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创业环境分析:资本寒冬下的生存策略与盈利模式探讨
1、夹在中间的创业企业
2016年,我们进入资本投资寒潮期,创业进入理性选择期。大量创业者在获得天使投资后进入融资瓶颈期。与此同时,各地涌现大量孵化器,但缺乏创业项目运营服务管理能力,只能提供基础的公司注册管理和场地服务;各类云孵化媒体和FA创业孵化训练营也在创业孵化市场上。快速部署,为创业者提供的各种云服务确实正在解决投资者和孵化器无法解决的软服务提供问题。然而,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想真正创业成功,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创业项目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商业盈利模式;
2、创业团队拥有哪些资源以及需要获取哪些资源?
3、创业团队的优势是什么,创业团队的组织架构的商业盈利模式是什么;
4、创业团队的盈利方向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永续经营的盈利模式;
5、企业家团队构成及管理分工。其中,创业者首先要决定选择什么样的项目来创业。创业者如何选择定制适合自己的商业盈利模式?
2. 实用的商业盈利模式需要什么条件?
项目和商业盈利模式的选择必须立足当今中国的经济、互联网和技术,分析所选的行业价值链和上下游用户的需求,比较国内外同类互联网模式的特点;分析国内政策和市场红利;结合自己的团队资源来设计商业模式。
1、商业模式要选准行业和时机:选择创业项目时,要选好子行业,准确把握行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痛点。彭晓东导师认为,目前在中国,不同的行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例如,汽车行业在整车销售后进入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现阶段,行业的关键价值在于如何服务好车主,为车主提供服务。个性化定制、维修、财务等售后服务;又如,中国的生鲜食品和农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渠道流通、信息不对称、产品品牌、生产质量等都有巨大的机会,这对于创业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投资者来说,有多种入场机会可供选择。对于服装等相对成熟的行业来说,随着行业从生产、渠道到品牌越来越成熟,创业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提供个性化的消费服务,如何对线下门店进行数字化改造,如何优化上游流通行业的。效率等关键点。一般来说,每个行业都有相对复杂的行业知识,创业者需要选择并把握行业的要点。
2、商业盈利模式必须实现价值的创新和创造:核心价值创造是商业盈利模式设计的核心点。例如,如果我们比较美国和中国的体育用品行业,就会发现服务业和产品制造业的比重远远落后于美国。这意味着该行业拥有巨大的商业和创新机会。又如,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大宗物资流通产能过剩,无法依靠原有的流通方式向需求市场销售,为流通效率和物流、配套服务、金融创新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交易撮合、SAAS系统服务、金融服务等平台公司纷纷涌现,解决行业痛点,优化行业效率。因此,彭晓东导师认为,创业者在选择创业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核心价值观的低地。
3、商业盈利模式的独特性和差异化:商业模式的差异化需要从商业模式发布的九大要素设计开始:客户细分(Customersegments),找到你的目标用户;价值定位(Valuepropposition),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使用客户获取渠道(Channelstoreachcustomers)、分销路径和商店;客户关系,您想与目标用户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利润资金流向;核心资源、资本、人才;产生价值的核心活动、营销、软件编程;寻找重要的合作伙伴;定义成本结构。中国现有的任何创业都是基于原有的实体产业,这意味着商业模式必须对原有产业的要素组合进行改进和颠覆。因此,商业盈利模式的独特性和差异化在于商业模式要素的集中创新。 。
4、业务盈利模式与资源匹配程度:不同业务盈利模式的业务增长对资源投入的要求不同。制造经济时代,核心投资是设备、劳动力和生产要素;互联网时代,平台公司需要持续投入系统、数据和流量的增长。相同的商业盈利模式和不同的运营模式,资源投入的方向本质上是不同的。例如,京东和淘宝这两家电商平台公司的业务资源就有本质的不同。京东依靠物流拓展和服务商户,淘宝依靠开放商户和流量服务,京东投资基础设施,淘宝投资数据系统和流量。创业者需要清楚地考虑商业模式成长的关键资源投资是什么,这样才能在融资过程中有效说服投资者。
5、设置进入壁垒:商业盈利模式的设计必须考虑后续竞争的核心壁垒。互联网时代,我们都强调多维度的竞争,这意味着商业模式不能只从一个维度来设计,无论是技术、金融、合作伙伴还是用户服务。 ,创业团队必须打造自己的护城河。当然,创业初期的进入壁垒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们需要在动态竞争的背景下快速迭代和推导。创业团队在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变化下,其商业盈利模式壁垒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创业团队需要构建不同的壁垒,如规模壁垒、资源壁垒、技术壁垒等,形成组合。
6、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如今的创业项目都在考虑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方法颠覆传统产业。事实上,在互联网与产业的竞争中,产业与互联网最终会趋同。传统行业需要学习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团队必须产业化、取长补短。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必须立足于行业的规则和规范,但同时也必须具备互联网的思维和精神。在符合商业逻辑的基础上,必须将产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任何失去这两点的商业盈利模式都是失败的商业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