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略科技裁员50%背后:创始人吴明辉的创业历程与公司融资困境
明略科技员工透露产研部将裁员50%
2、见证高楼崛起:16年谋划大数据,三年融资50亿IPO
明略科技创始人吴明辉出生于1982年,高中时因获得奥数冠军而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系。在校期间,他发起了与软件外包服务相关的创业项目。
本科毕业后,吴明辉选择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人工智能,并继续创业。
明略科技CEO吴明辉
吴明辉于2006年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笔创业,成立了“秒针系统”,一家提供数字广告和营销服务的公司。此后短短两年时间,秒针已占据70%的市场份额,客户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据统计,当时中国排名前100位的广告主中,秒针拥有的客户超过80家。
2008年至2014年,中国进入互联网行业爆发期。基于企业网络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智能应用,秒针推出了社会舆情、广告预算分配等多种营销产品。
2014年前后,秒针的业务遇到了增长天花板,吴明辉开始重新思考公司的发展战略。于是,以数据处理为核心,他带领秒针团队的部分成员二次创业,基于秒针系统创立了明略科技。
明略科技以大数据分析挖掘和认知智能技术而闻名。目前主营业务主要包括ToB端、ToC端、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ToB端,明略科技主要提供数据中台技术,为政企单位提供一站式数据中台建设和服务。拥有公安、数字城市、银行、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实践经验。
在ToC端,明略科技利用企业微信私域流量入口,提供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技术能力。
资本方面,企查查显示,明略科技自2015年以来已获得六轮融资。2019年、2020年,明略科技先后获得腾讯领投的D轮、E轮融资,合计金额超50亿元。业务方面,明略科技是腾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深度合作伙伴。
企查查显示明略科技已获六轮融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大股东继续投资明略科技,试图挽救部分业务。不过,明略科技仍然花费了前期数十亿的融资,并开始大量裁员。
2019年是明略科技的高光时刻。当年,明略科技完成20亿元D轮融资。在D轮融资发布会上,“明略数据”更名为“明略科技”,这意味着明略科技要成为一家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集团。吴明辉坦言,融资20亿元后,他必须思考如何让明洛成为一家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
吴明辉宣布明略科技获20亿D轮融资
明略科技集团联席总裁郑农表示,2019年后,明略科技将业务从智慧消防垂直拓展到应急管理,从轨道交通垂直拓展到工业互联网、电力、金融等领域。横向明略科技将设立公安、市场策划等业务中心。
2019年,科技部宣布建设基于明略科技的新一代国家营销智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同年,明略科技参与建设的上海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平台(RISE)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国家轨道交通行业示范工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运维业务场景中已初步起步。登陆。
随后,2020年,明略科技又获得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E轮融资,继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但或许这也是明略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有业内人士评价,明略“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还是迈出了大步”。
完成融资后,明略科技已进入上市筹备阶段,并计划冲刺IPO。 2020年,明略科技就上市计划向第一财经回应称,“上市地点尚未确定”。近日有消息称,明略科技冲刺IPO的事宜可能会继续无限期搁置。
企查查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红杉资本等8名股东退出明略科技。同时,明略科技注册资本变更为约1492万元,较此前减少25.86%。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大股东正试图继续注资拯救明略科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可能并不好。
企查查显示明略科技8名股东已退出
3、获得大额融资后暴雷?造血比扩张更重要
明略目前的变化既有明略自身的原因,也有行业的原因。
有业内人士认为,华通明略获得融资后,将继续涉足城市治理、金融机构转型、国家电网发展转型、大中型企业战略决策等领域,欲拓展业务版图。但业务过多会给企业带来“广而不精”的问题。
一些华通员工也表示,作为一家大数据公司,华通没有深入行业打造品牌知名度,造血能力不够。这也是华通明略裁员、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之一。
从行业角度来看,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型基建订单越来越多地向国有企业转移。明略科技在ToG业务上无法与国家队竞争。在ToB业务中,由于甲方预算的减少,下游供应商也会立即受到影响。
此前7月,知喜喜报道称,明星送餐机器人公司普渡科技突然裁员数千人。近期,不少科技明星初创公司以及大公司的科技创业部门也传出大量裁员的消息。
这些科技公司大多以技术为起点创业,“拿锤子找钉子”。他们大多依靠优秀的团队、技术实力或吸引人的故事来获得大量融资。按理来说,他们应该不缺钱,但现在这些企业不断听到雷雨的消息,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科技公司光有技术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将技术与行业深度结合并能够落地,真正解决行业痛点。其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在获得融资后不应过度武力或盲目扩张经营版图。第三,企业想要生存,必须有自己的“造血”能力,而不是仅仅依靠融资来生存。
结论:裁员?企业造血能力检测结果
目前,大数据、机器人等硬科技公司走在时代前沿,发展迅速,投资者很容易陷入这波热潮中。因此,对于一些掌握了技术的科技公司来说,获得融资并不困难。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钱,当然就无法生存。然而,当企业获得大量融资并致富时,企业也将面临更加困难的挑战。关键是,在技术市场化的过程中,科技公司必须掌握自己的造血业务能力,才能继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