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党美食 中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强国建设成就显著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迎来了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2012年至2021年底,我国铁路、公路里程增加约110万公里,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铁、高速公路覆盖率超过95%;到2021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5万公里,内河里程达到15万公里。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8万公里;十年来,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新增航线3000多条……经过十年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交通运输中所发生的一切,体现在迅速增加的数量上,写在每一个“桥南北飞,天堑变通途”的奇迹,铭刻在辽阔的土地上。 中国。
翻山路、水桥建设的背后,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从拥有全球最大单体航站楼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合若铁路开通,形成世界第一条沙漠铁路环路;从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机成功下线,到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投入使用……重大装备相继研制,重大装备陆续研制项目的建成,让我国交通更加“科技化”、充满科技含量。不久前,C919大型客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一款可以投入航线运营的单通道干线客机。 C919大型客机等“大国重要武器”彰显了交通运输作为“现代化先锋”的重要作用。
硬件不断完善,服务不断升级。过去一段时间,人们对铁路出行的印象就是买票排长队、上车人挤、路途漫长难以忍受。如今,网上购票、网上选座、手机订票、静音车厢等服务创新让轨道交通变得更加轻松、舒适。日益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经济、便捷的通勤选择; “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车”,助力打通山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即使远在千里之外,您也可以通过先进的物流网络,品尝到新鲜的地域美食……不断优化的运输服务,借助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转化为大幅提升的运输服务。城乡居民出行体验与幸福指数。
交通既宏大又微妙。长期以来,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着重要的“先锋”作用。同时,也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基础。 2019年底,我国最后一个符合建制村条件的四川凉山布拖县阿布洛哈村通上了硬化路。村里几十户人家都能“走出硬化路,坐上公交车”。一系列运行在大山深处的公益慢车,成为充满民生温暖、驶向幸福生活的“市场列车”、“通勤列车”、“财富列车”。发展速度与民生平衡,让移动中国充满活力,让交通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一系列战略规划勾勒出我国未来交通发展的广阔蓝图。锚定目标,久久为功,艰苦奋斗,奋勇前进,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有坚强保障、世界一流的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 “世界第一”必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