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创业:从独木桥到荆棘小路的挑战与成长 - 猎云网深度解析
高考是独木桥,创业是荆棘路。两者都很难走,但我们仍然需要勇敢地前进。
文字|猎云网 ID:ilieyun
作者丨孙原 盛嘉莹 周晓丽 韩文静 林美玉
今天,北京、天津、浙江、海南、山东五省将结束高考科目终考,2020年全国高考正式落下帷幕。
高考,是人生另一段旅程的起点。如果把高考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高考通过后还有更多的路要走。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你可以自己选择。
几年后,过了高考的独木桥,你将踏上荆棘丛生的创业之路。你会发现高考和创业是一样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心态随时可能崩溃。我们要做好准备,遇到不好的事情能够自我安慰,能够稳定下来。
同时,创业是一种更加实际的社会商业实践,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高考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懂得如何快速有效地学习。
六位企业家在猎云网分享了他们的高考往事。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高考是第一级,不是唯一级
土巴兔副总裁聂金金解说
2005年,我在湖南常德澧县一中参加高考。
当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这也对我以后选择计算机专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推动我从事互联网行业。
非常巧合的是,同年我们公司Robin也受到李彦宏的影响,选择了二次创业。也算是每个人的命运吧。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高考看似是学习的终点,但实际上,高考却是人生另一段旅程的起点。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高考通过后还有更多的路要走。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你可以自己选择。
我会再次选择计算机科学专业。最成功的是我自学了很多计算机技术,这促使我以后从事互联网行业。
现在再看高考,这是人生的第一次考试,但不是唯一的考试。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好好面对和应对高考。能取得好成绩的人,就会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但最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即使高考落榜,未来也会有很多自我提升的机会,而且是永远不会太晚,但最好保持开放态度并继续学习,宜早不宜迟。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依然会坚信自己的选择。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高考变得很不一样。 2020年高考学子们经历了100多天的漫长寒假。过去没有宣誓大会,也没有毕业照,但无论如何,这一天终究会到来。高考会推迟,但不会错过。你的努力总会得到回报。
最后,我想对高考学子说:每次考试,你一定能做到,你就对了!
高考是起点,爱折腾的人依然会奋斗。
飞马旅游CEO、飞马资本合伙人 钱谦 解说
图中红衣女子是倩倩
我是1986年参加高考的,但是已经过去太久远了。我们高中只有四个班,其中只有一个文科班。
我的高中是山东临沂最好的学校,所以我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特别的压力。那时候参加高考的人没有现在那么多。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和早读。直到我高三结束,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每天早上都给我们讲陶渊明之类的知识。
虽然现在文学又开始流行了,但是那时候理科专业的人更受欢迎。我们班主任每天早上仍然坚持读书,也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
我想他用这种知识情操为我们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我们是非常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内陆的城市,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师资经验丰富,整体升学率较高。
因为父亲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他有回到上海的愿望,所以我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了父亲的校友。父亲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山东,又回到了山东临沂。我后来在这里长大,不过是从山东临沂回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机遇中有必然性。
当时我的第一选择就是去上海的学校。当然,我最喜欢的专业是新闻学和律师。当时我想去复旦,但是复旦可能名额少,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招收学生,所以我没有信心,所以就报考了。相当于第一志愿录取华东师范大学。
到时候必须先申请志愿者,然后再参加考试。你必须对自己的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总的来说,在填写高考申请表的挑战下,我们班的同学都表现得还算正常。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大家把遗憾和成功这两个字说得那么绝。那时我们可能会说,成功就是考上自己想考的大学,考上名校,但人生那么长。如果你30年后回顾,你认为上这所学校或类似的学校有那么重要吗?
我认为成功和遗憾是相对的概念,这个词在我的字典里基本上没有分量。我不倾向于用这种评价来对某件事做出非黑即白的判断。
我认为人生就是一步一步的经历。每时每刻、每一个阶段要做的事,一定要认真做好,认真做好。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你应该读完所有你应该读的书和你应该参加的考试,并通过它们达到你应得的水平。那么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可能当时我们掌握的信息不像现在那么透明,所以我们基本上都是随波逐流地读完了大学,没有什么特别的人生规划。但现在,当你上了大学,顺应时代潮流,你可能会有很多选择。
现在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是他们有选择。他可以选择参加高考,也可以选择不参加高考,可以选择出国留学或者就读国内的任何学校。
这个世界上,有选择是最奢侈的事情。
这十年来,我一直在培训乡村教师。要知道,在偏远地区出生的孩子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事实上,他的智商和你相差并不大。但因为这种差异,他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所以有选择比什么都重要。
虽然这不能说是命运,但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有选择却还自命不凡,那是非常不光彩的。
如果我能回到那时,我可能不会选择南方的大学。当时做出的决定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父母的服从,甚至今天的孩子也往往更倾向于服从父母的决定。但如果当时我去东北、华北、西北,读一所不是父母希望我读的大学,或者读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那可能是一种比较新奇的经历。
既然高考了,就好好考吧!但不要把它视为你生命的终点,这只是你的起点。不管怎样,喜欢折腾的人还是会折腾。
曾是北大落榜生,现厦门大学创业者
解说员林昌华,深圳市远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
研究生第二年,我带领团队参加软件设计竞赛并获得一等奖。林昌华 右二
我是厦门的一名80后创业者,2004年参加高考,从小学习成绩就比较好。我父母的教育是典型的,除了学习之外,我什么都差。
我就读于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中三年的成绩基本都在班里前3名、全校前10名之内。从我一二年级的成绩来看,厦门大学绝对没有问题,厦门大学也是我的保底学校。因为我当时的志向就是冲击北京的名校。
然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三个模式,距离高考只有几天了,我的成绩突然从前几名跌到了几十名。那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考试,基本上也算是高考的最后一次考试了。 Model 3成绩公布的那一刻,我整个心态崩溃了。那天我逃课回家了。回到房间,我就开始扔枕头,甚至产生了准备复试的想法。上次模拟的结果,别说是北京的重点,就连我在厦门大学都很难,我认为这是底线。如果我在省里,我就得降级去集美大学。那种差距感让一直是尖子生的我很不甘心。我自己崩溃了几天,根本听不到老师和父母的安慰。直到有一天,我一个人在晚自习后在操场上散步,那天校园广播播放了一首《灌篮高手》的歌曲,三井尚的那句经典台词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是三井,一个永恒的人”。永不放弃的人。”那天之后,我又回到了一个普通高中生的准备状态。高考前一天,我以一种超级放松的态度去爬山,现在回忆起来都难以忘怀。真的是一览众山小,根据我现在的创业经历,我觉得创业者真的需要霸气,就是要有一个让自己在压力下保持豁达的策略。
高考成绩出来后,原来我可以去厦门大学。遗憾的是,我错过了北京的重点大学。其实我本来可以去天津的南开大学,但因为我的专业是博物馆专业太小众,冷门,所以我选择留在厦门大学。
我的性格非常好胜,本科时我就决定考研去北京继续深造。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开玩笑,我又错过了北京。那一年我报考了北京大学,但落选了一个名额,留在了厦门大学。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深深地体会到,千里之外的错过是多么的无力。
现在,作为厦门的一名企业家,我正在做两件事。一是根据所在城市的文艺特色给自己定位,打造一个主打小众品味的厦门家居设计品牌。另外,从今年开始,我和厦门大学的A大四学生正在做高净值人士的资产管理。
说到高考,我还是相信高考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这不仅仅是关于你在哪里上的大学或你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还取决于你接触到的人,你的城市会给你什么样的圈子,整个校园的气质会潜移默化地陪伴着你。这是一个比较深远的影响。你上大学的地方也相当于你的第二故乡。你大概率会留在这座城市工作或者生活,除了思乡之外,你还会有另一种与家乡联系在一起的感觉。
我现在甚至想,如果我去北京读大学,我的成绩可能会完全不同。我们这些1985年以后的一代人,似乎都对互联网有着迷恋,因为互联网机会确实首先在北京发展起来,而北京的创业环境充满了开放和合作。如果当时我考上北京,很大概率会留在北京创业,或者去一家投资机构工作,也可能去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之前北京的一家投资机构联系我去北京发展。我还接受了投行组织的线下训练营,但前提是要去北京。我没办法不去。
我曾经想过在厦门寻找投资公司的机会,但遗憾的是厦门的投资机构很少。我不是没有想过北上,只是我本科和硕士都在厦门读书。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我的事业也在这里。抛下一切去北京是很困难的。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能说我有多喜欢厦门,但我不得不说,厦门是最让我安心的地方。而北京,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轮白色的月光。
高考了这么多年,现在回想起来。我个人觉得高考的首选不是学校而是城市。其次,我应该选择学校而不是专业。最后,对于我自己来说,如果以我现在的心态和经历重新选择的话,会非常困难。也许我会去南开读一个冷门专业。
但现在,对于我来说,在厦门大学读书我并不后悔。俗话说,命运的选择没有好坏之分。我的创业阶段也经历过坎坷,我的创业朋友也经历过。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很多朋友的生意都难以生存。创业很难,尤其是今年。经济不景气,所有年轻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我来说,现在的幸福没有明显的限制。只要我还能领先一步,就足以让我感到高兴了。
高考其实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解说员是武汉特立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曾诚。
我对高考的记忆比较模糊。 1997年夏天,我在武汉市第十五中学参加高考。我觉得自己成绩一般,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
高考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一试决定一生”这句话不无道理。如果考试不理想,大多数人只能选择重考。价格太高了。与我们现在的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不同,每年都可以参加。
高考对我以后的人生发展影响很大。我在武汉大学读本科时,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正因为如此,我有机会去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来又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在做学术工作的过程中,我的创业想法逐渐萌芽。
虽然我一路以科学家的思维发展,但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希望将我所学到的东西转化为具有更大社会价值的东西。
尤其是读博士的时候,我整个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视野也开阔了。我希望我能为社会做点事。我从2005年开始创业,做过专利大数据分析、可穿戴设备、室内定位。直到2014年,他开始了第四次创业,进入医学教育领域,建立了“知趣”互联网医学教育平台。他一直这样做到现在,已经陆续获得了6000万元的投资。
我的愿景是通过虚拟病人模拟诊疗帮助全国医务人员提高临床能力,帮助提高医疗人才水平。去年,智趣作为亚洲唯一受邀“阿里云”的企业,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上与非洲象保护组织负责人及非洲象保护组织负责人一起,与世界分享了如何用科技改变世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首席经济学家。世界。
高考和创业一样,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海南半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讲述
高考就和创业一样。不确定因素很多,心态随时可能崩溃。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能够安慰自己,能够稳定下来。
2006年,我第二次参加高考,因为我对第一次参加考试的院校不满意。 2005年,我的高考成绩距离一等成绩仅差9分。我考不上自己喜欢的学校的两个专业,也不喜欢自己能考上的学校。
我先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读书,三年的生活如魔鬼般。我只是每天学习。学校规定每天早上6点起床跑两公里,然后就是早读、上课,晚上还要自习到9点,还要赶去吃。学校没有空调,没有周末,一月份只有一两天的月假。有趣的是,偶尔周末,下午三四点到七点的自习时间,我可以看会电视。
这种乐趣会升级为复读时可以偶尔出去吃饭。第二次复读,我从省重点高中变成了国家重点高中。全国重点高中在县城,学习和生活方式比较包容,所以复读压力不大。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在别人眼里。
那时,我的成绩在班上排名第三。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一对一的辅导。我每次考试基本上都在580分左右。与之前的考试成绩相比,我的成绩有所提高。当时我的目标浙江大学的分数线只有600分,总体来说我很有信心。然而我居然高考考了540分,最终考上了海南大学。
尽管我在高考中两次错过了自己选择的大学,但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创业梦想。大学期间,我在报纸、杂志和导游工作。我还尝试过开店和特许经营。 2015年下半年,我开始从事移动互联网创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第二次高考的压力和自信是我创业的重要因素。我学会了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失败时保持稳定的思考。不同的是,我学生时代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升学压力更大;创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这不仅涉及一定的经济压力,还有来自发展、生存、公司团队、资金等方面的压力,还有更多的综合压力因素。
高考是人生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bosie创始人刘光耀解说
2012年,我在山东淄博参加高考。八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那天的天气非常炎热。大部分题我都记不清了,但那年高考的作文题我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当年的作文材料是关于孙中山改革思想的:“中国的改革发展只有我们这一代人担负起责任,石虽碎,海虽干,但身犹在,心不死”我们既不能因失败而气馁,也不能因困难而退却,保持专注,奋力前行,符合世界进步的潮流,符合善恶的自然法则。 ,你最终会成功。”
现在想来,这种“失败不气馁,困难不退缩”的精神正是高考的真实写照。
那一年,我考了672分,最终考入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高考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的机会。进入北大后,无论是接触到的老师、同学、知识、资源,我的视野和结构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高考不能算是人生。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尤其是对于未来的创业,高考让我明白了如何快速有效地学习。创业是一种更加实际的社会商业实践,但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创业的过程中,学习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每一个小事件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如果我们把创业的每一天理解为学语文、数学、英语课本上的每一课,我们可能一天就学一课。一年有365节课。每节课,你都能在知识、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学到很多东西。
而高考前无数次模拟考试的训练,训练了我如何从容、从容地面对重大决定或关键时刻。在创业初期,我们遇到了一些产品被抄袭、下架等问题,我们能够在两三个小时内快速找到最佳的止损方法和应对策略,就像你遇到的时候一样高考时一道题你不会做,你选择跳过它或者通过排除法选择一个可能的答案。高考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养分。
-结尾-