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先锋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先进工作者
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就业创业学院副院长王军被评为2019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先进工作者;指导学生荣获全国银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主持的《内蒙古高职创新创业案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课题获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他主编的社论《大学生创业案例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他制定并制定了2020年秋季运行的《创新创业基础》,共选拔4个学院3500名学生。
西林果乐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锡林果勒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位于素有“草原明珠”之称的锡林浩特。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蒙汉双语教学、医疗保健、机械动力、煤化工、草原生态、畜牧兽医、民族艺术与体育等多专业发展、经济紧密结合的学院以立德树人的宗旨,服务能力强的服务能力。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5年,锡职业人顺应这一趋势,同步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六年来,锡职业教育逐步形成“百半”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百”,即100%的学生能够接受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学院致力于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大纲,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融合,满足学校和专业师资的需求。 2018年版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了“必修课+选修课+实践实训+专项辅导”创业就业课程体系,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让每一位学生都接受创新创业基础教育精髓” “一半”,即50%的学生可以参与相对更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业大赛、分类讲座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系统、更先进的创业教育。 “三”,即3%的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精英,参加创新创业选修课、创业训练营,接受校内外创业导师“一对一”辅导培训。进入创业基地孵化后。
为发展双创教育,学院特聘请52名校外专家、成功企业家、企业家担任兼职创新创业导师。每年创新创业经费支持不少于200万元。
近年来,通过教学改革,创新创业理念渗透到各专业学习中,引导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创业训练营早期挖掘出了优秀、积极的人才,在孵化基地,孵化基地的经验让学生快速成长,与社会更加和谐,为毕业就业做好全面的准备。”学生团队荣获中国“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奖项15项。
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内蒙古自治区优质高校、自治区“草原蔡”工程“高技能人才基地”。 2014年荣获“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院校”,2016、2017年荣获“2016、2017年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8年入选“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院校”。 50亚太职业学院影响力》; 2018年,西林果乐斯职业学院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院)学校”。 2019年荣获“2019年度创新创业典型大学50强”。
开放创新创业与人生发展工作室,为双创教育提供梦想空间
2015年,在学院的支持下,王军以教学团队为基础成立了“创新创业与生活发展工作室”项目。五年来,已有1200名学生来到工作室,为创新创业团队或创业团队提出想法268条,职业规划、生活设计咨询300余次。项目采用工作室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众多的咨询案例赋予了团队成员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就业创业教师提供了最佳的实践“练兵场”。教师在咨询的同时,积极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探索广大学生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为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教育获得更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在8年的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王军老师将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内蒙古自治区职业规划大赛紧密结合起来。计划和组织。
从主体来看,除了工作室的老师团队外,咨询过工作室的学生也自发成立了“就业创业协会”社区。保证工作。
从成果上看,创业课程中的落地项目直接进入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孵化。每年进入创业孵化基地的学生超过150人,每年形成项目20多个,平均半年以上,存活两年以上的企业6家。得益于以上成绩,创业孵化基地于2018年被自治区科技厅授予“梦想草原创意空间”。
根据上述工作室的工作经验,王军主编了高职教育“十三五”创新示范教材——《大学生创业案例》。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是:创新创业的启示、创新能力与创新方法、企业家与创业精神、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创业项目、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创新创业、营销与营销、创业风险控制、创业资源、创业与就业、创业计划。
主编《大学生创业案例教程》
书中每一章都有丰富的案例,案例均来自高职学生的真实创业经历。王军老师对这些案例进行了一一点评。除案例外,每章还设有知识介绍、思考、拓展实践,旨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王军说,“目前我区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尚未形成专门的典型案例,假以时日,将形成可用于推广的典型案例,为我区就业创业教育做出贡献。” ”。
开展调查研究构建适合蒙古族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创新创业引导体系
王军热爱教育事业,擅长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指导和教育教学研究。他以该地区的蒙古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民族地区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开展“构建内蒙古高职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内蒙古高职创新创业案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等相关研究课题。促销效果更加明显。他引导我校6名毕业生成为全国就业创业典型,发挥本专业优势带领牧民养牛致富。其中,毕业生刘志强回乡创业。
2018年4月至5月,“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组”参与王军对锡林贵勒职业学院蒙古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实质内容 调研组根据问卷调查走访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团委等职能部门。
最终调查显示,蒙古族大学生普遍对创新创业感兴趣,认识也较清晰,但创业操作较少,创业实践薄弱,特别是对于创新创业项目。
图1 蒙古国学生创业调查对象分类
调查显示,蒙古族大学生在创业活动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1、蒙古族大学生获取信息有限,导致创意数量少; 2.蒙古族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缺乏合适的创业项目。
图2 蒙古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内容分布
针对以上问题,王军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一是构建适合蒙古族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创新创业引导体系,同时利用适合蒙古族高校的创业项目建设学生;二是建立蒙古族师资指导团队,建立大学生创业硬件设施建设,培养和发展具有当地产业特色的蒙古族大学生。
因校因地制宜,激发双创学生潜能,用民族地区扶贫帮扶民族地区
王军多次组织“青春红色梦想筑梦之旅”双创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特别适合脱贫攻坚,因为它是研究技术、注重应用,所以我们要做‘祖国的土地’”王军坚定地说。
在王军看来,高职学生存在理论基础差的问题,但同时又具有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他们针对性地开展了讲座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一年级新生举办“创新创业启蒙”讲座和“第一课”巡回讲座。讲座紧紧抓住“九五”、“零”后大学生“想做但不知道做什么”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寻找有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为了自己的利益;针对青年学生“无所事事”的现状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毕业后如何发展”的情况,教师团队从“无所事事”的根源入手, “不想做的事情”。 、沙龙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与此同时,西林果乐斯职业学院于2018年开始“青年红色筑梦行”活动,组织师生前往活跃在乡村田园的红色文化队发源地区间,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发源地。尼特右旗进行定点辅助。塞尼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由于地处内陆内陆,高原地处高原,各种形态的地表水严重缺乏,深层水开发困难。牧民贫困大部分是由于牲畜干旱造成畜牧业产量减少以及因病致贫的农牧民造成的。
针对一些扭蛋造成的致贫原因和可能帮扶的问题,锡林果乐职业学院师生在学校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中筛选出合适的项目,最终确定了“互联网+畜牧兽医服务”(远程兽医软件系统”(远程兽医软件系统)、由“玛丽娜·乌兰牧其E”组成的“青春红色梦想筑梦之旅”团队商贸”和“玛伊那公益”,扬起了“精准扶贫”的风帆。
“当地村的扶贫工作干部,是了解当地脱贫情况、贫困户具体成因等信息的人。王军,对症下药的‘预习课’。” “青春筑梦之旅”团队提前联系当地扶贫办、农牧局,获取当地真实扶贫需求,然后通过院校智力资源一一解决痛点和难点。
张建军家境贫困,无法科学饲养,养羊只容易生病。团队师生进行现场培训,指导他科学饲养技能,教他利用“远程兽医”解决困扰家人多年的问题。
“远程兽医”微信公众号和手机软件是由职业学院西林果乐职业学院10名副教授10名副教授的专业技术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打造。农牧民可以通过手机上传疾病信息,并请兽医专家远程指导。锡林—来伦牧区地广人稀,存在“牲畜难看病难、兽医难”的问题。
Ategen Bartel的家人于2018年因正在读高中的小女儿患上重病。昂贵的治疗费用让这个贫困的单亲家庭生活困难。 “红色青年筑梦之旅”团队积极了解阿特根·巴特尔一家的生活状况,收集资料、拍摄图片,并通过“码头公益”平台号召大家捐款。
目前,“红色旅”团队扶贫活动已调查127户,签订扶贫协议49份。远程诊疗服务覆盖锡林古盟贫困地区2000余名农牧民,每天处理10至20个电话、微信问诊,以及3至5个远程视频服务;他们为32户制定了电商营销方案,实现增收40余万元;精通电子商务的创业团队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当地农牧民建电商店,培训农牧民37人,增加农民收入20万元以上。
最后,王军强调:双创教育需要适应地域和文化特点。他能够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出发,从整体上解决民族地区的双创教育问题。 2020年,“打造梦想草原:锡林古勒职业学院扶贫案例”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科技扶贫新模式,梦想草原”——科教扶贫典型案例锡林贵乐职业学院科技扶贫“攻坚故事”征文。
参考
1.王军主编.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0。
2.王军.高职院校帮助蒙古族大学生获得创业机会的探索——以锡林古勒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417(03):37-42。
3、论文写在草原“锡林古勒职业学院创新实验室+农牧区”扶贫模式_中国网
4、内蒙古自治区“闪亮的日子——青春的故事”事迹
5.西林果乐职业学院:双创教育引领优质教育新模式-中国网
6. 太棒了!正蓝旗-90后回乡创业青年登上国家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