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移动新闻资讯市场规模达161.6亿元,信息流广告与垂直服务成变现重点
随着移动新闻信息流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大,移动新闻信息行业的竞争焦点也从流量转向内容,赢得用户关注成为核心要务。移动新闻信息产业的内容来源和用户体量壁垒逐渐显现,产业格局初步建立。
本报告将从移动新闻资讯行业的发展环境、市场结构、产业链和价值链、商业模式以及典型平台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为市场各方清晰了解移动新闻资讯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移动新闻信息产业。
核心内容:
1、2016年,移动新闻信息市场规模达161.6亿元,增速超过150%,其中头腰平台收入占比超过90%。信息流广告和垂直服务发展将成为行业变现的重点。
2、行业发展重点从流量转向内容和技术,获取用户关注成为核心。由于优质内容的供需失衡,行业版权意识逐渐建立,内容方的议价能力将会增强。
3、行业未来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吸引新用户的成本和内容成本的上升将增加腰部平台的压力。内容来源和用户量的障碍将减少新进入者的数量,市场将进入诸侯割据的阶段。
一、新闻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共同推动互联网新闻产业快速增长
资质审核更加严格,政策法规更加具体,推动行业发展更加规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网络新闻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近年来,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互联网新闻相关政策逐渐收紧:一方面,主管部门在相关资质的发放和审核上也变得更加严格。截至2016年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单位仅有294家;一方面,对于直播等因互联网发展而衍生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以及社交传播等边界相对模糊的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规定更加具体和明确。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未来互联网新闻行业的发展将更加规范。
2、移动新闻信息产业现状分析
移动新闻信息每月覆盖6.2亿人次,是一个高增长但渗透率低的市场。
艾瑞咨询互联网用户行为监测系统iUserTracker和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监测系统mUserTracker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6月,PC端新闻信息服务月覆盖量达48亿,PC网民渗透率同比增长1.8% -年增至90.1%;手机新闻信息服务月独立设备数达到6.2亿,同比增长34.8%,手机网民渗透率同比增长10.5个百分点至55.5%。移动互联网大大降低了获取信息服务的门槛和成本,也使得人们的信息消费行为更加频繁和多样化。尽管移动网络新闻行业渗透率仍较低,但整体市场增长迅速,发展潜力巨大。
移动综合信息平台可分为三类:传统转型、门户转型和新兴新兴
目前的综合新闻信息平台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传统新闻机构转型、门户网站转型、新兴产业转型。 1)其中,具有互联网新闻采编资质的传统新闻机构自建的新闻平台,媒体公信力较强,具有新闻内容生产者和综合信息发布渠道的双重身份。多报道社会公共事务如“两会”也有优势。 2)由主流门户转型而来的新闻平台继承了PC端多年来积累的品牌优势。结合大量自媒体内容,通过“编辑+算法”的分发方式,为用户提供广泛的垂直信息。 ,满足用户的长尾信息需求。 3)此外,新兴新闻平台主要诞生于移动端,天然适应小屏浏览、碎片化阅读等移动玩法。主要通过兴趣推荐来精准匹配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内容,提高用户的信息获取效率。
移动新闻资讯行业进入下半场,精细化运营是主旋律。
1)随着移动流量的增长,门户网站纷纷推出移动客户端。与此同时,一些聚合信息平台也开始出现在移动端。 2)移动新闻主体不断增多,市场力量不断显现。为了寻求差异化优势,各平台正在探索直播、短视频、语音等多种内容输出形式,同时结合个性化推荐来提高运营效率;现阶段,传统新闻机构也开始移动布局。 3)在技术支撑下,移动新闻资讯行业受到资本关注,竞争程度日益加剧。各大平台都开始通过打造自媒体生态和富媒体内容布局来提高产品壁垒。 4)随着行业持续升温,精细化运营将成为移动新闻资讯行业下半年的主旋律。一方面,平台的内容价值将会显现,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将成为平台新鲜活力的源泉。
发展重点从流量转向内容和技术,争取用户关注成为核心
移动红利时期,大量参与者涌入移动信息赛道。除了内容相关行业外,一些跨界玩家也出现了。渠道的去中心化促进了流量的重新分配,降低了中央媒体的内容议价能力。现阶段,移动新闻信息平台的战略重点是建立流量基础、形成自有品牌。
渠道整合基本完成后,各家公司的主要目标已经从获得用户规模转变为获得用户关注。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加:从纯新闻到综合资讯,从文字到短视频、音频等内容形式。方向扩大,内容延伸整体扩大,内容龙头方(包括媒体、自媒体)的议价能力增强。现阶段,移动新闻信息平台的战略重点是打造内容生态、建立行业壁垒。
内容格局建立后,自媒体生态和自制特色内容将为平台形成内容壁垒。行业已进入成熟阶段,寡头垄断格局已基本确定。通过技术加速产业发展,深化平台壁垒将成为所有企业的共同目标。现阶段移动新闻信息平台的战略重点是加大技术探索、赋能内容分发和商业化。
2016年,移动新闻信息市场规模达161.6亿元,增速超过150%。
2016年,移动新闻信息公司收入达161.6亿元,约占互联网新闻信息市场的75%,较去年增长34个百分点。 2016年,移动新闻信息收入同比增长152.1%,增幅显着。随着人口红利耗尽,未来增长将逐渐放缓。到2019年,移动新闻信息收入增速将下降至34.9%。市场规模达到450.7亿元,占互联网新闻信息市场的80%以上。总体来看,各新闻平台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布局,为商业化提供了更多机会。未来,移动新闻资讯行业的收入来源将从传统的硬广告转向软文章投放和信息流广告。随着本土营销形式不断拓展,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头腰平台占营收90%以上,市场将进入诸侯碎片化阶段。
从用户规模来看,头部和腰部平台占据了移动新闻信息市场的主要份额,用户规模占比均超过50%,集中度相似。但尾部应用聚集的用户相对较少,未来用户还会更多。进一步聚焦第一、第二梯队。从收入规模来看,市场呈现倒三角结构。超过60%的收入集中在头部平台,近30%的收入集中在腰部平台。整体收入水平随着平台数量集中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内容竞争更加激烈,未来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一方面,吸引新客户的成本逐渐上升,版权市场日趋成熟,这将给腰部平台带来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内容来源和用户量不断增加。面对壁垒,移动综合新闻信息平台的新进入者将逐渐减少,市场将进入诸侯割据的阶段。
3、移动新闻信息产业链及价值链分析
中国移动新闻信息产业链概况
广告仍然是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内容提供商的收入也多种多样。
自媒体:从野蛮生长到产业化,品牌形象逐步树立
随着移动互联网“去中心化”特征的逐渐显现,自媒体作为领域广泛、类型丰富的新兴内容源,受到了资本的高度关注。 2010年以来,内容创业领域的投资热情明显升温。 2014年至2015年,投融资事件增速达144.2%。 2015年至2016年,虽然其投资强度基本持平,但投融资事件增速有所下降,内容创业市场呈现出平静信号。未来,随着资本的介入,自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同时商业化的压力也会加大。
总体来看,自媒体覆盖的内容类型日趋丰富,自媒体内容的传播渠道也在不断拓展,整个产业链日趋成熟。未来,自媒体内容制作将更加专业,品牌形象也将逐步树立。
传统新闻机构:兼顾新闻制作与传播,多渠道输出原创内容
在移动新闻信息产业链中,作为拥有新闻采编资质和多年积累的内容生产优势的传统新闻机构,不仅可以通过自有渠道发布新闻,而且也是新闻内容的主要生产者。随着移动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新闻机构除了在自有网站和客户端上分发由专业编辑制作的原创新闻内容外,还会通过版权合作、账号注册等方式将新闻内容投放到其他移动新闻信息平台。对于具有新闻内容提供商和渠道提供商双重身份的机构来说,利用其他渠道在移动终端上广泛传播内容是其重要的移动布局之一,也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品牌溢价。
新闻资讯平台:布局品牌媒体内容和优质自媒体打造差异化
优质内容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实现流量的采集、分发和变现,已成为移动新闻资讯平台竞争的核心。一方面,品牌媒体内容成为各平台关注的焦点,平台往往通过建立版权合作或邀请账号入驻等方式导入其内容。另一方面,优质自媒体也成为各平台的资源。各个平台竞相争夺。平台通过推出补贴机制、扶持策略、创业服务等吸引自媒体入驻。
各类移动新闻资讯平台可以帮助品牌媒体内容的广泛传播,而对于自媒体来说,1)首先,平台可以提供巨大流量的分发渠道和科学智能的分发方式,提高自媒体的分发效率内容; 2)其次,平台将通过广告分成收入,以现金补贴的形式为自媒体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通过原创保护、数据引导等方式支持其健康发展; 3)平台还将为内容创业者提供行业沙龙、融资对接、办公场地等创业服务。 ,激发自媒体创业创新活力。未来,差异化内容将有助于重新树立各移动新闻信息平台的品牌形象,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新闻信息平台:短视频、直播快速崛起,富媒体信息成焦点
受用户阅读习惯等因素影响,目前的信息载体仍以图片和文字为主。但在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带宽升级、上网资费下降等大趋势下,在经历了直播平台的资本热潮和短视频自媒体的集中爆发后,简洁生动的短视频和互动直播内容变得越来越流行。整体获取率提升:一方面,视频内容的制作门槛降低,视频内容大规模爆发;另一方面,分发渠道的普及和机器推荐机制的出现提高了视频内容的分发效率。总体而言,短视频信息点密集,筛选和分发要求较高。直播作为图文信息的补充,更适合与重大时效新闻事件相结合。目前,各移动新闻资讯平台都广泛布局除图文信息之外的富媒体内容形式。
新闻资讯平台:信息流广告和垂直服务发展是变现重点
由于产品定位和功能设计的差异,与社交平台相比,移动新闻信息平台上内容提供商与用户、用户之间的关系链的建立和结算难度更大。打赏、付费阅读等用户付费品类的商业模式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同样,与社交平台相比,移动新闻信息平台的用户亲密度较低,用户对内容流中意想不到的内容建立了心理界限,因此对信息流广告的容忍度更高。
此外,由于垂直领域的内容生产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结合,通过提高围绕新闻资讯产业链形成的数据利用率,汽车频道下的试驾在线申请以及体育频道网上预约已开通。活动场地、娱乐频道下的热门作品拍卖等内容与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可以进一步发展C端收入。
4、移动新闻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媒体平台“持证上岗”,自媒体内容监管加强,信息环境改善。
对于媒体平台来说,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和视听节目服务“双资质”的推动下,媒体新闻服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新闻报道等)社会突发事件(报道、评论)之间的界限将更加清晰,这将指导其内容策略的制定。对于自媒体来说,内容生产的动机与用户在社交网站上分享更新的动机不同。一些自媒体出于博眼球、牟利等动机,制造大量低俗内容、虚假新闻等信息噪音。未来,媒体平台将加强对“双资质”许可范围内自媒体内容的审核和监管,并建立相关机制。在宏观调控和平台自主下,自媒体的内容生产也将更加规范。信息环境总体改善。
自媒体的上升路径已经收窄。三年内,90%以上的头部自媒体机构将属于机构类。
目前,自媒体的主流成长路径已基本形成:1)通过在各大平台积累人气,逐渐成为品牌号; 2)与专业机构签约甚至自建工作室,实现专业化、制度化运营; 3)获得资本加持后,您可以通过自建网站/APP捕获流量,尝试多种玩法,进一步拓展您的变现空间。但随着移动新闻资讯行业“2月8日效应”日益显现,各大平台自媒体生态也在逐步完善,较早进入市场的头部玩家将占据大部分流量和资源。目前,顶级自媒体(TOP100)中机构账号占比约为70%。艾瑞认为,三年后,这一比例将超过90%,而顶级流量将被专业经纪公司或自媒体工作室收割,未来自媒体的上升路径将进一步收窄。
机构媒体结构分化,与自媒体阶段性趋同
目前,移动新闻信息平台的内容来源主要可分为机构媒体(包括新闻机构和网络媒体)内容和自媒体内容。对于机构媒体来说,通过其他平台广泛传播原创内容有利于提高机构媒体自身的品牌溢价,但会对自有平台的流量获取产生影响。现阶段,机构媒体仍在寻求品牌与流量的平衡,但随着行业“28号效应”的出现,1)头部网络媒体实力增强,逐渐建立内容壁垒; 2)头部新闻机构受传播需求驱动,会加强其他平台账号形象打造; 3)长尾机构媒体自有平台流量萎缩,对其他发行渠道依赖度加大。另一方面,自媒体的专业化、制度化、垂直化发展,有利于品牌形象塑造、商业化探索。未来,结构分化明显的机构媒体和不同发展阶段的自媒体在媒体形态上将日益趋同。
优质内容供需失衡,版权意识逐步树立,内容方议价能力提高。
随着移动新闻信息平台内容筛选机制日趋严格、内容分发平台类型增多,行业对优质内容资源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在内容供给方面,1)对于新闻内容提供商来说,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资质的难度加大。但由于通过任何渠道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都必须取得相关资质,目前已经具备相关资质的玩家将成为各平台竞争的焦点,竞争范围辐射到直播、直播等多个领域。社交网络; 2)对于主要生产信息内容的网络媒体和头部自媒体来说,网络媒体内容、技术和流量的门槛已经出现,自媒体的上升路径已经关闭。范围狭窄,限制了高质量信息的产生。
一方面,优质内容总产出量有限,内容供需不平衡。另一方面,在宏观调控和市场驱动下,行业版权意识正在逐步建立。未来,移动新闻资讯平台对优质新闻资讯内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内容方的议价能力将增强。
平台技术能力多方向输出,服务内容精细化生产和高效分发。
目前,移动新闻资讯行业还存在“信息茧化”、泛化内容质量低等各种问题。为了提高运营效率,移动新闻资讯平台将不断迭代推荐算法,探索内容形式与VR、AR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优化用户的新闻信息获取体验。
此外,为了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平台还将向上下游涉及的多个环节输出技术能力:1)向内容生产者开放热点预测、素材匹配等技术服务,帮助实现精细化内容生产; 2)向短视频、音频等硬件厂商及其他内容平台提供算法分发能力,实现信息内容的多屏分发和多形式内容的兴趣分发。上游精细化的内容生产、下游高效的内容分发,可以放大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促进移动新闻资讯平台的快速发展。
同类平台的内容壁垒尚未出现,巨头将分家。媒体价值是关键。
移动新闻资讯产业正逐步从粗放式增长回归理性,从抢占流量阶段转向培育内容阶段。未来,新闻信息产业的内容竞争和储备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但由于多平台自媒体注册账号以及主流媒体内容的多渠道分发,目前同类移动新闻信息平台之间的内容差异主要来自于平台自有栏目,并不十分显着。除了内容壁垒之外,移动新闻信息平台的算法机制和流量基础也是其差异化优势的主要来源。算法技术的迭代和开放、95后用户的拓展和服务等,是平台未来发展的重点。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和内容生态的逐步形成,在流量成本不断上升、内容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移动新闻资讯行业的进入壁垒凸显,新进入者较少,移动新闻资讯行业的壁垒逐渐显现。信息产业进入下半年,以精细化经营为主。 。未来渠道方将以巨头瓜分流量的方式形成基本格局。流量和变现优势较弱的媒体将转型为依托渠道流量的自媒体。媒体价值将成为平台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