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从鲁冠球到浙江万向集团的创业历程
见证历史的老照片是连接昨天和今天的桥梁,是过去和现在的良好载体。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浙商》杂志、世界浙商网、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浙商摄影联合主办的首届“世界浙商摄影大赛”协会,上周收集的照片。大幕拉开,短短一周的时间,我就收到了很多珍贵的老照片。今天,我们精选了一些有趣、翔实、有名的老照片出版,与大家分享浙商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昨天的创业故事,今天的温馨回忆。
△1984年,杭州万向节厂(现浙江万向集团)厂长鲁冠球(右)与党支部书记朱秉山谈工作。
35年前,浙江日报发表《鲁冠球的成功之路》,讲述了鲁冠球带领中国乡镇企业走向世界的故事。它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人民敢为人先、勇敢引领潮流,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的经典范例。从万向收集到的信息来看,这应该是当时关于鲁冠球的第一次通讯。
△1990年代初,浙江新闻记者拍到宗庆后在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团总经理办公室工作的照片
1993年,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团已经家喻户晓,总经理宗庆后很少接受记者采访。有一天,宗庆后看到浙江日报的《强兵强马迎入关》专栏。他产生了兴趣,邀请浙江日报记者谈论“入关”,并表示要打造另一个娃哈哈、世界一流的娃哈哈。娃哈哈。
△当时,还在杭州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外语教师的马云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并兼任社长。这是他和海博翻译社几位成员的合影。
1994年3月,位于杭州青年路的海博翻译社正式成立。这是由马云和杭州英语俱乐部的宋力行、金晶、柴蔚(以及83岁的老太太曾忠军)等几位年轻人创办的。当时聘请了60多名杭州学识渊博的老教授。 、年轻有实力的大学讲师以及经验丰富的前联合国翻译、从事外交事务的翻译以及回美担任翻译的JD,我们可以提供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的最新翻译、西班牙语、荷兰语、韩语、阿拉伯语等语言。优秀的书面和口语翻译。
当时海博翻译社的翻译人员都是业余爱好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日程安排。他们都是出于对外语的爱好来到海博翻译社,相当于当了一名志愿者。得到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