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张瑞敏创业故事与海尔成功经验分享:从零到全球白电第一品牌的创业历程

发布时间:2024-12-17 00:41:22 点击量:

创业故事不仅讲述创业者的经历,还告诉大家创业中的技巧、经验和想法,让后来者学习、借鉴,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组合或借鉴,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CEO张瑞敏的经典创业故事。仅供参考。我们来看一下。

张瑞敏,山东莱州人,世界著名企业家,创立了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现任海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因其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受到国内外管理界的关注和好评。全球著名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评价张瑞敏是互联网时代CEO的代表。张瑞敏先后当选为第十六届、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海尔是世界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经过30年的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家电品牌。 2011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第一。

张瑞敏的创业历程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值得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人学习和参考。

经典故事一:砸冰箱

1985年,有用户向海尔反映,该厂生产的冰箱存在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对仓库进行突击检查,发现仓库里还有76台有缺陷的冰箱!当时研究解决方案时,干部们提出,应该把它当作工厂员工的福利待遇。正当很多员工犹豫不决时,张瑞敏做出了一个违背“常理”的决定:召开全体员工现场会议,当众砸毁全部76台冰箱!而且这些冰箱是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手砸碎的!

不少老工人听后,当场落泪……要知道,那个时候,别说“破坏”东西了,企业连发工资都非常困难!而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残次品也得凭票购买!这样的“毁”,让所有人都感到“心碎”!当时,连海尔的上级也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这些产品如果发布出去,就没有质量意识了!我们不能用任何绥靖政策来告诉大家,有可能生产出这样有缺陷的冰箱。不然的话,今天是76台,明天是760台、7600台……所以,一定要实行强制,起到震慑作用!所以,张瑞敏选择了不忘初心!

做冰箱起家的品牌_冰箱创业故事_关于冰箱的故事

结果是一声大锤,伴随着巨响,真正唤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在家电行业,海尔人砸掉76台缺陷冰箱的故事就流传开来!至于著名的大锤,则已收藏于国家历史博物馆。张瑞敏对产品质量有着严格的意识。只有严格要求,企业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经典故事二:海尔文化激活“震撼鱼”

1995年7月,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转给海尔集团。红星电器原本是与海尔一样的青岛市重点企业。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当海尔成为中国第一家电品牌时,红星电器亏损过亿,资不抵债。

此时,张瑞敏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如何经营?如何发展?因此,张瑞敏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红星电气失败在哪里?是技术问题吗?资金问题?员工问题?而他认为:“红星的失败不是缺技术、缺资金、员工不好,关键是管理不善、员工凝聚力差、缺乏有效结合现有生产要素的灵魂。而海尔员工海尔文化是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形成的,所以,我们当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把海尔文化导入红星,只要思想一致、认识统一,一切就好办了,无形资产可以盘活有形资产。资产,红色。明星必然会重生。”

海尔在这次文化合并中经受住了成败的考验。调任第二天,杨绵绵就带领企业文化、资产管理等五大中心管理人员进驻红星,践行“文化第一”的管理理念。随后,张瑞敏到红星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如实讲述了自己的管理经历。我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目标是力争2至3年内成为中国洗衣机第一品牌,最终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三个月后,公司扭亏为盈。现在,海尔洗衣机已成为全球第一的洗衣机品牌和制造商。

1998年3月,“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被纳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张瑞敏受邀到哈佛讲授这门课,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台的中国企业家。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遇到瓶颈,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是企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风向标。

经典故事三:在美国建工厂

1999年,张瑞敏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生产家电产品。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很多人认为海尔盲目扩张,并对此感到担忧。许多人甚至明确批评这一点。人们批评的依据是,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劣势在于劳动力成本高、市场饱和。去美国就像是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别人的长处。一本名为《提醒张瑞敏》的杂志对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前景感到担忧。

关于冰箱的故事_做冰箱起家的品牌_冰箱创业故事

不过,海尔决策层却认为在美国设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美国建厂有风险;在美国不建厂就没有风险吗?!”海尔人必须在风险中抓住机遇。

当然,勇于承担风险并不意味着没有措施防范风险。对此,海尔做了充足的预算:在市场方面,海尔的理念是“先有市场,再建工厂”。当时海尔向美国出口冰箱已达50万台,但实际上达到29万台就已经是建厂的盈亏平衡点了。

从成本来看,美国劳动力年薪为2.5万美元,中美工资差距达8至10倍。然而,经过进一步分析,海尔认为事实并非那么简单:首先,中国低工资的优势实际上完全被运费所抵消,未来运费将趋于上涨。其次,在美国建厂还可以就地收集信息、开发技术。三是可以节省中国到美国30天的集装箱运输时间。此外,从接到订单到生产可节省30天,这对于快速响应生产需求至关重要。第四,“美国制造”标签是一个卖点,这对美国零售商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可以与美国企业平等竞争。它的优势是巨大的。

现在在美国,年轻一代都知道海尔是一个很好的家电品牌,但不再知道它是来自中国的品牌。海尔品牌正在成为美国本土品牌。

随着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海尔的国际化努力无疑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领头羊。

经典故事4:砸仓库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但在中国市场,当时还没有蔓延到实体经济,至少在家电市场还没有这种迹象。尽管如此,海尔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正在经历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变,从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从制造业到服务业。

2008年8月28日,是海尔历史上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张瑞敏再次举起“大锤”。这一次,他要砸的不是冰箱,而是仓库。

当张瑞敏和海尔决策层提出取消DC仓库(海尔在各工贸公司设立的物流仓库)时,市场上所有人都疯了。市场工作人员直接表示:这不可能。现在的市场形势如此糟糕,即使有仓库也不一定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更不用说取消仓库了。如果取消仓库,销量肯定会大幅下降。

客户的反应也非常热烈。海尔的一位老大客户向海尔反映:“我们同意你们取消仓库,但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合同的。”因为根据配送合同,客户是在当地的海尔仓库提货的。现在没有仓库,发货不及时给客户带来了麻烦。

张瑞敏和他的决策者顶住了压力,他们的做法是:卖不出去就停。如果他们停下来怎么办?停止并强制公司内部制度。为了不让变更成本影响到客户,海尔改变了供应链流程,每周下订单,下周再订购,按订单生产。虽然不再有仓库,但通过订单模式和流程的改变,海尔将货物放在路上和集装箱中,实现即时供应。

国庆节过后,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明显。市场零售额大幅下降,行业库存大幅增加。不过,海尔的库存处理得当。

张瑞敏是一位具有长远眼光和洞察力的大师。对行业趋势的把握,迫使他顶住压力,砸仓应对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他的果断和勇气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201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为2007亿元人民币。根据全球权威市场研究机构Euromonitor发布的2014年全球大型家电调查数据,海尔大型家电零售额连续第六次位列全球第一,市场份额连续两年超过两位数增长。第一次。 2015年1月27日,“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发布,海尔集团位列家电行业第一。张瑞敏认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成功,不过是与时俱进而已。

中国知名品牌背后的经典创业故事

很多企业想向外界“推销”自己的品牌,但往往要么无从下手,要么被日益昂贵的“拼车营销”、“造车营销”成本却步。我们找到了几个以故事为载体的本土品牌,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1.李宁:看到洋品牌的心理影响

几年前,当李宁出现在媒体上时,总是伴随着这样一句话:很多年前,他是体育世界冠军;很多年前,他是体育界的世界冠军;很多年前,他是体育界的世界冠军。如今,他正驰骋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商场,成为中国品牌的世界冠军(总体思路)。然后,镜头(或文字描述)将带您走进李宁的世界。

20世纪80年代,当体操运动员李宁获得奥运会体操冠军时,他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他发现很多中国运动员都穿着外国品牌的运动服,这让他觉得中国人在世界上还差得很远。顶部。于是,创建中国人自己的运动品牌的梦想开始萌芽。

二十年后,李宁及以此名字命名的运动服饰品牌在中国与耐克、阿迪达斯竞争,赢得了大量的市场和声誉。

李宁实业报国,故事系数:☆☆☆☆

历史深度:☆☆☆

熟悉的细节:☆☆

2、海尔:砸冰箱换来的名声

做冰箱起家的品牌_冰箱创业故事_关于冰箱的故事

海尔白色家电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品牌——这是一句流行的说法。更专业一点,就是指:品牌价值最高、年销售额最大、市场占有率最大等的品牌。 在海尔的成长过程中,90年代中后期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时期。在此期间,海尔的原创故事经常出现在全国各大报纸上。

1984年,原海尔冰箱厂因经营不善,亏损数百万。关键时刻新任厂长张瑞敏上任,拉开了改革创新的序幕。就在一切都变得艰难的时候,一件颇具争议的事情发生了。由于生产工艺问题,数十台有缺陷的冰箱下线。当然,此类产品不能在商场出售,因此有员工建议将其作为公关产品赠送,也有人建议将其作为员工福利发放。这时,张瑞敏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举动:他挥舞着锤子,将所有有缺陷的冰箱砸碎。

砸冰箱的故事,意味着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质量是第一,也意味着对用户“真诚到永远”。

张瑞敏砸了海尔的名声,剧情系数:☆☆☆

历史深度:☆☆☆☆

熟悉的细节:☆

3、巨人集团: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励志效应

一个叫史玉柱的人在20世纪90年代声名鹊起,不仅是因为他出售了一种通过电视广告为国人家喻户晓的补脑营养液,还因为在他鼎盛时期,两栋烂尾楼让这个“巨人”轰然倒塌了。巨人的陨落比它的诞生更引人注目。直到新世纪史玉柱才在众目睽睽之下退休。

2002年前后,很多刚刚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发现,一个叫史玉柱的男人和一款叫“黄金搭档”的保健品迅速红遍了中国。然后他们被告知这是一个被打败但现在又站起来的巨人。然后他们和长辈们一起玩史玉柱的游戏,评论他的言论,评判他的是非,或者欣赏他的传奇。

史玉柱亲手写了一个现代版的挣扎求存、东山再起的故事。故事仍在继续,巨人仍在成长。

积水系数:☆☆☆

历史深度:☆☆☆☆

熟悉的细节:☆☆

4. 天府号酱肘子

说起天府,大多数北京人都知道慈禧和老佛爷都喜欢它,甚至有人还能讲述它的故事——

乾隆三年,山东叶县人刘凤祥带着孙子到北京谋生。他与山西商人合伙在西单牌坊东角开了一家酱肉店,卖酱肘子、酱肉丝、酱肚。但店面较小,无名,所以一直处于衰退之中。有一天,刘凤祥去市场买货,看到旧货摊上挂着一块旧牌匾。上面写着三个楷书“天府号”。文笔雄浑有力。刘凤祥认为这块牌匾代表着上帝的祝福,就买下了它,挂在自家门楣上。多于。

有一次,刘凤祥的后人刘大明在夜间守灶。没想到睡着了,肘子都煮过头了。他心里很着急,只好反复加工整理那锅水煮肘子,才依依不舍地卖掉。恰巧,刑部的一位先生买来后当场品尝,说:“今天的肘子酱得好,脆嫩,入口不油腻,不闷到牙齿,有一种味道香。”过了一会儿,宫里又有一个太监来买了。弯头。太监走后,刘大明担心灾难会降临,但幸运再次从天而降。此后,刘大明精心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在选材、加工上也越来越严格,酱肘子的品质也越来越好。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