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繁花开播:90年代上海风情再现,黄河路成打卡新热点
一直备受争议的“上海话”已经成为本质。黄河路成为打卡地,苔藓圣园爆满,乍浦路即将火爆……
在王家卫迷人的视听语言下,很多人重塑了对90年代上海的印象。
该剧以1:1的比例再现了黄河路,每集都会出现停产的老物件,还有发型、服装、口音,无不让人想起记忆中的上海。上海的朋友甚至挖出了老照片来证明《花》的真实性。
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vs《花儿》
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经济飞速发展,霓虹灯璀璨,但同时又不乏多种风格交汇所营造出的现代气息。
但与纪录片相比,王家卫镜头下的上海似乎多了一层记忆滤镜,老克勒视角下的当年风采。
在王家卫的镜头下,上海和演员们都美得触动心灵。
辛芷蕾、唐嫣、马伊琍、胡歌……任何一个角色都是神仙名场面,90年代的上海街头,在暖黄的霓虹灯下,风情万种。
不仅美丽,一向被外地人忽视的上海都市气息和人文精致也一一展现出来。
在黄河路、南京路上你可以感受到上海的“大”,在弄堂里也能感受到上海的“小”。
胡歌骑着自行车穿过人声鼎沸、香火鼎盛的古街。透过烟花的烟雾,你甚至可以感受到风中苏州河的湿润,还有酸菜汤里黄鱼的香味……
《繁花》剧中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男人和女人不吃饭就无法生存。
从2000盒里的高档美食,到王小姐的排骨年糕、七宝的烂鱼、四川沙的凤爪、朱家角的酱菜、崇明的糕点,上海人吃起来都很有讲究。
节目刚刚开播,排骨年糕和米饭就已经让不少观众胃口大开。
它不是奢华的美食,也不是上海人刻板印象中的精致,甚至价格也不是“上海元”,但却是很多上海人童年里不可缺少的美食。
@芋元很元
海派风格构成了《花》的背景。 《花》以上海特有的基调为蓝本。
因此,看剧就无法避开上海这座城市。不如跟随我们一起去“花”下看看上海吧。
用“花”来打卡
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上海
《繁花》的原作者金宇成在拍剧时再次走黄河路,却大失所望。这和他书里、记忆中的黄河路完全不一样。
王家卫说:“畅通无阻的路之后,如果你再跑到那个地方,你记忆中的东西就会变形。”因此,剧中的场景再现了“记忆中的上海”。
剧中的上海就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梵高的《星夜》和《罗纳河上的星夜》。
用看过镜头的视角,重温真实的上海,看看剧中出现的地方,就像穿越时空,反复的转折和切换,是一种新的美。
/黄河路/
该剧的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黄河路。 20世纪90年代,这里极其繁华,热闹,霓虹灯璀璨,无数商人和鳄鱼盘踞于此。
作为一条美食街,这里聚集了近百家餐厅,但它不仅仅是为了吃。往往饭后,饭桌上讨论的生意量让人难以忍受。
@莹莹
这条只有755米长的小街,布满了八十、九十家餐馆。无论是李丽的致真园,还是鲍先生经常光顾的红鹭酒家,都营业到凌晨五六点。这真是上海的夜晚。 。
如今的黄河路虽然已经没落,但依然是很多上海人心中的“美食情怀”。两边都是老字号餐厅。
国际大酒店的蝴蝶饼、功德林的牛油蟹面、杏花楼的葱油鸡,都是经过上海人口口认证的美食。
如今,繁华的黄河路已被清理干净。时代潮流已经过去,变得更加生活化。排队最长的店是放烟花的热汤包店。
虽然剧中著名的美食——“至臻园”是虚构的,但开场乐队、烟花、鞭炮都对应着黄河路的苔藓盛园餐厅。
这家当地餐厅也是黄河路上最早开业的餐厅之一。
味道还是和以前一样,老上海的味道,但轮流上菜的顺序和带着外国口音的服务员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韵味。
价格一点也不贵。 3-4人一顿258元,冷热菜一应俱全,还有大闸蟹、虾等海鲜。最近,一波又一波的人潮涌入,一部电视剧让一家老字号餐厅火了。
包先生常去的红鹭馆,现名为“鹭鹭1985”,位于延安中路。
包先生认证的美食,在十多年前绝对是极力推荐的。现在的熏鱼、松茸清汤、龙眼酒酿还是不错的。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口味。
/国际酒店/
这是鲍先生从阳台上看到的。国际饭店不仅以美食闻名,更以“远东第一高楼”的殊荣成为上海的象征。
时至今日,国际饭店仍然是很多游客来上海必去的地方,尤其是蝴蝶蛋糕,想吃多久就得排队。
排队的时候,看看这座建筑的优雅。笔直刚劲的线条,几何对称的门窗,庄重典雅,庄严无比。
国际大酒店的蝴蝶蛋糕有多好吃?它是蝴蝶蛋糕热销榜上的第一名,也是老一辈叔叔阿姨眼中蝴蝶蛋糕的天花板。
@干饭Girllili
排了4个小时的队我还是买了一份。我咬了一口,外面酥脆,里面又软又香。真是太好吃了。
/进贤路/
进贤路在《繁花》中也频繁出现。这里有“夜东京”,是阿包和菱子共同开的小餐馆,也是包先生的“避风港”。
如今的进贤路是当地美食的天堂。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有两家米其林指南“Bib Gourmand”的当地餐厅。
@老小王
除了美食之外,进贤路的游览也非常方便。这是一条充满“混搭风格”的街道。一侧是花园洋房,精致浪漫,另一侧则是巷子和棚户区。
在繁忙的市中心,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上海最正宗的烟花,与商业共存,让人流连忘返。
/和平饭店/
叔叔爷爷让包先生在和平饭店租了一间包间,两人的交往就离不开和平饭店。当时的价格是每天80美元加2根中国金条。现在价格已经变成了几万块钱。
包先生和王女士在这里过年的场景实在是太美了,让镜头前的很多人都落泪了。和平饭店真漂亮。
十里洋市一朝梦,百年风范永传。上海和平饭店不仅是“酒店圈”中风格一流的酒店,更是一座与时俱进的城市博物馆。
它见证了上海、浦东的兴衰,定格了上海、上海的历史瞬间,诠释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时代变迁。和平饭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外滩/
第一集中,包包拿着塞满启动资金的饼干在外滩的海滨平台上狂奔。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的外滩。
没有人不喜欢外滩。我喜欢它这些年的积累,也喜欢它现在的明亮与闪亮,尤其是在夜晚,灯光亮起的时候,富丽堂皇,迷人。
@ShalLwE 金老师
黄浦江孕育了两岸的风景。一侧是外滩,世界各地的建筑鳞次栉比,另一侧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神奇城市的中央大陆。
@伟大的阿姨
有些人只看到了它的光鲜亮丽,但外滩的背后还有上海“海纳百川”的核心体现!它总是迷人的,是时间和历史的积淀。
@SAM
《花儿》中的美食地图
味道超级甜
王家卫在上海花了很长时间拍摄美食。几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王小姐喜欢吃排骨年糕,包先生喜欢吃米饭,叔叔喜欢吃鼎盛糕,葛老师吃豆浆。油条。
美食 男女,一日三餐离不开“花”,上海离不开正宗的美食。
@lucky 是一个拍妻派对
/ 排骨年糕/
《繁花》中王女士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就是排骨年糕。节目一播出,排骨年糕就成为观众最想吃的上海美食之一。
《花儿》里,王老师说,外面的饭菜再好吃,也永远是排骨、年糕无法比拟的。排骨像包先生一样,外软内硬。年糕像王女士的,糯糯的,冷了却又硬。
排骨和年糕放在一起是最完美的搭配。隔着热气腾腾的窗户,冬日深夜的午后吃一顿,是多么的贴切和治愈。
排骨年糕是用大块猪骨或排骨,腌制调味,裹上面粉,入锅油炸而成。其皮厚,金黄,外脆内嫩。
年糕软糯,是用炸排骨的油煮的。咬一口,不仅糯糯,还有肉香,一点也不油腻。
推荐店铺
��
稀有的
王女士最喜欢的是贤德来的排骨年糕。先得来也是无数上海人的童年记忆。最早开在光明中学旁边的巷子里,后来搬到了云南路。
炸好的排骨色泽金黄,香味十足。它们充满了肉。它们非常坚固而且非常柔软。外面一层面团可以保证所有的汁液都不会流失。
推荐店铺
��
王家沙
地址:商业街11-12号。以江、浙、沪地区最甜。这就像上海人的性格,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 饭团/
无论是剧中还是现实中,王小姐和唐嫣都非常喜欢饭团。这种正宗的上海小吃深受大家喜爱。
想吃就吃最正宗的,就油条和白糖,没有其他佐料,用血糯米,加肉松、腊肉等,不正宗。
吃的时候要用手捏两下,像寿司一样压一下。我总觉得这样更好吃。咬一口,米粒紧实,被油条紧紧包裹着。
/ 炒牛肉河 /
包先生最喜欢至真园的炒牛河。上海人对一切事物都是包容的。就连潮牛河的一部分也极其正宗,烟火气十足。
大块的肉和丰富的配菜毫不含糊地呈现出来。用筷子夹起来,味道又咸又香,让人瞬间忍不住流口水。
比起奢华的餐食和米其林星级美食,我更喜欢这种带着小摊炊烟的美食。锅香味扑面而来,吃完后不禁回味。
/包饭/
包先生最喜欢的是包饭。上海人对吃还真是讲究。包饭这样常见的美食,在制作上也需要讲究。阿拉的包饭只有榨菜和咸菜。鲍先生的包饭由六小盘红烧肉和精致的咸菜组成。 。
配菜一换,按令子的说法,就是:“米桃调了,农黑砍了?”
包饭不是粥!而是用热水泡冷米,加入咸鸭蛋、玫瑰腐乳、萝卜干、芥末,淋上香油。这是一个完美的组合,什么都不能缺少。
如果你早起吃一碗酸饭,一块腐乳,或者一盘咸鲅鱼,你的眉毛就会掉下来,那真是太可爱了。
吃一碗包饭,就算真的有十条澳洲龙,也无法取代父母亲煮的包饭。
/ 鼎盛蛋糕/
剧中大叔最喜欢的鼎盛糕就来自剧中的杏花楼。
走在巷子里,时不时会看到卖糕点的小店。我忍不住想吃一口鼎盛糕。咬一口,软软糯糯的,就融化在心里了。
鼎盛糕的外层是用精制香米和糯米粉制成的,细腻均匀。里面有豆沙馅,掺有少量的糖和桂花。味道甜而不腻,软而温。
一口就能尝到江南风味。除了鼎盛糕外,还有青团糕、条头糕,都很好吃。
/ 四川沙凤爪/
原来,川沙除了妲己和丽娜贝儿之外,还有《繁花似锦》剧中令凌红如此喜爱的凤爪。
剧中提到的这家店是大桥熟食店,在川沙开了三十多年。许多当地人都是吃鸡爪长大的。
鸡爪分为不辣和辣两种。红烧鸡脚很糯,很好吃。据说上海只吃坏鸡爪,只有夏天才有。
/四大金刚/
上海的早餐离不开四大金刚。老上海四大金刚指的是上海经典的早餐组合:大饼、油条、米饭、豆浆。
还有一种民间版本:大饼、油条、虎爪、包子。
@lucky 是一个拍妻派对
总之,大饼和油条缺一不可。上海人吃油条必须用筷子串起来。金黄酥脆的油条,咬下去就是天下第一美味。
感觉无论生活节奏有多快,当你咬一口大饼油条的时候,当你的牙齿接触到那酥脆坚实的外壳时,你才真正感受到了活着的感觉。
/ 珍珠奶茶/
《繁花》中饰演葛先生的演员是《大叔》中的著名演员。每次看到青叔叔,我脑子里只想的就是:“珍珠奶茶真好吃。”
一杯5块钱的奶茶是很多上海人的童年记忆。来到上海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必须要喝一杯以光明奶为底料的珍珠奶茶。
虽然味道不同,但捧着一杯走在外滩、武康路、冬日暖阳下的梧桐树下,依然是回忆。
被误解的城市步行街
“花”下的上海真值得游览
Citywalk逐渐被误解。事实上,CityWalk一开始只是一种了解城市的方式。在繁忙的上海,步行是最好的出行方式,放慢脚步,了解上海的繁华与喧嚣。
走进巷子,看到晾着的衣服,走在梧桐树下,充满了法式风情。这就是上海,这里有生活,有梦想。
@一二三四
/ 北外滩、城市天街/
推荐路线:沙美大厦-北京东路-圆明园路步行街-上海邮政博物馆-乍浦路大桥-外白渡桥-世界接待厅-北外滩滨江绿地。
从外滩一路到北外滩,北外滩真的很适合散步和夜跑。人很少,很安静。隔江还可以看到浦东三件套。
亲身测试:除夕夜,没有人!以上推荐路线上,除夕期间,只有少数地方人多,而其他地方人很少!
首先我们来看看沙美楼。这是一座百年老建筑,拥有全城最漂亮的阳台。在阳台上拍照可以和东方明珠塔同框,充满现代风格。
沿着北京东路、圆明园路步行街、上海邮政博物馆行走,我从多个角度看到了东方明珠塔。西洋风格的建筑仿佛是上世纪的产物,与东方明珠塔对比充满了科技感。
@青灓的旅行笔记本
邮政博物馆的方门敞开着。举起相机按下去,就能定格上海的新旧。您可以随意调整颜色。真的感觉回到了记忆中的上海。
@青灓的旅行笔记本
走上外白渡桥,就是《情深深雨蒙蒙》中依萍跳下的地方。走在上面,感觉就像站在未来的时间线上,遇见了过去的上海,梦回了十英里的外国市场。
北外滩滨江绿地一定不能错过。这里人烟稀少,安静,但你可以同时看到百年建筑、未来感的三件套、浦江的夕阳。
@Rionida
全程3-4小时,有非常气派的Little Arena,还有景色优美的People’s Cafe。即使什么都不做,只是躺在栏杆上看河水,仍然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Rionida
/ 梧桐风情,城市大道/
推荐路线:徐家汇公园-武康路-婺源路-上海工艺博物馆-费阳路-圣母教堂
上海不只是高楼大厦,不只是东方明珠塔。与那些高科技建筑相比,我更喜欢梧桐树下的风景。
烟雾缭绕的文艺气息、复古的街道、慵懒随性的生活态度,是上海的另一面。
从徐家汇公园一路走来,看到一排排花园洋房。失去了悠闲、小资气息的武康楼,依然美得惊人。
武康路中间,有一栋红瓦顶的建筑。这间平房最有趣的设计就是梦幻般的小阳台。
不知道哪个朋友曾经点燃过它,说那是罗密欧想爬上去的阳台。从此,大家都称它为罗密欧的阳台。
带着这样的故事,无数人驻足于此,不仅仅是为了美丽的风景,更是为了故事。
这里还有巴金故居。在这座古老的花园洋房里,巴金半生的悲欢离合交织在一起。也是亿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
如果说武康路不好,那么婺源路就比较小众了,闹中取静,有一种特别的生活气息。步行十分钟即可到达。
@弗兰基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历史建筑,张乐平故居,中国福利院,甚至街角的网红咖啡店都特别好吃。
@弗兰基
汾阳路最神奇的就是它的“音乐城堡”。这座童话般的德式城堡,棕黄色的古建筑,很有秋天的感觉!
@弗兰基
城堡直接与花园和街区相连。周围有小花园和绿地,环境非常好。沿着花园小径漫步,体验这座独特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园城堡。
@弗兰基
/ 胡同城市步道 /
入住地点:风雨里、复兴坊、怀海坊、布高里
步高里位于陕西南路与建国西路交汇处。建于1930年,具有最具上海风格的石库门建筑,融合了西方排屋的风格。
走进其中,屋顶的红瓦如鳞片,老虎窗上爬满了藤蔓。它保留了传统房屋的外观。看着它,就像回到了过去。
淮海中路927弄淮海坊,建于1924年,原名“霞飞坊”。这是一条名人聚集的巷子。
在淮海坊,清水红砖墙形成的建筑群颇为壮观,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民国时期,竺可桢、徐悲鸿、巴金、胡蝶、徐广平、萧军等曾居住于此,为淮海坊的建筑风格注入了深厚的文化魅力。
上海小贴士
/武康路/
老迈咖啡馆
武康路439号
武康路老字号咖啡店,复古木色调装修
/山阴路/
万寿寨
山阴路123号
当地人气苍蝇餐厅,正宗小笼包
光头生健(山阴路店)
山阴路139-141号
山阴路老字号店,招煎饺
/思南路/
阿娘面馆
思南路36号
这是一家有12年历史的餐厅。蟹粉和黄鱼粉味道都不错。
/愚园路/
富春小龙
愚园路650号
经典老上海风味,与《流金岁月》一脉相承
王记葱油饼
愚园路666号
外脆里嫩,性价比很高,一定要趁热吃
裕兴记面馆(中山公园店)
愚园路1393号
老上海的气息隐藏在西洋小楼之中。
/衡山路/
上海第二食品店(衡山路店)
衡山路301号
上海老字号食品店,充满时代感
一阵春风(吴兴路店)
五星路26号
上海本土口味,面界网红鼻祖
小尾巴
《花儿》是王家卫眼中的上海
这就是很多老克勒记忆中的上海
一座城,一场酒宴,半生
而你眼中的上海又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