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知识备考指导:古代、现当代、外国及儿童文学常识全解析
高等教育知识模块主要涉及古代文学常识、现当代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常识和儿童文学常识四个方面的内容。
试卷中的题型主要有两种,即:填空题和选择题。
真题展示: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3分)
A、乐府原指汉代负责征集各地民间诗歌、音乐的官署。后人也把这种文人模仿的民歌和作品称为乐府。 《孔雀东南飞》与《陌上木郎》合称“乐府双壁”。
B、初唐四侠是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陆照临、骆宾王的统称。他们扭转了颓废、浮华的诗歌风格,拓展了诗歌创作的空间。他们是唐代新旧交替时期的杰出人物。
C、“写鬼魔,一高一低,刺穿贪婪残忍,深入骨髓。”郭沫若的这副对联体现了《聊斋志异》的写作特色,即通过写鬼怪、孤花妖来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暴政。
法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罗斯的托尔斯泰是19世纪欧洲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人间喜剧》、《艰难时刻》和《复活》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
从上面的真题可以清楚地看出:
高等教育知识模块中的填空题和选择题范围比较广,涉及古代文学知识、现当代文学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儿童文学知识等。因此,要想做好这类题,考生必须对这四个模块的内容非常熟悉,最好能做到可理解记忆。
面对如此多的内容,理解记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古代文献模块之前已经整理过。华土老师现在继续整理当代文学部分。
当代文学
(1) 小说
7.莫言
莫言,原名管莫野,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获奖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为一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以一系列充满“乡愁”复杂情感的乡村作品崭露头角,被列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是中国文坛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 《屁股》、《檀香刑》、《生死疲劳》、《酒国》等。其中《青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青蛙》取材于新中国动荡的乡村诞生史讲述了一位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阿姨的人生经历,也反映了她的艰辛历程。本书秉承作者一贯的乡土文学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素的文字聚焦于中国社会的一个角落。
8、贾平凹
贾平凹是一位涉足小说、散文、诗歌等多方面并有自己风格追求的作家。 1993年创作《废弃的资本》。 1997年,以《圆月》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8年,凭借《秦剧》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贾平凹始终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达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现代化三十年间所经历的痛苦悲惨的社会转型。他不仅完整地还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众生的真实、生存的本色,而且以原生态的叙事方式,深入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凸显了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中所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尴尬。现代全球背景。他真实地用中国传统美的方式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感,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作出了杰出贡献。
9.苏童
苏童,原名童中贵,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作品有《园艺》、《红粉红》、《妻妾成群》、《河岸》、《比努》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描述了现代女性的婚姻悲剧。主角自愿进入一个老式家庭。尽管她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气质,却无法抗拒失败的命运。小说入选20世纪中国小说百强,并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该片获得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蜚声海内外。
10.余华
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20世纪80年代,他的创作与苏童、格非、孙甘露等人一起形成了一种文学潮流,被评论家称为“先锋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十八岁远行》、长篇小说《细雨中呐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双双被数百名评论家和文学编辑评选为“90年代十大影响力作品”。
从余华20世纪90年代的几部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中,我们可以察觉到其中含蓄的幽默和温暖。透过现实的混乱、危险和丑陋,从卑微的普通人及其内心的灾难般的经历中,发现值得继续活下去的简单而完整的理由,是这些作品的重点。
余华是中国最著名的国际作家。他被称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余华以其批判性的题材而闻名,其写作富有洞察力和引人入胜。
11.王安忆
王安忆是一位多产、风格多样的作家。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关注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经历和情感。她经常以小人物为主角探索人生,用自己高超的领悟力掌控故事微妙的气氛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作品有《三情》、《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长恨歌》、《小包庄》、《发间情话》 1996年出版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被誉为“上海现代史诗”,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4年,《发廊爱情故事》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
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又幽默冷峻的文笔,展现了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同时品味着生活中的琐碎细节。
12.路遥
①作者简介
路遥,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陕北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小说大多以乡村为题材,描写乡村与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场面》(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 《雪冬梅》等,还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入《路遥文集》五卷。
②《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呈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本书主要以乡村题材为主,通过对年轻人生活的描写,体现了一代年轻人在新生活中的价值观。小说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为背景。通过复杂的冲突和纠葛,刻画了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形象,成功塑造了默默忍受生活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人们面对生活的苦难,深刻展现了普通人在伟大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在这里,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生活的苦难与奋斗,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让人爱不释手。 。
13.王朔
小说创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他的小说创作极具争议性,并造成了具有挑战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顽固主》、《玩心跳》、《我是你爸爸》、《别太拿我当》等。 《人》、《动物凶猛》、《过瘾》《死吧》、《长得漂亮》等,故事展开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调侃、笑声、咒骂的语言,吸收通俗方言和常用语。当代北京某一地区的言论,以及挪用、戏仿、嘲讽政治和精英文化的权威话语。
14.王小波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铁器时代》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卡夫卡。他的价值在于其作品的想象力、风格和语言的独创性,抵制流行模式。性别。这种带有“前卫”意义的创作,不仅“背离”了现有的文化和创作,也“背离”了大众和流行文化。他不断强调的是智慧、创造、思考的乐趣,这才是文学本身的本质。喜悦和颠覆。
15.陈忠实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白鹿原》是其成名作,并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他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村庄》、《到老杨树后面走》,以及散文集《谈创作情怀》,中篇小说集《初夏》、《四个女孩》、《选集》。着有《陈忠实小说集》、《陈忠实作品集》、散文集《送别白鸽》等。
16.白先勇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出版短篇小说集《园中梦》、《孤独的十七》、《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恶子》等,以及散文集《蓦然回首》后退”。写作方法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写作手法,并融入中国传统的表达方式。它描写了新旧时代过渡时期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有历史的兴衰和人世的沧桑。
>>>点击购买:2020年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历届真题
>>>点击购买:2020年湖南省教师招聘汉语考试前你必须回答的1000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