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必读书单推荐:如何通过广泛阅读提升古琴技艺与理解
前言: 应该广泛弹钢琴以陶冶情操,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共识。然而书海浩瀚,门类繁多。选书和阅读顺序很难理解。刘畅同学学识渊博,学识渊博,于是转载了该文章,以便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作为参考。
前言:在学习钢琴的时候,你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弹钢琴需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经常引用一些古老的谚语来说明“读”对古琴的重要性。例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学钢琴有四行:左手吟诵音符,右手优先,更难说。此人必须是读书人。”中华书局,2010)。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多看书确实对了解古琴有帮助。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读哪些书呢?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答案,所以我的书单只是一个参考,大家完全可以自由选择。
1:个人对阅读顺序和方法的看法
1、阅读顺序:一般来说,阅读时可以由点到面,也可以由面到点。前者是从某个问题逐步展开,然后形成知识结构,而后者则是先有意识地建立起知识结构,然后关注某个问题,从而对问题能够发散思维,能够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这两个阅读顺序有时会重叠。比如,就是因为《红楼梦》,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然后我读了其他书。读到一定程度后,我开始有了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意识。学了钢琴之后,我开始关注与古琴有关的事情。图书。因此,我个人认为,从点到面和从面到点这两种阅读顺序都是可以接受的。
2、如何阅读: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我只是阐述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世界上的书太多了,我们看书就得考虑效率。因此,我个人认为,从优先顺序来看,阅读可以分为精读、综合阅读、选择性阅读、阅读目录和前言、阅读标题和摘要。有些书如《四书章句集》、《西山秦旷》等,需要反复精读。有些书,如《新编琴史》、《琴道》、《古琴》,可以让我们对古琴有一个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认识,所以可以全文阅读。 《礼记》的章节也太多了,可以选择阅读,比如《学经》、《乐经》、《礼记》等等。对于有些书,可以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言来了解这方面包含了哪些知识以及当前学术界和作者对此的看法。还有一些书籍或论文。只要看标题和摘要就知道世界上有这样的知识或学科。看书的时候,我觉得《朱熹读书法》关于具体方法讲得很详细,钱穆先生的《学友》这本书也很好。我自己的观点就是这句话:“不要固执己见”。 ,就是先看作者说的话,不要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观点带进去,妄加评论; “细读深思”,就是对一些有较大影响的作品要认真地、彻底地、深入地思考,抓住其内容。基本和核心观点; “比较归纳”是指对一些相互矛盾的观点进行比较,明确其差异的原因,并对研究理论和结论进行分类; “串联”就是说清楚了别人说完之后,能够把这些知识更加系统地连接在一起,而不是分散开来,这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对于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有帮助。
2:个人推荐书单
对于这个书单,我个人是按照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的顺序来推荐的。俗话说:“大者立,小者不能夺”。
A类:思想与历史
钱穆:《中国文化十二讲》写得简洁、通透、篇幅较短,有助于我们对整个中国文化有一个总体的感受和印象。
刘宪欣:《雪略》和《群书之要》有点类似,但是小很多,几天就可以读完。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传统学术中有哪些范畴、有哪些知识。古人的知识可以分为哪几类,大致讨论的是什么。
朱熹:《四书章句集》,这本书很重要,真的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王阳明:我把《大学》、《传习录》与《四书章句》进行比较,对宋明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朱熹:《近代思想录》,这本书是宋明理学的专题分类。它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些新儒家讨论了哪些方面。
钱穆:《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部分。钱穆的书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与钱先生的书的作用大致相同。了解我们的思想观念对于理解古琴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这两本书,有李泽厚先生对中国古代思想和现代思想的深刻阐释。它们让我们看到了朱熹、王阳明、钱穆等人对古人的诠释。与古人李泽厚的解释不同。
钱穆的《国史纲要》和吕思勉的《中国通史》。颜耕望对这两本书的评价是:前者“圆而灵”,后者“方而智”。我不是历史专业的,但《国史纲要》和前面的序言我都读了好几遍。 《中国通史》是选读,但这本书是分门别类地讲述历史的。吕思勉老师书中的这种分类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很有帮助。
金耀基的《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对于我们宏观地理解社会文化的转型非常有帮助。例如,古琴的许多现象就是古今、中西、雅俗的转变和冲突造成的。 。
B类:文学、艺术与生活
钟嵘的《诗》和刘勰的《文心雕龙》我都读完了。前人称其诗“文意深长,意深远”,而《文心雕龙》则“文体宏大,周思周到”。 。
叶嘉莹的《古诗词课》、这本书、《诗词》、《文心雕龙》都让我们对古典文学有了一个大概的感受和常识性的认识。
严羽的《沧浪诗》和王国维的《人间诗》。我不是文学专业的。我读这两本书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对我们欣赏古诗词很有帮助。
陈师曾的《中国画史》,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画的历史脉络和学科门类。
郭熙的《临泉高致》是一种绘画理论,也是为了增加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
至于书法,各种历史理论的书籍太多了。无论如何,一史一理论是必要的。感受和练习书法的线条运动,对于理解和掌握古琴声音的运动特别有帮助。注:我说的是非常大,真的非常大。
顾兆深、于丹老师编着的《昆曲唱腔理论丛书》。经常听昆曲、京剧等民间音乐,对于掌握古琴唱腔,尤其是昆曲中的各种曲调风格也很有帮助。该讨论对于理解古琴的吟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震亨《长事年谱》、李渔《闲暇偶帖》、季成《原野》、高濂《尊胜八记·颜显卿鉴赏笔记》、王佐《新歌古要》 ,这些书让我们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如何将美融入生活。它们对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特别有帮助。
朱光潜的《美论》、李泽厚的《中国美学~美学四讲》、王洪健的《艺术概论》。这三本书主要让我们对美学有一个认识,对艺术整体体系有一个认识。
C 类:音乐
李重光的《乐理基础》(这是一本乐理书籍,很多非音乐专业的琴友推荐)
杜亚雄《中国传统乐理教程》(本书是对中国传统音律和乐理的介绍和讨论)
中国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编着的《民族音乐概论》(本书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分类,即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俗称五大类)音乐学术界)。
王耀华、杜亚雄主编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本书将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四大类,并论述了其总体特征、形成过程、讨论了各种类型的传统音乐。
李梅老师的《中国传统节奏》(这本书主要讲节奏,现在很多钢琴演奏家都教节奏,但往往很复杂,强烈推荐李梅老师的这本书)
佟忠良、顾杰、周韵、孙晓辉等人所著的《中国传统音乐》(这本书帮助我们对传统音乐在音律、曲调、记谱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在乐理上有很多差异。)
修海林的《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和吴钊、季连康等人编的《中国古代音乐理论选集》(有些弹古琴的人喜欢讲玄学,这两本书让我们了解了古人。音乐概念,以免相信某些钢琴演奏者的胡言乱语)
王耀华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这本书类似于对西方作品的分析,它可以让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有一个整体、具体的把握,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古琴的音乐结构)音乐及其与其他传统音乐的共性和差异)。
王光启的《中国音乐史》(这本书主要讲述音乐节奏理论的发展,是新中国之前的一部音乐史书。这本书在提出世界三大音乐系理论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
杨荫柳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手稿》(这本书有非常详细的历史资料,后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深受其影响。书中的一些概念现在看来可能不太正确。这是当时的情况(政治环境造成的)。
吴照、刘东升的《中国音乐简史》和刘在山的《中国音乐史简史》(这两本书可以放在一起看,前者有扎实的史料,后者有丰富的历史资料)上下文清晰)
范祖印的《中国五声调式和声理论与方法》(这本书是对中国五声调式和声的应用方法的系统总结,对于我们在移植钢琴音乐、探索传统音乐的和声结构和色彩时很有用。非常有帮助)
吴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民族音乐学的历史发展,总结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在看待古琴的许多现象和概念时更加见多识广,视野更广,更深层次)观察)
刘墉《中国乐器学概论》(本书简要介绍了中国乐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古琴这种乐器。)
黄向鹏的《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与发展》(这篇文章很重要,《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的三大时期》、《传统是一条河》等许多重要理论都在这篇文章在CNKI上被下载了5000多次,被引用了近300次。黄向鹏先生是我很欣赏的一位音乐学家,他的《一钟》等发现。 《二音》和《同君三宫》对世界音乐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郭乃安的《音乐学,请以人为本》(这篇文章在音乐学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之所以推荐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个人觉得古琴的教学和研究应该围绕“音乐”主题”,即关注特定的人)。
沉洽的《声调论》(这篇文章在音乐学领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中提出的“声调”的概念和理论是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特征的关键.)
D类:音乐研究
我们经常听到“勤雪”这个词。很多时候,我们直接把秦雪变成了秦韵。那么秦雪的概念范围到底是什么呢?乔建中先生曾在《近代琴学概论》一文中这样描述:
乔建中先生在文章中将琴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狭义的琴学是指“音律乐器”四个方面,而广义的琴学概念则包括琴的制作(造型与制作)、琴弦、琴谱、琴演奏者、琴曲、琴曲等十大讨论领域、琴历史、琴理论、琴俱乐部、琴流派。我个人把古琴制作、琴弦归为古琴乐器范畴,将古琴音乐、古琴歌曲归为古琴音乐范畴,将古琴演奏者、古琴俱乐部、古琴学校归为古琴人和古琴学校两大类。我对琴论的理解主要是指古琴的思想观念层面。因此,我个人大胆地将琴的研究分为乐器、琴史、琴论、琴演奏者、琴流派、琴谱、琴音乐、琴律(包括律律研究和音乐研究,它们不是一个范畴。 ,为了措辞方便,合并于此)八个讨论领域。因此,推荐的钢琴研究著作也是基于这八个方面。
1. 乐器
郑敏中《故宫古琴图解辞典》、加弗《名画古琴》、吴照主编《中国古琴珍品》、《五十年古琴弦谈》(程公良,音乐)爱人,论文),《古琴制作工艺》(张华英,乐器,论文)
2. 音乐史
朱长文《琴史》、张华英《古琴》、高洛培《琴道》、林希礼《古琴》、徐健《新琴史》、《百年琴乐传承与发展》(张华英,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论文),《20世纪上半叶的古琴改良》(林晨,乐府)新声音,论文)
注:徐健、张华英、高洛培三位学者的著作,均为历史性、讨论性的。之所以将它们列在古琴史中,主要是因为这些书籍有助于了解古琴的历史发展。
3. 钢琴理论
徐尚英着、徐亮译的《西山琴狂》,金羽琴社出版的《金羽琴志》琴论部分,罗福宝的《历代琴谱史记》(本书)是历代琴谱序跋集),古人的琴学思想,常见于琴谱序跋中。 分数。 )、范晓莉的《儒家思想与古琴理论》(中国艺术学院2015年博士论文)、《文人阶层的消亡与当代古琴人文精神的缺失》、《新时代下古琴音乐的危机》商业化的背景”(张华英,艺术评论家,论文)
4. 钢琴人
颜晓星主编的《现代古琴轶事》和杨逍主编的《四川古琴口述史》。
5. 钢琴风格
《琴曲流派起源研究》(杨春伟,中国音乐,论文)。
《琴曲流派的结构研究方法》(杨春伟,中国音乐学,论文)
《玉山琴派研究》(张华英,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
6. 钢琴谱
《从现代古琴乐谱的演变看古琴音乐的发展》(杨春伟,中国音乐,论文)
《古琴指法分析——以《梁小音》为例》(林晨,中国音乐,论文)
7.钢琴音乐:
查福羲《村间古琴曲谱集》
中国艺术研究院编《秦乐集》
《古琴演奏之难》(臧卓敏,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
《古琴理论中的表演美学研究》(郭以轩,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
“大普是什么?” 》(程功良,音乐研究,论文)
《浅谈古琴音乐的诠释》(吴文光,中国音乐,论文)
《古琴记谱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张华英,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
8、音乐节奏相关研究:
陈英石的《琴韵》
三:后记
本文推荐的大部分书籍和论文我都读过,其中有一些我看过他们的摘要,认为可以推荐。推荐顺序是从大到小,从外到内,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历史层面,到传统文化的艺术和生活层面,到音乐层面,最后到钢琴学习层面。里面有很多我推荐的论文。您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上到下阅读它们。对于文章中推荐的书籍,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读、综合阅读、选择性阅读或粗略浏览。本文的书单只是我个人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我希望它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