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金融行业的社会价值与职业发展:从赚钱到改变社会的深度解析

发布时间:2025-01-24 00:40:31 点击量:

从我去耶鲁大学读博士到现在,我已经接触金融近30年了。 1986年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接触、研究、思考金融的时间越长,我越觉得金融不仅仅是一套经济工具,它还带来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其背后的逻辑提供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人类的方式和看待历史的新视角。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强调中国特色,强调我们与其他民族和种族的不同,甚至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但如果你用金融逻辑作为一副眼镜来看待社会与个人、历史与现状,你会发现,其实所有社会、种族、民族都是相似的,以相同点为主,以不同点为主。次要的。贯穿所有社会的普世价值观不仅存在,而且生动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正如张维迎教授曾经说过的,几十年前,他在陕北吴堡县黄河边的一个村庄里长大。 “河炭捕鱼”曾经是家乡村民的重要生计来源:每次等到黄河水一退去,人们就涌到河滩上,用草帽、衣服、麻袋、电线杆,甚至还有内衣来遮盖被水从上游冲下来的煤炭,以表明他们“拥有它们”。 20世纪90年代,张维迎在英国留学时了解到:在英国一些海边渔村,每次大风暴过后,被潮水卷起的木头就会搁浅在海滩上。那里的渔民世世代代都遵循一个规则,就是谁先到海滩,把无主的木头标记出来,这样木头就属于你想要的人了。

张维迎教授疑惑道:“这两个地方相距万里,一个在英国海岸,一个在中国西北黄河边,他们之间肯定没有任何交流,但他们的游戏规则完全一样。”为什么?如果存在某种“普遍”的东西,那么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金融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金融普惠与人类解放

2004年左右,我和彭凯翔、袁伟鹏开始合作收集明清以来的民间借贷交易信息,包括借款人和贷款人的身份、财产和家庭背景,以及贷款金额和利率,目的是通过检索县志、民间文献、商业账簿、刑事科书等各种史料,建立最全面的中国近代借贷史料库,以便我们和其他学者共同研究近代借贷史。的礼物中国社会。

在收集整理这些史料的过程中,2005年的一次偶然,我看到了清代婢女的交易价格。当时,我和彭凯翔正在一页一页地翻阅18、19世纪惠州一个家庭的商业账本。其中一项就是花了七两银子买了一个丫鬟。这笔支出一方面被列入了家族企业的资产清单,另一方面也被记录在家族企业的资产清单中,女仆就像其他商品和资产一样受到对待。账本的这段内容对我影响很大,因为虽然我在小说中听过、读过历史上不把人当人的故事,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具体的把“人”当成物体的方式。 ,处理一下,把人作为购买的资产放到资产负债表上,年复一年地记录下来,直到女佣被卖掉或者死掉!

那么,人像商品和资产一样被出售和交易的情况有多普遍呢?一般价格是多少?其定价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买卖女人或男人?人被出卖的动机是什么?这与缺乏金融市场有关吗?

金融行业如何改变生活方式_金融如何改变生活_金融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后来,在18、19世纪清朝的宅邸档案中,我们还看到,无论是宅邸被没收的官员,还是朝廷档案,也都对每名女婢、奴隶设定了价格(一般是每人10个)。那些贪官的土地、房产、牛马、金银、丝缎,都计入家庭财产总额。清代人如此习惯、精通“视人为物、视物为物”,并成为这样的套路,可见视人为物、物不仅是普遍的、正常的,而且必须是如同人类的血液一样融入社会机体和社会文化之中。部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从史料中系统地收集买卖双方,特别是妻妾的交易历史数据库。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不仅中国有买卖妻子、租妻、视人为资产的悠久传统,印度、泰国、非洲、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有这种现象。甚至至今还有买卖妻子的传统。风俗。

早在公元前1700年,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就规定“为了偿还丈夫的债务,可以出售妻子”;自公元前2000年以来的犹太文学中,当谈到娶妻时,通常会使用“买”这个词。 “娶妻”、“买妻”这两个字充满了商业交易,所付出的代价或礼物都归女方父亲;而就在2009年的印度,由于收成不佳,丈夫负债累累,丈夫被迫卖掉了妻子。

清代中国社会下层在面临疾病、灾难等风险时卖妻的史料屡见不鲜。例如,乾隆元年,《刑试职称书》记载,山东曹州府禄九儿因饥荒无法生活,于是以5块钱将妻子韩氏卖给了山西商人程子彦。两银子。 《乾隆二十年刑试书》中,安徽颍州府丁南因病将自己22岁的妻子娶去卖给别人。更有什者,他们在穷的时候,就通过嫁娶、卖妻来换取金钱渡过难关,等通过努力致富后,再将妻子赎回。又如,据《徐悲传集》卷四十九《罗天蓬传》记载,清朝嘉庆年间的大夫罗思举,年轻时得了一种怪病。并需要3万元治疗费。他无钱支付,只好嫁人并卖掉妻子来筹钱治病。病愈后,他参军并做了大官。这些案例表明,面临风险冲击后,通过娶妻卖妻来缓冲风险冲击的现象并不少见。

对于清代卖妻的场景,历史学家赵小华这样描述:“当你听到各种妇女进来时,请仔细观察她们。买主的人可能太瘦、太病态、或者太粗,他们都讲讲看货、讲价,夏明芳教授在剧中总结了买方市场的特点:(1)有一个公认的卖方市场,是买卖双方和当地人都知道的。 (2) 卖方地点;经常主动喊道:“你们谁买老婆!”(3)被出卖的人在身上贴上黄白色的草棍或类似物品作为出售的标志。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交易价格;(5)卖方将草棍和妻子交给对方,收到了礼物,交易完成。

千里之外的英国,也有买卖妻子的习俗,直到19世纪末才结束。英国历史学家汤姆森在其《买卖妻子》一文中,研究了1760年至1890年英国300多起卖妻案件。他强调,英国​​习俗特别重视买卖妻子的“仪式”,否则就会被社会认为是非法的:“买卖妻子……是高度仪式化的,必须公开进行,并遵循公众认可的礼仪。”一般来说,妻子会被丈夫捆绑起来,带到市场上公开拍卖。举一个典型的卖妻故事:“一个叫罗德尼·霍尔的劳工,习惯了懒惰和放荡,……他把妻子带到镇上,用缰绳把她的身体缠住,目的是要把她摆在公众面前展示。”公开市场,让出价最高者前来购买。带妻子进市场并缴纳了人头税后,他带着她逛了市场。走了两圈,他遇到了一个和他过着同样生活的人。把淡啤酒脱了,买他老婆。”

显然,在英国卖妻交易中,公开市场、事先广告、缰绳、拍卖师等市场交易要素都存在。在此期间,妻子像动物或动产一样被拍卖和羞辱。而且,如此广泛遵守的仪式和习俗,说明买卖妻子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英国的卖妻仪式与夏明芳教授描述的中国传统卖妻仪式惊人地相似:用缰绳或草绳牵着妻子,以表明妻子正在被卖,并牵着她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喊着,讨价还价!现在我们又要问:中英两国差距如此遥远。当时两个社会的底层根本不可能有接触,更不可能互相交流,学习对方的卖妻仪式。那么,为什么他们都进化出相似的仪式呢?而没有类似的仪式,交易就不“合法”吗?这背后一定有人类的共同点。

非洲的卖妻习俗也给我们很多启发。人类学家格雷教授在1960年的研究中指出,在坦桑尼亚的松乔部落,童婚是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缔结的,孩子没有发言权(类似于中国、印度等地的包办婚姻) 。 )。那里的商品交易本来就不是货币化的,也没有货币,所以价格是根据山羊的数量来计算的。一般来说,男方家庭平均向女方家庭支付100只山羊。一旦山羊付了钱,婚约就成立了;直到山羊付清钱之后,婚姻才成立。

金融如何改变生活_金融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_金融行业如何改变生活方式

一旦婚约成立并支付了山羊费,女方家庭对女孩的权利就完全转移到男方家庭,即使婚姻过程尚未完全完成。首先,如果在订婚和结婚之间男方家人不再喜欢女方,男方家人可以将女方以同样的价格转卖给另一个家庭;其次,如果订婚的男孩不幸去世或者婚后去世,女方的家庭会自动将她转卖给另一个家庭。成为男方大哥的妻子。也就是说,一旦婚事完成,甚至是刚付了山羊的代价,但还没有圆房,男孩的家庭就拥有了女孩的财产权,完全成为了他的财产。这包括当丈夫不喜欢或者生活物资短缺时,妻子可以由丈夫单方面决定将其作为商品或资产卖给另一个家庭。

当松乔人卖掉妻子时,丈夫会协商价格。结婚时卖妻的价格与初婚的价格基本相同。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妻子的具体价格取决于再婚时婚姻市场的供求情况。成交前,妻子有时间自己寻找买家。如果妻子自己没有找到买主,她必须接受丈夫的买卖安排。松乔部落规定孩子必须和母亲住在一起。所以,如果被卖的女人有孩子,孩子就必须和母亲一起卖给对方。通常一个孩子的价格是 4 只山羊。妻子和孩子被出售后,他们的权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资产的所有权都转移给买方。

我们后续的研究表明,中国、印度、非洲、英国等国家之所以曾经有甚至有买卖妻子的习俗,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人类在新世纪之前普遍存在贫困。工业革命,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本来就没有充分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传统农业社会的平均产出水平不高,但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会饿死。只有当他们面临饥荒等风险事件的挑战时,才会被迫走投无路,甚至被迫出卖妻女。即使没有发生饥荒,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波动,也会出现春秋时期管子所说的农民“年多月少”的情况。青黄不接的季节也将挑战农民的生存。

提前规避灾害风险、季节性风险等突发事件带来的生存挑战,正是金融市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金融市场发达,各种金融产品丰富多彩,有专门的保险品种,那么农民和其他社会成员就能以很小的成本提前安排和规避一切可以想象的未来风险,而不会等到什么时候灾难降临,他们被迫卖妻女求生。

为什么如果金融市场完备、发达,规避风险的成本可以很低,甚至穷人也能买得起保险等金融产品呢?我们不妨假设有一种病毒,每人每年有亿分之一的概率被感染,而一旦感染,就需要花费1亿元来治疗,这意味着每人每年的预期损失治病一元钱。如果没有专门的保险来应对这种疾病,那么一个三口之家可能需要存下3亿元才能彻底放心,否则无法拥有彻底的安全感。而如果全国保险公司设计销售这种特殊的保险产品,那么保险公司只需要收取每人1.1元的保费,一个三口之家只需要支付3.3元就可以达到保险效果。

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金融品种丰富和发达的社会意义。它们不仅使公众能够提前规划风险,避免未来潜在的生存挑战,而且使风险防范的成本非常低,让贫困人口得到金融支持。这就是普惠金融的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的区别:直到近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才普遍发展起来,直到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中国才开始金融市场的发展。引入保险和其他现代金融市场。直到20世纪末,它才真正得到发展。

如果没有这些客观的金融工具,人类就必须做出关于人的决定。我们可能会说:传统社会虽然没有丰富的金融保险工具,但也没有土地、房产、珠宝、金银等实物资产。这些实物资产不就是投资产品和保险产品吗? ——是的,这些投资产品确实可以作为保险产品。也就是说,这些实物资产包括投资属性、保险属性、消费属性。就像丈夫、妻子、孩子、朋友等都有投资属性、保险属性、消费属性和其他属性一样。然而,对于始终处于温饱边缘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房子、土地、珠宝等东西的价格太高,太贵了,难以承受。而且就算你买得起,它的保险属性也可能不是很强,因为当大家都面临着饥荒事件的影响时,这些东西的价格可能会下跌太多,而它们的高价格也可能会让它们变得无价而缺乏。流动性。性别。

相对而言,虽然有很多贫困家庭连老婆都买不起,但有妻有女的家庭却远远多于有土地和珠宝的家庭。因此,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农业社会,当老百姓面临饥荒风险事件袭来时,他们更有可能被迫卖掉妻女,因为妻女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流动资产。手头有可以变现的,可能很难找到其他的生存方式。正因为如此,《大清律》虽然禁止买卖和出租妻子,但仍然明确允许丈夫在家庭面临生存挑战或无法清偿债务时出售妻子以换取现金。这也是人类许多社会曾经有卖妻习俗的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没有金融市场的社会中,人们,尤其是妻子和女儿,更容易被用作风险工具。金融的演变和发展,专门把人们从这些工具和相关的制度约束中解放出来,让灾难发生时,不再有那么多家庭需要卖妻女。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变迁

在没有金融市场的社会中,不仅人被利用,婚姻、家庭等最接近个人幸福的关系也被利用。我们现代人追求爱情作为婚姻家庭的基础,但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风险交易和利益交换越来越被金融市场和其他市场接受和履行的结果。在金融市场发达之前,婚姻的首要基础是利益和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不是爱情。

如前所述,当饥荒风险发生时,农业社会的普通民众将被迫出卖妻子、女儿和土地来生存。当然,饥荒所代表的风险对人们的生存影响很大,但毕竟是低频事件,并不一定每年都会发生。在正常时期,农业社会经常面临歉收,有收却不足的情况。如何应对这种普遍风险?

在农业社会中,农作物歉收风险的地区差异很大。就像我的家乡湖南茶陵县一样,村庄被丘陵和丘陵隔离。不同的村庄相距可能只有几公里。但要看是否靠近山、是否靠近水、土沙是否太坚固、是否靠近雨带等,地理位置、财富和收入可以有很大差异。我母亲9岁时,她的父母太穷了,所以她以童养媳的身份嫁入了我父亲的家庭。我父亲的村庄离她家大约6公里。她听说我父亲的村子比她的家乡富裕。结婚后,她发现不一定比父母家好。她遭受了信息不对称的损失!

我母亲的选择,以及我们观察到的许多新娘的选择,基本上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并且在许多农业社会中都是相同的。耶鲁大学同事罗森茨威格教授对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农村地区进行多年研究发现,印度父母喜欢把女儿嫁得很远,平均结婚距离在30公里以上。我们可能普遍认为“人们去更高的地方”,嫁给更富有的人,搬到收入更高的城市。然而,罗森茨威格教授发现,在1981年印度人口普查中,为寻求更高收入而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的人仅占总人口的2.2%,而在村庄之间迁移的人占总人口的30%。 80%是女性嫁出去造成的!马来西亚的情况也类似。搬迁主要是由于结婚,约70%的婚姻搬迁发生在收入水平基本相当的村之间。对“富、帅”的人没有明显的追求。

那么为什么这些父母喜欢把女儿嫁到远方,而不一定是嫁到富裕的家庭或富裕的城市呢?罗森斯维格教授认为,农业丰收风险具有高度空间性或区域性:如果一个地方遭受灾害,另一个地方不一定也会遭受同样的灾害;如果A村发生决堤,B村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决堤; A村和C村可能不会同时发生溃堤;村庄可能同时遭遇干旱,但严重程度可能相差很大,等等。他发现,两个村庄相距越远,两地收成的相关系数就越低。因此,对于农民来说,最好是在异地村民之间进行跨期收入交换。当A村受到打击时,B村的人民将进行赔偿,当B村受到风险时,A村的人民将进行赔偿。这提高了每个村庄每个家庭的整体福利。

问题是,A村和B村如何相信这样的互助互换交易安排,而不担心对方违约或拖欠账户?如果金融市场发达,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中介服务,提供增信支持,帮助村庄进行风险分配和跨期收入互助交易。在缺乏金融市场和相匹配的信用体系的情况下,农业社会必须寻找其他安排来加强跨区域的人际信任,而婚姻和姻亲是加强跨时域信任的最古老的基石。

金融如何改变生活_金融行业如何改变生活方式_金融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也就是说,自从数千年前婚姻制度在不同的人类社会中逐渐发展起来,婚姻就是仅次于血缘的第二坚固的信任基础。因此,印度父母利用女儿结婚来建立跨期信任关系,并通过将女儿尽可能远地嫁出去来最大化分散收入风险的效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Rosenzweig教授的研究证实,女儿远嫁的印度家庭越多,尤其是多女儿远嫁村庄的家庭,在歉收年份受到的影响就越小,他们的食物消费对其收入的影响也越大。风险敏感度越低(每多一个女儿出嫁,收入波动对家庭食品消费的影响就降低15%!)。对于农作物收成风险高或者贫困率很高的农村地区,让女儿远嫁尤为重要,因为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农村地区,女儿嫁几乎成为唯一可用的工具跨区域分配风险。 。

既然儿子不能在国外结婚,那么通过儿子的婚姻选择远方的交易对象,是不是也能达到分散异地收入风险的效果呢?有可能,但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公婆家对女婿家的帮助普遍少于女婿家对岳父家的帮助。婆家有女儿关心娘家,娘家没人关心女婿家。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没有金融的传统社会,儿子可以增加家庭的粮食收入,但无法帮助家庭跨地区分散收入风险,而女儿的婚姻则有助于减少家庭收入风险的影响。多子带来财富,多女儿带来幸福。

童婚有助于降低家庭的生存风险,这是一个好处。但这种好处是以谁为代价的呢?为了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女儿们通过包办婚姻的方式嫁给远方的陌生人。在没有金融市场的社会,爱情显然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为了生存,只能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有金融市场将风险交易功能与婚姻家庭关系分离后,婚姻的避险功能负担才会减轻,婚姻中爱情的权重才会增加,直到金融市场彻底解决个人风险交易。在需要利益交换之前,爱情不会成为婚姻的全部基础。这就是金融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

金融对于穷人来说其实更重要

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中国社会,人们往往有一种本能反应:金融只为富人服务,与穷人无关。而且,金融让富者更富,穷人更穷! ——所以,别说在中国,就是在美国、西欧,每次政府要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包括对金融业进行限薪、提高税收时,社会总是欢呼雀跃,感觉政府正在帮助他们发泄愤怒。

当然,这种简单的逻辑经不起推敲。如前所述,金融实际上对穷人来说更重要。对于富人来说,金融可能是锦上添花,但对于穷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是否需要出售妻子、女儿或土地的区别。比如买房,对于有现金的富人来说,有没有房贷并不影响;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抵押贷款之类的经济支持,可能要等到年纪大了,才存够钱。 ,你能住进你梦想中的房子吗?

如今流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即众创。过去,中国只有国有银行,没有股票市场,也没有PE私募基金,更没有债券市场。对于许多人来说,借债来资助创业和发展是不可能的;而即使企业想要借款融资,也需要实物资产作为抵押品,否则就不可能从银行借入贷款获得融资。后来个人和私营企业也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但仍然需要实物资产抵押。

如果融资的前提是实物资产抵押,那么富人和穷人中谁能获得融资支持呢?当然是一个有钱人,或者一个已经很成功的企业。换句话说,如果金融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以银行为主导,显然对富人最有利,因为富人可以提供所需的实物资产抵押品;同样的道理,这也将有利于已经成功的公司。它更加有利,导致富者愈富,穷人愈穷。

发展金融市场的意义之一就是降低融资的抵押要求,让那些未来前景好但没有实物资产、没有太多后天财富的“穷人”也能得到融资支持。芝加哥大学教授Rajan和Zingales认为,发展金融市场的意义在于,把原本只对贵族开放的俱乐部变成对所有人开放的俱乐部!邹恒富教授及其同事利用83个国家1960年至1995年的数据发现,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收入不平等系数较低;一般来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收入不会增加。平等会逐渐减少。私营部门信贷每增加1%,收入分配基尼指数就会下降0.31%。

因此,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大众创业的催化剂,也是大众创业的前提。 PE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是最经典的例子。 1990年建立上海股票交易所标志着在中国建立了一台用于打折和定价未来收入的机器,因为股票市场本质上是提前提前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利润预期的价格,并且还允许股东实现未来的收入预期。这与基于现有资产的价格贷款(即过去的收入)的传统银行显然形成鲜明对比。但是,由于过去有太多的决策者和智囊团顾问受到传统银行思维的影响,如果任何公司都想在A股市场上列出,那么它不仅在过去三年中拥有足够的利润记录,但还必须拥有许多物理资产,例如建筑物,机器,设备,土地等。这实质上将中国股票市场限​​制为传统银行的范围,这些银行主要为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资产繁重”的融资服务。传统行业的公司,无法提供上市融资和发展具有强大能力的基层企业家。 。换句话说,过去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是贵族俱乐部,阻碍了收入机会和创业机会的均等。

中国经济目前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公司债务比率通常太高。银行贷款流向一些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产能过剩。但是,中小型企业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并未获得贷款支持。在经济低迷期间,公司运营风险和银行信贷风险都很大。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决策者希望从公司财务结构链中解决问题 - 金融市场结构 - 经济结构,即通过催化股票价格来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来进入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并让企业增加股本融资的比例,并减少其资本结构中债务的比例,以达到增加直接融资和降低间接融资比率的所需效果。通过主董事会,宝石和新董事会的市场发展,将允许更多资金进入各种股票市场,以及完整的个人投资直接融资系统,VC,PE,新董事会,新第三董事会,宝石,中小型中小型投资大小的董事会和主董事会将建立,然后通过资本市场,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并且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并在这些方向上分配了财务资源,以实现结构调整的目的。

这些愿望非常好。前提当然是股权的定价相对准确,并反映了每个公司的实际基础。否则,如果股票价格完全暂停并偏离基本面,在股票价格放错价格的指导下,资源分配不仅将无法纠正经济结构,改善金融结构的目标也将使购物车在马匹之前,创造长时间 - 期后果,扭转经济结构的调整,并转移本可以投资于创新和投资于行业的资金的能源。

同时,考虑到少于1亿中国股东,不到四分之一的家庭进行股票投资,因此在股票市场中建立繁荣的结果只会使某些人变得更富有,使大多数人贫穷,并且加剧了收入和财富差距。尤其是当社会流动性足够充分时,银行不想贷款更多,而真实的企业不一定希望借钱更多并投资更多,通过降低利率和储备金来继续增加流动性的后果只会使股票市场成为股市泡沫更大并扩大了财富差距。 。在对股票市场进行人工刺激之后,即使是真正的公司也可能不想专注于其主要业务并在股票市场投资越来越多的资金,因为在这种人为地“安排”的慢牛肉下,股票的回报似乎市场高于实际行业的任何投资。结果,整个社会的资源分配结构已严重扭曲,包括过度转移到人力资本到股票投机,扭曲了社会的激励结构,并拖延了社会的长期创新。

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允许在不过多的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采取其路线,这将最大化财务的包容性,改善财务的可用性,并最大程度地提高财务渗透率,以免财务范围更长的贵族特权将减少收入差距。另一方面,过度的财务政策干预会扭曲资源分配,逆转经济结构调整,并造成更多的机会和结果差距。我们尤其需要纠正以前的误解,即“没有政府干预的金融只会使富人受益,而干预对普通百姓则是对的。”那么,干预的结果是否会创造更多特权并降低金融的原始包容性?

本文摘自最初于2015年7月13日在《经济观察家》上发表的“金融2的逻辑”的序言。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