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村董事长谢建明:从哈根达斯到百年桃源村的复兴之路
谢建明 桃园村董事长
1997年7月,哈根达斯冰淇淋来到中国,第一家店选择的是上海剧院服装厂南京路营业部。 81岁的上海服装厂原总工程师谢兴盛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悲伤。他对在南京夫子庙做生意的孙子谢建明说:这就是中国国粹——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服饰吗?命运?听完后,谢建明重复了爷爷的话,但当时他无法回答爷爷的问题。但从那时起,谢建明的脑海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哈根达斯这个冰淇淋品牌可以风靡全世界。美国人能做到,中国人为什么不能?
2013年,谢建明全资收购国企南京清真桃源村食品厂。桃源村,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清朝同治年间的北京牛街。民国时期,由北京迁至上海,后定居南京。北有“稻香村”,南有“桃源村”。自清末以来,“桃源村”深受消费者喜爱,闻名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桃源村”成为国家授予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从2013年至今,9年时间,“桃园村”这个一直风靡都市圈的“国民糕点”品牌,在谢建明手中不断蓬勃发展。桃源村不仅是糕点的象征,更是南京的文化符号。 。 “桃源村”能否成为新时代的“国民糕点”? “桃园村”糕点能否成为中国的哈根达斯?带着这些问题,资深媒体人、知名文化学者程冠军与桃园村董事长谢建明先生进行了精彩对话。
桃源村:源于北京,得名于上海
程冠军:“点心”是中国人喜爱的传统美食。关于点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点心”源自唐代德山玄鉴禅师所著的佛教公案。德山和尚在悟道途中遇到了一个茶棚。他饿了,就问开茶棚的婆婆。没有零食可以充饥。婆婆问他肩上扛着什么。德山回答说是《金刚经》。婆婆问《金刚经》讲的是什么,德山回答说:《金刚经》讲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这三心都不能得。老妪反问道:“既然三心不通,那好吧,和尚,我想买些零食,但不知道点哪一种?”一问,德山和尚无言以对,恍然大悟。另一种说法是,“点心”起源于东晋,其本义是“一点点心”。 , 小的小吃已成为人人喜爱、家家必备的“国民糕点”,从民国到今天,国人心中有两个家喻户晓的糕点品牌,那就是“稻香村”。北有桃源村”。请您介绍一下“桃源村”的由来。
谢建明:清朝末年,北京广安门有一条热闹的牛街,是北京最著名的回民居住区。清朝末年,许多失去权力的达官贵人也以普通旗人的身份聚集在这里。后来,这里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人口越聚集,产业就会发展得越繁荣。民以食为天,挑剔的口味自然造就了许多经典美食。其中,一家名为“奶茶马”的清真餐厅尤其受欢迎。 “奶茶马”的主人马少臣(又名佩芳)是北京人,回族。他的祖先一直从事奶茶生意。店里做的玫瑰桃糕、麻油绿豆糕、牛乳酪,干酪和奶卷的味道特别鲜美。其京式茶饼吸收满、汉、回饼制作精髓,博采众长,独具特色。清宫的王公大臣、商贾绅士,无不把“喝马奶茶、品稻香村村糕”视为一件愉快而高雅的盛事。不光是牛街,整个老北京城的达官显贵都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 “奶茶马”的名声远扬,与北京稻香村齐名。
1931年,“奶茶马”进入大上海,在上海爱多雅路(现延安东路)1218号小桃园清真寺旁开设了前店后店式食品作坊。这就是上海“桃源村”的前身。来到上海后,“奶茶马”才正式定名为“桃源村”。关于“桃源村”的命名,一是当时上海有一座“小桃源清真寺”,为广大回族群众所友好和熟悉。其次,马少臣先生从小就喜欢读书,小时候就读过《桃花源记》。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向往“草鲜地平,屋宇秀美,鸡犬相闻,其乐融融”的生活境界。 “桃源村”融合了苏式制作技艺,其著名的京式小吃“宫廷玫瑰桃饼”和采用独创的“软饼制作法”制作的清真月饼,以及著名的苏式小吃“麻油绿豆”蛋糕”轰动上海。南北的饮食文化在国际大都市里是水与水的和谐共处。很快,“桃源村”名扬上海,名扬华东。
桃源村,百年品牌
1945年,“桃源村”受中华民国政府邀请,落户南京中央商城,服务南京政府官员、市民和商贾。 “桃园村”生产的“北京八块”、“蝴蝶酥”等京式糕点和“麻油椒盐月饼”、“麻油绿豆饼”等苏式小吃享誉江南。 。中心商场内经常排起长队,可谓“一饼难求”,形成了“北有稻香村,南有桃园村”的盛况。
1956年,“桃源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行公私合营。 “桃园村”、“小苏州”、“冠生园”、“太平村”四家私营企业合并,成为南京食品厂。公司搬迁至白下路264号。
1958年,“桃源村”进一步国有化。同时,为了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桃源村”从主厂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清真食品企业。正式挂牌为“南京市清真桃源村食品厂”。是南京市副食品局所属国有企业。
1996年,桃源村在白下路264号修建了六层桃源村大楼,1998年与江宁区秣陵镇一家饮料厂合并,作为食品生产基地。此后,桃源村不断扩大在南京的市场份额。并辐射华东、华中地区。
2003年,桃源村改制成立股份制私营企业。年底正式挂牌为“南京市清真桃源村食品厂公司”。
百年品牌的失落与重生
程冠军:您最初的艺术事业是在南京夫子庙开始的。后来你们又开通了机场、高铁业务,走向全国。为什么突然接手桃园村这么传统的糕点公司?
谢建明:怀着对祖父谢兴胜的尊重和他未竟的心愿,我决定做一些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事情,于是我怀着复兴中华老字号的使命进入了糕点行业。
“桃源村”是国家授予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之一。然而,当我2013年接手桃园村时,公司已经陷入困境。当时,桃源村原有的生产厂房已破旧不堪,白下路上只有一家小店。大部分销售是通过苏果超市的专柜进行的。因为我们一直用老方法经营,所以我们的产品没有太多更新。事实上,桃园村改制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最终,员工工资发不出去,百年品牌也即将失去。
为了传承“桃源村”这个百年品牌,桃源村的负责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我。当时我正在广州出差。电话里聊完后,我觉得一定要保留这个老字号。我有义务、有责任承担起这个重要的任务。然而,接手这样一个“烫手山芋”并让它重振旗鼓却并不容易。当时没有人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所以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并积累了一些资金的人,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更合适。
为了改变桃源村亏损的局面,我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我投入巨资改造厂房,更新设备。在保留原有厂房的基础上,我在其周围新建了一座新厂房,并购置了新设备。最终建成一座约2万平方米的工厂,耗资超过4000万元。随后广纳人才,加大食品研发力度,不断开拓糕点市场,引领行业潮流,推出了一系列既能延续传统清真食品特点,又与时俱进的优质食品。次。
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桃源村”不仅走出绝境,还一炮而红,成为2014年青奥会唯一的糕点烘焙食品供应商。这揭开了“桃源村”发展的新篇章。如今的“桃源村”已发展成为集中国传统清真食品、新型休闲食品、清真糕点面包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设有超市专柜、自营店、OEM代工、微商城。是一家拥有多种业务渠道的食品公司,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面包店和全品类清真食品工厂。
老门洞里桃源村的故事
程冠军: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以南京夫子庙为基础,建设了老门洞文化区。在保留大量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的基础上,建成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景点于一体的文化街区。我们还看到,老门洞桃源村的糕点文化博物馆已成为这个文化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介绍一下老门洞桃源村糕点文化博物馆。
谢建明:为了丰富老门洞文化,进一步提升桃源村品牌,我们在南京老门洞建设了桃源村糕点文化博物馆,用大量实物和图片介绍“桃源村”的由来”给顾客。自清代以来已有数百年历史。同时与老门东历史街区“文曲”茶馆合作,打造“有南京温暖的精品糕点店”。在南京人的印象中,老门洞的“桃源村”不仅仅是一家糕点店,更是一个文化之地。推出了以“红楼梦”、“民国风情”为主题的产品,深受游客和消费者的青睐。在南京市政府、秦淮区政府、老字号协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部分产品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夫子庙内的秦淮河沿岸,有文曲、文锦、文流三处老字号茶馆,俗称“三文”茶馆。建于明末清初左右。是文人墨客、富商聚集、闲谈的常见场所。如今,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有“三问”、“一村”。桃园村店客流量不断,年轻人趋之若鹜。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健康食品,还可以体验中国茶文化和糕点文化。我们的体验店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你可以坐在店里喝茶,品尝精美的糕点,听风把写有菜名的木牌吹在一起,发出“叮当”的声音。 。潜入时空虫洞,梦回民国:青石板上的马蹄声、屋檐下市井的喧嚣、街头各色服饰的男女,让你眼前的场景变得生动起来。
如果说茶馆给游客和消费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那么桃园村糕点文化博物馆不仅为游客和消费者带来美味佳肴,还回顾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历史和美食都值得辜负。走进店内,历史悠久的陈设将游客和消费者带回那个迷人时代的独特氛围。简单的木质家具和精致的植物,整个画面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静谧之美。馆内设有京剧小舞台,向游客和消费者暗示桃源村的由来——北京的“奶茶马”;墙上挂着美国前大使夫人来访的录像记录。再往里看就是桃源村卖糕点的柜台。柜台前营业员忙碌着,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回头客也不少。店内放置了糕点样品,拉近了这家百年老店与游客和消费者的距离。
我们不仅建设了老门洞糕点文化博物馆,还参与组织了南京市“紫金奖”老字号大赛。金牌作品《一盒可以从南京带走的蛋糕》在桃源村脱模并量产。 2019年9月10日,第七届“企业开放日”聚焦桃源村品牌。 25名来自高校和企业的设计师代表参观了桃园村的老店和糕点文化博物馆。桃园村工艺负责人向参与活动的设计师阐述了“现有包装不系统”的设计痛点。他希望设计师能够对糕点店进行定位,重点围绕在售“梅花糕”产品的包装,设计出优秀的南京元素旅游纪念品作品。设计师及时调整想法,打造出“一盒可以带去南京的糕点”。 2019年12月,在设计师的配合下,“一盒可以带去南京的糕点”在桃源村脱模,作品从设计图纸“走”到了手掌上。在品鉴作品并就外包装设计进行交流后,设计师提出了新的建议:建议产品尺寸变小,制作工艺精细化。桃源村负责人认真听取设计师的建议,汇集企业力量,最大程度地解决模具尺寸和脱模技术的障碍,生产出小而精致的“桃源村”牌南京元素糕点。 “一盒糕点就能带你离开南京。”未来,更多品种将出现在“桃源村”的货架上。
讲述爷爷心中的中国故事
程冠军:“桃源村”不仅仅是糕点,更是一种中国文化。看得出来,你之所以进入糕点行业,主要是受到了你爷爷谢兴盛的影响。我们来谈谈你的祖父吧!
谢建明:好的。我的祖父谢兴盛是上海戏剧服装厂的总工程师,也是我国著名的服装大师。 1916年春,我的祖父出生在江苏省吴县。 13岁时,他只身来到上海谋生,跟随老服装艺术家黄金荣学习经商。 23岁时,祖父已在上海服装界小有名气。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手艺是师父传授的,但大部分是来自于他“看到”的。归根到底,是他“偷”了。
爷爷告诉我,如果你想“偷”,首先你必须对这个东西感兴趣。例如:如果这个东西是在茶杯上,我也可以把它放在衣服上;如果我想把它贴在国画上,我也可以把它贴在我的衣服上。设计到服装上,一旦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进行类比了。如果你没有爱好,你就不会学这个东西。如果你不经常思考,你就不会有理解。
我的祖父在上海城隍庙师从黄金荣大师。有时候,黄师傅会派他去买零食。他会路过城隍庙内的“悬花殿”、“悬画店”、“苏绣店”、“湘绣店”。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情不自禁地看着画工们。我迷上了画、看,以至于经常忘记给师父买零食,还常常被师父责骂。一天早上,师傅叫他去买生煎包。他路过“苏修庄”,看到里面正在制作龙袍。他对此很着迷。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回来后,被师傅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这种“功夫超越诗”的学习,让爷爷的技艺提高得很快。看着以前的服饰,他觉得都已经过时了,缺乏变化。他只是想,能不能把从画家那里看到的绘画技巧运用到戏剧服装上呢?有了这个想法后,祖父更加痴迷于观看艺术家作画。一有机会,他就跑去美术店。看着别人的画,他就会记在心里。然后他会回去画出他所看到的,然后用在戏剧服装上。
我国京剧界的周信芳、马连良、程砚秋、梅兰芳等都是我爷爷的“常客”。祖父的服装设计不仅限于京剧,还包括评剧、川剧、越剧、粤剧、湘剧、豫剧、鲁剧、黔剧等戏曲,还为京剧设计制作服装。常香玉、红仙女、严凤英等著名歌剧演唱家
祖父为梅兰芳设计的“海派”服装和为周信芳设计的“林式”服装在戏剧界都享有盛誉。此外,他还为荀惠生设计了《红娘》、《杜十娘》,为尚小云设计了《二进宫》和《昭君出塞》,为邱设计了花脸大底大肩的《断头台》服装。盛荣。等深受好评。祖父记忆最深的就是为梅兰芳制作“鱼鳞甲”。 “鱼鳞甲”是梅兰芳在表演《霸王别姬》时所穿的宫廷服装(舞蹈服装)。梅兰芳对“鱼鳞甲”的要求特别高,他开始穿着别人为他制作的“鱼鳞甲”。如果不合适,在表演时就会不理想,影响发挥。于是,他因为名声找到了自己的祖父。到达上海后,梅兰芳与祖父交流了表演经验,两人商量如何制作这件“鱼鳞甲”。经过沟通和仔细研究,爷爷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根据梅兰芳的体型修改了“鱼鳞甲”,并对图案进行了修改和创新。改装后的“鱼鳞甲”让梅兰芳非常满意。梅兰芳在表演时试穿后,高兴地告诉祖父,历史上的“鱼鳞甲”不是同一个版本,但祖父制作的“鱼鳞甲”是他最满意的一件。
梅兰芳的另一部著名戏剧是《贵妃醉酒》。当她喝醉的时候,她的宫装特别复杂,光是袖子上就用了七种颜色。梅兰芳告诉祖父,他之所以把《贵妃醉酒》演得这么好,是因为他制作的宫廷服装。 20世纪50年代,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红楼梦》电影,这也是新中国最早登上戏剧舞台的彩色电影。 《红楼梦》里的服装是我爷爷做的。 《红楼梦》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祖父为这部电影的绘画和服装制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红楼梦》上映后,华丽的服装赢得了观众和戏剧专家的一致好评。之后,爷爷为电影《绝配》制作了服装。与《红楼梦》不同,《火柴》的服饰特点是典雅、美丽。对于这个设计,祖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评。
1958年,在第一届全国美术家大会上,祖父出席大会并受到表彰,受到朱德同志的接见。郝建秀授予他“工艺美术大师”牌匾。 《百科全书》专门条目介绍了他的祖父谢兴盛。
祖父除了为各路戏剧大师制作服装外,还制作了一批龙袍。那是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有关部门从沉阳故宫拿来溥仪的龙袍,让他的祖父仿制。爷爷仔细观察后,先画了出来,然后又去苏州绣了。工艺纯手工,绣一件龙袍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用来绣龙袍的金线是纯金制成的。当时,黄金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才能购买,然后到南京金箔厂打成金线。由于审批手续和制作工艺的限制,龙袍只制作了几套,主要出口到上海友谊商店。当时,一件龙袍的价格高达三万元。现在,这样一件龙袍,价值三百万左右。
祖父退休后,上海戏剧服装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逐渐失势,最终走向衰落。 1997年7月,哈根达斯冰淇淋来到中国,第一家店选择的是上海剧院服装厂南京路营业部。我爷爷当时已经81岁了,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难过。他当时对我说:这就是国粹服饰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命运吗?我听着,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爷爷的话,但当时我却无法回答爷爷的问题。但从那时起,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萌芽:哈根达斯这个冰淇淋品牌可以风靡全世界。美国人能做到,中国人为什么不能?
我祖父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服装大师”,是因为他的技艺后继无人。 2013年12月18日,我的祖父去世,享年97岁。遗憾的是,从此以后中国就再也没有谢兴盛了。从我祖父开始,我父亲这一代或者我们这一代都没有从事过服装行业。但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爷爷所热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被传承下去。
祖父去世后,在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我和家人投资建设了谢兴盛戏曲服饰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吴中区金亭镇塘里古村,毗邻著名的太湖风景区西山雕花楼。博物馆主要展示我祖父的作品。中国十大工艺美术大师之一、海派服饰创始人,一生设计制作了200多件戏曲服饰。博物馆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小桥流水,里面陈列的服饰更是别出心裁、精美绝伦。这不仅是对爷爷和他热爱的服装事业的诠释,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早在孩提时代,由于祖父的影响,中国书画与戏袍的激烈碰撞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20世纪80年代,我参与并见证了从苏州园林的传承与改造到南京夫子庙的重建工程。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在工作中真正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从那以后的近三十年里,我卖过手工艺品、玩具和食品。高铁时代到来后,我利用机场和高铁的业务环游中国。我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爱越来越强烈。正是这个机会,终于让我认识了民族品牌“桃源村”。对于中国点心和中国传统文化,我也有一颗对过去的心,一颗对现在的心,一颗对未来的心。对过去的关注保持不变;关注当下,关注当下;着眼未来,着眼山海!未来,我要进一步弘扬“桃源村”,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与糕点文化结合起来,用“一带一路”讲好中国糕点的故事,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让中国糕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企业家论语》专栏作者:程冠军
本文发表于《南方企业家》杂志2022年1月号
● 2021年广东省高级经济师职称申报截止日期为3月31日,表现突出者可破例申报。
关于高级职称评审的通知
● 2021广东企业500强
● 东莞阳光“南粤工匠”郭飞跃:工匠精神与科研创新造就制造业隐形冠军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广东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