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珠江新城站惊现个人简历广告,扫码了解向瑶函飘零前半生
“扫描二维码,了解我漂泊的前半生”
珠江新城站位于广州地铁线路图的中心位置,是3号线、5号线的换乘站。据官方统计,这是全网客流量第二大的车站,客流量最高客运量超过40万人次。
4月13日上午,向耀汉来到这个热门车站,不是为了转乘,而是为了查看自己的个人广告牌,这也是一份特殊的简历。 3m x 1.5m灯箱上写着:每个人找工作、找伴侣都不容易。扫描二维码,了解我的“流浪的前半生”。伴随着那张大半身照,我的脸被“找不到工作,没有脸见人”遮住了。
很多人驻足观看并拍照留念。有人开玩笑说:乍一看海报的配色和编码照片,我以为我是在找囚犯,但仔细一看才发现我是在找工作。
▲ 向耀涵在地铁上的简历广告。图片/受访者提供
今年1月,广州地铁推出个人广告业务,安装了数千个广告灯箱来推广这项新业务。平台提供398元至999元不等的广告选项,这意味着普通人也可以出现在公共宣传空间上,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
最令人兴奋的是价格。毕竟,地铁广告在普通人的想象中就和电视广告一样高不可攀。现在我们不要999,不要999,只要999。
▲ 图/定向投放与商业投放价格对比鲜明
“我可能是第一个在地铁广告中投递简历的人,两天之内微信就火了。”
发文当日,向耀汉批准了120余个好友申请,直至微信提示“账户异常”,暂时禁止其交友。
2023年5月,他从之前的公司辞职,决定转投人工智能领域。一年的间隙,他一步步学习AI算法,偶尔也投递简历。今年,他提高了求职优先级,想加入AI团队,但一直没能获得匹配机会。
随着求职竞争越来越激烈,近两年不断有媒体报道:00后正在将简历“卷”成更具创意、个性化的“使用说明”。向耀汉还注意到,AI界不少人都在用“说明书”来宣传自己,甚至有人在里面写着“可以站着睡觉”。地铁简历只是移至“线下”的个人使用手册。
除了招聘广告之外,还有各种生日祝福、周年纪念祝福。
吴嘉玲为她的“I人”程序员丈夫设计了一张游戏像素风格的海报。在她丈夫微笑的半身像旁边,有一个以他为原型的可爱版超人。她选择的送货地点就在自己居住的小区楼下,靠近郊区的王村地铁站——这样不会让他太“社交”,价格也会便宜一些。
▲ “I-person”程序员站在自己的广告前合影。图片/受访者提供
朋友在被称为“亚洲第一大地铁站”的天河公园地铁站晒出一张22岁可乐的照片。
环形LED大屏上,老板风格的文案引人注目:“江小姐,生日快乐!……这就是传说中身价过亿的江家千金吗?”她在《重生,我承包了广州地铁》中写道,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后,网友纷纷表示有意效仿。
▲ 可乐站在广告前合影。图片/受访者提供
今年3月中旬,如果你路过广州体育西路地铁站G出口,你会看到两块蛋黄色的广告牌。屏幕上,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抬起右手食指,平等地指着每一个路人。标题是:你知道早餐不能吃什么吗?午餐和晚餐。
该海报以美国电视剧《风骚律师》中索尔·古德曼的标志性宣传海报为蓝本。只不过索尔换成了法制博主“漂亮女人”的脸。他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支持,“你也可以给你的朋友一块,让他们去死。”
▲ 图/@pretty beauty xxx
支持自己
广州地铁里程全国第三。广州全境共有16条地铁线路,每天有超过1000万人次乘坐地铁出行。
个人的广告空间不仅仅是为某个人做广告,更是为这个城市做广告,让人们看到这个城市里各种美丽的个人。
作为一个新来广州的人,吴嘉玲很喜欢这里的包容。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广州的房价相对较低,夫妻俩只要踏入其中,努力打拼,就能落地生根。浓浓的硝烟也让这座城市时常因为“精神状态”出圈。
“在广州,我觉得自己穿着很正常,但当我去其他地方旅行时,我感觉自己像个婊子。”
“平时穿人字拖,出席重要场合,就穿名牌人字拖。”
广州人喜欢搞笑,不喜欢严肃。去年,广州马拉松十周年纪念活动被广州人变成了万圣节场景。财神包租,金钟铁布衫紧随其后。啦啦队员们没有走惯常的路线,在路边竖起了令人心碎的横幅:“嘿,没有人在终点等你。”
向耀汉以前在深圳工作,他更喜欢广州的轻松。 “率先允许个人在地铁上投放广告,符合这座城市的性格。”
在微博“广州地铁允许个人安置后”的话题下,网友的评论更多的是对这起事件带来的情感价值的肯定:“早上上班死了,看到这个感觉神清气爽,也许这就是它的价值吧”、“我宁愿看这些也不看广告”、“太好了,小人物的生活突然被放大了”、“广州真可爱”。
“饭圈”的李妮妮也对广州地铁开放个人投资赞不绝口,“不要只为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老公’喊话,别忘了支持身边的人和我们自己。”
她和她的追星朋友为韩国偶像团体做了很多线下支持,包括举办咖啡店粉丝活动、自制扇子和横幅。他甚至还制作了自己的PPT竞标,以赢得生日支持《偶像》的机会。
现在我终于为我的丈夫举办了一场线下应援活动,我所需要的只是一张海报。但这太简单了。送货地点选在离家比较近的燕塘站。地铁站设置了两个广告位。利尼尼提前参观了地点,选择了面向换乘扶梯的位置:人来人往,光线充足。
终于带着丈夫到达了目的地,莉妮妮看到两个女孩站在她放置的学习灯箱前。当她拿起手机准备记录丈夫看到广告牌的那一刻时,她的手在颤抖。
结果她老公根本没注意到,径直走了过去。他听从她的建议转过头来,发现自己的大脸出现在自己面前。他脱口而出:这是什么?
习惯了看到明星的大脸,大多数人在公共场合看到自己的大头像时,第一反应是震惊和尴尬。惊喜随后而来。回家的路上,丈夫带着些许悔恨告诉利尼尼,他不太擅长仪式感的事情。这意味着丈夫正在考虑是否可以为她制造一个类似的仪式惊喜,“他其实很喜欢!”
▲ 利尼尼为丈夫放置的广告牌。图片/受访者提供
事实上,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出现在广告牌上并受到欢呼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2023年,小红书上出现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银幕上的40美元”的话题。
今年6月,中国网友@小包菜流浪地球在时代广场发布了一段自我介绍视频。之前的视频也来自中国,是某茶叶品牌的海外广告。
现在,在公共空间支撑自己的风终于从纽约吹到了广州。
在地铁上投递简历之前,向耀汉也认为1000元可以买一个招聘平台的会员,这可能比地铁站的广告更准确,但“把自己放在地铁广告上很有趣。 ”它更像是行为艺术。现在网络时代(信息)如此发达,我们不得不在信息的海洋中留下自己的坐标系。”
树洞
温馨有趣的叙事背后,是地铁广告生意难做的事实。广州地铁的开源举措无形中为年轻人开辟了新的精神空间。
据CODC数据库统计,2021年至2023年,地铁平面媒体的发文率逐年下降。 2023年发表率仅为48%,为三年来最低。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全国地铁站的广告牌今年有近一半是空置的。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开通地铁的城市之一,地铁里程和客运量均居全国第三。其中,广州地铁3号线从市中心纵贯南北。由于人流拥挤,被称为“死亡3号线”。
▲ 晚高峰期间,广州地铁3号线人流拥挤。图/视觉中国
即使先天条件如此充足,广州地铁的利润也会受到影响。据《界门新闻》报道,广州地铁2023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下降8.2亿元,截至2023年底,资产负债率达到56.6%。在这样的资金压力下,线下开展个人广告业务成为广州地铁传媒的新尝试。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告诉《人民日报》,希望通过丰富、接地气的贴身广告,提升地铁广告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
因为热搜和媒体关注,“最近有些网站确实短期内就爆满了,需要排队。”
除了换乘枢纽站外,东山口、客村、岗顶、天河公园等年轻人聚集的车站也是热门的配送地点。与品牌客户不同,个人投放更多会选择工作、生活区域周边的场地,因此也会选择一些偏远的场地。
从需求来看,主要交付类型有四大系列。宠爱系列:宠爱人、宠爱自己、宠爱萌宠、宠爱豆;搜索系列:找工作、找伴侣、找忠实粉丝;炫耀系列:炫耀你的才华、炫耀你的团队、炫耀你的家乡;感谢系列:炫耀家人,感谢亲朋好友,感谢老师的等待。
不过,想要在地铁站表白的人可要小心了。由于存在侵犯肖像权的风险,广州地铁目前不接受当事人不知情的“表白求爱”广告。
通过地铁广告,向耀汉面试了十几家AI相关公司,“这比我自己投递简历招聘的过程要快一点”。
由于向耀汉的求职成为热门话题,广州地铁近日甚至在毕业季推出了针对毕业生的个人广告活动。
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他发布了招聘广告,他成了很多人的“树洞”。
其中一些是无意义的,比如一个男孩问他是否想要做爱。另一位则以“救救孩子”开头,接着是对工作和生活的抱怨。出于礼貌,他只能回答:“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当他承认自己找不到工作并在公共场所展示自己时,许多人认为他非常勇敢和冷静。
智联招聘今年5月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显示,今年普通本科院校硕士、博士毕业生录取率为33.2%,比去年下降17个百分点,而普通本科院校本科毕业生录取率达43.9%。
▲ 2024年4月,郑州大学在体育馆举办春季校园招聘会。图/视觉中国
除了毕业生就业难之外,近两年,由于企业招工收紧、裁员加剧,一批有工作经验的人也面临着长时间的经历缺口。
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年轻人发挥自己的才能,编写简历,寻找工作机会。通过地铁广告找工作,与其说是额外的机会,倒不如说是一种出路:找不到工作并不丢脸,勇敢地展示和推销自己也不丢人。
该刊发表后,向耀汉要求地铁站将海报邮寄到他家。他特地买了一个海报筒来存放,放在沙发旁边。 “每天看还是蛮有趣的,至少这是我所做的一次尝试。”
在广州地铁出圈之前,厦门地铁的电视讯息已经流行了好几年,甚至还掀起了“树洞文学”。媒体报道称,每天都有数千条信息涌入地铁树洞:“如果我们不是胡说八道,我们会过得更好。”为什么公司叫跳槽? “努力这个词看起来很累。”“早起真好,感觉就像植物人突然苏醒了。”“纯爱已经不能满足我了,纯金可以。”相关。引文均为突破防御并莫名其妙地减压。
现在,除广州地铁外,合肥、北京、郑州、成都等城市的地铁站也相继开通了个人广告服务。
一个多月前,来自合肥的“丁子明”效仿向耀汉,将自己的简历贴在了合肥三小口地铁站的大屏幕上,也引起了热议。据媒体报道,文章发表一周内,多家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网友调侃说,招人的老板不会坐地铁。有人回应说公司HR会坐地铁。
地铁站,作为通勤的必备场所,曾经是电商巨头、基金公司、快消品品牌轮番展示的场所。现在它已经成为“工人”自己的精神树洞。早晚高峰时段,你除了低头浏览《霸主宇宙》之外,或许还想抬起头关注身边的另一个普通人。
(文中李妮妮为化名)
参考:
界面新闻《29个地铁城市最新账目:谁补贴多谁赚钱多》
文章为人民日报原创,如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