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科技赋能金融业:数字技术如何改变生产生活并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24 00:40:44 点击量:

新华社记者谭墨晓

科技改变生产生活,影响各行各业。随着数字技术加速赋能金融业,金融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贴近社会、源于生活、聚焦痛点,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场景化,新金融服务给人们带来新体验。当金融与科技不断深度融合,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将经历哪些新的变化?

(副标题)理念转变:回归服务本源

金融行业如何改变生活方式_金融行业的变革_金融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卫星遥感与农业信贷的结合、人工智能加快保险理赔、区块链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贸易信任问题……在2019年举办的“外滩大会”上日前上海,诸多金融新科技引人瞩目。

数据量和服务质量是金融行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当前,金融行业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以新金融为强大的业务引擎。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表示,新金融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即从过去的人和企业寻找“资源”转变为让“资源”找到人和企业。依托数字技术,新型金融服务将精准匹配受众需求。

从“过去”到“现在”的转变,体现了金融服务理念的变化。新金融注重延伸金融服务半径,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走进位于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平安银行智慧网点,工作人员手持iPad即可完成从门店接待、一键下单、智能双登记的全流程服务;机器人服务员可办理22类卡激活、外币预订等常见业务;智能ATM,刷脸直接取款……充满科技感和温馨感。

金融行业如何改变生活方式_金融行业的变革_金融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新金融的深层逻辑是利用科技手段将金融服务做到极致。”平安银行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支行行长穆雪莲表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银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为他们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在科技力量驱动下,金融业发生了积极变化,持续深化实体经济、关注民生、不断回报到服务的起源。

(副标题)聚焦痛点:有效缓解、解决问题

“速度真快,不到3分钟就通过了。”今年年初,广东省惠州市盛华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一提交材料,就获得了工商银行112万元的无抵押融资授信。

从申请到批准,贷款甚至没有去银行就被批准了。大幅改善中小企业主融资体验的,是今年年初上线的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该平台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的商业信用画像和量身定制的融资方案。

速度的背后,是科技的创新力量。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技术支持者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叶望春表示,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信息共享、隐私保护和互信机制。企业信息真实、不可篡改,金融机构也可以依法合规查询企业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银行才敢放贷。

聚焦痛点、破解瓶颈,科技正在重塑金融业。光大银行有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信贷业务,让缺乏抵押、质押担保的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建设银行结合工商、税务、电力等多维度信息,对小微企业进行交叉验证。企业打​​造三维全息肖像、提高贷款限额……金融水持续流向实体经济。

“新金融的关键之一是包容性共享。”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科技赋能金融,在商业模式和流程上产生裂变效应,让资金流向最需要滋养的地方。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8万亿元,是2017年末的1.26倍;支持小微企业3062万户,是2018年底的1.43倍。

金融行业如何改变生活方式_金融行业的变革_金融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利用金融科技改造传统金融,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出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委员李阳表示,只有全面推动金融科技发展,金融业和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做强,经济才能有效实现。转变发展方式。

(副标题)把握平衡:创新需要更多风险防范

正在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就是提请审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草案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信息化不断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个人信息随意采集、非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交易等问题更加突出。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必须把握好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

记者测试发现,部分银行APP涉嫌过度理赔,导致信息泄露风险加大。其中,不少银行App都不同程度地“诱导”用户授权访问手机信息。如果他们不同意隐私条款,则无法继续使用它。而且,这样的授权是“一次性授权,长期有效”。以后使用时,系统将不再提示授权。

某银行风控部门工作人员表示,部分银行与行业企业合作,将金融服务与人们日常消费、出行、社交等对接,拓展服务空间。但由于同时向合作机构开放用户信息且缺乏有效约束,信息泄露的风险不容忽视。

“用户隐私和数据信息安全是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管的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杨东表示,金融科技想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

杨东认为,在激发数据生产要素潜力的同时,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主体责任。同时,要创新监管方式,在传统金融监管维度上增加科技维度,促进金融与科技良性互动,有效防范风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超过)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