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应该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家长和老师必读指南
1、最应该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的人是家长和老师。
如果中国的家长和老师都懂得元认知,那么我们的孩子将会多么幸福!对元认知理论透彻理解的家长和老师,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把孩子培养成热爱学习、不怕困难、上进心强、头脑聪明的优秀人才。孩子们根本不会患上严重的疾病。心理障碍。即使孩子出现学习障碍、考试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失眠早醒等问题,我们也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帮助孩子快速解决,不让他们变得更严重、变得难以康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抑郁症和其他心理障碍是可以预防的。遗憾的是,现在最渴望学习的父母却因为孩子生病而给孩子“治疗”。在我们“Spark元认知自助群”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们早点知道元认知就好了!”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这背后有多少心酸和无奈!
2.有心理问题的人
据统计,中国每13人中就有1人患有抑郁症。中国是全球抑郁症患者最多的国家,有近亿抑郁症患者。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加大,抑郁症患者数量每年都在显着增加,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即使没有达到抑郁的程度,每个人一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焦虑和抑郁的困扰。这时,如果你的大脑里有科学的心理知识,你就能立即察觉并积极调整或寻求帮助。你不会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自学技术需要有自救意识和一定的学习领悟能力。一般来说,初中以上学历就应该可以自学。如果你没有学习能力,或者症状之一就是学习障碍而无法读书,你就需要父母为你学习,并在生活中提供非临床的技术指导。
3、需要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完善人格的人
正常健康的人也需要学习科学的心理技巧来提高自己,开发自己的潜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光明。几乎所有的学生,甚至顶尖学者,都会有轻微或严重的学习障碍,例如不由自主地逃课、学习时不由自主地思考无关的事情、偏向学科、考试前焦躁不安、紧张而无法发挥应有的水平。考试。有一个层次……这些是你没有意识到的潜意识心理现象,或者即使你意识到了也无法控制它们。老师和家长的倾诉和启发作用不大。这就需要学生、老师和家长了解元认知,看到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这样他们的工作才能走上正轨。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被自己的性格问题所困扰,比如自卑和敏感、嫉妒和心胸狭隘、胆怯、懒惰和拖延、脾气暴躁、冲动和易怒、容易用言语伤害别人、事后后悔等。 ……这些性格问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会给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伤害。如果我们急于解决,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技术来解决。
目前,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院内已有数百名参观者排队等候。许多家长非常着急,想立即带孩子飞到大连进行干预。大连研究院只有十几名顾问,已经每天加班加点地介入。学院也在努力培养技术过硬的学员,希望家长能就近尽快得到干预。然而,培养一名成熟的元认知咨询师需要三到五年的学习和案例积累。
对成熟元认知咨询师的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供不应求。因此,游客和家长应耐心排队等候,同时冷静地自行学习技能。
2. 自学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方法
(1).最便宜、最方便的方法:看书
元认知干预技术体系共有6本书:
1.最经典的代表作:《绿皮书》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高效解决神经症、学习障碍、人格困扰》
本书共五十八万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整个理论体系。第二部分介绍如何干预失眠、焦虑、抑郁、强迫症和早期精神分裂症。第三部分介绍如何干预学习障碍,塑造优秀人格。
这本书是最系统、最全面的,但它的缺点是理论性太强。很多刚接触元认知的人在第一次阅读绿皮书时都会被众多专业术语吓到。但金先生的书却很经久不衰。当你真正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它们时,你就会爱不释手。
2、家长必读:《天才人格教育与高效潜意识干预》白皮书
我曾多次向朋友推荐这本书。这本书比绿皮书更容易理解。主要讲如何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有些朋友对“天才”这个词过敏,尤其是新生儿的父母。当他们看到“天才人格教育”时,立即摇头说:“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成为天才,我们就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吧。” “如果你的父母患有抑郁症,他们会对“优秀”和“天才”这样的词更加抗拒。
很多人都有偏见,认为抑郁症是因为太优秀造成的。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人具有高度的焦虑,他们容易成功,也容易抑郁。但如果你长期接触抑郁症群体,你就会发现这个群体非常庞大。越来越多的孩子没有责任感和野心,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他们还会因为无法适应学校而患上抑郁症。他与社会的人际关系极差。他不能承受任何苦难和委屈。他傲慢且玻璃心。这样的孩子患上抑郁症后,不会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会怨恨父母,怨恨教育制度,怨天尤人。解决此类案件非常困难,元认知往往无能为力。
抑郁症的预防胜于治疗。如果家长们能够认真阅读这本书,至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会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现在市场上太多的育儿书籍过于人文主义。父母不看书也没关系。他们读得越多,就越困惑。他们越是接受“快乐就是好的”这个观念,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就越痛苦。本书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父母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快乐教育”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如果父母真正懂得如何教育,他们的孩子就能既优秀又幸福。
3、简单、流行、易操作:黄皮书
《心理健康与潜能开发的元认知策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操作与原理》
读完绿皮书感到困惑的人,不妨看看魏晓旭老师的黄皮书。相比之下就简单多了,看完黄皮书就可以看。然后回去读绿皮书。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孩子爱学习和不爱学习的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孩子为什么偏科以及如何解决偏科问题?如何运用放松线索学习法解决学习困难;如何解决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如何解决考试焦虑和失眠;如何解决孩子缺乏自信的问题;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拥有和谐的同学关系;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如何获得和谐亲子关系的智慧;网络成瘾的形成及技术解决方案;如何培养自己的天才学习状态……你可以在黄皮书中找到答案。
4. 揭示学习秘密的指南:蓝皮书
《提高学科学习能力的元认知策略与培养》
许多人学习元认知是为了解决心理问题。我经常和一些康复中的病人聊天。我们共同的想法之一是:“如果只用元认知来治疗自己的疾病,那就太可惜了!”虽然我有时会觉得自己病得很痛苦,不想活了,但是当我因病而遇到元认知时,我就觉得痛苦是那么的值得!当然,这样的想法一般是康复后正在利用科技改善人格、努力发挥潜力、让自己和家人更幸福的患者的想法。
元认知干预技术从何而来?我个人的理解是来自学科。如果想要真正理解技术,还必须学习元认知学科的理论。记得第一次读《绿皮书》是在2013年,当时很兴奋,但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我开始研究元认知的主体理论。当时金老师写的科目书叫《天书》。真的很难理解。往往一句话要读好几遍才能读懂,但每次读到一个精彩的点,我就高兴得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手舞足蹈,就像一个武林狂人发现了一本独一无二的武林秘籍。
马丽丽的蓝皮书保留了金老师学科书的精髓,增加了最新的技术研究和实践成果,使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孩子天生就善于学习吗?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学东西都能学得很快,什么都懂,而我的孩子却这么笨?为什么小时候聪明的孩子到了高中就突然变傻了?为什么孩子那么努力,做了很多练习却收效甚微?为什么那些比我孩子笨的孩子后来却成为了学霸?什么是灵感?我们能自发地调节自己的灵感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蓝皮书中找到。
如果不懂元认知理论,很多父母可以靠直觉智慧培养出天才。元认知理论清楚地表达了“其他父母”的直觉智慧。培养天才已经不再是秘密。只要父母肯努力学习,就能获得自觉的智慧,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成为“别人的父母”。
超元迷们可以珍藏的5&6张:金老师早期作品
《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咨询》《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咨询》
这两本书已经绝版,市面上买不到。如果你是超级元认知迷,可以去一些二手书网站购买。这两本书比绿皮书更专业,难度也稍大一些,尤其是《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这本书,被心理学同仁称为天书。如果你痴迷于技术,可以购买并阅读。据说,该学院的一位老师把这本书读了近30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黄皮书和蓝皮书其实是这两本书的最新版本,对于一般的技术学习来说已经足够了。
由于时间和经济原因,我无法前往大连介入。我可以通过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痴迷于技术。这么多年来,我知道,仅仅通过读书来治愈自己的朋友屈指可数。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他们对技术的专业研究深度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这些年他们走了多少弯路?花了多少时间?您错过了多少更好的职业和生活的机会?我很佩服他们的毅力和毅力,但我仍然认为得不偿失。
你是选择跟着学校老师学习参加高考,还是自己学习参加高考?上大学有两种方式,但大多数人选择跟随老师学习。我认识多年的一个朋友非常相信技术,也想去大连,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去大连。其实种种原因背后的原因都是他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可以自学。这些年来,我经常收到他通过读书取得进步的好消息,也经常收到他因各种压力而旧病复发的坏消息。就这样,时好时坏,几年过去了,还有几次升职的机会。机会来临时,焦虑也随之而来。最终,这些机会只能错失。近日,他终于下定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前往大连插手。结果他发现自己还要等一年左右,对之前的犹豫不决感到后悔。放弃需要智慧。
(2)。短时间内提升最快的方法:地面训练
通过看书学习技术需要你静下心来,刻苦学习,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要有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自己对技术的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听金老师的地面培训。截至目前,已在全国举办技术培训班近90期。
第一次参加技术地面培训是2013年1月25日,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元认知干预技术创始人金洪元教授。同年,弟弟大学毕业,考入研究生。我和弟弟是在同一个环境下长大的。读研究生压力很大。我担心弟弟也会患上抑郁症,所以想防患于未然。暑假我带着弟弟参加了一周的元认知训练。 。到目前为止,我一共参加了8次地面训练,有时间我会继续上课。金教授今年65岁。我希望金老师永远身体健康,教书到100岁。我可以带豆牙哥和我的两个儿媳妇去听课。
听了地面培训后,我意识到,虽然在顾问的帮助下,我可以利用科技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摆脱抑郁,但我对科技的理解仍然很肤浅。元认知干预技术是一个宝藏。如果就此止步,那就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学好技术可以教育好你的孩子,让你的家庭更加和谐幸福,让你的工作更加高效,帮助我的学生,帮助我身边的朋友。
我经常劝身边的朋友、等待介入的朋友、介入后的朋友听金先生的地面训练。很多朋友不明白。我已经到大连介入了。我还需要花钱参加地面训练吗?去大连介入和参加训练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干预前参加培训,将使干预事半功倍,节省咨询师讲解技术原理的时间。干预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短短十天半的干预不会一劳永逸。参加培训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原理,坚定参观者的技术信念,这是防止再次发生的最好方法。
这是昨天“星火元认知自助团”管理群里一位家长分享的好消息。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不仅高兴,还有兴奋、欣慰、感动。这位家长已经两次带孩子去大连进行干预,每次都持续一个多月。加起来两个多月以来,孩子已经好几次没有见过辅导员了。去咨询的是父母,孩子偶尔也会同意去看辅导员。一方面,目的也是为了指责父母。这也是第二次进行地面训练。第一次上课,孩子学了一点,用学到的一点理论来证明父母的错误。这次孩子终于听懂了,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孩子说,这不能用“收获”来表达,而是一种引导人生方向的学习。
初中以上的孩子应该能听懂金老师的课。只要孩子不拒绝,家长就可以带孩子去参加地面训练。而且,您只需在第一次参加培训时缴纳全额学费即可。后续培训只需缴纳500元循环培训费。如果孩子太小,家长可以自己听课。一旦孩子能听懂,一定要带孩子去听。如果多听几次,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群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带孩子来大连进行干预,效果很好。孩子们顺利参加中考或高考。父母盲目乐观,孩子不再学习。在大连介入十天左右的时间里,学到的技能慢慢被遗忘了。下次孩子遇到新的问题时,他已经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孩子旧病复发也在情理之中。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就会认为元认知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来看效果不佳。结果又绕了一圈,直到摔破头流血,再次返回大连介入治疗。如果家长能够不断地学习,这样的旧病是很容易解决的。
(3)。小组学习:《星火元认知自助小组》
去年9月,我被拉进了一个叫“嘟嘟”的家长群。群里不少家长因为孩子的问题身心俱疲。我想帮助他们,所以我推荐了元认知干预技术,但我被误认为是医疗护理。很多去过大连的家长都站出来给我讲解,让我很感动。结果,有的家长认为我们串通一气。随后,一位名叫陈毅的家长(微信ID:zkmap)和一些去过大连的家长成立了“星火元认知自助群”。半年时间,星火已发展到三个小组,1200多人。
群里经常有去过大连的家长和游客分享干预过程。成功者分享喜悦,失败者吸取教训。群里每周都有一些老师举办的“自学元认知课”。有些老师是自学元认知康复患者。他们每周都会牺牲自己的时间来教导大家,同时也无偿帮助很多朋友。来自石家庄的元认知实习生卢立辰老师是课题组的常驻专家。她每个月都会精心备课,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公开讲座。我还有幸有元认知学员王红艳老师和任丹老师加入小组授课。前段时间,有家长邀请大连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马丽丽女士来群里授课。讲座结束后,乘风的妈妈和其他几位家长,竟然将一个半小时的音频讲座整理成19页、2.3万字的手稿,以方便以后的学习。
群里的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也需要照顾生病的孩子。为了更好的服务他人,成立了管理群,在群内整理文字和音频资料。只要群里有人问问题,不管之前问的是什么问题,无论别人问我多少次,总有管理员耐心解答。组长陈飞还编写了大连的衣食住行指南。
看到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学院的老师们,我知道了什么是家国情怀。遇见这些可爱的父母,让我懂得了即使遇到不幸,我们仍然有温暖别人的力量。
为了让孩子们锻炼身体,减少焦虑,小组长陈毅的女儿皮皮还创办了“元认知跑步班”。每周三次,每次三公里。您可以慢跑或快走。只要一公里不到15分钟,步行就差不多了。押金15元。如果你不运行押金,就会被其他人瓜分。跑完之后可以分享其他懒朋友的钱。为了孩子,很多家长首先自己参与办班,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 ps微信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参加元认知跑课
最后温馨提示:元认知干预技术看似简单,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条件情绪的干预”。但实际操作需要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切勿让您的孩子在看似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操作。这是非常危险的。建议去大连干预前先看书、接受培训,以便更好地配合大连老师,能够平心静气地对待孩子的症状,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生活,而不是盲目操作靠他们自己。现在很多青少年不能吃苦,退缩畏难,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虚心学习。因此,即使去大连进行干预,完全康复也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需要辅导员、孩子、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要静下心来看看书、听听讲座、参加培训,坚定自己的技术信念,不要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你努力学习,不急躁,坚持下去,你的未来一定会是光明的。大家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