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案例:石景山实验学校英语教学融入人工智能
北京师范大学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案例信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石景山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刘冬艳第一册
“我现在可以接受您的订单吗?”
01
教学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英语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主张“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正式将传统文化教学纳入英语学科教学任务,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 2024年10月,《北京市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工作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首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起步早、基础好的优势,深化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将人工智能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探索教学创新模式。
图1 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指南
基于以上背景,本次选取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卷第六单元作为主课例。本单元题目属于新课标中“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范畴,“社会服务与人际交往”主题组;本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点餐、结账等日常交流用语,了解中西文化,了解中餐的文化礼仪和差异以及健康饮食的意义,感受餐饮形式的深刻内涵和可移植价值。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为载体,同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打造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注重培养文化意识的英语课堂。
图2 与主课和预备课示例相关的信息
02
教学科研支持
本学期,北京师范大学智慧教研组围绕主题为石景山实验学校英语教师开展了培训讲座、优化教案协同备课、集体听讲和评价小组讨论等教研活动。 《人工智能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逐步指导教师搭建AI智能体,基于听力教材的自动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生成量表报告,对课堂进行精准诊疗,并在同时提炼和总结使用方法和策略AI代理进课堂,更好创新教学方式。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图3 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主题培训
图4 协作备课讨论
图5 线下听评现场
图6 参加教研活动人员合影
03
教学环节
本课例以西餐厅点餐为主要情境,创建餐厅员工AI智能角色,落实英语学习活动理念的课堂引导,设计了一层“课堂导入--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并将其引入课堂,由AI代理提出驾驶问题并通过整理话语和语言进行练习。活动在其他班级进行辅助,最后通过在课堂上真实餐厅场景的打造以及与AI代理对话的展示和评价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点餐、点餐等日常交流用语,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礼仪,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启发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在与人工智能对话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图7 课堂教学环节汇总
【Session 1】介绍情况、创建AI角色并引出驾驶问题
介绍主要课堂情况,利用同易APP和梦脸软件创建AI数字人,AI人物引导学生通过照片或视频展示西餐厅的装修和美食,渗透不同的文化氛围西餐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解决本课的驱动问题“如何在西餐厅点餐?”。
图8 创建AI代理角色
【第二部分】学习理解并构建西餐厅点餐语言框架
通过问题链与学生展开师生对话,梳理服务员和顾客不同角色下的核心句子,重点教学点餐过程,强调角色和话语顺序,搭建西餐厅点餐语言支架,并练习语言分析,为后续应用练习角色练习做好准备。
图9 学习理解和梳理话语支架
【第三级】应用练习、言语对话练习、文化比较
在应用实践环节,给学生核心句子支架,结合文化背景和旧知识来替代词汇,通过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多次练习语言。难度逐步增加,形式逐步完善,并在食物词汇替换过程中渗透中餐、西餐、快餐的文化比较,升华了本节课的主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饮食文化的内涵和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
图10 语言实践渗透文化内涵
【第四场】迁移创新,基于真实领域与AI智能体的对话与交流
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真实的餐厅场景,通过延伸视频渗透西餐厅就餐的行为礼仪,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体验餐厅点餐。学生按照真实菜单分组点餐,AI代理扮演服务员的角色。与学生真实对话,基于具身认知的理论基础和人工身体情境创设功能,引发学生身体与真实环境的互动体验,加深对学生第二次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语言习得。
图11 迁移创新实景交流
图12 学生与AI代理开始对话
图13 课堂教学剪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本课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英语课堂的一次大胆尝试。情境的创设和角色的融合,大大增加了英语课堂的兴趣,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沉浸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学到的句型结合上下文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结尾
亚洲ICFE
加入交流群并联系我们
■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验交流一团
请添加季老师微信号(Jll_0405),备注姓名和职业,邀请入群
■ “高科技”未来教育交流团3
请添加郭老师微信号(guojl0330),备注姓名和职业,邀请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