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庆祝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二十四节令鼓表演与丰收市集盛况
潮汕李家拳传承中心学生表演的《二十四节鼓》气势磅礴,为汕头迎来丰收节喝彩。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9月23日是秋分,也是中国第六个农民丰收节。当日,汕头市在南澳县后寨镇祥云广场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整个活动以“庆丰收,弘扬和谐美丽”为主题。不仅为农民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还搭建了特色农产品丰收市场,全面展示汕头“三农”发展的丰硕成果。
在这个喜庆的丰收日,不仅有乡村振兴成果图片展,还有群众文艺演出、特色乡村丰收集市、名优新产品展销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丰收庆祝活动。农产品。现场还发布了《2023年汕头市特色农产品采购指南》,并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协议和合作。此外,还为优秀驻镇帮村干部代表、优秀合作单位、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南澳县乡村示范区“微笑山”等举行了颁奖、授牌和授旗仪式。和海洋财富带”。
本届农民丰收节是展示汕头市“百千工程”阶段成果和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丰收节。接下来,汕头将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道路,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农村产业体系,打造“蓝色粮仓”,扩大农村产业附加值和效益。为粮食稳产丰收、农业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高质量发展写下精彩答卷。
共同庆祝丰收,激起喜悦前行的力量
“咚咚咚……”当天,潮汕李家拳传承中心带来的鼓乐表演《二十四节鼓》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气势磅礴,鼓舞人心。乡村振兴成果图片展、特色乡村丰收集市……主办方现场不仅设置了汕头“十万工程”、乡村振兴、“三农”等内容展示,还发布了“特色乡村振兴” 2023年汕头市”现场。 《农产品采购指引》设置了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战略合作签约、优秀驻镇帮镇干部表彰、省级休闲农业授牌等环节。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振兴示范带打卡。在这个金秋时节,汕头农业发展将迎来丰收。
汕头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展示区和调理菜展示区,蚕丝米、海鲜、鱼罐头、狮头鹅卤味、盐焗鸡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脚、腌菜等,吸引了农民和市民。游客参观、交流、试用新产品、购买。展区还设有现代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展示区、数字农业展示区、乡村振兴宣传区等,让广大群众沉浸式体验农业农村的丰收成果。
活动期间,汕头市农业农村局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将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全面开启合作新征程。随后,在大家的瞩目下,汕头市特色农产品产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顺利完成,将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的产销需求,推动“美丽乡村”转型。成果”转变为“美丽经济”。
看好风景,谈好年,庆丰收,这些喜庆景象的背后,离不开一群默默奉献的驻镇帮村干部。他们的脚湿在泥土里,心在乡村里,把汗水洒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他们全心全意追求乡村振兴梦想,为乡村谋发展。
活动还为新选拔的16名驻乡帮镇帮镇优秀干部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两年多来,驻镇镇村干部结合各乡镇实际,找准工作重点,深入研究、出谋划策、办实事谋发展,全面推进汕头乡村振兴。落地有效。如今,每一位干部都成为了帮镇帮村的“全才”和当地干部、团体身边的“老熟人”。
放眼望去,万山青翠,正值东风起航。驻村帮扶干部于汉明感叹:“乡村振兴需要摒弃空谈,练‘真本事’,只要真正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认真解决他们的需求。” ,我们就能取得成功。”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擂鼓催动人们为现代农业写下激动人心的答案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之一。 202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维护“三农”基本面至关重要,不容妥协。必须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据了解,汕头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发挥汕头农业文化深厚、产业特色明显的优势,重点发展精准农业、建设精致乡村、培养勤劳农民,以“乡村振兴”为重点做好工作。 “三农”工作促进农业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裕。我们将走出一条具有汕头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努力成为农业强省建设的典范。
在政策支持方面,汕头先后制定出台了《汕头市产业振兴助推工业强市行动计划(2022-2026年)》《汕头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政策(2022-2026)”。为汕头市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2年,汕头农业经济将继续稳定增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38亿元,同比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57元,同比增长5.9%。
农业产业方面,汕头注重特色和品牌,将传统种养业、绿色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与专业镇、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延伸产业链,集聚资源,推进一体化。发展农村三产业。推动“美丽乡村”迈向“美丽经济”。目前,共建成省级产业园区8个、市级产业园区17个,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3个。大力发展预制蔬菜产业园,规划推进潮菜博物馆建设。通过举办狮头鹅文化节、参加各类展会等方式宣传和宣传狮头鹅产品,促进狮头鹅产业发展,狮头鹅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汕头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广东牌”农业品牌44个。建成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4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粤港澳大湾区16个。 “菜篮子”有2个生产基地;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6家,其中省级33家、国家级5家;培育农民合作社1200个,规模农户2969户,为汕头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
向海图大力高效发展“蓝色经济”
今年“庆丰收促和谐美丽”中国农民丰收节汕头主场活动选择在南澳举办,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汕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当前,广东正在加快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重点培育万亿级现代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打造“亿元工程”新的增长极。汕头依海而立,向海而兴。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具有气候、地理、区位优势。汕头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或个人投资深水网箱养殖业。今年计划建设深水网箱25个,目前已建成投产21个。仅202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就达47万吨,产值约80亿元。
对于拥有4600多平方公里海域的南澳县来说,发展深水网箱养殖需要行动迅速、思路清晰。 2023年南澳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效发展“蓝色经济”,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阵地,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优化拓展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功能区,利用好深水网络网箱试产的成功经验,推动了深水网箱养殖的规模化生产。
事实上,去年以来,南澳县紧紧围绕汕头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坚持“产业不宜带岛”的理念”,着力立足渔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制定发展思路。为加快传统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渔民转产增收,引进南澳县平鱼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并成功试运营,实现“零”突破在深水网箱养殖中。南澳县平鱼深水网箱养殖基地自2022年3月试运营以来,有效缓解了南澳湾养殖压力,将养殖区域拓展至深海,提高了品质的水产品。
“云澳镇现有可用海域2300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一可开发深水网箱养殖。”余岙镇党委书记黄诗涵表示,网箱养殖密度高、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非常好。 “发展深水网箱养殖集群将是南澳县和郁南镇当前乃至未来努力的方向。”
出海逐浪,一场从近海到深海的“淘金”行动正在加速进行。目前,南澳州已建成深水网箱14个,配备养殖工作船3艘、快艇1艘。计划年底前再投资4个深水网箱和桁架式养殖平台。同时,扩大养殖规模和品种,重点推广南澳特色渔业产品和文化,深化培育“海洋牧场”,唱响“海洋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