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天才少年李博杰创业AI大模型,聚焦公文写作与心理咨询领域
2019年,华为启动天才少年计划。名校毕业的年轻人+百万年薪的组合每次发布都会引起极大关注。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李伯杰。他于2019年作为第一批“天才少年”加入华为,是华为2012实验室原成员,级别20级(技术专家A级)。
辞职时,任2012实验室下属计算机网络与协议实验室助理科学家、副首席专家。
据介绍,李伯杰的创业细分领域包括公文写作(公务员的销魂)和心理咨询。未来他将专注于大型模型操作系统。
如今,大型模型战场的玩家确实很多,外界也开始质疑这个领域的“拥挤”现象。近日,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在谈及大规模模式创业时表示:“如果缺乏技术背景,压力会大很多,但如果有足够的技术,其实还是蛮愉快的。”
李伯杰已经有了“快感”的基础。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正在华为稳步迈向青年才俊之路
作为华为第一批“天才少年”之一,李伯杰出生于1992年,他很可能是这波国内AI大模创业浪潮中最年轻的创业者之一。
李伯杰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学院。 2014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项目。他的研究兴趣是数据中心网络和可重构硬件(FPGA)编程。
该联合培养项目每年招收约20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三学生,让他们在微软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并完成本科论文。经过2个月的实习,将选拔7人左右成为联合培养博士生。
在SIGCOMM、SOSP、NSDI、ATC、PLDI等国际计算机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
公开资料显示,李伯杰在高中时曾获得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
毕业时,李伯杰基本上拿到了各大厂商的顶薪offer,包括华为天才、阿里星等。
根据他自己在知乎上的回答,在分享自己的博士就业经历时,他将就业方向大致分为五类:学术类、自由职业、创业类、外企大公司、内资大公司。
当时,他已将创业列为自己的选择之一。他认为,初创企业的优势在于效率高,可以像鲶鱼一样深入细分市场。它们更适合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市场。
但当时他博士研究的利基领域是数据中心网络,创业空间相对较小,因为数据中心只有大公司所有。大公司要么自己开发智能网卡,要么从其他大公司购买智能网卡。
如果你想创业,他认为“你可能要在区块链、元宇宙、隐私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对‘新兴’的领域工作。”其中,提到了AI。
但当时李伯杰觉得自己在这些领域没有积累,他并不想放弃自己在数据中心领域已有的积累。
当时这方面还没有积累。那么李伯杰工作了4年,在这方面有积累又如何呢?
单看工作表现,李伯杰于2019年8月加入公司,2020年底荣获实验室优秀新员工,2021年12月晋升助理科学家,次年1月晋升助理首席专家。
同年12月再次晋升并担任副首席专家时,李伯杰的级别已是P20。
华为最神秘的部门,2012实验室
除了上面提到的天才少年之外,李伯杰还拥有华为2012年实验室助理科学家的称号。这里的2012实验室是华为的总研究机构,被外界视为华为最神秘的部门。
2012年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一代通信、云计算、音视频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二级部门包括:中央研究院、中央硬件工程院、中央软件所、诺亚方舟实验室、海思半导体(后独立升级为一级部门)、研发能力中心。
众所周知的鸿蒙OS系统、麒麟芯片、盘古模型等产品都出自这里。
李伯杰所在的部门是中央软件研究所、分布式与并行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协议实验室。实验室汇聚了众多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的资深专家、青年才俊、高级工程师。
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包括MindSpore、MindData、远沃Serverless框架、通图网络协议栈、泊松搜索、黎曼图等。
李伯杰专注于数据中心网络和系统研究,致力于支持大规模异构并行计算,提高分布式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辞去工作创业,投身AGI事业
今年7月,李伯杰在博客中表示,希望加入AGI(通用人工智能)事业,为基于0和1的硅基生命做出小小的贡献。
在之前的知乎话题《如何看待智辉先生离开华为》中,李伯杰曾表示,天才少年只是招聘时使用的一个称号,就像阿里巴巴之星一样,距离真正的“天才”还很远,不能强求。 。每人可获得一份诺贝尔奖。
“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人来说,这只是前人肩膀上的一小步,在一个大工程中做出了小小的贡献。很多时候,站得远一点,看看前人做了什么,就会感觉自己毫无价值。”
离开华为后,李伯杰的创业方向是在公文写作、心理咨询等方面落地AIGC应用。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AIGC公文写作平台,提供自动生成、润色、校对、延续、灵感等功能,帮助公职人员快速完成公文写作。
对于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失业和威胁,李伯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家不需要对失业问题特别焦虑。最令人担忧的是防止AI被用于邪恶。
“人工智能就像原子弹,一旦发明出来,就会有人去做,你自己不去做,只会落后于别人。”
“历史与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