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贤(Sai)从金融白领到男装品牌创始人:大湾区创业故事与香港青年内地发展机遇
头戴针织帽、身穿英伦风衣、休闲装的朱世贤(英文名Sai),曾经是一位奔波在CBD钢筋水泥森林里的时尚白领。每天出门前,他都会提前搭配好西装、衬衫和领带。因为“贪图美”,大学毕业后,这位本应投身金融行业的80后香港青年选择了服装制造。
朱世贤(英文名Sai)
在内地生活的十几年里,他当过北漂,也曾到四川、云南等边远山区讲学。期间,他回到香港工作不到一年,就再次回到内地工作。在此期间,他获得了牛津大学的MBA学位。当他拿到年薪百万的offer时,他选择了海外创业。 2020年4月,Sai从内地知名互联网公司辞职,创立男装品牌Gigasanse。他在采访中称赞大湾区内地城市完善的供应链和创业配套服务,也呼吁香港年轻人多到内地看看。
改变人生轨迹
内地生活让我大开眼界
他原籍广东江门,幼年随父母移居香港。他在加拿大读高中,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凯南商学院主修金融。大四时,赛选择了北京大学作为交换生。在国外漂泊多年后,他“对祖国充满好奇,想回到祖国”。
20岁出头的年轻人在北京经历的不仅仅是文化冲击,更是智慧与勇气的碰撞。 2009年的北京,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在互联网创业热潮中兴起。 “当时内地发展机会很多,创业者也很多,似乎只要稍加思考和行动,就能点石成金。” Sai回忆说,有一个朋友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私人住宅,几个人住在有双层床的房子里写代码。 ;创业咖啡厅里,有的人分享了乘坐青藏线的经历,有的人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他们的经历让我发现,成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追随社会主流观念,但你也可以追随自己的内心。”
大学毕业那年,本应进入金融行业的赛伊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时尚行业,并在内地呆了很长一段时间。 “当时我已经感受到了内地的蓬勃发展,觉得我应该留下来。”
“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在追求创业的目标。”赛坦言。毕业当年,赛进入一家港资服装公司北京分公司担任管理培训生。他了解了服装行业的基础知识和日常生产运营管理流程。这一时期,恰逢内地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 Sai的公司打算试水电子商务领域。在了解了市场情况后,该项目甚至在启动前就被终止了。赛伊在北京的三年漂泊就此结束。一个段落。
“我从高中开始就离开家,家人很想让我回香港生活。”在家人的建议下,Sai回到香港工作生活,并在新加坡在线时尚电商平台ZALORA的海外服装电商平台工作。
香港繁忙的街道上挤满了衣着时尚的白领,赛也曾是其中之一。回想起在香港的生活,赛伊坦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满意。 “每天,我身边的人谈论最多的就是家庭和住房问题。那时我还不到三十岁。这些话题让生活变得非常压抑。 ”
一年之内,赛再次回到内地工作,并在南京时尚生态平台YOHO担任高级经理。一年半后,他按下了工作的暂停键,获得了牛津大学的MBA学位。 2020年,他在持有MBA学位的同时,还收到了年薪百万的offer。当生活走向山顶时,赛决定下海创业。
创业:一切事物都有两个方面
疫情期间逆势创办公司,让很多人猜测和困惑。 Sai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两个方面。 “疫情降低了很多成本,人工成本低,场馆租金也比以前低。” 2020年4月 8月,Sai离开一家知名电商公司,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走访同行,汲取经验,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思考品牌定位和产品设计。等不及合作伙伴到来,2020年7月,Sai与设计师在广州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并创立了服装品牌“GIGASANSE吉格先生”,意为极致、风格,在汉语中也有“通过”的意思。普通话”的意思。
赛伊还记得,决定创业的那天,他从书店买了几本与服装设计相关的专业书籍,其中一些成了他面试员工的“宝书”。说着,他从办公桌上拿出了一本书。 《服装面料辅料手册》,“也许一个专业的问题就能击倒一个人。”
在此期间,他在天河港澳青少年之家的帮助下,免费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文件的申请。为了方便寻找原材料,该公司甚至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在中大布料市场附近的一个社区租了一间办公室。一个多月前,赛将办公室从海珠区迁至位于天河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这个成立不到一年的省级双创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长期的三年免租期,降低了赛的成本。 Sai希望两年后团队能够更加强大,能够在市内租一间办公室,方便同事们的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未来发展:寻找合作伙伴,拓展线上渠道
参观期间,赛和同事们正忙着准备秋冬产品。 “我们已经开业一年了,就等今年秋冬季节就能盈利。”
Sai表示,公司成立的一年里,他交了学费,积累了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品牌发展的道路。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赛伊表示,创业压力很大,尤其是心理压力。 “以前,季末货没卖完,我就得找人拿货清货,周末就和同事在办公室加班忙着包装发货。忙了一圈,发现自己其实没赚到多少钱,那一刻真的有一种无力感。”
谈及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创业环境,赛认为,内地服装行业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群体比香港更大。作为服装初创企业,珠三角完整的供应链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营商环境。 “从原材料到纺纱、织布、成衣等,都可以在一个市场内完成。这在香港很难做到。比如香港的服装产业链基本上只有设计和销售。这就是为什么香港本土品牌大多走大众路线。”
中大布料市场。南都记者 陈辉 摄
“近年来,内地新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很多老牌新消费品牌都有机会获得融资。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会,相信业务能够发展壮大。”从赛伊的话语中不难听出他对未来发展的想法。预计。
据了解,该产品目前主要通过内地线上平台销售。下一步将与香港知名平台合作,将产品销往港澳地区。 “过去的一年是打基础、交学费的一年,明年我们希望在即将到来的秋冬扭亏为盈,实现盈亏平衡。之后我们也会逐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赛说道。 ,希望在未来1-2年内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也希望有机会找到融资,让公司能够大规模发展。
与其他企业家相比,赛在内地的经历要丰富得多。工作之余,他还花大量时间做教育公益,到四川、云南等偏远山区支教。 “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了解祖国。城市生活很繁华,但很多偏远山村的孩子可能连读书都读不了。”他说。我希望通过教学支持,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帮助和改变。
与云南省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庆祝生日。
他希望更多港澳年轻人能够到内地体验生活、参观大湾区内地城市。 “如果不了解内地的情况,可以先通过参加团体交流、学习或工作等方式了解内地的生活和文化。”在他看来,《广东省——《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对于港澳年轻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现阶段内地的创业环境已经成熟,各种行政手续也非常便利。“这是首选为港澳青年创办自己的企业。”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