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房地产大佬葛伟的跌宕人生:从亿万富翁到破产老赖的悲壮故事
5亿多元的资产被3亿多元的债务吞噬,如今他已经是“老人”了。
大部分债务可以偿还,但还缺口1亿,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破产清算。
这是葛伟在2019年的热门文章《老赖:罪与罚》中的开场白。
短短几句话,就将一个传奇悲壮的地产“大亨”的前半生的坎坷故事,向大家揭秘。
破产前,重庆人葛伟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
他曾经拥有过亿的财富,住在770平方米的别墅里。
开着路虎到处走走,雇了五个保姆,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2016年,由于房地产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葛伟最终从峰顶坠落到地面,化为碎片:
26个法庭案件,90%抵押资产被拍卖,债权人逼他还款,妻子带走孩子,家庭解体。
这一年,他从房地产“老板”变成了被人谩骂的“老混蛋”。
(葛伟)
破产四年后,2020年4月19日,也就是他57岁生日的时候,葛伟录制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视频中,葛伟身后没有人。他的太阳穴是灰色的,浓密的小胡子让他看起来更加苍老。
今天是我57岁生日,我还没有死;
我欠债3.7亿元,还有1亿多元需要偿还。
我还在学习,我还在运动,我还在写文章,我还在用短视频应用。
我只希望明年的生日蛋糕能大一点……
这段视频的播出,意味着“老赖”葛伟开始以另一个身份进入公众视野。
他开始撰写反思自己破产的文章;
他开始发布一系列短视频,总结失败的教训,表达还债的决心……
于是,他成为公众眼中“最引人注目的失信事件”。
有人感叹,即便是一代英雄也不过如此,最终也只能收场而去;
有人骂道,“不知道伤害了多少家庭,妻儿离散,是罪有应得,是报应”。
有人乐观地认为,一个人总会有起起落落,但只要他在,他就得重新开始……
葛伟怎么了?
他是如何从“老大”变成“姥姥”的?
经历了财富的沉浮,他将何去何从?
1963年,葛伟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小康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家蔬菜公司的干部,母亲是聋哑学校的老师,妹妹在银行工作。
那是一个物质普遍匮乏的时代,但得益于父母的双份收入,葛伟一家人从来不为口粮发愁。
相对富裕的生活,培养了葛伟外向、调皮、热爱自由的性格。他成为了同龄孩子眼中最有个性、最有想法的人。
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哲学。虽然他只是了解了一部分,甚至一无所知,但他觉得这很酷,很强大。
高考时,葛伟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选择了理科,但两次都落榜。
正当葛伟准备放弃考试时,朋友挑衅了他。
此后,他努力拼搏,记住了150个国家的首都和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典故。
最终于1982年考入渝州学院(现重庆工商大学)。
进入大学后,葛伟的本性进一步释放。
他对枯燥的课程根本没有兴趣,经常买一些“另类”的书看;
在学校里,他独来独往,花钱在校外租了房子,这样可以方便地结交社会上的朋友;
尝试各种赚钱方式,勤工助学、倒卖领带、炒火车票、卖灯具,赚钱后各种酷事都发生了。
(葛伟在大学时(右))
要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很多人认为上街喊叫、买卖东西是一种耻辱。
但葛伟对此却很兴奋。
对于别人的提醒,他只是一句话置之不理:“反正路上的人也不认识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正是这种“淡然”,让学生葛伟在工薪阶层每月收入只有几十元的情况下,每月能赚到800多元的“巨款”。
不得不说,看似没有正式外表的葛伟,骨子里还是有一些商业天赋的。
经过四年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葛伟被分配到重庆一家报社担任记者,负责报道“城市建设和市容市貌”。
刚开始工作时,他比较平静,但仍然通过呼唤朋友来保持着有趣的生活节奏。
每天下班后,单位门口都会有一群人等着他煮火锅。
大家轮流招待客人,很酷。
但月薪78元的他,如何承担“今朝喝醉”的生活呢?
再加上枯燥的剪辑工作,葛伟骨子里的“商业因素”又开始激活。
这时,他注意到广告部就在编辑部的隔壁。
用葛伟的话说,整个广告部就是报社的首富一哥。
每当客户或老板打开密码箱时,都会发出“啪”的一声,这让葛伟感觉无比迷人:
打开盒子的声音非常美妙。
“啪”的一声,打开后,里面是一堆钱。那时我去广告部赚钱。
(葛伟讲述当年)
广告部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这正是葛伟所喜欢的。
能吃苦、肯吃苦,又敢想、敢做。
第一年,26岁的葛伟就赚了10万多元。
后来,葛伟觉得广告生意很有前途,于是从报社辞职,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
他再次发挥自己的商业才能,开始销售广告画册。
他将画册定价为每页3500元,然后带领40多名推销员跑业务。
创业第一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746元,葛伟就赚了30万元!
正是这30万元,成为了葛伟创业生涯中的第一桶金。
靠着这一桶金,葛伟的财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直至“滚入”房地产行业。
拥有敏锐的嗅觉是一个合格商人的必备技能。
事实证明,葛伟的“鼻子”确实很灵敏。
20世纪90年代,葛伟意识到广告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利润越来越薄。如果他继续工作,必然会赔钱又赚钱。
于是,葛伟果断放弃,退出了广告公司,用这笔钱去广东、海南炒房地产、炒股票。
众所周知,1988年8月,海南从广东独立建省,成为经济特区。
一时间,海南成为全国淘金者心目中的乌托邦。
“十万人才来海南”现象出现,海南房地产业活跃起来。
建省之初,海南商品住宅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
但到了1993年,房地产价格飙升至7500元/平方米的峰值。
曾经有一家公司以每平方米2800元的价格从另一家公司购买了十几栋别墅。
不到一周,就以每平方米3400元的价格易手。
短短几天时间,就赚了数百万美元。
当时这种玩法被称为“炸图”:
只要外界没有任何变化,一张建筑设计图和一张批文就可以卖到天价,然后再卖到更高的天价。
人们坚信“有人接班”,所以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吸引了无数人纷纷加入游戏。
葛伟也是其中之一。
但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却又充满风险的游戏。
能否分得一杯羹,不仅取决于你的勇气,更取决于你的命运。
终于,1993年6月,海南房地产博弈落下帷幕,潮水退去后,无数人开始裸奔。
但葛伟却成了那个“运气好”的人,成功登岸。
落地海南后,葛伟转身前往广东玩股票。
葛伟通过大量买入原始股,又赚了一笔巨额利润。
(葛伟年轻时)
南下做生意,葛伟赚了很多钱,成为名副其实的“垄断者”。
当然,《大富翁》开始有了《大富翁》的酷劲:
1988年开业的深圳新都酒店,一晚400多元,可以住一个月;
去商场买衣服,跟着香港老板的喜好走。金利来的衬衫200多元一件,一次可以买6件;
一条皮尔卡丹皮带要3000多元。以固定价格购买,没有任何还价...
不仅花钱大手大脚,葛伟那段时间还频繁出入商业场所和各种鸡尾酒会。
我经常在广州的夜宵摊吃到凌晨两三点。
如果没有重庆火锅,我们就吃鸡翅茄子一锅啤酒。令我惊讶的是,我的身高只有1.7米多一点,体重却达到了207磅。
除了温饱之外,葛伟还花费175万买下了人生第一栋别墅——锦林花园别墅。
他才三十岁出头,却能掀起波澜,发家致富,让人觉得他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商业天才。
葛伟曾分析,他之所以能赚钱,是因为他胆大,对金钱不保守,眼光准确。
但稍微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会知道:
他利用20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繁荣的机会炒房、炒地、炒股票。
他的每一步举措都恰逢改革开放和政策出台的时代契机。
一句话概括:运气好,赶上了时机,而且敢于吃螃蟹。
无论是时代造就了葛伟,还是葛伟把握了时代,他的人生又开始了辉煌的阶段。
1997年6月18日,重庆正式成为直辖市。
从此,这座老工业城市开始加速发展。
葛伟带着几箱现金回到家,开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正式进入房地产淘金热。
他用100万押金购买了150亩土地。几年之内,地价飙升。
一进一出,获利数千万。
事实上,葛伟从传媒行业跳槽到房地产,并不是偶然。
葛伟喜欢读历史,明白当一个地区进入发展轨道时,房地产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刚需。
当时,市场上缺乏资金。
如果谁能果断行动,抓住机遇,往往就意味着巨大的利润。
另外,我还尝到了海南炒房的巨大好处。
如此“暴利”,葛伟怎能不利用?
就这样,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十年,葛伟不断地赌注、收获,赚得盆满钵满。
致富后,葛伟想做越来越多与“感情”、“理想”相关的事情,比如盖别墅。
由于生长在重庆主城渝中区,这里人口密集,市场丰富,葛伟从小就特别向往乡村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1999年底,我在重庆主城区九龙坡区汉沽镇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住所:
这里有230亩碧波荡漾的湖面,果树上挂满了柑橘,百岁老人在香蕉树下抽烟,还有湖边的白鹭啄鱼。
“东篱下采菊”,多么美好的生活啊。
(葛伟之前的别墅项目)
一年多后,葛伟在50亩土地上建造了43栋独栋别墅,并命名为“香格里拉别墅”:
日式设计风格,浅黄色墙壁,深蓝色四坡屋顶,地上两层,地下一层。
其中一栋专门用青石建造了石砌别墅和玻璃楼梯,成为别墅样板。
此外,葛伟还租了50亩农田建家庭农场。
农场为每位业主划分了70平方米的农田,可以种植花卉、蔬菜、饲养土鸡。他们可以自己种植农作物,也可以委托物业管理公司代为种植。
别墅的田园风格凸显出来,我很满意。
在楼老师的书中,我还写了一首诗:“寻找世界回来……”
葛伟像一位伟大的创作者一样,自信地欣赏着自己创作的“情感作品”。
但残酷的现实却让一切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
由于高速公路收费、军机噪音、定位不准确等原因,正常情况下半年就能完成的销售,花了两年时间才卖完,这只增加了不少成本。
但他也很幸运。不管成本如何,“香格里拉”别墅还是让葛伟赚了一些钱。
2003年,我在“香格里拉别墅”旁边,
我们还在湖边买了150亩地,建二期别墅。
该项目名为“西郊庄园”,建成104栋独栋别墅。
一个人曾经有好运,并不代表以后每一次都有好运。
但当时的葛伟已经沉浸在自己的“感情和理想”中,并没有从“香格里拉”别墅中嗅到丝毫的危险气息。
当时,有朋友劝葛伟建一些面积小、总价低、资金回笼快的小联排别墅。
但葛伟却不以为然,想走高端、有档次的路线,试图以豪华、豪宅来“吸引”顾客。
“霸气、梦幻、超前”是当时一位同事踏上市场后的感叹。
但单位面积过大、装修过于高级、同期竞争者人数增多。此外,“西郊庄园”进出城交通严重拥堵,别墅严重滞销。
由于销售进度缓慢,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资金正在慢慢回笼,但三期的开发又重新开始。
不得已,葛伟于2004年开始寻求银行贷款。
前后发生了十几笔交易,金额从500万元到1000万元,再到5000万元不等。
后来,小额贷款公司和个人也加入进来。
葛伟的债权人越来越多,债务数额也越来越大,最终达到了3.7亿元。
起初我以为这是一部“感伤大作”,最后却变成了“破产罪魁祸首”。
葛伟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最终,“西郊庄园”成为他一生中不可磨灭的痛。
把产品当作艺术品,舍不得卖,现金流差,不尊重市场。
这是葛伟多年后反思自己破产的教训时写下的。
其实《西郊庄园》发售时,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葛伟高估了自己。
如果销售价格宽松,我就应该狠一点,向重庆的龙头房企学习。
上述人物即使上市英雄割腕、地产部门砸烂也毫不畏惧,保持了公司稳定健康的现金流。
不算第三期开发的利润,我至少能盈利一亿元,也不会破产。
可惜葛伟太高贵,不肯卖掉别墅。
他坚信自己的别墅升值空间巨大,可以无忧无虑地出售,这不经意间将很多客户挡在了门外。
葛伟清楚地记得,有一年五一假期有折扣。
长假三天后,一位客户来签合同,想要以400万成交。
销售小姐给葛伟打电话征求意见,葛伟的回答是:我就卖408万,而且不能降价。
就这样,一个大订单南下。
(葛伟原8号别墅近景)
破产后,葛伟才真正认识到了这400万订单的价值:
如果贷款400万的话,三年至少要还银行利息180万!
这个小学生的算术题我不会做。
我其实愿意每年支付几千万的利息,也不愿大幅降价。
我真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商人,最奇怪的商人。
这种“愚蠢”、“怪异”行为的背后,其实是葛伟盲目自大、忽视现金流、不考虑成本和利润的结果。
然而,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你做出的选择必须跪着完成。
葛伟考虑利用贷款加大投入,尽快盘活项目。
但当你借的越来越多时,无穷无尽的利息就会随之而来。
在2014年底资金链断裂之前的两年里,
我每天要摊销15万元的利息,一年就近5000万元。
一天还15万元利息是什么概念?
大概每次眨眼,一秒左右就需要还1元70毛钱。
从此,葛伟成为了一个被“利益”追逐的人。
为了还利息,他不得不到处借钱,雪球一个接一个地迅速滚落,除了最后的“雪崩”。
(葛伟的欠条和账簿)
2014年7月24日,我终于决定停止支付各种贷款的利息,包括银行、小额贷款、私营公司。
停止就意味着灾难正式到来,这一点我很清楚。
当天,重庆气温38.5度。
停业意味着破产。
那天,葛伟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戒了16年的烟又开始抽烟,一天三包。
透过办公室的弧形落地玻璃,葛伟看着窗下拥挤而缓慢行驶的车辆,以及烈日下快步行走的人们,颇为茫然。
葛伟知道接下来的一切都会很困难,但他没想到会这么困难。
担保公司向甘安经侦索要利息未果后,向甘安经侦举报诈骗;
多家银行和小贷公司上门压息,公司里人头攒动,让葛伟不知所措;
26个法庭案件、甘安经侦公司2个月、被检察院拘留24天、边检……
与应对上述崩溃相比,最让葛伟苦恼和愧疚的是个人债务。
借钱给葛伟的人不外乎三类:亲友、员工、生意伙伴。
因为他破产了,这些人都被拖垮了。
与此同时,一个债主拿着匕首来了,想要和葛伟同归于尽;
有拍桌子发怒的;还有老人威胁要跳楼自杀……
确实,一些债权人用多年节俭的血汗钱来支持葛伟。
一位80多岁的婆婆捡垃圾和矿泉水瓶攒了50万元借给了我。她的女儿是我的会计师。
这让我很不舒服。
就连我那些有钱的朋友也很辛苦地挣钱。
我实在无法面对他们悔恨、无奈、愤怒的表情。
在将无数人带入绝路的同时,葛伟也亲手毁掉了自己原本的生活。
巨大的财富、威望、尊严瞬间消失殆尽。
如果说,葛伟此前处于房地产“食物链”的顶端。
那么破产之后,他无疑就滑落到了谷底。
以前,他请保姆吃顿饭要花5000元,现在他只有一冰箱,装满了洋葱和西红柿;
他以前住的是700多平米种有梧桐树的豪宅,现在住的是十平米的出租屋,总担心自己会被房东赶走;
他的妻子给他留下了一对孩子,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朋友也消失了……
葛伟破产后的头两三年,失眠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我不再是上床后一两个小时无法入睡,而是彻夜未眠;我的胡子全白了,头发也白了。
50岁的身体变成了70岁的样子。
服用数百颗安眠药的葛伟,一整晚在重庆南滨路、北滨路闲逛了十几次;
那种折磨人的心悸随时会出现,让他双手交替抓挠胸口,直到皮肤破破……
最严重的是,葛伟还患有抑郁症。幸运的是,他从未想过自杀。
这场灾难对葛伟来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苦,但越是痛苦,他就越想东山再起。
2015年底至2016年,葛伟极力说服妻子再次卖房卖车,筹集数百万投资启动两个项目。
然而,一切又化为乌有。
绝望的妻子精神崩溃,与他断绝了关系。
他自己带着年幼的女儿生活,一个美好的家庭就此分崩离析。
我想创业,尽快扭亏为盈,但一场小灾难接踵而至。
葛伟彻底走投无路,陷入了生命的无限循环。
(葛微雪现场直播)
这一次,他依然没有想过自杀。相反,他开始反思自己30年的经商经历,学会做一个“普通人”:
做一些不花钱、不见人的运动,比如慢跑、快走、俯卧撑、平板支撑、晒太阳等;
去乡村徒步,尝试瑜伽冥想,阅读史玉柱、褚时健、任正非等励志人物的故事;
学习做自媒体、拍短视频、做直播、开公众号写文章,与更多破产者见面交流……
或许,正是罗永浩直播卖货还债,给了葛伟生活的希望。
无奈之下,他只好当个赖账者,他暗下决心:只要活着一天,欠下的债就一定要还。
于是,“做还债英雄,建设诚信社会”就成了葛伟直播间的背景。
曾经有朋友问葛伟:这么大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发疯、不死呢?
想了又想,葛伟给出了答案:
一本是我年轻时读的哲学书籍。哲学是思想的思想,思想决定行为;
其次,60后的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奇特的使命感和英雄情结。人类、国家、民族等天上的一切浮云,都必须被迫与我们有关系。其实这些都不关我们的事。
但葛伟对自己也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穷者必可恨”!
他想把这个“可恶”的地方挖出来,找出灾难的原因。
我们需要反思,深刻反思,找出问题出在哪里?
于是,他的16000字长文《罪与罚》在2019年火了。
只有活着、健康、不疯狂、不后悔、不仇恨,才有希望。
葛伟表示,多年来他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而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得到了回报:他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超过30万粉丝,罗永浩也转发了有关他的消息。
这一切都让葛伟觉得自己以后要多做一些事情,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
回顾葛伟的前半生,可谓坎坷坎坷,让人唏嘘不已:
他曾踩过许多时代潮流,“飞上天”。
由于时代变迁,没几年他就破产清算,负债巨额,妻儿离散。
要说他励志,之前的一切灾难都不过是他选择的后果;
尽管他很痛苦,但他以坚韧和毅力坚持了下来。他“不是逃兵”,令人敬佩。
在创业之前,葛伟并不知道那时候钱这么容易赚;
在破产清算之前,葛伟并不知道一个人独自生活有多困难。
风风雨雨都是他的,风风雨雨都是他的;自信是他的,自负是他的;
过去的成功属于他,未来还有未知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葛伟不知道自己以后还会遇到什么,但他一定比任何人都更明白那句话:
这不是真的,这是无奈。
绝望中前行,或许是葛伟未来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主题曲。
参考:
【压力学校】《“老赖”的罪与罚》2019年10月15日
【凤凰卫视】《海南房地产泡沫创造一夜暴富神话》2016年6月21日
【与陌生人对话-腾讯新闻】“负债一亿,我没有死,也没有逃”2022年1月19日
【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破产地产大亨和他们的黄金时代》2020年10月22日
【澎湃新闻】《从亿万富翁到破产“失信人”:直播还债,目标1.2亿》2020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