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区大学路邮局咖啡店成网红打卡点,跨界经营焕发新活力
邮局咖啡厅位于思明区大学路35号。
咖啡吧也是邮政服务台。
台海网12月8日电 据厦门日报报道,沙坡尾一家“跨界”卖咖啡的邮局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不少游客关注。本报记者昨天走访发现,这家已经试运营两周的邮局,办理的业务种类繁多,甚至吸引了外地邮政人员前来参观。记者走访了解到,这种跨界商业模式正在传统商业业态焕发出新的活力。
探店邮局工作人员兼任咖啡师
记者来到思明区大学路35号邮局咖啡厅时,店内已经有不少顾客。门外挂着一个邮箱,店内放置了意见书和邮政服务内容手册,吧台处放置了两台咖啡机。 ,内衬着不同口味的咖啡豆。 “老式”邮局很快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不少网友写下自己的逛店体验:“没错,真的是邮局,真的是咖啡店。”
在现场,记者遇到了一对从哈尔滨前往厦门的夫妇。丈夫也是一名邮政工作人员。当他在异国他乡看到绿底黄字的邮局标志时,感到亲切,被这样的“跨界组合”所吸引。
虽然他们已经开始卖咖啡了,但店员的日常工作仍然围绕着邮政业务。他们从支付账单开始,到清算和运输后结束。
75岁的曾大爷走进店里。他要交水电费,一共120元。店员熟练地打印出了付款单;住在附近的石奶奶推开门,用闽南语催促店员给她的公交卡充值;还有往沉阳寄邮件的老陈,来询问订报纸的王太太……
“老人家起得很早,早上周边的人都过来做生意。”店员表示,爱喝咖啡的年轻人大多是下午来店里消费的。因此,“邮局咖啡”上午办理邮政业务,下午则出售咖啡。据介绍,邮局咖啡的店员是一队两套业务——他们不仅负责邮政和缴费服务,还兼任咖啡师和服务员。为了煮出好咖啡,店员也接受过专业培训。
观察传统产业“跨界”寻找突破口
传统行业面临转型,“邮局咖啡”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今年6月,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12部门印发《厦门市促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实施方案》,也推动便利店顺应潮流消费升级,提高消费便利性,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便民商业设施更加完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推动了传统零售行业便利店的“跨界”升级。
走访中,记者发现,在庐陵路一家便利店,店门口设置了两三个座位,顾客可以坐下来吃早餐、夜宵和饮料。此外,店内还设有“电子政务”便民服务站,方便市民打印各种证明材料和办理一些业务。这种“跨界”便利店也给传统便利店带来了跨界经营的新思路。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利。
许多传统项目店也在寻求跨界发展的突破。记者观察到,海沧一家咖啡馆兼具摄影工作室和饮料店的功能。一个空间里,不仅有一个拉着帘子拍照的工作室,还有一个看海、喝酒的地方。同样“混搭”组合中的还有“不在书店”,开设了幼儿英语小型阅读班和其他兴趣班,为孩子们提供公共阅读空间的同时也提供教学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传统门店面临人工和租金压力。单纯经营一类,成本较高,只能吸引一类客群。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跨境”服务很可能成为传统业态升级的下一步方向。
【记者手记】
业务多元化、分散风险,不妨多玩点“跨境”活动
这并不是邮局第一次出售咖啡。去年11月19日,咪咕咖啡一级邮局店在轮渡码头正式开业,开启咖啡跨境邮局新模式。在邮局咖啡厅中,咖啡吧是业务处理台,咖啡师是业务人员。年轻顾客在这里寄明信片,老年顾客也可以领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跨业带来双赢——传统业务得到支持,新业务不断拓展。
事实上,很多年前,一些奢侈品牌就开始了跨界探索。卖衣服、包包的奢侈品店也开餐馆、卖咖啡,价格也很实惠。奢侈品公司通过经营多元化、扩大产品线、从年轻化品牌入手,从而分散风险、增加收入。
发挥创意、跨界经营需要新思维。无论是邮局、照相馆还是奢侈品店,不妨多做一些“跨界”经营。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文/图记者柯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