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州荔湾夜经济新亮点:永庆坊夜间客流破2000万,岭南特色夜生活焕发新活力
“2024年永庆坊客流量将突破2000万人次,其中夜间客流量将占到40%左右。”永庆坊经营者发现,永庆坊2016年升级时“做强夜经济”的愿景,在2024年已经实现了真金白银收入。
“永庆坊之夜”是广州荔湾区2024年全力打造“广州岭南特色夜间经济”的生动一幕。荔湾素有“一湾碧水两岸红荔枝”之称,与东接越秀,南接海珠、番禺,北接白云,西接佛山。荔湾作为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广州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行政区。 “荔湾之夜”在“老城焕发活力”的窗口实践中呈现出哪些特点?新快报“广州夜经济”调研团队多次实地考察,探索荔湾经济的“岭南夜景”。
■李万荣媒体中心供图■制图/吴皇展
记者经历
1 大西关(上下九-永庆坊)商务区
上下九之夜分为一动一静两个层次。
上下九是中国开业的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位于荔湾西关中心。短短1200米长的街道,云集了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皇上皇等众多老字号。据荔湾区华林街统计,目前上下九步行街沿线约有230家商铺营业,包括大型商场、黄金珠宝、服装鞋帽、餐饮、酒店、银行邮局、书店、电影院等。其中,服装鞋帽业约占50%,餐饮业约占20%。
■上下九步行街商铺林立。
新快报记者发现,《上下九夜》有鲜明的A面和B面。
A面热闹非凡。
政府主导的文旅活动无疑是“上下九之夜”A方热情的加速器。 “千年粤闽,风味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交融”2024荔湾美食文化节将在上下九启动。为期五天的美食文化节让人们领略了上下九之夜的热闹。
“上午9点至下午6点约有3.9万人进入场馆,夜间人流量比白天多。” 2024年12月24日,美食文化节的安保人员告诉记者。 “美食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日均公民游客量超过5万人次,5日累计游客量近30万人次。食客重复消费达30%;每晚4000人次- 5,000 人留在现场。”盘点收获,荔湾区华林街道办事处真切感受到文化旅游活动激活了上下九的经济活力。
B面空无一人。
荔湾区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荔湾区登记在册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24.98万人,平均年龄70岁,老龄化率为31.38%,约为12岁。高于城市一个百分点。是广州首个进入严重老龄化的城市。阶段。老城区已成为平日里“上下九夜”的一个注脚。
记者走访发现,入夜后,服装鞋帽店的人气并不高。 “以前广州人买衣服都会去上下九逛街,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整条街都挤满了人,走路很拥挤。”一家连锁品牌服装店的庄女士表示,随着网购的影响,老城区的年轻人比例较小,消费能力不强,店里生意也比较清淡。
一般情况下,西关美食已经成为上下九普通夜晚的最大卖点。深夜11时许,部分商铺外仍形成“长蛇阵”。不仅有邻居帮忙,还有来自外地的游客前来尝试新事物。他们叫上朋友,直奔南新、吴占记等老字号小吃店,认为“这些老店有最正宗的西关风味”。 “晚上站在骑楼下拍照,随便拍一张都是大片。”从湖南来广州旅游的小西告诉记者,品尝西关小吃、在骑楼拍夜景是外国游客打卡的必答题。
永庆坊夜间客流占比约40%
永庆坊东接上下九地标商业街,南接沙面,位于广州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关。广州有保存完好的骑楼建筑和中西合璧的老式建筑。是老广州文化风貌的典型代表街区之一。 2020年8月22日,永庆坊正式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州首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也在永庆坊开业。
“2024年,永庆坊客流量将突破2000万人次,其中夜间客流量占比40%左右。”永庆坊运营方万科表示,2016年永庆坊升级时,以“文化引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精选优质、做强夜经济”为经营引进原则,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引进150多个品牌。现在看来,夜经济对永庆坊经济活力的贡献已经实现。
■永庆坊。
“岭南特色文化风情”已成为永庆坊的一大特色。在入驻的150多个品牌中,西区主打非遗、特色文化创意、老字号美食业态,引进了猫空城、陈天记、百花甜品等品牌。东区以民族时尚、娱乐体验、特色餐饮等为主,引进MASON PRINCE、MAO Livehouse、梦旅人、东湖餐厅、奶奶手工等品牌。
在“永庆坊”共同品牌的加持下,集团商户可以感受到“1+1>2”的成效。小店老板林老板告诉新快报记者,他主要做岭南特色工艺品,比如自制舞狮、手绘扇子等。永庆坊的人流量一直比较旺盛,这家小店生意的重要保证。林老板说:“我们一晚上就能卖掉70、80把粉丝,节假日期间,我们的收入是平时的十几倍,除了春节这三天休息,其他时间店里都是营业的。” ”顺德酒家“冯小关”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6家门店中,永庆坊店的经营情况比北京路店要好。 “基本上营业到晚上9点,吃饭最忙的时候,有二十、三十个人在排队。”
记者夜间探访永庆坊发现,这里有不少外国游客。非遗和国潮的定位吸引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尤女士经营了四年的香水店位于东区。其主要顾客是前来旅游的年轻人。 “周一、周五、周六生意比较好,日收入4000多元。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稍微火爆一点,日销售额4000多元。”营业额在6000-7000元。”尤女士表示,白天和晚上的生意都一样,店铺经营没有问题。
周边荔枝湾游船、粤剧艺术馆等文旅项目的地理加持,也为永庆坊的夜景增添了色彩。 “往返成人80元,儿童50元,值回票价。”潮汕人林盛表示,荔枝湾游船覆盖了荔枝湾全区,可以一次性领略西关的许多美景。外国游客一定不能错过。粤剧艺术博物馆也是游客最喜欢的住宿地点。晚上8点30分,记者看到博物馆即将闭馆,但参观者依然络绎不绝。肖峰和来自湖南的搭档笑着说:“我租了一套衣服参观博物馆,还去西关小姐那里拍旅拍,这种经历很特别。”
2 陈家祠区
将老烟厂改造成赛博朋克吸引年轻人
华灯初上,站在杨桃广场,清凉的青色灯光与橙色的走廊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赛博朋克的未来感,为荔湾老城陈家祠区注入新的活力。
这里曾经是老光熟悉的广州卷烟二厂的老厂区。自2011年工厂主要生产功能搬迁以来,这片占地近5万平方米的厂区已闲置多年。在“老城新活力”改造理念下,荔湾区政府将在2022年推动老旧物业改造,将其打造成集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于一体的开放街区。
1906科技园杨桃广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杨桃广场已引进近百个业态,包括动漫、livehouse、KTV、餐饮、日咖啡夜酒、健身等。广场内的消费群体为以年轻人为主,夜经济通过音乐会、夜市消费、酒吧等复杂业态打造。 “公园里的夜生活氛围很好,人也很多,公园不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带动夜经济。周末晚上在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可以带来更多的人流。” 800名游客。”该负责人表示,节假日期间,杨涛晚上高峰,广场上的人数比白天多几倍。
“目前,杨桃广场是陈家祠区最热闹的地方。”杨桃广场保安高先生说,“白天进出的都是在附近打工的年轻人,晚上的人比白天多,超过一半。”每半个月至少有四五场小型演唱会,比周围其他商场年轻很多。”这也是他选择在这里工作的原因。
年轻人的加入,让这里的夜晚变得更长。新快报记者夜间采访发现,与陈家祠区其他商业综合体晚上10点后商店关门相比,杨桃广场的夜晚一直持续到凌晨。 “凌晨两三点,还是有很多人来吃夜宵。”这家同时也是大排档的粤菜馆经理钟女士告诉记者,“晚上七八点吃饭的时候生意最忙,凌晨也还不错。”周末晚上更受欢迎。”
西关老字号的美誉度依然不减
除了杨桃广场外,还有活力小西关、唐明广场、西关守月三大商业综合体相连的多个商业街区,支撑着陈家祠区的繁华。
充满活力的小西关主打传统荔湾风格。餐饮、娱乐、办公、培训等业态约120家,其中餐饮、娱乐业态表现较好。唐明广场前身为跳蚤市场,以小吃、水吧等休闲业态为主,包括锅具、烧烤、台球等35家商户。西关首友是荔湾一处集吃、玩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景点:在餐饮区,食客可以品尝到各地特色小吃、美食;文化街区有传统手工艺展示、现场表演等活动。
三栋主力商业楼连接多个商业街区,成为荔湾野浦的重要选择。 “动感小西关的夜间高峰时间是晚上7点到11点。”动感小西关负责人透露。珍姨的粤菜馆已经开了24年了。 2018年,从西华路搬迁至充满活力的小西关。这家20人的餐厅是这里西关很有名的老字号餐厅。即使是晚上10点,这里仍然挤满了人。 “他们都是来这里吃饭的老顾客。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从学生时代走向了结婚生子的阶段。几位在广州住过的外宾也很友好。他们在这里吃饭已有十多年了。每次都要点炒饭和炸春鱼。”还有炸虾球。”珍姨笑着说道。
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唐明广场,“部分店铺会营业到凌晨5点左右,夜间营业时间占全天营业的60%”。西关首游的营业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10点到次日凌晨2点。点,形成独特的夜间消费时段。
“公园夜间的人数相当可观,工作日夜间人数在500人左右,周末和节假日时,人数明显增加。周末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是高峰期,此时人数可达1000人。”西关首次任命相关负责人分析。
商圈谈话
永庆坊:2024年夜间客流量将突破800万人次
预计2024年永庆坊客流将突破2000万人次,其中夜间客流占比约40%,突破800万人次。春节、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日均客流量超过13万人次,夜间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此外,预计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
西关首约:夜间经济占比约80%
园区商户夜间营业额约占全天营业额的80%,一些热门餐饮娱乐业态甚至占到100%。
粤剧艺术博物馆:夜间高峰入场人数为1,300人/小时
博物馆繁忙时,全天客流量达到13000至14000人次。 2024年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夜间,博物馆参观人数将达到客流高峰,达到每小时1300人(最大承载量不超过每小时1300人) 。
城镇街谈
上下九:约30万人参加国庆夜游
上下九所在华林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上下九人流的特点是夜间人多于白天。 2024年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期间,上下九的消费人流量将大幅增加。 “五一、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19万人次、50万人次。其中,夜间客流量约占全天的60%,即五一假期24万人次,中秋期间11万人次。国庆假期游客人数达30万人次。”
专家说
刺激当地居民夜间消费
广东省机构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彭鹏表示:“夜经济不仅仅是游客消费,比如白鹅潭地区的硬件设施比以前更好了,如何吸引当地居民来这里消费是问题的关键。”白鹅潭商圈能否打造升级要素?
记者体检
关于《荔湾之夜》的三个问题
如何发展岭南特色夜间经济?
“荔湾夜间经济布局定位明确,旨在打造广州岭南特色夜间经济集群。”荔湾区商务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历史古城如何打造符合城市特色的夜经济新生态?岭南文化浓郁的荔湾历史文化区如何打好“西关文化”牌,助力夜间经济和消费升级?
一个问题
老城区夜间生态如何构建?
新快报“广州夜经济”调研团队多次走访荔湾夜经济。总体来看,与天河珠江新城、番禺万博等CBD区域相比,荔湾夜经济带有明显的老城痕迹。白天经济普遍比夜间经济更加成熟。该地区商业运营商夜间经济最繁忙的时间基本集中在晚上七八点,而晚饭后则相对冷清。
以上下九为例。在调查和采访中,市民和商家普遍认为,与鼎盛时期相比,如今上下九的热度要低很多。虽然上下九夜经济有着截然不同的两面,并且借助政府主办的大型文旅活动,能够重拾人气,但在更加常态化的日子里,上下九夜经济却变得冷清。这是不争的事实。
记者走访发现,上下九这样的老街区在发展夜经济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优势。一方面,原住民的老龄化和年轻消费能力的缺失,是老旧街区夜间经济发展的必然制约。另一方面,老街区长年积累的骑楼、老字号等历史文化风貌是不可复制的资源禀赋。
不仅如此,与番禺、天河等新城区相比,老城区人口相对密集,物理空间难以拓展。居民更关心的是光污染、夜经济夜间营业时间等问题。这也意味着夜间经济正在各地遍地开花。老城市的老街区可能不可行。如何打造适合老城区老街区、符合自身特点的夜间生态,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
第二个问题
“西关文化”如何造血?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文化是荔湾区夜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如何激活“西关文化”在夜经济中的造血功能,让“西关文化”赋予商圈商业价值?
调研中,荔湾有关部门在发展夜经济方面,正谋划通过“文化”联动,打造“西关风景区”。荔湾区商务促进局向记者透露,目前,荔湾已收集整理全区旅游资源点3366个,结合“西关慢行系统”,开通了千年西关精华观光旅游线路,开辟沙面-荔枝湾-陈家祠-永庆坊等区内文化旅游交通线,推出“一日游”、“二日游”等旅游产品。历史民俗风情、建筑文化、地道美食,让游客通过一条线“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深度体验西关文化。
不过,新快报调研团队在采访中也发现,“文旅商人”的整合仍处于碎片化状态,西关文化在荔湾夜经济中脱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永庆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区为例。虽然很多设计师在这里设立了工作室,但晚上基本不营业。光彩非遗工作室一位负责人坦言,永庆坊店注重为顾客提供体验,商业运营并不理想。 “只有有顾客接待的时候才会延长营业时间,如果晚上延长营业时间,就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也会增加。”
三个问题
如何重新打磨白鹅潭名片?
说起荔湾,就不能不提到白鹅潭商圈。 2024年“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荔湾区平行分会”数据显示,荔湾老城现有可更新改造的物业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其中,白鹅潭商圈的提升改造备受关注。荔湾区商务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白鹅潭商圈是荔湾夜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记者调查发现,白鹅潭商务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白鹅潭商圈曾是荔湾夜经济的活力所在。家住芳村的张先生向记者回忆,芦菊路和长堤街曾经是芳村酒吧街的所在地。 2022年,江边信义堂、长堤街附近,每晚八点后,干货市场让江边的夜晚充满了烟火气。如今,酒吧街日渐式微,汽车后备箱市场已经消失。 “我们希望随着万象城和太古里的商业发展,白鹅潭河沿岸的夜经济能够再次繁荣起来。”张先生说。
根据荔湾发展规划,白鹅潭商圈是荔湾区产业升级三大平台之一,也是广州市重点培育的五个世界级地标商圈之一。随着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开业和地铁11号线的开通,白鹅潭地区的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擦亮白鹅潭名片,无疑是荔湾夜间经济升级、突破圈层的有力利器。
■策划:李青、张晓芬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青 谢媛媛 梁艳芬
■摄影:新快报记者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