他和团队扫描了中国to-B创业领域的400多家公司,谈了100多个CEO们——这些努力在不知不觉中为他下一阶段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猎头经常来找我,给我提供华为云、腾讯云等职位,但最后我们都不再谈论了。”老于回顾自己在这家欧洲公司的四年时光说道。 “因为他们聘用的职位与我已经在做的职位基本相同。事情是一样的,我们针对的是同样的国内客户。”

此时,他的年薪已经接近300万,级别已经提升为执行总监(如果再往上,还得挑战VP级别)。即使对方再多提供100万份总合同,也不再影响他对机会本身的看法。判断。

如今欧洲企业的SaaS经历已经帮助完成了他简历上的“最后一块云计算拼图”,老余是时候思考自己未来的目标了。

“在国内外初创公司和各类大公司工作了20年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人生真正的职业使命。”他想了想,小心翼翼地给自己下定义:“我其实是一名建设者。”

加分点评:从AWS转到欧洲公司会增加你的钱,但就公司的先进程度而言,这似乎是另一个“反向加分”的选择。老于其实很清楚,自己要从最先进的公司走向创新流程相对落后的公司——但他也知道,落后的公司里有适合他拾取的能力和经验,他也可以获得“反向红利” 找到你的加分点。 ‍

05 年龄:42~?|年薪:迈向千万

发现最初的兴奋,选择成为一名建造者

在老余的定义中,Builder[8]意味着他可以用代码来创建一个产品,并且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甚至成为某种标准。

“在纯粹以商业为导向的工作中,我是一个经纪人,是链接产品和用户的角色。”他回忆起大学时用代码创建小游戏时的美妙感觉,“现在我发现,结合Broker经验来创造和发明产品本身才是真正让我兴奋的地方。”

2022年,老于离开欧洲公司,计划将自己过去在顶级商学院和咨询公司面试中看到的商业决策模拟沙盒的理论模型进行提炼,开发一套供企业培养的工具。中层管理人员和精选的精英管理培训生。 SaaS 软件和服务。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让普通公司能够像麦肯锡一样精准选人”。

故事的最后,老余声称自己的事业从未腾飞过。

在他看来,MBA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分水岭,因为它消除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的障碍。 AWS和欧洲公司的薪资涨幅出现了飞跃,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生涯会腾飞。 “只对赚钱感兴趣的人不会走得太远,”他补充道。

他对职业腾飞的定义是建立自己的公司,让公司和产品实现千万甚至更高的利润来证明自己职业的价值。

“中国肯定会出现先进的SaaS,外国公司会争相模仿。”我看到这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简历可能因为年龄的缘故,已经被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通过了,眼中闪过一丝独特的神色。企业家之光。

加分点评:领导力培训市场并不是一个新赛道,各种测评软件层出不穷。但老于的竞争壁垒在于,全国真正懂管理咨询的人只有几千人,有编码能力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个沙箱的初始代码和结构都是他亲自设计的)。需要解释和优化人才模型的能力也是他过去的经验。

06 回顾与总结

老余显然已经收获了云计算的红利。

此前,选择计算机专业也为高薪铺平了道路。

“我曾经有一个大学同学,2006年在北京找不到工作,他回到家乡杭州,加入了阿里巴巴,结果就成了P10,现在已经退休了。”老于有些感慨地说,自己可能还没有踏入大环境。奖金人。或许大环境的红利总是难以捉摸,涉及到运气。

但个人仍然可以从自身出发,挖掘红利——跨界是能给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奇妙化学反应的方式之一。

当有一天我们能够放下单一职业的刻板印象,给自己贴上跨界精心组合的标签时,我们一定能够成为同类竞争中最具特色、最独特、最具非标优势的职场黑马。

互动话题

您认为老余提到的“百万年薪”之路对今天有什么参考意义吗?

计算机行业的朋友们,对于争取红利,您有什么经验分享吗?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